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睡眠质量护理干预对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86例青年脑卒中患者,时间2021年03月-2022年03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43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联合睡眠质量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夜醒次数、睡眠时间和入睡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青年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取得满意护理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睡眠质量护理 青年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睡眠护理对呼吸内科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20年2月—2022年2月住院治疗的呼吸内科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符合研究要求的对象,按护理方法分为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实施睡眠护理的观察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干预后的睡眠情况以及对生活质量的满意情况。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睡眠情况以及对生活质量的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睡眠护理干预更具针对性,在对呼吸内科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上有着更积极的作用,有效促进了患者的更好的睡眠状态并大大提升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所以比起常规护理更适合在临床上展开。

  • 标签: 睡眠护理 呼吸内科 睡眠质量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初产妇开展睡眠护理干预对其产后睡眠质量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所在医院2019年11月-2021年10月期间于我院进行分娩的90例初产妇,随机纳入到不同组别中,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睡眠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睡眠情况及抑郁状态。结果 实验组初产妇抑郁(HAMD)评分、睡眠质量(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睡眠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可改善初产妇产后抑郁情绪,并在此基础上提高睡眠质量,对初产妇产后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初产妇 睡眠护理干预 产后抑郁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内在控制技术对睡眠障碍艇员睡眠本能重塑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某基地因睡眠障碍就诊潜艇艇员38人,应用心理内在控制技术干预。干预前、后10 d内,采用睡眠日记评估睡眠规律指数(SR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估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采用脑电生理仪记录干预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失匹配负波(MMN)和P300值。结果干预前后比较,SRI<25患者由12人减少为7人,26≤SRI≤36患者由17人减少为10人,37≤SRI≤46患者由5人增加到8人,SRI>46患者由4人增加到13人。PSQI总分、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紊乱、使用睡眠药物及日间功能紊乱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潜伏期MMN明显延迟(P<0.01),波幅MMN明显降低(P<0.05);干预后潜伏期P300明显延迟(P<0.01),波幅P300明显提高(P<0.01)。结论采用心理内在控制技术能够有效改善潜艇艇员睡眠,显著提高其大脑自动信息加工能力。

  • 标签: 潜艇艇员 心理内在控制技术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头面部穴位按摩对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收治失眠患者46例,常规组23例选用常规的药物治疗;试验组23例选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加以头面部穴位按摩,观察两组不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睡眠质量评分比对,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睡眠结构比对,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试验组在睡眠结构改善程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失眠患者选用头面部穴位按摩治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临床价值高。

  • 标签: 头面部穴位按摩 失眠患者 睡眠质量 睡眠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睡眠认知行为干预在冠心病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伴失眠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66例、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伴失眠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给予冠心病伴失眠患者睡眠认知行为干预。随访6个月,采用简式睡眠信念和态度量表(DBAS-16)、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西雅图心绞痛问卷(SAQ)分别评估患者睡眠信念和态度、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冠心病伴失眠患者对失眠后果的估计、对睡眠的担忧、对药物的认知、DBAS-16总分高于对照组〔(15.24±2.12 vs 13.24±1.75)、(18.75±3.24 vs 16.54±3.16)、(10.45±1.35 vs 9.34±1.21)、(48.98±6.15 vs 43.48±6.23)〕(t=5.682、3.834、4.794、4.939,P<0.05);PSQI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总分低于对照组〔(1.24±0.35 vs 1.56±0.40)、(1.42±0.32 vs 1.78±0.41)、(0.75±0.12 vs 0.94±0.15)、(1.43±0.32 vs 1.68±0.41)、(1.34±0.34 vs 1.68±0.36)、(7.87±1.12 vs 9.41±1.23)〕(t=4.751、5.483、7.829、3.807、5.405、7.297,P<0.05,P<0.01);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性、治疗满意度、疾病认知程度、SAQ总分高于对照组〔(73.45±9.32 vs 65.32±8.65)、(80.32±8.33 vs 5.45±9.24)、(91.32±6.30 vs 85.45±7.24)、(76.36±8.45 vs 70.35±9.20)、(80.98±7.20 vs 75.64±8.36)〕(t=5.012、3.086、4.821、3.791、3.822,P<0.05)。结论睡眠认知行为干预有助于矫正冠心病伴失眠患者睡眠错误认知与态度,改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冠心病 失眠 认知行为干预 睡眠信念和态度 睡眠质量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 ICU 清醒患者实施以睡眠质量为目标的心理护理,评价其对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抽取 2021 年 1 月-2021 年 12 月期间在本院ICU治疗的 70 例清醒患者,根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以此为基础实施以睡眠质量为目标的心理护理,对两组干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 SAS、SDS 评分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理护理 ICU清醒患者 心理状态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及中医证型分布。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34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匹兹堡睡眠指数,调查患者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发生情况。根据《中医诊断学》中的诊断标准判断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结果:348例冠心病患者中,300例患者合并睡眠障碍,其中轻度睡眠障碍患者数量为141例,中度睡眠障碍患者数量为108例,重度睡眠障碍患者数量为51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气滞血瘀证型、气血两虚证型、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心血瘀阻证、胆郁痰扰证、痰浊内阻证、寒凝心脉证、心肾阴虚证、心肾阳虚证、肝郁气滞证、心火亢盛证患者数量分别为25/24/23/26/28/27/26/21/23/25/29/23例。结论:冠心病合并不同程度睡眠功能障碍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不同,随着患者睡眠障碍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医证型能由实证转变为虚症。

  • 标签: 冠心病 睡眠障碍 睡眠质量 中医证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睡眠监测指标与白天嗜睡、睡眠质量、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2月以睡眠打鼾、呼吸暂停为主要症状就诊于苏北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3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g scale,ES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和多道睡眠图(PSG)监测,整理数据后筛选出符合要求者216例。根据睡眠监测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25例(AHI<5次/h)、轻度OSAHS组52例(5次/h≤AHI<15次/h)、中度OSAHS组48例(15次/h≤AHI<30次/h)、重度OSAHS组91例(AHI≥30次/h)。比较各组PSG相关指标、ESS总分、PSQI总分及BMI,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ESS总分、PSQI总分、BMI与PSG指标相关性。结果①各组体位改变次数、俯卧位呼吸暂停低通气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项PSG研究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四组受试者ESS总分和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QI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AHI、ODI、体位改变次数与ESS总分呈正相关(r=0.272、0.287、0.141,P<0.01),平均血氧饱和度(average oxygen saturation,ASaO2)、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oxygen saturation,LSaO2)与ESS总分呈负相关(r=-0.333、-0.299,P<0.01),平均心率(average heart rate,AHR)与ESS总分无显著相关性(r=0.009,P=0.894);AHI、ODI与BMI呈正相关(r=0.317、0.363,P<0.01),ASaO2、LSaO2与BMI呈负相关(r=-0.273、-0.271,P<0.01),体位改变次数、AHR与BMI无显著相关性(r=0.055、0.038,P=0.422、0.574);PSQI总分与所研究的PSG指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ESS和BMI均能在各自层面反映OSAHS严重程度。AHI、ODI越高,LSaO2、ASaO2越低,则ESS总分越高,BMI越大,OSAHS越严重;夜间体位改变次数越多,ESS总分越高,患者白天嗜睡越严重。虽然PSQI总分与PSG监测指标无明显相关性,但可反映OSAHS患者的精神和心理状态,大部分患者带有抑郁或焦虑情绪,造成OSAHS患者不良预后。三者联合可作为OSAHS的初筛,评估其严重程度,为早期干预、改善预后提供依据。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人体质量指数 睡眠 Epworth嗜睡量表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采用睡眠护理对老年病人睡眠品质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病人,以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常规治疗)和试验组(睡眠护理干预)。对比治疗满意度;护理质量,患者预后心理改变状况。结果:试验组病人满意远优于试验组,P

  • 标签: 睡眠护理 心血管内科 老年患者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睡眠护理干预模式对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睡眠影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1月某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老年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睡眠护理干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比较2组睡眠环境光线评分与噪声评分的差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2组患者焦虑的改善情况,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比较2组患者的生命质量,同时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睡眠环境光线评分与噪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SF-36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行睡眠护理干预显著,可改善患者焦虑情绪与睡眠质量,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老年患者 睡眠护理干预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价值。方法 抽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56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各有28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综合护理,对比两组不同的护理效果。结果 睡眠质量评分,护理前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综合护理方案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睡眠护理模式对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心血管内科患者92例,按回顾性分析方法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6),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睡眠护理模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环境、生理、心理精神舒适度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48%(43/46)较对照组73.91%(34/46)高(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行睡眠护理干预显著,可改善患者焦虑情绪与睡眠质量,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睡眠护理 心血管内科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抽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64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其入院时间为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并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成各有32例的参照组与研究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的不同效果。结果 睡眠质量评分,护理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综合护理方案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采用睡眠护理对老年病人睡眠品质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病人,以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常规治疗)和试验组(睡眠护理干预)。对比治疗满意度;护理质量,患者预后心理改变状况。结果:试验组病人满意远优于试验组,P

  • 标签: 睡眠护理 心血管内科 老年患者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足浴结合耳穴埋籽护理对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并比较其与单独耳穴埋籽护理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近两年内接诊的住院患者90例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A组(接受中药足浴结合耳穴埋籽护理)和B组(仅接受耳穴埋籽护理),各包含45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各项评估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 护理后,A组的PSQI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在A组为95.56%,B组为75.56%(p<0.05)。结论 中药足浴结合耳穴埋籽护理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PSQI评分,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相比之下,单独耳穴埋籽护理的疗效较低。因此,中药足浴结合耳穴埋籽护理可作为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用于改善睡眠质量

  • 标签: 中药足浴 耳穴埋籽 睡眠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褪黑素对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linicalTrials.gov、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纳入比较褪黑素与安慰剂对患者术后睡眠质量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月30日。评价指标包括: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分、睡眠质量评分量表评分、主观睡眠量表评分和St.Mary′s医院睡眠问卷评分、睡眠潜伏期、总睡眠时间、觉醒次数及时间、术后睡眠障碍发生率。应用RevMan 5.4和Stata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应用TSA 0.9.5.10 Beta软件进行试验序贯分析(TSA)。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共822例患者,其中褪黑素组431例和安慰剂组39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褪黑素可降低术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量表评分,升高术后主观睡眠量表评分和St.Mary′s医院睡眠问卷评分,每日服用6 mg褪黑素的效果更佳,还可延长术后总睡眠时间,降低术后睡眠障碍发生率(P<0.05),然而对术后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和时间无影响(P>0.05)。TSA结果显示,虽然实际样本量未达到期望样本量,但累计的Z值同时穿过了传统界值和TSA界值,提示了本meta分析结果具有稳健性,并进一步确定了褪黑素改善术后睡眠质量的效果。结论褪黑素可改善患者术后睡眠质量,且每日服用6 mg褪黑素的效果更佳。

  • 标签: 褪黑激素 睡眠 手术后并发症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失眠患者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康复科睡眠管理 2021年4月至2021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ICU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ICU收治的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自2020年10月~2021年9月。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研究组,各28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睡眠护理。对比两组ICU患者的睡眠质量。 结果:研究组睡眠质量指标(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睡眠质量、催眠药物)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护理干预 ICU 术后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夜班对产科护士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选取10名产科护士进行研究,按护士班次分组,即夜班和白班,各5例,对两组睡眠质量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夜班对护士睡眠质量的影响。结果:夜班护士的睡眠质量明显低于白班护士,P

  • 标签: 产科护士 夜班 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