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4例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按照患者治疗意愿分为两组。23例患者行经皮球囊导管瓣膜扩张成形术的入组对照组,23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入组观察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就主动脉瓣跨瓣压差下降情况及体外循环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主动脉瓣跨瓣压差下降>50%的率60.87%、体外循环时间(94.8±33)min显著优于对照组43.48%、(116±35)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的疗效较好,不但能帮助患者改善主动脉瓣跨瓣压差、主动脉瓣口面积和体外循环,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心脏瓣膜 跨瓣压差 体外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临床4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内科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收治的心脏瓣膜病患者经治疗好转37例,死亡3例。结论通过临床治疗及护理改善心功能、减轻症状及防治并发症等,做好病情观察,一般护理及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心脏瓣膜病 临床护理 健康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总结其手术及护理体会。方法自体阔筋膜片或人造血管片对62例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施行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瓣膜包窄术。结果采用手术治疗配合康复调护,62例患肢均效果满意,其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近期随访无复发。结论瓣膜包窄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实用性,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并进行健康指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瓣膜包窄术 深静脉瓣膜 功能不全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巨大左心房并房颤患者进行心脏瓣膜手术及同期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7月,选取该阶段内我院收治的40例巨大左心房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进行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并在患者手术治疗期间,对患者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4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有38例患者的心律成功转为窦性心律,1例患者术后仍然存在心房颤动,1例患者则为结性心律,经术后药物治疗后,均转为窦性心律,治愈出院;出院后,患者接受随访的时间为3~12个月,有1例患者在手术后10个月从窦性心律转为阵发性心房颤动,需接受药物治疗,另外39例患者均维持窦性心律。治疗后,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巨大左心房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心脏瓣膜手术联合同期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并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促使患者的心律恢复正常,保证手术治疗效果,还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巨大左心房 心房颤动 心脏瓣膜手术 射频消融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延伸照护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68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分为实验组130例和对照组138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时均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实验组出院后在此基础上实施延伸照护。1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质量。结果12个月后实验组患者遵医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为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出院后实施延伸照护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瓣膜置换 患者 护理延伸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通过对278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院患者应用电话随访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护士启发性询问问题,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性化健康指导,干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可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模式,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瓣膜置换术后 电话随访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同期进行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同期进行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的19例病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9例病患中有9例为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功能不全,10例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结果19例病患均手术顺利经治疗后病情得到好转,心脏功能较之前有明显改善,效果良好。结论在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制定良好的手术方案下,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同期进行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有着较好的临床作用,能够帮助病患减轻痛苦显著改善心脏功能,从而提高治疗效率和病患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外科手术 冠状动脉疾病 临床效果 心脏瓣膜病
  • 简介:摘要目的主动脉瓣狭窄的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临床方法效果。方法选取临床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20例行人工瓣膜替换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人工瓣膜替换术治疗,术后发生出血1例,切口感染2例,均治愈出院,术后早期死亡1例,术后三个月死亡1例。结论主动脉瓣置换可消除或显著减少由主动脉瓣狭窄引起的左心室的压力超负荷。左心室收缩压及后负荷的显著减少,从而提高了射血功能和心排血量,降低心室充盈压。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人工瓣膜替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救治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心功能衰竭病人的临床护理措施,为更有效的护理该类病人提供指导。方法对我科2015年使用ECMO救治的10例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心功能衰竭患者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8例患者在支持治疗后,心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痊愈出院,2例患者支持治疗无效、死亡。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对ECMO救治成功有重要保障作用。

  • 标签: 瓣膜置换术后 心功能衰竭 ECMO 护理
  • 简介:目的:对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在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发展进行探讨。方法:收集最新发表的相关文章,对新型口服抗凝药的药理学特性、临床试验结果和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与结论:房颤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对于CHA2DS2-VASc评分≥2或既往曾有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或有卒中史的患者,应该使用抗凝药物。新型口服抗凝药,与维生素K拮抗剂(VKA)相比,有相似甚至更好的抗凝效果、安全性和便利性。它们具有快速起效,更多可预测的药动学特征,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少,饮食对其无明显影响,比华法林导致颅内出血的风险更低。

  • 标签: 口服抗凝剂 房颤 达比加群 阿哌沙班 利伐沙班 系统性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病择期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探讨术中施行下肢缺血处理对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入选24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择期行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例,术中施行下肢缺血处理组1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开放升主动脉后24,48小时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变化。结果与术前基础值比较,对照组、下肢缺血处理组开放升主动脉后24,48小时,血肌酐、尿素氮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下肢缺血组开放升主动脉后24,48小时,尿素氮降低,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下肢缺血组血肌酐在主动脉开放后48小时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病术中下肢缺血处理有一定的肾损伤保护作用。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肾损伤 肾保护 下肢缺血处理
  • 简介:目的分析我军招飞体检时因心脏瓣膜病而不合格的学员参照美军招飞标准的判定结果,为我军招收飞行学员体检标准中心脏瓣膜病相关内容的修改提出合理建议。方法对2012—2015年参加招飞医学选拔定选的学员进行心脏听诊,存在杂音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于不符合我军心脏瓣膜病相关标准而淘汰的学员,参照美军招飞体检标准判定其是否合格。结果2012—2015年我军招飞体检定选的心脏瓣膜病不合格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我军招飞体检中的心脏瓣膜病主要包括二尖瓣疾病、主动脉瓣疾病、三尖瓣和肺动脉瓣疾病,对比中美招飞标准后,我军因心脏瓣膜病不合格的学员参照美军标准有68%合格,20%可以特许飞行。结论我军和美军招飞医学选拔标准中关于心脏瓣膜病的相关内容具有一定差异。

  • 标签: 飞行学员 医学选拔 体格检查 先天性心脏病 实证研究
  • 简介:总结6例机械心瓣膜置换术后孕妇行剖宫产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护理重点是重视心理护理,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及特殊用药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同时做好专科护理与健康教育。6例安全度过围术期,心功能恢复II级以内出院;健康新生儿5例,中度窒息新生儿1例,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 标签: 机械心瓣膜置换术后 孕妇 剖宫产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目的:针对指南推荐对于CHA2DS2-VASc评分为1分的中危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决策相对灵活性,分析评估目前CHA2DS2-VASc评分为1分的中危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现状,探讨针对这一人群的抗凝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危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92例,依据患者意愿给予服用华法林、阿司匹林和不服药,将其分为华法林规范服药组、华法林不规范服药组、阿司匹林组和不服药组。观察与对比各组治疗后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及随访1年后终点事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缺血性脑卒中、外周动脉栓塞]发生率。结果:192例CHA2DS2-VASc评分为1分的心房颤动患者中,服用华法林的例数少于服用阿司匹林与不服药的例数(P〈0.05);华法林规范服药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阿司匹林组和华法林不规范服药组(P〈0.05);华法林规范服药组和阿司匹林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华法林不规范服药组和不服药组(P〈0.05)。结论:CHA2DS2-VASc评分法为1分的心房颤动患者虽然为中危人群,规范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是必要的。结合我国国情服用阿司匹林是必要的和值得推荐的选择。

  • 标签: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CHA2DS2-VASc评分法 抗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