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膀胱穿刺造瘘气压弹道碎石术在膀胱结石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88例膀胱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4例)和观察组(n=44例)。对照组予以经尿道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膀胱穿刺造瘘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尿管保留时间、排尿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55%显著低于对照组22.73%(P<0.05)。结论:采用经皮膀胱穿刺造瘘气压弹道碎石术用于膀胱结石患者中效果显著,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以及不良反应率的发生。

  • 标签: 经皮膀胱穿刺造瘘气压弹道碎石术 膀胱结石 术中出血量 不良反应率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采用经膀胱穿刺通路输尿管镜逆行碎石取石术成功治疗了2例移植肾输尿管结石受者,术后无排斥反应、明显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移植肾功能良好。经膀胱穿刺通路输尿管镜逆行碎石取石术成功地解决了肾移植受者传统经尿道手术时导丝和输尿管镜无法进入移植输尿管开口的难题,为治疗移植肾输尿管结石提供了安全有效的借鉴。

  • 标签: 肾移植 并发症 尿路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使用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用来治疗尿道结石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并对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随机选择在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期间来我院泌尿外科使用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进行治疗的尿道结石患者50名,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中25名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分为常规组,将剩下的25名采用特殊护理方式的患者分为实验组,探讨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过特殊护理的实验组的三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常规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且两组间结果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用于治疗尿道结石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 上尿道结石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患者根治术后膀胱内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9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859例确诊UTUC并接受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男519例,女340例。平均年龄(66.5±9.6)(26~93)岁。有吸烟史283例。伴肉眼血尿664例。肾盂癌396例,输尿管癌463例。术前合并肾积水675例。术前行诊断性输尿管镜检查323例,初次诊断时合并膀胱肿瘤48例。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UTUC根治术后膀胱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859例中,低分期肿瘤(Tis/Ta/T1期)407例(47.4%),高分期肿瘤(T2~T4期)452例(52.6%);低分级肿瘤(G1/G2级)110例(12.8%),高分级肿瘤(G3级)749例(87.2%)。平均随访17个月,126例(17.2%)出现复发,复发中位时间12个月,其中101例(80.1%)为术后2年内复发。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低分期(P=0.047)、肿瘤高分级(P=0.043)、术前血尿症状(P=0.023)和术前诊断性输尿管镜检查(P=0.002)与膀胱内复发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低分期(B=-0.476, P=0.019)、肿瘤高分级(B=0.848,P=0.024)、术前血尿症状(B=0.521,P=0.048)、术前诊断性输尿管镜检查(B=0.521,P=0.002)是术后膀胱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低分期、肿瘤高分级、术前血尿症状和术前诊断性输尿管镜检查是UTUC患者根治术后膀胱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泌尿系肿瘤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膀胱复发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各种原因导致膀胱切除后的替代治疗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治疗金标准是采用传统的胃肠道替代膀胱重建术,然而并发症多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膀胱组织工程的发展为膀胱重建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近年来的研究在往新材料支架、多种材料结合支架、生长因子缓释系统、3D打印技术等方向发展。本文将介绍膀胱组织工程的最新进展,遇到的困难以及分析其原因,探讨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

  • 标签: 膀胱重建 组织工程 3D打印 种子细胞 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采用磁共振与超声融合成像行经会阴前列腺靶向穿刺、系统穿刺以及联合穿刺3种穿刺方式对前列腺癌和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CsPCa)检出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164例同时行前列腺靶向穿刺和系统穿刺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67(33~90)岁。术前血清tPSA 8.97(0.64~95.63)ng/ml,fPSA 1.31(0.29~9.25)ng/ml。其中,tPSA<10 ng/ml 96例,10≤tPSA<50 ng/ml 65例,tPSA≥50 ng/ml 3例。前列腺体积34.9(11.6~152.0)cm3。磁共振检查可疑结节PI-RADS评分3分42例,4分66例,5分56例。首先通过磁共振与超声融合成像,对每处可疑病灶靶向穿刺3针,然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前列腺12针系统穿刺。综合上述两种穿刺结果即为联合穿刺结果。比较3种穿刺结果在全部病例、不同PI-RADS评分病例、不同tPSA病例中对前列腺癌和CsPCa检出率的差异。结果本组164例中检出前列腺癌126例。靶向穿刺和系统穿刺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分别为66.46%(109/164)和64.02%(105/1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联合穿刺前列腺癌的检出率[76.83%(126/164)]高于靶向穿刺(P=0.04)和系统穿刺(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靶向穿刺、系统穿刺、联合穿刺CsPCa的检出率分别为50.61%(83/164)、45.12%(74/164)、54.88%(90/1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RADS 4分组和5分组前列腺癌的检出率,联合穿刺分别为90.91%(60/66)和100.00%(56/56),系统穿刺分别为71.21%(47/66)和87.50%(49/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P=0.01)。靶向穿刺对PI-RADS 4~5分组前列腺癌的检出率[86.89%(106/122)]显著高于系统穿刺[78.69%(96/122),P=0.01],但低于联合穿刺[95.08%(116/122),P=0.03]。PI-RADS 3分组靶向穿刺、系统穿刺、联合穿刺CsPCa的检出率分别为2.38%(1/42)、7.14%(3/42)、7.14%(3/42);4分组分别为59.09%(39/66)、46.97%(31/66)、62.12%(41/66);5分组分别为78.57%(44/56)、71.43%(40/56)、82.14%(46/6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I-RADS 4~5分组中,联合穿刺CsPCa的检出率[71.31%(87/122)]高于系统穿刺[58.20%(71/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tPSA<10 ng/ml组中,联合穿刺前列腺癌的检出率[72.92%(70/96)]高于系统穿刺[59.38%(5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靶向穿刺的检出率[61.43%(59/9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0ng/ml≤tPSA<50ng/ml组中,靶向穿刺、系统穿刺、联合穿刺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分别为72.31%(47/65)、69.23%(45/65)、81.54%(53/65);tPSA≥50 ng/ml组3种穿刺方法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均为100.00%(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多参数磁共振检查高度怀疑前列腺癌(PI-RADS 4~5分)或tPSA<10 ng/ml的患者,联合穿刺是一种诊断前列腺癌最合适的方法。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融合成像 靶向穿刺 系统穿刺 联合穿刺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的相关因素,寻找其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膀胱肿瘤电切手术患者300例(术后发生膀胱痉挛95例,占31.6%),回顾性分析护理措施并进行改进。结果:导尿管气囊注水量、膀胱冲洗液温度等可引起膀胱痉挛的发生,护理方法的改进可以减少膀胱痉挛的发生。结论:通过对导尿管气囊注水量、膀胱冲洗液温度等方面相关因素护理的改进对减少膀胱痉挛的发生有满意的效果。 

  • 标签:    膀胱肿瘤 膀胱痉挛 相关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扣眼穿刺对比绳梯穿刺对瘘管狭窄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瘘管狭窄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扣眼穿刺组,观察组进行绳梯穿刺,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疼痛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扣眼穿刺 绳梯穿刺 瘘管狭窄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护理干预对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9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72例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针对性护理)各36例,观察指标:治疗依从性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依从性的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不良反应发生率的5.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可提高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机率。

  • 标签: 护理 膀胱癌 术后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膀胱癌患者采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术治疗过程中围手术期的护理方式。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膀胱癌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平均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小组,所有患者均进行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对比效果。结果: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膀胱癌 围手术期 膀胱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在膀胱黏膜电切联合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所接收治疗的膀胱黏膜电切联合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患者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膀胱黏膜电切 膀胱灌注 腺性膀胱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膀胱肿瘤手术后膀胱灌注并发症的护理预防效果。方法:选择从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名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成两组,对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对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对观察组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尿、皮疹、膀胱刺激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膀胱肿瘤手术后膀胱灌注的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能够降低术后血尿、皮疹等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的恢复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膀胱肿瘤手术 膀胱灌注 并发症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对膀胱癌患者接受膀胱灌注化疗期间采取有效的护理模式,探究其在化疗中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病例信息管理系统中筛选出46例经膀胱灌注化疗的患者,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均等分为两组,其中23例归为A组(观察组),另外23例归为B组(对照组)。对B组患者采取普通的护理方法,对A组患者则采取综合护理模式,后就其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从术后患者疼痛情况来看,B组患者的疼痛感更加剧烈;从患者心理情绪方面来看,A组患者情绪有明显好转,两组在各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膀胱癌患者在实行膀胱灌注化疗中应用综合护理所产生的作用极大,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膀胱癌 膀胱灌注化疗 护理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疗效。方法:我院2017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围手术期护理模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挽救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部分切除术(PC)后膀胱癌复发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0年8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PC后复发行腹腔镜挽救性膀胱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4例,女6例。中位年龄62.5(45.5~82.5)岁。30例中6例PC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PLND)。PC术后病理诊断均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病理分期pT2~3bN0M0期。术后5例行吉西他滨+顺铂辅助化疗,6例行辅助放疗,13例行辅助放化疗;30例均行膀胱维持灌注治疗。PC术后肿瘤局部复发中位时间9(5~29)个月,病理类型均为浸润性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cT2~4N0M0期;肿瘤直径中位值3.5(2.5~4.5)cm,肿瘤数量中位值2(1~3)个。复发后均行腹腔镜挽救性膀胱切除术:于右侧髂外动脉分叉处找到输尿管游离至膀胱壁,左侧从髂总动脉末端开始游离,顺序游离膀胱后、前壁,缝扎背深血管复合体,切断膀胱侧血管蒂,切断尿道后切除膀胱。采用标准PLND,既往已行PLND者不再清扫闭孔及髂血管周围淋巴结,仅向上清扫至腹主动脉分叉处,包括髂总血管、腹主动脉分叉及下腔静脉周围淋巴组织,以及骶骨前淋巴结。结果本组3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270(240~310)min,术中失血量中位值180(50~300)ml,围手术期无输血病例。淋巴结清扫数量中位值18(10~27)枚;4例淋巴结阳性,其中3例为2枚闭孔淋巴结阳性,1例为3枚闭孔及髂外淋巴结阳性。无严重术中并发症发生,无淋巴漏发生。引流管留置时间中位值4(3~7)d,住院时间中位值9(7~20)d。术后病理诊断均为浸润性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病理分期pT2~4aN0~2M0期。术后13例行辅助性化疗。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3(3~31)个月,2例盆腔复发,1例腹膜后淋巴结远处转移,此3例予辅助性化疗及放疗。结论腹腔镜挽救性膀胱切除术手术并发症少,复发转移率低,是PC术后膀胱癌复发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

  • 标签: 膀胱肿瘤 腹腔镜 挽救性膀胱切除 膀胱部分切除术 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