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急诊模式急诊患者准确率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间实施改良急诊模式的120例患者为研究组,以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间实施常规急诊模式的120例患者为参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准确率为91.7%,患者满意度为89.2%,均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急诊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准确率,从而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能够得到患者的普遍认可,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改良急诊分诊模式 急诊 分诊准确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模式改良急诊患者准确率及漏率的影响。方法:以医院急诊收治1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9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干预、急诊模式改良干预。结果:观察组分准确率更高,漏率更低(P<0.05);观察组确诊时间、候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模式改良能显著提高急诊患者准确率,降低漏率,对促使患者尽快得到抢救,提升抢救成功率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急诊分诊 改良模式 分诊准确率 漏诊率
  • 作者: 王丽娟 周利萍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5-07
  • 机构:巴州人民医院  新疆   库尔勒  84100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急诊护理模式急诊患者准确率及漏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双号分发法将到我院急诊接受诊治的100例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常规组患者传统分护理(50例),给予研究组患者改良急诊护理模式(50例)。之后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分情况比较,研究组患者漏率及误诊率更低;同时,准确率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可知,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改良急诊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准确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极高。

  • 标签: 改良急诊分诊护理模式 急诊患者 分诊准确率 漏诊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160例急诊患者,采取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评分分,观察组采取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比两组患者及首日转去情况及患者就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中因首次后出现病情变化而进行转的患者1例,占总例数的1.25%,准确率为98.7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就诊满意度98.75%(79/8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患者采取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及首日转去情况,且还能有效提高患者就诊的满意度,值得研究。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急诊 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科急诊预检分针流程的改良问题。方法从2016年1月—2016年6月流程改良前在儿科急诊就诊的患者中随机选取200例作为对照组,从2017年1月—2017年6月流程改良后在儿科急诊就诊的患者中随机选取200例作为实验组,分析流程改良前后两组预检时间及患儿家属满意程度。结果儿科急诊预检流程的改良后患儿的候诊时间明显缩短(P<0.05);儿科急诊预检流程改良前满意度为73.0%,改良后满意度为92.0%(P<0.05)。结论急诊预检流程的改良有利于缩短患儿的候诊时间,提高家属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 标签: 儿科 急诊 预检分诊 流程的改良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急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方法从国内分现状出发,寻找急诊科预分工作中常见的隐患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护士的工作经验、业务能力以及对医院工作的重视程度成为影响质量的重要因素,并且提出提高分的对策,提高应对能力,减少医疗投诉与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结论急诊工作中隐患问题较多,需要建立完善的预检系统,强化护士的服务意识,护士除了能够礼貌待人,拥有娴熟的专业技能外,还要有快速的反应,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才能有效的提高分的准确性。

  • 标签: 急诊 分诊 探讨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急诊护理中安全管理模式的作用与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急诊安全管理模式,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的管理模式。结果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其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护理中采用安全管理模式,可以由根本上提升护理质量水平,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实际临床中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使用。

  • 标签: 急诊护理 急诊分诊 安全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急诊中运用不同预检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16年6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预检模式,而观察组则运用系统化预检模式,对两组的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准确率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质量评分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医院急诊科运用系统化预检模式可以提高分质量。

  • 标签: 急诊分诊 系统化预检分诊模式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两种预检模式对医院急诊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中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期间我院所接收的86例急诊患者进行研究,使用双盲法分组措施将患者随机分为了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使用常规预检模式,观察组使用系统化预检模式,对比两组中患者的质量情况。结果 对照组分环境、熟练程度、服务态度以及疾病问询技巧评分均低于观察组,组别间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对医院急诊中患者采取系统化预检措施能够大大提升医院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化预检流程的再造对于急诊科诊治所产生的作用。方法选择医院急诊科2016年5~8月未优化分流程的50例就诊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9~12月已优化预检流程的50例就诊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2组病人急诊的治疗效果及其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病人诊治的准确率、救治的成功率都要大于对照组患者,其候诊时间、确诊时间都要明显地少于对照组,对于医师诊断的满意度显著地超出对照组(P均<0.05)。结论优化再造急诊预检流程,可以显著地提高医师治疗的准确度、救治的成功率,减少候诊、确诊时间,提高病人对医师诊治的满意度,强化分的质量。

  • 标签: 急诊,预检分诊,流程再造,分诊质量
  • 作者: 贾文敏吴艳秋李岚岚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6-11-21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10—12月我院急诊就诊患者5009例为观察组,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法对其进行病情评估,根据评估分值分诊,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和就诊流程;以2014年7—9月急诊就诊患者4860例为对照组,采取普通分诊流程与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就诊情况作对比。结果:观察组急诊的抢救成功率、预检准确率、平均急诊就诊时间、急诊绿色通道转运、意外事件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评估病情具有迅速、准确的优势,能提高急救护理的准确性、预见性,提高急诊患者抢救成功率和预检准确率,缩短患者平均急诊就诊时间,减少意外事件发生,对规范及完善急救护理流程有积极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模式急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PDCA模式实施前的2017年7月至12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41例患者为对照组,以PDCA模式实施后的2018年1月至6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43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法进行,观察组按照PDCA模式进行。比较两组分正确率。结果对照组分正确率为80.49%,观察组分正确率为95.35%,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急诊中采用PDCA模式可有效提高分正确率,对于提高急诊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PDCA 急诊 分诊
  • 简介:急诊预检是对急诊患者进行快速分类,以确定治疗或进一步处理的优先次序过程,预检工作直接关系到急诊服务质量、患者救治效果和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目前在我国大型医院都已有急诊护士,但多数医院尚无明确的标准。我院根据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制度,结合我院情况,制定了标准,于2006年12月实施,实现了急诊预检方式的根本转变,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急诊 预检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急诊护理中急诊安全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到2016年1月间急诊科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到2016年2月间急诊科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诊护理干预,研究组的患者在此基础上在安全管理模式下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之间的对比差异明显,能够体现出基本的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之间的对比差异明显,能够体现出基本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中急诊安全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评分,值得应用并推广。

  • 标签: 急诊护理 急诊分诊 安全管理模式 临床价值
  • 简介:摘 要:目的:对急诊安全管理模式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方法:从我院 2017年 10月~ 2018年 10月急诊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 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急诊安全模式实施前后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急诊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前很满意 45例,满意 5例,一般 8例,不满意 6例,总满意度 90.63%,急诊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前后很满意 58例,满意 2例,一般 3例,不满意 1例,总满意度 98.44%,实施后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急诊安全管理模式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较大,病人对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因此,此种管理模式应在临床中被广泛推广。

  • 标签: 急诊分诊 安全管理 急诊 护理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急诊安全管理模式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7年 5月至 2018年 8月在本院急诊科就诊的 180例急诊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随机将这 180例患者进行分组,分为每组各 9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急诊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用急诊安全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急诊患者对急诊护理的质量以及满意度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实行急诊安全管理模式的患者在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 96.4%,而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 80.16%,两组患者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对急诊患者进行急诊护理的过程中采用急诊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的质量,同时也能增强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中推行。

  • 标签: 急诊分诊 安全管理模式 急诊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急诊护理当中急诊安全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8 月 -2018 年 8 月收治的急诊患者 8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40 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利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利用急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与各项护理管理质量评分。 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 ) ; 观察组的各项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05 ) 。 结论: 急诊护理当中采用急诊安全管理模式的效果良好,提高护理满意度的同时,提高各项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急诊分诊 安全管理模式 急诊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诊安全管理模式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挑选自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诊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参与对象。将200例急诊患者盲选法平均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在接受临床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护理;给予研究组采取急诊安全管理模式。并且将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资料收集整理。结果研究结束后,将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对急诊护士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急诊安全管理模式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显著,可以使急诊护理的质量明显提高,使患者对急诊护士的护理满意度提高,从而有效提高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配合治疗的依从性。

  • 标签: 急诊 分诊 安全管理模式 急诊护理质量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