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人造心脏瓣膜心脏瓣膜替换的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1985年7月~2001年9月应用人造心脏瓣膜进行瓣膜替换420例,其中二尖瓣替换(MVR)316例,主动脉瓣替换(AVR)85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替换(DVR)19例,置入瓣膜439只。结果早期死亡29例(6.9%),其中MVR5.7%.AVR10.6%,DVR10.5%,死亡原因主要是低心排(LOS)、心律失常。随访0.5~16年,总随访时间2561.66病人·年(平均6.98病人·年),晚期死亡12例,晚期死亡率为0.47%病人·年,死亡原因主要是伴发病与抗凝问题。结论心脏瓣膜替换随着体外循环技术的改善,死亡逐年下降,尤其是近年保留瓣膜及瓣下结构的瓣膜替换以后。国产瓣仍不失为一种良好的瓣膜选择。

  • 标签: 心脏瓣膜病 心脏瓣膜手术 三尖瓣成形术 保留瓣膜
  • 简介:目的观察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再次瓣膜置换术后护理效果.方法对12例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再次瓣膜置换术后病人进行观察、护理,统计术后18小时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住ICU天数.结果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手术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短,出血量相对少,无严重心律失常发生,住ICU天数少.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手术采用较好的心肌保护方法,术后并发症少,病人恢复快.

  • 标签: 心脏不停跳 再次换瓣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技术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替换手术中应用临床体会。方法132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人工瓣膜替换。其中二尖瓣替换78例,主动脉瓣替换34例,双瓣膜替换18例,三瓣膜替换2例。所有病例中需要同期行CABG12例。结果全组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为1.5%。并发症包括低心排综合症4例,应用IABP辅助2例,死亡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经肾替代治疗无好转后死亡。肺部感染5例,经抗炎治疗后痊愈。手术切口感染7例,经加强换药治疗后痊愈。无气栓发生,无呼吸衰竭及消化道出血。血红蛋白尿23例,发生率17%,经碱化尿液治疗后痊愈。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行瓣膜替换有较好的心肌及其他重要脏器保护作用,能减少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尤其适应于重症瓣膜病患者。

  • 标签: 浅低温 心脏不停跳 重症瓣膜病 人工瓣膜替换术
  • 简介:作者介绍了对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早孕人工流产及护理体会,提出换瓣术后早孕妇女做人工流产要高度谨慎,中除做好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外,必须密切监护心功能及凝血情况,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积极预防感染.并对术前术后调整杭凝治疗.防止出血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心脏瓣膜 替换 人工流产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机械瓣膜替换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手术后给予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以78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机械瓣膜替换手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比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焦虑程度较低,患者睡眠质量更好,出院后生活幸福感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机械瓣膜替换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护理工作中加强心理护理具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机械瓣膜替换术 风湿性心脏病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治疗效果。方法: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总例数一共具有 60例,患者收取时间在 2018年度 -2019年度,研究对象 60例应用电脑随机分配方式分为两组,其中 30例作为观察组 (实施 心脏瓣膜置换治疗)、 30例作为对照组 (实施常规治疗 ),对比各项指标。 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LVEF、 LAD、 LAEDD、 LAESD指标与对照组具有差异( P< 0.05)。 结论: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治疗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介入和外科两种治疗方式对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瓣周漏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筛选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因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瓣周漏接受介入或外科治疗患者,对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成本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连续14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介入组65例患者年龄大于外科组的76例患者[(56.8±12.8)岁比(50.1±12.8)岁,t=-3.124,P=0.002]。外科组的手术成功率更高[83.1% 比 98.7%(χ²=10.960,P<0.001)],残余分流的发生率更低(33.3%比13.3%,χ²=-2.525,P=0.012),而手术时间[(93±38)min比(395±132)min,t=19.065,P<0.001],重症监护病房(ICU)使用时间[0 h比 28 (21,74) h,Z=-10.738,P<0.001],住院时间[7(4,10)d 比21(15,25)d,Z=-8.075,P<0.001],以及住院总费用[46 073(36 837,52 448)元 比 130 798(104 048,186 188)元,Z=-10.059,P<0.001]介入组更具优势。对数据资料矫正后,介入组和外科组30 d死亡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中位21(11.5,32.0)个月的随访后,全因死亡风险介入组优于外科组(OR=0.054,95%CI:0.007~0.445,P=0.007)。结论介入和外科两种治疗方式均是瓣周漏的有效治疗手段,外科治疗的即刻效果更好,而介入治疗中期效果更令人满意,且能减少医疗费用。

  • 标签: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外科 心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 重症心脏瓣膜病 患者接受 瓣膜置换 手术对应 麻醉处理 方法 。 方法: 下面文章内容 2017 年 01 月 --2020 年 03 月在 本医院 拟接受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的 28 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 予以指标相关数据统计,针对全部患者都实施瓣膜置换手术对应麻醉处理干预 , 记载麻醉成功情况及死亡情况、心脏自动复跳情况,分析麻醉诱导之前和麻醉诱导之后的平均动脉压指标具体检测结果、心率指标具体检测结果 。 结果: 成功麻醉 占 100.00% ; 麻醉诱导之后的平均动脉压指标具体检测结果、心率指标具体检测结果 比较 麻醉诱导之前对应统计内容 下降 ( P<0.05 ) ; 主动脉开放之后 出现 心脏自动复跳患者 78.57% , 一次除颤干预后出现心脏自动复跳患者 17.86% , 两次除颤干预后出现心脏自动复跳患者 3.57% 。 结论: 将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接受瓣膜置换手术 的 对应麻醉处理 做好非常重要,有助于提升其成功麻醉情况,促进其心脏自动复跳 。

  • 标签: 重症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麻醉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心脏瓣膜置换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9例心脏瓣膜置换临床麻醉资料。采用术前肌注吗啡、东莨菪碱,以马来酸咪达唑仑、依托咪酯、维库溴铵和芬太尼为麻醉诱导;以芬太尼和维库溴铵为麻醉维持。结果全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经过综合治疗均康复出院。结论心脏瓣膜置换的患者由于心脏及重要脏器功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要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掌握好麻醉深度,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防止麻醉过深导致血压下降、心率紊乱而加重心肌损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成形的手术风险。方法对2007-2010年我科收治的6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接受瓣膜成型手术治疗的风险发生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死亡4例,余随访12~24个月心功明显改善。结论心脏瓣膜成形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可收到较好的效果,风险相对来说较小。

  • 标签: 心脏瓣膜病 瓣膜成形术 手术风险
  • 简介:目的总结65例巨大心脏瓣膜疾病患者的瓣膜置换的治疗经验。方法巨大心脏瓣膜疾病患者65例,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采用透析型人工肾超滤技术,心肌保护采用温氧合血停跳液诱导停搏及终末再灌注,4℃冷晶体间断灌注维持停搏技术。单纯二尖瓣置换45例,均保留瓣下结构(MVR/SVP),主动脉瓣置换7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置换13例,同时行三尖瓣Devega环缩20例。结果全组患者中54例心脏自动复跳,11例电击除颤复跳。3例死亡,2例出现顽固性低心排综合征死亡,1例因凝血功能障碍致创面广泛出血死亡,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治疗经验:①充分术前准备;②采用超滤技术;③采用温氧合血停跳液诱导停搏及终末再灌注,4℃冷晶体间断灌注维持停搏心肌保护技术;④采用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MVR/SVP)。

  • 标签: 心脏瓣膜疾病/外科学 心脏瓣膜 瓣下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主动脉瓣狭窄的主动脉瓣置换的临床方法效果。方法选取临床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20例行人工瓣膜替换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人工瓣膜替换治疗,术后发生出血1例,切口感染2例,均治愈出院,术后早期死亡1例,术后三个月死亡1例。结论主动脉瓣置换可消除或显著减少由主动脉瓣狭窄引起的左心室的压力超负荷。左心室收缩压及后负荷的显著减少,从而提高了射血功能和心排血量,降低心室充盈压。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人工瓣膜替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瓣膜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心脏瓣膜疾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3月~2022年3月期间心脏瓣膜疾病患者15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心脏瓣膜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非同期手术,观察组则同期完成心脏版魔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心功能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ICU停留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w、术后6个月的LVEF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瓣周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瓣膜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心脏瓣膜疾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同期进行心脏瓣膜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可有效减少瓣周漏发生,与多期手术相比能更有效地促进术后恢复,更好地改善心功能,且更少发生并发症。

  • 标签: 心脏瓣膜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瓣膜疾病 冠心病 并发症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单纯心脏换瓣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20例单纯心脏换瓣的成功与不足之处。结果120例中早期死亡3例,死亡率为2.5%。其他病例手术成功。结论把握好手术适应症、时机,做好术前、中、术后处理。这类病员手术成功率较高。

  • 标签: 单纯心脏换瓣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大心脏瓣膜置换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6年10月到2019年6月开展选取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案例进行对比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大心脏瓣膜置换治疗。所有患者均在术后2周、6个月时接受随访。总结所有不同时间段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分级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周、6个月时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较大,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时患者的LVESD、LAD以及LVEF数据明显优于治疗后2周,数据差异较大,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治疗后2周、6个月时患者的心功能分级中I级患者数量明显多于治疗前,数据差异较大,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治疗2周与治疗6个月时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数据差异不突出,对比结果无意义(P>0.05);80例患者住院期间总共有3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主要是以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瓣周漏、心包积液、室性心律失常为主。所有患者均通过有效干预措施及时消除症状。术后无任何严重并发症。结论大心脏瓣膜置换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突出,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大心脏瓣膜置换术 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人工心脏瓣膜置换的成功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心脏瓣膜置换的术前准备,手术技术及术后处理等。结果MVR157例,MVR+TVP12例,AVR9例,AVR+MVR22例(10例同时行TVP)。术后低心排综合征14例,肝素反跳5例,室性心律失常2例,肺不张2例,肾功能不全2例,反复室颤1例,快速房颤1例,顽固性右心衰1例。早期死亡4例,早期病死率为2%。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提高手术技术及改进心肌保护方法,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

  • 标签: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瓣膜 人工 体外循环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手术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了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接收的40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给予了系统性的围手术护理。结果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有6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1例需要进行二次开胸止血,1例术后因心排综合征严重而死亡。结论给予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有效的术前和术后护理,不仅能够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围期,而且还能提高心脏瓣膜置换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围手术 护理分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