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们对10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心肌梗塞前的高频心电图(HFECG)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其心肌梗塞发生前1周内的HFECG较心肌梗塞发生前1月以上的HFECG高频切迹明显增多,提示HFECG对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HFECG
  • 简介:中期财务报告是上市公司强制性信息披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中期财务报告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分析我国中期财务报告预测价值,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影响我国中期财务报告预测价值的一些系统性差异。数据检验的结果表明:我国中期财务报告相对于年度财务报告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中期审计确实有利于提高中期盈利指标的预测价值。普通上市公司中期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数据的预测价值好于ST、PT上市公司中期主营业务收入数据的预测价值,但普通上市公司中期EPS预测价值并不显著优于ST、PT上市公司中期EPS的预测价值

  • 标签: 中期财务报告 预测价值 预测能力 预测误差值 预测误差率
  • 简介:摘要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终产物,目前认为尿酸水平升高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现就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血尿酸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B超检查妊娠晚期瘢痕子宫预测子宫破裂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孕妇,自妊娠32~40周起连续进行子宫下段厚度及子宫下段瘢痕缺陷的观察。结果300例孕妇的子宫下段在妊娠32周以后均已形成,52例经B超检查存在子宫下段瘢痕缺陷,经手术证实为瘢痕子宫破裂的18例,B超诊断其中16例诊断为先兆子宫破裂,1例诊断为子宫破裂,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44%。结论B超观察子宫下段瘢痕缺陷的方法可靠,可预测先兆子宫破裂。

  • 标签: 瘢痕子宫 B超检查 子宫破裂 预测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AECG)在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心功能不全患者78例,每例患者都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和AECG资料并进行了随访.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回归方程进行危险因素的筛选.结果在132例患者中,死亡21人.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RR:1.02;95%CI:1.01~1.03)、低射血分数(RR:0.963;95%CI:0.948~0.982)、心率过快(RR:1.05;95%CI:1.04~1.07)、心率范围较小(RR:0.973;95%CI:0.961~0.984)、阵发性房颤(RR:1.21;95%CI:1.15~1.28)和非持续性室速(RR:1.31;95%CI:1.22~1.37).结论AECG所监测的心率范围、阵发性房颤以及非持续性室速是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因此,AECG在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中有参考价值.

  • 标签: 心力衰竭患者 动态心电图 预测价值 LOGISTIC回归模型 预后 阵发性房颤
  • 简介:目的:探讨入院SIRS评分预测多发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我院急诊创伤中心2003年1月至2004年1月收治的多发伤患者258例,所有患者入院进行了SIRS评分和ISS评分,SIRS定义为SIRS评分≥2。按照有无感染依据将病人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两组间ISS评分、年龄以及SIRS四个变量的差异。统计分析入院SIRS评分与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性。结果:感染患者ISS评分、白细胞计数、平均年龄均比非感染者高、而体温则比非感染者低(所有P〈0.01)。统计发现,共有88例(34.11%)诊断为SIRS,当作了年龄和ISS变量调整后,低体温和白细胞增多最能预示感染(P〈0.01)。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后发现,入院SIRS评分≥2能预测多发伤患者发生感染的可能性,而且随着SIRS评分增高,发生感染的危险性增加。结论:入院SIRS评分≥2能独立预测多发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性。每日SIRS评分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感染从而早期给予干预。

  • 标签: SIRS 多发伤 院内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运动试验对绝经期前、后具有胸痛发作的女性是否有冠心病预测价值.方法:30例绝经期前和43例绝经期后女性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相比较.结果:30例绝经期前女性中18例运动试验阴性,其中17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阴性预测价值94%;43例绝经期后女性中22例运动试验阳性,其中17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阳性预测价值77%.绝经后妇女阳性预测值显著高于绝经前妇女(P<0.01).结论:对具有胸痛症状女性而言,运动试验对绝经期前女性的阴性预测价值较高,对绝经期后女性的阳性预测价值提高.

  • 标签: 运动试验 胸痛 女性 冠心病 预测
  • 简介:目的:探讨胎心宫缩监护(CTG)计算机分析系统中短变异(STV)参数的临床界值及意义,评价其对胎儿窘迫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018例产妇进行产前或产时胎心率监护,计算机分析分娩前3563个CTG图形的STV值,并对其中256例取脐带血测定其脐动脉血气pH值,结合分娩时羊水性状和新生儿出生后1minApgar评分情况,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1)pH〈7.20组其STV值为(2.93±1.45)ms,明显低于pH〉7.20组[(3.80±1.21)ms;(4.52±1.30)ms],差异有显著性,P〈0.05-0.001;(2)新生儿重度窒息组STV值为(2.02±0.63)ms,低于轻度窒息组(2.731±。14)ms和正常组(4.12±1.35)ms,差异有显著性,P〈0.01-0.001;(3)STV值〉3.5ms无窒息发生;STV值〈2.0ms时可能为终末期胎心图表现,预示胎儿即将死亡。结论:STV值是一个判断胎儿宫内窘迫的敏感指标,与新生儿1minApgar评分、脐带血气pH值有显著相关性;STV〈3.5ms对胎儿宫内窒息有较高的临床预测价值

  • 标签: 胎心宫缩监护 短变异 宫内窒息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脐血流测定与胎心监护对诊断胎儿窘迫的意义。同时观察脐血流测定异常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围产儿的结局。方法比较分析住院分娩孕妇170例,联合应用胎心监护无负荷试验(NST)及脐血流测定。对50名脐血流测定异常患者进行宫内治疗1~2个疗程,比较围产儿结局。结果NST无反应型加脐血流异常组诊断胎儿窘迫准确性比单纯NST无反应型组高:对脐血流测定异常组进行宫内治疗,有效组明显改善围产儿结局。结论脐血流测定与胎心监护无负荷试验联合应用可提高胎儿窘迫的诊断率,同时临床上积极宫内治疗脐血流异常患者可明显改善围产儿结局。

  • 标签: 脐动脉 血流速度 无负荷试验 胎儿窘迫
  • 简介:<正>2135例活动平板试验中,观察单纯恢复期ST段压低者(A组34例)与非单纯恢复期ST段压低者(B组包括运动中,或运动中合并恢复期ST段下降,180例)的临床及运动特点。结果:与B组相比,A组除高血压病的发生率较高外(P<0.01),在其它临床和运动特点方面(如: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糖尿病

  • 标签: 心电图运动试验 ST段压低 预测价值 活动平板试验 运动特点 最大心率
  • 简介:新世纪,新经济,我们首先需要认清形势,然后积极乐观地面对。

  • 标签:
  • 简介:目的:阐明肝细胞DNA含量及组织细胞形态学在人体肝癌发生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筛选能预测诊断肝癌发生的指标并建立诊断方法。方法:利用图像分析技术对67例正常肝,轻度慢性肝炎,重度慢性肝炎,小结节肝硬变,大结节肝硬变,癌旁肝硬变和肝细胞癌分别作了13项参数的形态定量研究和肝细胞DNA含量测定分析;应用方差分析和逐步分析筛选具有诊断意义的参数,建立判别函数方程,编制计算机诊断软件。结果:从慢性肝炎,肝硬变,癌旁肝硬变到HCC,反映核大小的参数和核浆比逐渐增大,而反映细胞大小的参数则逐渐减小,呈规律性变化;肝细胞DNA含量测定发现肝炎病毒所致慢性肝炎及大结节肝硬变多倍体化受到明显抑制,小结节肝硬变肝细胞明显多倍体化,HCC均为异倍体型肿瘤;形态计量及DNA含量测定癌旁肝硬变的多种细胞参数介于其它类型肝硬变与HCC之间,与其它肝硬变组间有显著的差异。逐渐判别分析分别筛选了6项形态参数和5项肝细胞倍体指标建立了形态计量和细胞倍体判别函数方程。结论:从细胞定量的角度为人体HCC的肝炎-肝硬变-肝癌发生模式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根据对癌旁肝硬变的研究,提出了“癌前肝硬变”的概念;“癌前肝硬变”的临床发现和监测,对于早期肝癌的预测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肝癌 病理形态发生 诊断 图像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QRS离散度(QRSd)对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120例心脏病患者(分室速组40例;无室速组80例)及80例正常人(对照组)接受体表标准12导同步心电图的QRSd检测。结果:与无室速患者及正常人相比,室速患者的QRSd,QRSmax显著延长(P<0.05),将QRSd>45ms作为室速的预测指标,获得了95%的敏感性和93%的特异性,结论:QRS离散离(QRSd)可用于识别可发生致命性室性心律紊乱的高危患者群。

  • 标签: QRS离散离 心电图 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的盈利预测信息受到了投资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所谓盈利预测信息是指预测主体(上市公司)对其未来的某个或某几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所做的预计和测算而生成的信息.它是一种事前信息,这一信息的披露旨在为投资者提供更为全面和更为有用的决策依据.

  • 标签: 盈利预测 深市 沪市 证券市场 上市公司 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