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度烧伤的治疗修复方法。方法通过对我科5年来收治的35例深度烧伤患者采用皮肌皮修复进行总结,介绍皮肌皮修复修复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结果35例中,5例皮部分坏死,30例全部成活,创面均一期修复封闭,功能恢复较理想,外形满意。结论皮肌皮具有血运丰富、好成活、不用吻合血管、抗感染力强等优点,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理想方法。

  • 标签: 深度烧伤 皮瓣肌皮瓣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喉镜采用微技术治疗声带息肉的治疗效果。方法利用XION动态喉镜对68例声带息肉患者进行微手术治疗。术前,术后一月、六月分别进行动态喉镜检查。结果68例声带息肉中治愈64例,占94.1%,好转4例,占5.9%,术后半年随访无复发。结论动态喉镜技术治疗声带息肉可最大程度切除病变,同时最大程度保护声带显微结构,促进发声功能恢复。

  • 标签: 动态喉镜 声带息肉 微瓣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鼻甲在鼻内镜所见及鼻窦CT上的影像学特征,为鼻甲在鼻内镜分型手术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对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187例鼻甲手术患者,术前依据鼻甲在鼻内镜所见及鼻窦CT上下鼻甲的影像学特征,分成三组,分别在鼻内镜下行鼻甲骨折外移术87例、鼻甲粘骨膜骨组织切除术68例及鼻甲粘膜组织切除术32例,术后半年对比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和鼻窦CT。结果患者症状87例行鼻甲骨折外移的患者,自述鼻腔通气明显改善78例,稍改善或无明显改善的9例;68例行鼻甲粘骨膜骨质切除术,鼻腔通气均明显改善。32例粘膜组织切除术疗效明显,鼻塞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体征鼻内镜临床所见87例行鼻甲骨折外移的患者,67例见总鼻道宽敞;68例行鼻甲粘骨膜骨质切除术的患者,均见到总鼻道宽敞,鼻甲形态好;32例行鼻甲粘膜切除术的患者,28例见总鼻道宽敞,鼻甲形态好;鼻窦CT对比所见87例行鼻甲骨折外移的患者,鼻甲骨与上颌窦内壁的夹角明显变小,总鼻道宽敞;68例行鼻甲粘骨膜骨质切除术的患者,均见下鼻甲骨形态光滑,无明显增生骨质;32例行鼻甲粘膜切除术的患者,均见总鼻道宽敞,鼻甲粘膜无明显肥厚。结论由于患者的体质及鼻甲在慢性炎症的刺激和或代偿增生的时间不同,鼻甲增生肥大的性质有所不同,任何一种手术方式在处理鼻甲的策略上都有一定局限性,我们要根据患者的鼻内镜检查以及鼻窦CT来选择较适合患者患者的手术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下鼻甲 骨折外移 粘骨膜下骨组织切除术 粘膜下组织切除术
  • 简介:我科在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间采用腹壁埋藏的自体颅骨结合钛颅骨锁早期回植共7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70例,男48例,女22例;年龄16-60岁,平均35岁;本组病例入院后均行颅内血肿清除+去骨减压术,其中单纯硬膜外血肿5例,硬膜血肿合并脑内血肿30例,硬膜血肿合并脑挫裂伤25例,高血压脑出血10例。

  • 标签: 自体颅骨瓣 早期回植 颅骨缺损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中去除与保留角膜上皮矫治近视的临床效果。研究对象LASEK手术患者30例(60眼)。方法对接受LASEK手术的30例(60眼)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选择15例(30眼)行去上皮LASEK(去组);选择15例(30眼)行常规保留上皮LASEK(留组)。术后随访6个月,主要指标术后刺激症状、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及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程度。结果去上皮LASEK眼术后(第1天)疼痛较轻、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短、角膜上皮状态好、并发症少。结论去LASEK较留LASEK角膜愈合快,患者疼痛轻,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Haze形成无明显差异。

  • 标签: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角膜上皮瓣 保留 去除
  • 简介:身处光怪陆离的世界.面对形形色色的世态万象,我们张大了困惑的眼睛,迷离,茫然,一个个问号钩住一颗悬着的心,晃悠,晃悠。

  • 标签: 中学 作文 语文教学 《哦 那一瓣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体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门诊70例76只眼翼状胬肉患者采用自体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结果术后植片一期愈合70例,无植片坏死脱落,无肉芽增生及睑球粘连发生,随访半年-2年,复发3例,复发率约3.9%。结论采用自体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供体方便,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翼状胬肉 显微镜 自体结膜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标准外伤大骨与常规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双盲、随机原则分为对照(47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骨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标准外伤大骨术。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随访观察半年,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好转率为76.27%,死亡率为5.08%,平均住院时间为31.07±9.06天,平均住院费用为11643±2305元,观察组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时,可首选标准外伤大骨术,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标准外伤大骨瓣 常规骨瓣 重型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臀部筋膜皮在修复骶尾部、坐骨结节、大转子部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0月-2010年10月5年间我科应用臀部筋膜皮修复骶尾部、坐骨结节、大转子部压疮35例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35例皮全部成活。经平均8个月术后随访,效果满意。无并发症。结论臀部筋膜皮是修复骶尾部、坐骨结节、大转子部压疮的比较理想方法之一,具有手术操作容易,皮易成活优点。

  • 标签: 臀部 筋膜皮瓣 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下颌骨肌联合面颈胸旋转皮修复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清创术后下颌骨合并颊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下颌骨肌联合面颈胸旋转皮修复6例因难治性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清创术后缺损。结果:应用下颌骨肌联合面颈胸旋转皮修复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清创术后缺损,所有皮均存活良好,未出现供区并发症。所有患者语言、吞咽功能良好,面部外形满意。随访16~24个月,平均20.6个月,患者病情均无复发。结论:下颌骨肌联合面颈胸旋转皮制备简单、快速,适合同期修复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清创术后下颌骨"L"形缺损合并颊部软组织缺损。

  • 标签: 放射性骨坏死 下颌骨肌瓣 面颈胸旋转皮瓣 下颌骨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二尖及主动脉脱垂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二尖脱垂大多数症状不明显,一般不需治疗,给予安慰、解除顾虑,随访观察。左侧心力衰竭时,按心力衰竭治疗。如果内科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 标签: 二尖瓣 主动脉瓣脱垂综合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晚期癌及复发癌广泛切除后组织缺损的修复是较为困难的问题。术后组织缺损致患者的语言、咀嚼、吞咽等功能障碍,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各种皮、肌皮应用于缺损组织的外形和功能重建,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术后皮的存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近10年来,我科采用肌皮整复头颈部晚期癌切除后广泛组织缺损患者,效果满意。既达到了消除或减轻晚期癌症患者的痛苦和延长生命的目的,又是一个修复头颈肿瘤广泛切除后遗留较大创面及洞穿性缺损的好方法。现将肌皮修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总结如下

  • 标签: 肌皮瓣转移修复术 护理 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标准外伤大骨与常规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间收治的7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标准组给予标准外伤大骨开颅术进行治疗,常规组给予常规骨开颅术进行治疗,评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疗效方面,标准组患者的死亡率、重残/植物生存、良好/中残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均有P<0.05。结论相比常规骨减压法,应用标准外伤大骨减压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 常规骨瓣开颅术 重型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交流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孔定位及泪囊囊腔粘膜的处理。方法回顾我院近十年来进行的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孔术88例98眼,探讨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孔术在治疗泪道疾病的应用。结果98眼经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孔术后,随诊6~12个月,成功率98.91%,无效1眼,所有病例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孔术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泪道疾病的手术方式,较传统的鼻腔泪囊吻合术具有更大实用范围和优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二尖狭窄X线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二尖狭窄的基本X线征象是左房、右室增大,伴有肺淤血及不同程度的肺循环高压。心脏外形多呈“二尖”型,仅少数病例呈“二尖一普大”型,或正常的中间型(多见于轻度狭窄)。

  • 标签:
  • 简介:目的:为临床应用锁骨上动脉岛状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0例20侧经锁骨动脉灌注氧化铅-明胶溶液的成人尸体标本上,对颈横动脉和锁骨上动脉的分支情况、起始位置、行程、长度和管径进行观测,观察其回流静脉情况,并在尸体标本上模拟皮制备。结果:颈横动脉由甲状颈干或锁骨动脉分支而来,在锁骨中1/3上方分为深支和浅支。锁骨上动脉由颈横动脉浅支发出后行向后外,越过斜方肌浅面和锁骨的肩峰端,走行于三角肌筋膜的浅面,并逐渐发出细小分支穿过深筋膜,进入锁骨上和肩部的皮肤和皮下组织。颈横动脉起点至锁骨上动脉起点距离平均为(4.31±0.64)cm,锁骨上动脉起点至其发出分支穿深筋膜点的距离平均为(3.62±0.42)cm。颈横动脉起点处外径平均为(2.71±0.33)mm,锁骨上动脉起点处外径平均为(1.10±0.17)mm。2条锁骨上动脉伴行静脉分别回流入颈横静脉和颈外静脉。结论:以锁骨上动脉为营养血管的锁骨上动脉岛状,适于转移修复口腔颌面颈部组织缺损,也可以颈横动脉为吻合血管,制作游离皮

  • 标签: 锁骨上动脉岛状瓣 颈横动脉 锁骨上动脉 应用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