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 重症心脏瓣膜病 患者接受 瓣膜置换 手术对应 麻醉处理 方法 。 方法: 下面文章内容 2017 年 01 月 --2020 年 03 月在 本医院 拟接受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的 28 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 予以指标相关数据统计,针对全部患者都实施瓣膜置换手术对应麻醉处理干预 , 记载麻醉成功情况及死亡情况、心脏自动复跳情况,分析麻醉诱导之前和麻醉诱导之后的平均动脉压指标具体检测结果、心率指标具体检测结果 。 结果: 成功麻醉 占 100.00% ; 麻醉诱导之后的平均动脉压指标具体检测结果、心率指标具体检测结果 比较 麻醉诱导之前对应统计内容 下降 ( P<0.05 ) ; 主动脉开放之后 出现 心脏自动复跳患者 78.57% , 一次除颤干预后出现心脏自动复跳患者 17.86% , 两次除颤干预后出现心脏自动复跳患者 3.57% 。 结论: 将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接受瓣膜置换手术 的 对应麻醉处理 做好非常重要,有助于提升其成功麻醉情况,促进其心脏自动复跳 。

  • 标签: 重症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麻醉处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 138例机械瓣膜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 70例和对照组 6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有计划性、有针对性的自我管理教育。分别于治疗护理半年后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情况。结果:治疗护理半年后,干预组患者的自我管理知识及技能和 治疗依存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p< 0.05 )。结论:自我管理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可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模式,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有效预防心脏瓣膜置换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风心病 机械 瓣膜置换 自我管理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实施瓣膜置换以及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在 2018年 10月至 2019年 10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重症心脏瓣膜患者中选取 58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 29例。对参照组行基础护理,对实验组行针对性护理。计算 2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心理情绪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相比于参照组较高,组间差异明显( p< 0.05);实验组患者的心理情绪评分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参照组, 2组数据差异明显( p< 0.05)。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实施瓣膜置换以及护理干预,心理状况明显改善,将护理质量提升,控制并发症发生。

  • 标签: 重症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中的应用以及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择取我院一年内进行了心脏瓣膜置换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经过不同护理方式,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脏瓣膜置换的护理中,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方式能够明显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的围期护理方法及心得。方法:选择 2019年 1月到 2019年 12月本科收治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患者 45例,对患者采用围期护理 ,对比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能力和心理状态。结果: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生活能力和心理状态焦虑,护理后的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患者进行围期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治疗效果,值得被临床使用。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置换术 围术期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心脏瓣膜置换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的80例心脏瓣膜置换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常规护理组对就诊的心脏瓣膜置换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组对就诊的心脏瓣膜置换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开展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度;手术期间心脏瓣膜置换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实施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护理前后负性情绪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心脏瓣膜置换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综合护理组的满意度是39(97.50),常规护理组则是30(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负性情绪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综合护理组负性情绪以及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组手术期间心脏瓣膜置换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实施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组心脏瓣膜置换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更少,综合护理组出现0例,常规护理组出现了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效果确切。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临床护理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缝隙手术室护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中的效果。方法:20191~2020666心脏瓣膜置换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均分为观察组(33例,无缝隙手术室护理)与对照组(33例,常规手术室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各项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HRBDPSBPSASSDS等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缝隙手术时护理模式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加强了中的配合度,降低了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患者各项指标起到了显著的改善作用,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无缝隙手术室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olastraphy,,TEG)在体外循环下二尖瓣置换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是选择,46例患者进行心脏二尖瓣置换,随机分为血栓强度图组,(n,=,23)和经验治疗组,(n,=,23)。血栓强度分布图组监测手术前,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后,胸骨,关闭前后的,TEG,观察反应时间,凝固时间,血栓最大幅度和凝固角度等参数,并注入冷冻新鲜血浆经验性治疗组根据血量和血气分析结果进行管理,经验性出血治疗,1,000,ml,外加,600,ml红细胞,,500,ml冷冻新鲜血浆,,6,u冷沉淀和,1人血小板。观察到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灌注,出血,输血,冷冻血浆,冷沉淀和血小板数据,以及手术后,6小时,术后,24小时,二级干预病例数,,30d死亡率等指标。因此两组患者术前凝血功能与体外循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各种血液制品如红细胞的出血和灌注量低于有经验的治疗组,(p,<,0.01),,6小时和,24小时后脉冲速率血栓形成直方图与较有经验的治疗组相比显着下降,(p,<,0.01),在经验性治疗组,有一名患者因术后流量较大而进行了第二次胸腔积液手术。两组患者均无,30,d死亡。结论,TEG可以调节心脏瓣膜改变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血液制品灌注量,减少手术及术后出血量,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心脏双瓣膜置换术 抗凝治疗 血常规 凝血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心脏机械瓣膜置换(MHVR)后不同桥接抗凝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于2018年1月至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行MHVR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患者术后接受的桥接抗凝方式,分为普通肝素(UFH)和低分子量肝素(LMWH)组。收集所有入选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及术后相关时间、费用参数,其中,时间参数包括引流时间、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术后时间(手术结束至出院的时间间隔)、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稳定时间(桥接抗凝开始至INR值连续2 d达标的时间间隔)。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栓塞和出血事件,随访时间为4周。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VR术后发生栓塞和出血事件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最终纳入217例患者,其中UFH组120例,LMWH组97例。UFH组有2例患者发生卒中,LMWH组未发生栓塞事件。与UFH组比较,LMWH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较高[9.28%(9/97)比1.67%(2/120),P=0.02],但引流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时间、INR稳定时间较短(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抗凝方案(OR=0.18, 95%CI 0.04~0.86, P=0.03)、纤维蛋白原水平(OR=1.99,95%CI 1.16~3.41,P=0.01)和血肌酐水平(OR=1.05,95%CI 1.01~1.08,P=0.04)为MHVR术后发生出血事件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与UFH比较,MHVR术后采用LMWH桥接抗凝虽然减少了引流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时间及INR稳定时间,但会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

  • 标签: 肝素,低分子量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 桥接抗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方案联合循证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12月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的60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1—12月实施规范化护理干预的60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卧床天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恶心、呕吐、腹胀、低血糖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卧床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采用规范化护理方案可以有效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康复护理 循证护理 规范化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病患在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研究时间段为2018.7月~2019.7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并心脏瓣膜置换的病患,所选取的例数为60例,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案将病患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案,观察组则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对比两组不同的护理效果。结果:在经过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的护理效果相对较好;观察组在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概率较低;在生活质量对比上,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数值相对较高(P<0.05)。结论:在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进行心脏瓣膜置换的病患在围手术期护理的过程中,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并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瓣膜置换术 围手术期 针对性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后ICU综合护理对患者心肺功能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本院ICU收治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抽选出80例,80例患者均接受瓣膜置换治疗,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一组4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ICU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临床疗效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差异性对比: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后采取ICU综合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改善心肺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ICU 综合护理 心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体外循环(CPB)中应用氨甲环酸(TA)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麻醉中血液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行CPB下心脏瓣膜置换1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A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TA组在CPB预充液中添加10 mg/kg TA,对照组在相同情况下给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前后不同时间凝血指标、血红蛋白、血红细胞以及红细胞压积、心肌相关血清学指标。结果TA组患者术后引流量与异体输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与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显著高于手术前与手术后24 h(P<0.05),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低于手术前与手术后24 h(P<0.05),手术结束时与手术后24 h全血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手术前,手术后24 h全血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手术结束时(P<0.05),TA组患者手术结束时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24 h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与手术后24 h血红蛋白、血红细胞以及红细胞压积较手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组内手术结束时、手术后24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组患者手术结束时与手术后24 h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与手术后24 h时间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心肌肌钙蛋白T(cTnT)以及中性粒细胞水平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手术后24 h上述指标水平显著低于手术结束时(P<0.05),TA组患者手术结束后与手术后24 h时间点上述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麻醉中CPB应用TA可以有效抑制纤溶系统作用,血液保护作用显著,能够减少手术完成后输血量,同时保护患者心肌。

  • 标签: 氨甲环酸 心肺转流术 心脏瓣膜置换 血液学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基于视觉分析脑电图的镇静管理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CPB心脏瓣膜置换患者80例,年龄≥18岁,ASA分级Ⅲ或Ⅳ级,NYHA分级Ⅱ-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0):视觉分析脑电图指导镇静管理组(A组)和BIS指导镇静管理组(B组)。A组通过调节丙泊酚血浆靶浓度,维持麻醉深度于C或D级;B组通过调节丙泊酚血浆靶浓度,维持BIS值40~60。记录CPB期间丙泊酚用量及中总用量、中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和动脉血气指标。术后第1-7天采用CAM-ICU量表评定术后谵妄发生情况。记录气管拔管时间、ICU驻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中知晓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术后谵妄发生率较低(P<0.05),动脉血气指标、丙泊酚用量、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气管拔管时间、ICU驻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中知晓发生。结论基于视觉分析脑电图的镇静管理有助于降低CPB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

  • 标签: 脑电描记术 苏醒谵妄 心肺转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心脏瓣膜置换后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术后康复护理的影响效果。 方法: 选择 2018 年 6 月至 2020 年 1 月在本院诊疗的 52 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按照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康复组,每组 26 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经生活质量评分表评价后,康复组术后疼痛、运动情况、精神健康状况等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能助于提高生存质量,促进预后效果,使患者能早日摆脱病症带来的痛苦,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康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瓣膜置换患者在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要点进行分析。方法 按照对比护理的方式展开本次研究,所选入患者共计为 70例,于本院 2019年 1月至 12月所接诊患者中随机选取,按照计算机随机抽样的方式取组中 35例,在治疗过程中展开常规护理,即对照组,余下 35例,则需要将综合性护理干预加以运用,即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结合对两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生活质量,恢复期心理状态以及并发症情况对比,观察组均存在有明显优势, P<0.05。结论 风湿性心脏瓣膜瓣膜置换患者在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期间展开综合护理干预,可针对患者在恢复期间心理状态进行有效改善,提升其生活质量,促进恢复。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 华法林抗凝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病变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临床护理的效果及体会。方法:择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一年内收治的心脏瓣膜病变患者64例,在其术后,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脏病变患者,术后采用优质的护理方式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