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45例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癌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45例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癌患者作为对象,观察肿瘤所处的位置(右叶、左叶、中叶)了解不同位置肿瘤发生情况以及不同治疗方法下的疗效。结果45例患者中,肿瘤位于胆管左叶者最多,达到30例,肿瘤位于右叶者其次,为9例,位于中叶者最少,为6例,三组比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治疗效果方面,采取根治切除方式最为有效,姑息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活情况,但疗效不如切除治疗,未切除肿瘤者的疗效最差。三组比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结论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癌多发于胆管左叶,治疗以切除为最佳,姑息治疗其次。后续工作中可以予以重视。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胆管癌 姑息治疗 切除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2015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接诊的胆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中选取4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肝方叶部分切除显露肝门胆管狭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2.7%,对照组优良率为70.7%,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患者,采用肝方叶切除方式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手术并发症和复发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 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5年01月--2016年05月年在我院就诊的81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n=41)和对照组(n=40),给予实验组患者进行肝侧叶切除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非肝侧叶切除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在实验组中,优、良、中患者共有39例,优良率为95.12%,对照组中,优、良、中患者共有25例,优良率为62.50%,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实验组低;同时实验组41例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患者发生术后复发率、残石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三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呈现临床不均衡性(P<0.05)。结论对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患者实施肝侧叶切除术进行治疗,其能够大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手术治疗 肝胆管结石 胆管狭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患者的预见性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可以更好的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因此值得被推广。

  • 标签: 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 预见性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急性胆管炎是胆管系统急性细菌感染。胆管内的细菌以肠源性为主,包括需氧的革兰阳性和(或)阴性球菌或杆菌,以及厌氧菌。其中厌氧菌培养的阳性率近年有所升高,占20%~30%。胆管内致病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度存在个体差异,在细菌培养的同时要做药敏试验,取得胆汁后应立即涂片检验,观察大体菌种初步供选择抗生素时参考,一般先用较为广谱的在胆汁内浓度较高的头孢类第三代抗生素和甲硝唑。本文旨在探讨急性胆管炎的临床诊治。

  • 标签: 急性胆管炎
  • 简介:目的评价腹部CT增强扫描及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诊断肝外干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4月东台市中医院科室影像科确诊的5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均予以腹部CT增强扫描以及核磁胰胆管成像(ERCP)检查,比对两种方式对于单外胆管结石检出率差异。结果ERCP对胆总管结石患者检出率(82.00%)明显高于腹部CT增强扫描(5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14.610,P<0.05);ERCP对胆总管无扩张胆总管结石检出率(58.33%)明显高于对照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15.145,P<0.05)。结论采用核磁胰胆管成像技术诊断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确有较高准确率,特别对于肝外胆管无扩张的患者中此项技术明显优于CT检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CT增强扫描 核磁胰胆管成像 肝外胆管结石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外胆管结石运用核磁胰胆管成像与腹部CT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均经病理及手术证实,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采用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40例)和对照组(采用腹部CT诊断,40例),分析观察两组诊断检出率及诊断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诊断检出率为8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诊断满意度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部CT诊断相比,肝外胆管结石采用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检出率和诊断满意度,诊断准确性较好,可以进行积极普及推广。

  • 标签: 核磁胰胆管成像 腹部CT 肝外胆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胆总管结石并发重症胆管炎患者逆行胰胆管造影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160例老年胆总管结石并发重症胆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90%,与对照组80%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较,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胆总管结石并发重症胆管炎患者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期间良好的围术期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对于其重新回到正常生活轨道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重症胆管炎 逆行胰胆管造影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肝外胆管结石临床中诊断时使用腹部B超、CT和核磁胰胆管成像(MRCP)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我院的58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来研究分析,对患者的临床B超和CT、核磁胰胆管成像结果对比分析。结果B超的阳性检出率37.50%,CT为53.85%,MRCP为83.33%,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肝外胆管结石诊断,B超可以作为常用方案,视情况选择MRCP和ERCP诊断。

  • 标签: 腹部B超 CT 核磁胰胆管成像
  • 简介:肝内胆管癌是一种早期无明显症状、预后性差的恶性肿瘤,虽然是一种在人类中相对少见的恶性肿瘤,但是近年来的发病率却呈上升趋势~([1])。该病是起源于二级胆管及其分支上皮的腺癌,但是其病因复杂至今尚未明确~([2])。有许多因素都可引起该病如肝内胆管结石、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病毒型肝炎、寄生虫感染等~([3])。在临床上该病初发时患者较难察觉,许多患者就诊时肿瘤都已有5~7cm大小~([4])。

  • 标签: 肝内胆管 早期诊断 增强扫描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效果对比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为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实施基于非MDT模式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并揭示患者的诊断参考标准。方法将我院肝胆外科确诊收治的100例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5z0例。为参照组行常规方法手术治疗,针对研究组实施基于非MDT模式指导下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指标,以及术后住院持续时间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指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指标低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研究组的术后住院持续时间指标短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为肝胆外科临床中收治的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实施基于非MDT模式指导下的手术治疗干预,能够取得较好结果,优化患者的生存质量,相关研究成果适宜推广运用。

  • 标签: 复杂肝内胆管结石 非MDT模式 手术治疗 临床效果 探讨分析
  • 简介:摘要原发性胆管癌是源于肝内外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左右肝管、肝总管、胰腺上胆总管及胆管末端。胆管癌的发生率较胆囊癌更低。本文从原发性胆管癌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自然病程、临床治疗四方面进行阐述,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原发性胆管癌 临床特征 诊断 病程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低场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胆管梗阻疾病的使用效果。方法根据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的胆管梗阻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共选取105例患者,使用低场MRI及MRCP检查,经病理学诊断,探讨诊断的准确率。结果低场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对胆管梗阻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是95.2%,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病例,安全性非常高。结论胆管梗阻可以选择低场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临床中和患者的病理检查符合度高,诊断的有效性高,能够减少诊断费用,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低场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胆管梗阻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肝内胆管癌(ICC)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方法2011年12月~2015年2月我院诊治的ICC患者94例,对其中35例行姑息性治疗,即肝内扩张胆管置管引流术,对另59例行根治性肿瘤切除术。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ICC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结果经随访,本组94例ICC患者生存期为3~35个月,平均为(26.1±4.6)个月;1a生存率为76.6%,2a生存率为7.4%;单因素分析显示,ICC肿瘤数目、直径、肿瘤分化、血清CEA、CA19-9和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以及手术方法为影响术后患者生存的因素(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肿瘤多发、低程度分化、血清CEA大于25μg/L、血清CA19-9大于182U/ml、手术切除组织边缘肿瘤细胞阳性、淋巴结转移和姑息性手术是影响ICC患者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ICC患者预后差,很多患者在诊断时已失去根治性切除肿瘤的机会,即使获得肿瘤切除而根治的患者仍存在很多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临床医生需认真研究这些因素,而给予相应的处理。

  • 标签: 肝内胆管癌 姑息性治疗 根治性切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间收治的80例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7例,发生率7.6%,包括切口脂肪液化4例、胆瘘2例、腹内出血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未出现膈下脓肿、胆道出血、胆肠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施行肝叶切除、肝胆管盆式Roux-Y术者的术后残石率为11.25%(9/80)。结论肝内胆管结石治疗应遵循个体化方案,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提高手术技巧,这对降低残石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十分重要。

  • 标签: 肝内胆管 结石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轻度急性胆管炎的疗效及对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70例肝内胆管结石并轻度急性胆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两组均进行常规的抗炎治疗,对照组于抗炎后三个月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则在抗炎控制后一个月进行手术,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进行客观比较。结果经比较,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28%,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5.71%,两两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的IL-6和Hs-CRP水平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IL-6和Hs-CRP水平明显下降,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中观察组上升水平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控炎后一个月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轻度急性胆管炎的疗效确切,且炎症反应相对较小,具推广优势。

  • 标签: 手术时机 肝内胆管结石 急性胆管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左肝外叶切除联合术中经残端胆管行胆道镜探查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的4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研究的观察和分析对象,将这40例患者分为行单一左肝外叶切除术的20例对照组和行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探查治疗的20例观察组两组;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两项手术指标和近期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平均出血量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残石率为5%,比对照组20%的残石率低,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5%,比对照组75%的优良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探查进行肝胆管结石的治疗,比单一行左肝外叶切除术的残石率低,优良率高,同时不会增加术中出血量和延长手术时间,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意义和应用价值。

  • 标签: 左肝外叶切除术 胆道镜 肝胆管结石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在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急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直径<1.2cm的1~2粒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网蓝取石,较大的多发结石待病情稳定后内镜取石或开腹手术;对十二脂肠乳头旁巨大憩室、门脉高压及有出血倾向患者,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结果36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EST+ENBD治疗成功,内镜治疗成功率92.30%;3例因胆道严重狭窄无法插管转外科手术引流。结论急诊内镜治疗ACST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高龄、一般情况较差、肝硬化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 标签: 胆管炎 胃肠内窥镜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EPCR手术后行鼻胆管引流的护理要点。方法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早我院行ERCP术后鼻胆管引流的50例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50例患者均顺利拔管,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为98.0%。结论EPCR手术后行鼻胆管引流需要综合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心理疏导等综合干预措施,促进康复进程。

  • 标签: EPCR手术 鼻胆管引流 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