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翟永慧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0-12-08
  • 出处:《中医科学杂志》2019年6月总252期
  • 机构:黑龙江省大庆龙南医院,黑龙江大庆163453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EDTA对凝集胺交叉配血结果的影响作用。方法:样本采集时间2018年4月-2019年4月,前来本院接受输血治疗的100例患者,所有样本采集对象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且已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在患者接受输血治疗前,先抽取血液标本,进行凝集胺交叉配血。结果:不同的2管血样主、次侧都未出现凝集现象,使用EDTA抗凝剂的2管血样主、次侧都未出现溶血现象,而未使用抗凝剂的2管血样则否之,两者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不管是否使用抗凝剂,主、次侧均会出现凝集现象,使用抗凝剂的主、次侧无溶血现象,未使用抗凝剂的则否之,两者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交叉配血的过程中样本血液中补体被激活,就会出现溶血现象,若血液中镁、钙离子相结合,则将激活补体,而EDTA抗凝剂的使用将阻止其结合,最终起到避免溶血的发生,增加交叉配血结果准确性的目的。

  • 标签: EDTA抗凝 凝集胺交叉配血 影响作用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药(NOACs)在预防非瓣膜病心房颤动(NVAF)患者卒中和系统性栓塞(SE)方面的作用,已得到充分证实。随着NOACs处方量的递增,规范NOACs在NVAF中的剂量问题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当处方不正确时,NOACs会增加缺血事件和卒中风险。因此,需要为合适的患者开出正确的剂量,以便在真实世界中,患者能够取得在随机对照试验(RCTs)中证实的NOACs益处。

  • 标签: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 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 心房纤颤是持续的心律失常,常见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心房纤颤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伴随而来的便是合并症脑卒中的发病率增高,导致病患的身体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危害。有研究表明, 50 岁以下的人出现心房纤颤的几率低于 2% , 70 岁以上的人出现心房纤颤的几率则为 13% ,可见,老年人心房纤颤的发病率较高。老年人出现心房纤颤伴发栓塞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也明显增高,风湿性瓣膜心房纤颤的病患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会增加 17 倍。为了预防老年心房纤颤,经过医务人员的多年研究,发现治疗对于预防脑卒和降低其发病率中具有良好的作用,本文就其在药物选择、适应证、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

  • 标签: 老年人 心房纤颤 抗凝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对全球经济社会造成了极大损失,虽然我国由于反应迅速、处理得当控制住了现阶段疫情,但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斗争还很漫长。这就需要我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组织的疫指导,将党建工作落实到生产工作和抗击疫情上,利用党建工作激发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疫积极性,同舟共济抗击疫情。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党建工作 供电公司
  • 简介:摘要肺栓塞是临床上的急危重症,肺栓塞的治疗至关重要。传统的药在肺栓塞的治疗中起着很大作用,随着新型药物的出现,直接口服药物日益走进人们的生活。本文对肺栓塞直接口服药物做一系统综述,对新型药物的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讨论。

  • 标签: 肺栓塞 抗凝 直接口服抗凝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局部枸橼酸与全身肝素在重症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的优劣和安全性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至2019年12月发表的,有关CRRT中局部枸橼酸与全身肝素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语种为英文或中文。主要研究结果为病死率和滤器寿命;次要结果为出血、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HIT)、代谢性碱中毒和低钙血症等并发症。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筛选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并用漏斗图分析各研究间病死率和并发症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1 229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CRRT时局部枸橼酸与全身肝素对重症患者病死率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RR)=0.95,95%可信区间(95%CI)为0.83~1.09,P=0.47〕,但局部枸橼酸组滤器寿命较全身肝素组延长了15.37 h(95%CI为10.09~20.65,P<0.000 01)。局部枸橼酸组出血风险和HIT发生率均低于全身肝素组(出血:RR=0.29,95%CI为0.19~0.44,P<0.000 01;HIT:RR=0.35,95%CI为0.16~0.74,P=0.006),但局部枸橼酸可引起低钙血症(RR=4.67,95%CI为1.88~11.60,P=0.000 9)。两组代谢性碱中毒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6,95%CI为0.42~1.37,P=0.36)。漏斗图显示,纳入研究无明显发表偏倚。结论局部枸橼酸可有效延长滤器寿命,减少出血风险,可作为重症患者CRRT治疗的优先选择。

  • 标签: 枸橼酸 肝素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抗凝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引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治疗可明显降低卒中的风险,但目前我国基层医院房颤患者接受治疗的比例仍然很低,其原因包括基层医院医患双方的房颤意识不强、卫生资源分布不均、新特药在基层推广使用受限等。通过提高基层医生和患者的房颤意识,普及基层医院对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的检测等,可改善我国目前基层医院房颤患者不足的现状。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危重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血液透析治疗时,血液与体外循环管路、透析滤器接触后引发凝血系统的激活,常造成提前终止治疗和体外循环回路中血液的流失,所以选择适宜的方法是实现CRRT理想疗效的关键。然而,危重患者中,也是一种挑战,因为很大一部分患者由于创伤、感染、休克,已经存在严重的出血风险。但如果不,CRRT过滤器的性能会下降且管路的寿命将明显缩短。方法有许多,每一种都是一把双刃剑,选择时应评估患者的凝血情况、熟悉各种抗凝剂的特点和禁忌证,从而选择合理的抗凝剂,实施个体化策略。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抗凝治疗 危重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硫酸羟氯喹联合药物治疗磷脂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方法:将来我院的 68例磷脂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开始时间为 2018年 07月,截止时间为 2019年 07月,按照入院顺序,将 68例患者分为两组,即治疗组( n=34例)与对照组( n=34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硫酸羟氯喹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治疗后评价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临床效果:治疗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比对照组明显偏低,差异显著( P<0.05)。结论:给予磷脂综合征患者硫酸羟氯喹联合药物治疗,既能提高临床效果,又能确保治疗安全性,应被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硫酸羟氯喹 抗凝药物 抗磷脂综合征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使用新型口服药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纳入本院2019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64例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华法林治疗,实验组接受达比加群治疗,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出血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使用新型口服药物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安全性高。

  • 标签: 新型口服抗凝药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高龄人群 安全性
  • 简介:摘要对于孤立性亚段肺栓塞存在2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首先这些是否为血栓,其次即使真实存在血栓,是否具有临床意义,是否需要治疗?文献报道,急诊约11%的SSPE为假阳性。最近对SSPE的诊断和治疗的文献综述结果显示,未进行治疗的SSPE患者复发率很低,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临床出现重要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为7%。

  • 标签:
  • 简介:摘要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心房颤动(房颤)治疗领域主要的进展之一是建立了对房颤患者脑卒中/栓塞与出血风险的评估体系。从筛选出高危人群转为找出不需要治疗的低危人群并根据患者脑卒中/栓塞与出血风险进行针对性地防治。预防房颤相关脑卒中的药物经历了阿司匹林、华法林,目前进入了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药时代。然而,对于高危人群治疗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期一组文章探讨了治疗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困扰、医生做出决策的临床困境及解决办法,供临床医生借鉴参考。

  • 标签: 心房颤动 脑卒中 抗凝治疗 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口服药治疗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76例,根据患者治疗情况将其分为华法林组56例、达比加群酯组64例、利伐沙班组56例。三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三组患者栓塞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率、治疗前后血糖以及肝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华法林组、达比加群酯组、利伐沙班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14%(4/56)、1.56%(1/64)、3.57%(2/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2.457,P>0.05)。华法林组、达比加群酯组、利伐沙班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6.07%(9/56)、3.13%(2/64)、1.79%(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1.090,P<0.05),其中华法林组患者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达比加群酯组及利伐沙班组(χ2=6.012、7.028,均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以及肝肾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新型口服药物达比加群酯以及利伐沙班与华法林相比较,在预防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及血栓栓塞方面具有相似的效果,而达比加群酯及利伐沙班服用期间发生出血事件的风险更低,提示新型口服药物治疗具有着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房颤动 抗凝药 华法林 达比加群酯 利伐沙班 安全 老年人
  • 简介: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 也在随之发生着改变,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使得人 们的生活以及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大,导致近年来房 颤的发病率不断的呈现上升趋势发展,而一旦无法 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治疗,则会引起一系列的并 发症出现,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方面都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故此寻求形成房颤的主要病因以 及较好的防治方式,帮助病患减轻痛苦改善病症, 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病患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心内科,房颤,抗凝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本院心内科收治的房颤病患开展治疗方面的治疗效果的评估。 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00名心房颤动病患为研究对象,入选病患均被按照相关标准检测并确诊。把他们平均分为两组,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名,参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试验组口服华法林进行治疗,经过研究讨论两种内科治疗方法的施行情况,评定病患病情治疗效果。 结果 试验组50名发生医疗事故有脑卒中百分比是2.00%、脑血栓百分比是4.00%、死亡百分比是2.00%,参照组50名发生医疗事故脑卒中百分比是18.00%、脑血栓百分比是20.00%、死亡百分比是16.00%,试验组治疗情况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抗凝治疗 房颤 治疗效果 华法林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所致缺血性脑卒中造成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逐年升高,是心房颤动相关卒中预防治疗的核心策略。目前我国心房颤动治疗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治疗率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率低、药物治疗不规范、服药及随访依从性差等。有研究报道管理服务可显著改善治疗效果和依从性,并降低与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住院率和急诊就诊率。本文就国内外心房颤动治疗管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我国分级诊疗制度下管理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心房颤动 抗凝管理服务 患者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救治中治疗应用的经验。方法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2月武汉协和医院收治的3例COVID-19病例的临床资料。3例患者均在住院一周内病情恶化,呼吸困难加重,且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20 mg/L),其中男性2例,使用依诺肝素钠,女性1例,初始使用低分子肝素钠,停用后续接依诺肝素钠。结果3例患者在给予治疗后,呼吸症状随之缓解,且无血栓事件发生。结论COVID-19患者多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高危因素,积极的治疗不仅可以预防血栓形成,同时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呼吸困难 静脉血栓栓塞 抗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