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24例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资料分析。患者临床表现为活动后心慌、乏力等,活动耐力明显降低。结果14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恢复良好。结论气短、乏力等症状是对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的主要依据。心电图可提供心律失常的诊断依据。X线胸片可以帮助判断肺部淤血、胸腔积液和肺部病变的情况。

  • 标签: 心脏 瓣膜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技术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替换手术中应用临床体会。方法132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人工瓣膜替换术。其中二尖瓣替换78例,主动脉瓣替换34例,双瓣膜替换18例,三瓣膜替换2例。所有病例中需要同期行CABG12例。结果全组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为1.5%。并发症包括低心排综合症4例,应用IABP辅助2例,死亡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经肾替代治疗无好转后死亡。肺部感染5例,经抗炎治疗后痊愈。手术切口感染7例,经加强换药治疗后痊愈。无气栓发生,无呼吸衰竭及消化道出血。血红蛋白尿23例,发生率17%,经碱化尿液治疗后痊愈。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行瓣膜替换有较好的心肌及其他重要脏器保护作用,能减少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尤其适应于重症瓣膜病患者。

  • 标签: 浅低温 心脏不停跳 重症瓣膜病 人工瓣膜替换术
  • 简介:背景:小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瓣置换是心外科手术的难点,治疗不当可能出现瓣膜与患者不匹配现象,使左室流出道狭窄、跨瓣压差增大,引起左室后负荷增加致心肌肥厚甚至充血性心力衰竭。目的:总结预防小主动脉瓣环瓣膜置换后发生人工心脏瓣膜与患者不匹配的治疗策略。方法:小主动脉瓣环均主动脉瓣置换患者85例。瓣口直径〉17mm,≤19mm的患者,选19mmSJMRegent瓣;对瓣口直径≤17mm的患者,用牛心包补片加宽瓣环,再选19mmSJMRegent瓣行瓣膜置换;对于瓣口直径〉19mm,≤21mm,选21mmHancockIIultra生物瓣置换。治疗后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有效瓣口面积指数、左心室重量指数、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跨瓣峰速、跨瓣压差和跨瓣平均压。出院后通过门诊对患者进行随访,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与结论:治疗后早期无死亡病例,均治愈出院。随访时间为6个月-3年。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综合征2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呼吸机依赖2例。所以患者均未出现脑栓塞或脑出血等脑部并发症。无瓣膜功能失调或卡瓣。未发现牛心包补片撕裂、瘤样膨出、钙化、血栓形成、免疫反应和感染等情况。81例获随访,随访率为95%(81/85)。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65例,Ⅱ级16例。各不同瓣环直径患者治疗后跨主动脉瓣峰速和平均压差均明显降低,有效瓣口面积指数明显增加,左心室重量指数、室间隔厚度和左心室后壁厚度均明显降低,均未出现人工心脏瓣膜与患者不匹配。置换21mmHancockIIultra生物瓣和21mmSJMRegent瓣组间的比较,前者获得了更好的跨瓣峰速和平均压差,以及更好的左心室重塑指标。19mmRegent瓣患者治疗后体质量和体表面积较治疗前明显增加。结果提示对于小主动脉瓣环的患者应采取个体化的治疗策略预防主动脉瓣�

  • 标签: 组织构建 移植 有支架生物瓣 心脏瓣膜假体 小主动脉瓣环 瓣膜与患者不匹配现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心功能III级患者80例,IV级患者40例,其中接受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50例,接受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45例,接受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25例。结果手术后早期死亡的患者5例,死亡率为4.2%。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脏功能衰竭、呼吸衰竭、多器官衰竭、脑栓塞/出血等。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需要充分的术前准备,注意改善患者术前心功能及营养状况,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重症瓣膜病 外科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37例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康复率高,35例患者已经恢复健康,2例患者病情出现好转。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恢复正常的生活。

  • 标签: 风湿性心瓣膜 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的临床检查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42例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42例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临床症状、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基本资料。结果超声检查显示42例患者中,主动脉瓣硬化或钙化33例(78.57%)、二尖瓣硬化或钙化19例(45.24%),两者同时钙化或硬化14例(33.33%);经心电图检查发现,存在心电图改变者有29例(69.05%),其中又以ST-T段改变及各类早搏为主。结论与普通退行性心瓣膜病相比,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检查结果并没有明显差异,而其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具有明显差异,因此我们可以使用心脏超声检查确诊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

  • 标签: 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 临床检查 探讨分析
  • 简介:风湿性心脏病目前仍是我国较常见的心脏病之一,虽然A组链球菌在风湿性心脏病发病中的关键作用已经明确,但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准确地研究风湿性心瓣膜炎发生和发展的免疫机制,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概述国内外关于风湿性心瓣膜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 标签: A族溶血链球菌 风湿热 模型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炎
  • 简介:目的观察视频访视宣教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ICU术前访视的效果.方法将102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需入住ICU的患者按STATA/SE10.0统计学软件生成的完全随机表随机分成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用视频宣教方法进行术前访视,对照组采用口头宣教方法,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访视内容知晓测评问卷、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调查.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焦虑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访视内容知晓率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视频宣教与口头宣教相比较,在访视内容的知晓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上存在优势.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 ICU 术前访视 视频宣教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4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经过我院的精心护理,有38例患者已经完全康复出院,2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心脏瓣膜病 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瓣膜置换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观察152例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寻找引起肺部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与术前左室射血分数(EF)低,术中体外循环及阻断主动脉时间长,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长有关。结论改善术前新功能,提高左室射血分数(EF),缩短体外循环及阻断主动脉时间,合理使用呼吸机等可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心脏手术 瓣膜置换术 肺部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后ICU监护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40例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精心的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39例患者术后顺利转出ICU,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给予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精心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 ICU护理 护理干预
  • 简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是先天性肾积水的常见原因,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瓣膜是其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相对少见。我院自2011-02—2013-08收治此类患者3例,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切除瓣膜,随访至今,肾积水好转,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病例1:男,22岁,以"左侧腰腹部疼痛2个月"为主诉入院。无发热,无血尿、尿频、尿急、尿痛。查体:双肾区无隆起,右肾区无叩击痛,左肾区叩击痛阳性,双输尿管移行区无压痛,耻骨上膀胱区无隆起,无压痛。入院后查尿常规示:WBC-,RBC+。

  • 标签: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 肾积水 输尿管镜 钬激光切除
  • 简介:摘要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其是急性风湿热引起的心脏炎后遗留下来并以瓣膜病变为主的心脏病,随机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20例,细致恰当的护理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置换术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强度华法林及低强度华法林在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并发脑栓塞的发生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分为标准强度华法林抗凝组和低强度华法林抗凝组,标准强度华法林组把INR控制在2.1-3之间,低强度华法林组INR控制在1.5-2之间。平均随访2.5年,观察不同组间脑栓塞年发生率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脑栓塞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血发生率标准强度组为8.0%,低强度组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可选用低强度华法林治疗以预防脑栓塞并发症。

  • 标签: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抗凝 华法林
  • 简介:目的评估远隔缺血预处理在瓣膜置换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风湿性心脏病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远隔缺血预处理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40例,分别于术前(T1)、开放主动脉前5min(T2)、开放主动脉后30min(T3)、开放主动脉后4h(T4)和开放主动脉后24h(T5)5个时相,动态观察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心肌钙蛋白I(cardiactroponinI,cTnI)、B型钠尿肽(B—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的变化。结果①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射血分数、手术类型、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在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在手术后均明显升高(P〈0.001),但各时点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的cTnI在T3、T4、T5较术前有明显升高(P〈0.001),远隔缺血预处理组患者在T3、T4和T5时相cTnI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1);④两组患者在T2、T4时相的BNP较术前明显下降,T5时相的BNP较术前明显升高(P〈0.001),远隔缺血预处理组患者在T5时BNP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1)。结论在术中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无差别的情况下,远隔缺血预处理减轻了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在瓣膜置换手术中对心肌起到了保护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缺血预处理 心肌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心肌再灌注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99例同期行CABG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资料。术前心功能(NYHA)Ⅱ级25例,Ⅲ级65例,IV级9例。二尖瓣病变66例,主动脉瓣病变21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12例。冠状动脉病变单支42例,2支27例,多支30例,左主干病变8例。术前心肌梗死13例,房颤43例,左房血栓19N。共移植桥血管195支,其中LIMA61支,SV134支,平均每例患者(1.97±1.0)支;MVR43例,MVP23例,AVR21例,AVR+MVRl2例,TVP23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19例,室壁瘤切除术3例,升主动脉成形术3例,脓肿清除术2例。结果3例术后30d内死亡(2例因低心排、多器官功能衰竭,l例恶性心律失常死亡),97例痊愈出院。随访6~120个月,平均(27.3±15.3)个月,失访16例,随访期间死亡13例(6例心血管病因,7例非心血管病因)。术后患者心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心绞痛发作明显减少;心功能(NYHA)I级56例,II级10例,III级2例。结论CABG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可以完成心肌再血管化并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 标签: 冠心病 心脏瓣膜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瓣膜置换术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连续133例瓣膜置换同期行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合并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133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瓣膜置换术同期采用双极射频消融系统,用改良迷宫手术路线治疗合并房颤。其中男40例,女93例,年龄21-68岁,二尖瓣置换92例,双瓣膜置换41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型56例,同期行血栓清除术47例。术后服用胺碘酮3-6个月。记录术前,术后当日,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常规心电图。结果全组手术无死亡,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术后当日恢复窦性心律123例,房扑2例,房颤7例,交界性心律1例,转窦率为92.5%。术后3个月窦性心律112例,房扑6例,房颤15例,转窦率为84.2%。术后12个月窦性心律112例,3例基础心律为窦性有间断房扑发作,房颤18例,转窦率为86.5%。结论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合并房颤安全、简便,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房颤动 改良迷宫手术 双极射频消融术 瓣膜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