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压力损伤是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压力损伤会导致皮肤以及皮下组织循环障碍,导致皮下组织功能失常,进而引发坏死,不仅会增加患者疼痛几率,同时也会增加患者感染率,给患者康复带来不利的影响。对压力损伤早发现、早干预,并采取有针对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能改善压力损伤的预后,减轻患者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护理措施 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获得压力损伤发生的因素。方法:统计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社区获得压力损伤的743例患者展开压力损伤发生部位、原有疾病种类、患者或照护人员对压力损伤防范知识的知晓率情况展开观察。结果: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社区获得压力损伤发生部位多以骶尾部、髋部为主,依次为:591(52.72%)例、229(20.43%)例。社区获得压力损伤患者的原有疾病种类最多的为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依次为:159(21.40%)例、114(15.34%)例、90(12.11%)例。患者或照护人员对压力损伤防范知识的知晓率,依次为:知晓(16.69%)、部分知晓(31.22%)、不知晓(52.09%)。结论:慢性病居家患者作为社区获得压力损伤的高发人群,医务人员需结合社区患者现状,构建压力损伤防治体系,尽早开展预防措施,降低压力损伤发生几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社区获得性压力性损伤 危险因素 慢性病 部位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癌症晚期患者压力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住院的10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所有入选患者均需要制定完整的资料登记表,在患者入院后2 h以内进行首次压力损伤危险评估以评估其皮肤情况。对患者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压疮危险评估表(Braden评分表)、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情况进行测定与评估。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各因素与压力损伤的相关。结果10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出现压力损伤,院内获得压力损伤的发生率为(5.00%);其中男性患者3例(60.00%),女性患者2例(40.00%);年龄范围38~89岁;其中有1例(20.00%)患者为1期压力损伤,3例(60.00%)患者中为2期压力损伤,1例(20.00%)患者为不可分期损伤;不同年龄、Braden评分、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KFS量表评分的患者发生压力损伤的情况比较(χ2=7.916、34.657、5.432、18.034、38.922,均P<0.05);低血清白蛋白水平、低血红蛋白水平、年龄≥70岁、KPS评分≤30分、Braden评分≤16分癌症患者压力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高血清白蛋白水平、高血红蛋白水平、年龄<70岁、KPS评分>30分、Braden评分>16分癌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34、5.432、7.916、38.922、34.657,均P<0.05);将压力损伤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作为自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低血清白蛋白水平、低血红蛋白水平、年龄≥70岁、KPS评分≤30分、Braden评分≤16分均是癌症晚期出现压力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KFS评分、Braden评分、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含量均与癌症晚期患者压力损伤的发生情况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均是癌症晚期患者压力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肿瘤 晚期 营养水平 白蛋白 血红蛋白 卡氏功能状态评分 危险因素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压力损伤(PI)在护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为我国开展PI研究提供思路及参考依据。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自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护理领域发表的PI相关文献,并应用CiteSpace软件对其国家、研究机构、高频关键词等进行文献数据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927篇英文文献。护理领域的PI相关研究从1999年开始开展,2004年之后整体呈上升趋势,2016年发文数量最多,为102篇。PI护理研究领域的热点主要是PI的预防、流行情况、危险因素、护理、风险评估及评价。护理领域PI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PI的风险评估、护士对PI的知识及态度等。结论CiteSpace软件能直观展示PI护理领域的热点和趋势。本研究PI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可为我国PI护理领域的科研探索与临床实践提供借鉴与方向。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CiteSpace软件 研究热点 可视化分析
  • 简介:摘要:探讨医源性压力损伤容易发生的原因,针对源压力损伤易发因素提出针对的防治方法,采取正确、合适的护理措施。 对医源性压力损伤易发原因及防治、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并将其在实际护理工作中进行应用,根据应用的效果、不断改进。 正确评估医源性压力损伤易发的危险因素,综合正确运用防治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医源性压力损伤的发生,降低患者的痛苦。

  • 标签: 医源性压力性损伤 易发因素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损伤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某院182例患者行ICU手术,分为压力损伤组(22例)和非压力损伤(160例)。分析患者发生术中压力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手术时间>1h、存在术中体位移动、存在局部潮湿、受压皮肤状况异常为ICU手术患者发生术中压力损伤的影响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因素均有一定的对术中发生压力损伤的预测评估价值。结论:手术时间过长、术中体位移动、局部潮湿、受压皮肤状况异常是发生术中压力损伤的影响因素,应制定相应预防措施。

  • 标签: ICU手术术中压力性损伤影响因素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分析预防护理在ICU器械压力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7—2019年6月期间接收的52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n=26)和试验组(n=26)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预防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压力损伤发生率、愈合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压力扭伤发生率为3.85%(1/26),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3.08%(6/26)(P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ICU器械性 压力性 损伤 应用
  • 简介: 摘要:目的:研究预防护理在ICU器械压力损伤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于我院ICU病房2019年10月份-2020年10月份收治的患者中选取72例,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针对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针对3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预防护理,从愈合时间、护理满意度、总发生率指标予以分析。结果:患者伤处愈合时间(3.56±1.23)d,护理满意度23例(63.89%);ICU器械压力损伤发生率12例(33.34%);观察组患者伤处愈合时间(2.04±0.74)d,护理满意度35例(97.22%);ICU器械压力损伤发生率3例(8.3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预防护理的应用可降低ICU机械压力损伤的发生率,理应作为ICU护理首选方法予以重视。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ICU 器械性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压力损伤高危患者照顾者压力损伤认知、行为与照顾负担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讨Teach-back法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压力损伤高危患者主要照顾者100名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对压力损伤认知、行为与照顾负担的现状,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其影响因素,并观察采用Teach-back法干预前后照顾者压力损伤认知、行为与照顾负担的变化。结果压力损伤高危患者照顾者压力损伤认知总分为(47.56±2.15)分,行为总分为(38.34±3.18)分,照顾负担总分为(9.78±1.25)分;性别为女性、婚姻状况为已婚、接受过相关知识教育、人均月收入≥3 000元的压力损伤高危患者照顾者认知行为得分较高,照顾负担得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是否接受过相关教育是影响照顾者压力损伤认知和行为的因素,性别、婚姻状况和是否接受过相关教育是影响照顾者照顾负担的因素;采用Teach-back法干预后,100名压力损伤高危患者照顾者的压力损伤认知和行为总分均较干预前增高,照顾负担总分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力损伤高危患者照顾者压力损伤认知、行为水平较低,照顾负担较重,且受照顾者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和是否接受过相关教育的影响,通过Teach-back法干预后,照顾者的压力损伤认知、行为和照顾负担均能得到改善,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照顾负担 Teach-back法
  • 简介:摘要:难免压力损伤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利用干预护理可以预防大部分压力损伤,但部分不可控的内外因素会增大其风险,而积极评估是难免压力损伤管理的关键点,通过合理的干预来降低难免压力损伤危险因素,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难免性压力性损伤 危险因素 评估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围手术期压力损伤链式管理模式。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内收治的50例手术患者为被本次研究的参照组(实施常规围手术期管理),再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内收治的50例手术患者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链式管理模式),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管理价值。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7d的压力损伤评估合格率及转运交接皮肤情况描述相符率均显著高于参照组,且手术患者1期/2期及以上压力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实施链式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院内压力损伤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压双膝垫在危重患者压力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4月浙江省台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15)与试验组(n=320)。在常规卧位的基础上,对照组将R型垫放置在背后的肩膀到骨盆上方,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患者下肢稍微弯曲并放置在自行设计的解压双膝垫上。评价两组患者的压力损伤发生率、骶尾部及足跟处皮肤的压力、支撑用具在位率、DVT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压力损伤发生率为0.63%(2/320),低于对照组的3.17%(10/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骶尾部、足跟处的压力分别为(66.10±13.43)、0 mmHg,低于对照组的(75.08±12.03)、(22.26±6.2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的支撑用具在位率为89.62%(190/212),高于对照组的52.63%(100/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VT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解压双膝垫可降低压力损伤发生率、骶尾部及足跟处皮肤的压力,提高支撑用具在位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危重病 皮肤护理 压力性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压力损伤是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超声检查显示不同的皮下结构其回声不同,有助于定位、定性、定量评价压力损伤压力损伤在超声中可表现为组织结构紊乱、低回声病变、筋膜不连续及不均匀低回声区域等征象;不同的超声征象联合临床分期,为早期实施目标导向性干预提供了客观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压力性损伤 重症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