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与演员而言,人生经验是一大武器,所谓功不唐捐。然而,反过来说,如果试图精明的只选择对将来有用的经验的话,那事情又瞬间变得困难起来。费经周折学习英语,最后却演的是俄语老师,好容易锻炼了肌肉,没想到来了个病人的角色。最终,我们能够提前做准备的范围极其有限,与其感慨经验不足,但不如匆匆开始准备更为有效。

  • 标签: 人生经验 学习英语 老师
  • 简介:引子据多伦多城市电视台记者报道:当地时间晚上6点左右,在万锦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家庭暴力伤害案。华人女子董晨槿和婆婆于绣在家里做饭时发生冲突,用中式切菜刀砍伤婆婆,血染厨台;于绣正被送往医院救治,目前还无法断定是否面临生命危险;董晨槿的丈夫案发期间不在现场。

  • 标签: 女人 城市电视台 家庭暴力 多伦多 伤害案 婆婆
  • 简介:目的通过对传统游离皮与穿支皮病例的回顾性研究,探讨两种皮、手术风险、成活率及术后功能存在的共性和差异,试图找出预防、解决方法。方法通过对2000年至2010年,1320例游离皮、肌皮及穿支皮病案资料回顾性研究,随机抽取300例,(180例传统皮、120例穿支皮)进行随访研究。随访1.5~5年。从皮选择、设计、切取、移植、供受区的处理以及修复后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找寻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逐项分析原因,并根据临床经验和教训,提出预防、应对的措施和方法。结果300例皮,因故放弃和失败10例,成功率为96.7%,术后皮坏死率为3.3%。术中发生血管危象38例,其中传统皮16例,穿支皮22例,传统皮经对症处理解除危象27例,手术挽救成功1例;穿支皮对症处理解除危象19例,1例失败放弃,2例穿支皮部分坏死。完全失败10例。本组急诊皮手术32例,感染率仅为3.2%。慢性创面268例,感染率为8.58%,慢性创面感染率远高于急诊创面。其它还有:边缘愈合不良及部分坏死、皮与受区匹配问题、供区遗留创面、瘢痕,功能障碍等问题。结论预防和及时处理血管危象是保障皮成活的关健。严格遵守皮切取原则,控制好修饰性切取适应证,注意皮张力是皮手术的技术要求。手术供区正确封闭处理方式,是预防、解决并发症及功能不良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外科皮瓣 软组织损伤 传统皮瓣 游离皮瓣 创伤和损伤
  • 简介: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都具备神奇的变色能力,最为大家所熟知的非变色龙莫属了。长久以来,生物学家们都以为,变色龙的变色是通过控制其皮肤的三层色素细胞中的色素在各层之间交融变换,来实现身体颜色的多种变化,即色素变色说。

  • 标签: 色彩 结构 变色能力 色素细胞 生物学家 变色龙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聚乳酸脂膜对于防止开颅去骨减压术后皮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5月至2015年2月间在院具有去骨减压术适应症的患者82例,按照随机分组对照研究原则将上述82例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其中治疗组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于颅骨缺损处的硬脑膜和皮之间放置聚乳酸脂膜,用于防止手术后的皮和硬脑膜发生粘连。对照组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不放置聚乳酸脂膜。6个月后均再行颅骨修补术,观察两组患者发生皮粘连的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皮粘连率显著小于对照组(12.5%vs71.4.%),并且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也较对照组短,同时术后并发症也较对照组少,上述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治疗组的患者放置聚乳酸脂膜,术后无排斥反应以及感染等并发症出现。结论研究表明,在进行去骨减压术时,放置聚乳酸脂膜于皮和颅骨缺损处的硬脑膜之间,可以有效的防止再行颅骨修补术时发生皮粘连的情况,同时还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 标签: 去骨瓣减压术 聚乳酸脂膜 颅骨修补术 术后皮瓣粘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去骨减压术后并发硬膜积液的临床治疗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接受去骨减压术后并发硬膜积液治疗的患者5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加压包扎治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未采用加压包扎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硬膜积液量的变化,并使用SPSS19.0软件包对两组患者的比较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硬膜积液量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别,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压包扎治疗法对去骨减压术后并发硬膜积液的治疗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可作为去骨减压术后并发硬膜积液的理想治疗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加压包扎 硬膜下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05例二尖生物置换术手术及术后处理经验,以提高生物瓣膜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14年7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心脏外科接受人工生物瓣膜置换术105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男77例,女28例;年龄44-79(62??4士12??2)岁.置换生物瓣膜129枚,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5例,房/室问隔缺损修补术3例.结果术后早期(<30d内)死亡2例,周漏、感染性心内膜炎各1例.院外随访12个月-11年,获访95例,随访率90??48%.随访患者心功能均得到改善,无栓塞或出血等并发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提示生物瓣膜功能良好,无明显衰败迹象.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提高操作技巧,早期并发症的及时诊断防治,术后进行合理抗凝,可以获得良好临床效果.关键词二尖疾病,瓣膜置换术,生物瓣膜,临床应用Retrospectivestudyofclinicuseonresultofapplicationof105caseswithmitralbiovalvesTangPei-zhe,DongMing-feng,MaSheng-jun(Departmentofcadiacsurgery,LiaochengPeople’sHospital,Liaocheng,Shandong252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summarizetheexperienceofmitralvalvereplacementwithbiovalve??Methods105cases77casesofmale,28female;aged44-79(62??4±1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颏岛状皮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12月~2014年4月我院诊断为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是否伴有颈淋巴结转移,分为48例阳性组和36例阴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肿瘤局部扩大切除+颏岛状皮修复,阳性组术中行颈清扫+术后放射治疗。比较(1)阳性组和阴性组术后2年复发率及2年死亡率。(2)两组患者对外形满意度。结果(1)两组患者术后未出现皮坏死,所有患者术后均能正常吞咽、发音。张口度达到2横指以上。(2)阳性组和阴性组术后2年复发率及2年死亡率分别为(12.5%、87.5%)、(11%、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阳性组和阴性组术后对外形满意度分别为93.8%、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颏岛状皮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疗效可靠,不影响淋巴结患者的术后生存周期。

  • 标签: 颏下岛状皮瓣 修复 口腔颌面部肿瘤 术后缺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皮移植术后皮臃肿微创整形治疗的新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13年5月采用脂肪剥离吸脂术治疗的120例皮臃肿患者的临床资料。120例中,男76例,女44例;年龄18~58岁,平均39岁。均采用一次性去除皮内所有脂肪及筋膜组织,皮下置负压管引流,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手术皮若为关节部位,行石膏固定制动。结果本组120例均一期完成皮整形术。有1例患者皮表层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另119例患者术后皮血运良好,外观满意,感觉功能早期恢复。术后40例获随访,随访时间0.5~10年(平均3年),患者对外观均满意,无一例复发。结论采用脂肪剥离吸脂术治疗皮移植术后皮臃肿,临床疗效好,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外科皮瓣 皮瓣臃肿 吸脂术 微创 整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二尖机械置换术后出现人工心脏瓣膜-患者不匹配(PPM)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共30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37例,女性165例,年龄23~65岁(46.95±11.31岁),手术方法均为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置换术,术后随访1年,按照随访的有效口面积指数(EOAI)≤1.2cm2/m2定义为PPM,分为PPM组及非PPM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围手术期及术后各项指标。结果术后1年出现PPM现象共61例,发生率为20.20%,其中使用25mm双叶32例(52.46%)、27mm双叶25例(40.98%)。PPM组在ICU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体表面积、EOAI、平均跨压差及肺动脉压力与非PPM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PPM组术前、术后肺动脉压有统计学差异(P<0.001),PPM组术前、术后肺动脉压无统计学差异(P=0.07)。结论二尖置换术后出现PPM对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有一定影响,尽量使用较大型号的双叶机械以降低PPM现象的发生率。

  • 标签: 瓣膜-患者不匹配 二尖瓣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斜行包皮岛状皮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6月到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尿道裂患儿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儿采用斜行包皮岛状皮尿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Onlay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后,病情均有所好转,但治疗的有效率具有一定的差距,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8.1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72.22%,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患儿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斜行包皮岛状皮尿道成形术对尿道裂患儿的治疗相对于常规的尿道裂修复术具有更好的疗效,应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斜行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 尿道下裂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型颅脑创伤应用标准大骨减压术比照常规骨开颅的临床优势。方法研究组患者在基线治疗基础上实施标准大骨减压术,对照组患者在基线治疗基础上实施常规骨减压术。比照两组颅内压水平及GCS评分于手术前后的变化情况,而后随访3~6个月,统计两组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颅内压及GCS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均显著改善,研究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合计16人术后死亡,对照组合计24人术后死亡。研究组良好率为46.55%,显著好于对照组的31.03%。结论重型颅脑创伤应用标准大骨减压术可更好地改善预后,挽救患者生命。

  • 标签: 颅脑创伤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常规骨瓣开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标准大骨减压术和常规骨开颅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分别采用标准大骨减压术与常规骨开颅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0%,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63.33%,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后不同时间段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经对比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比标准大骨减压术与常规骨开颅术,其标准大骨减压术具有良好的预后,同时能够降低患者的颅内压,提升患者的存活率.关键词标准大骨减压;常规骨开颅术;重型颅脑损伤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65-01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