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侧重手术及麻醉相关指标的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风险评估系统,并评价其预测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于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1 086例,男493例、女593例,年龄(76±5)岁(范围60~94岁)。随机选取其中543例用于老年髋部骨折评分系统的建立,男253例、女290例,年龄(75±6)岁(范围60~92岁)。以患者的术前生理学因素评分和手术风险因素评分为自变量,以是否发生并发症及死亡为因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老年髋部骨折评分系统;以另外543例进行验证,男240例、女303例,年龄(74±7)岁(范围60~94岁),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对比生理学和手术严重度评分系统(the physiological and operative severity score for the enumeration of mortality and morbidity,POSSUM)、大坪骨科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评分系统(Daping orthopedics operative risk scoring system for senile patient,DORSSSP)和老年髋部骨折评分系统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评估对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的预测价值。结果老年髋部骨折评分系统预测模型方程为:lnR1/(1-R1)=-7.13+0.112×PS+0.148×OS;lnR2/(1-R2)=-6.14+0.124×PS+0.136×OS[R1为并发症发生率,R2为死亡率,PS(physiology score)为术前生理学因素评分,OS(operation score)为手术风险因素评分]。用于老年髋部骨折评分系统、POSSUM及DORSSSP比较的543例患者中,发生并发症72例、死亡36例。老年髋部骨折评分系统模型预测并发症发生率为12.05%±6.34%(范围6.18%~61.29%),预测发生并发症64例;预测死亡率为6.05%±3.26%(范围2.45%~58.36%),预测死亡29例。POSSUM预测并发症发生率为25.36%±13.95%(范围9.16%~76.34%),预测发生并发症126例;预测死亡率为10.46%±5.31%(范围6.23%~59.34%),预测死亡54例。DORSSSP预测并发症发生率为19.34%±9.67%(范围8.36%~70.85%),预测发生并发症99例;预测死亡率为10.12%±5.16%(范围7.35%~57.54%),预测死亡52例。在预测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老年髋部骨折评分系统、POSSUM及DORSSS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0.82、0.75,灵敏度分别为0.89、0.83、0.85,特异度分别为0.80、0.86、0.92,符合率分别为0.94、0.93、0.94;在预测死亡率方面,老年髋部骨折评分系统、POSSUM及DORSSS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0.67、0.71,灵敏度分别0.85、0.69、0.75,特异度分别为0.73、0.94、0.95,符合率分别为0.94、0.93、0.94。结论老年髋部骨折评分系统与POSSUM、DORSSSP相比,预测手术风险整体性能更高,预测老年髋部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灵敏度较高,但特异度较低。

  • 标签: 老年人 髋骨折 手术后并发症 死亡率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海阳市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AECOPD患者137例的临床资料,依据其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99例)与死亡组(38例)。采用血细胞分析仪(mindray ABC5390)检测患者RDW、MPV、PLT水平;采用ETHealthcare仪检测患者PCT、CRP水平;对比两组患者RDW、PCT、CRP、MPV/PLT水平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RDW、PCT、CRP、MPV/PLT对AECOPD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生存组住院时间[(10.75±2.51)d]、住院费用[(1.49±0.46)万元]明显短于、低于死亡组[(12.81±3.36)d、(2.18±0.57)万元](t=6.11、14.45,均P < 0.05);生存组PLT[(214.01±63.97)×109/L]明显高于死亡组[(189.04±61.75)×109/L],生存组RDW[(13.18±2.30)%]、PCT[(4.30±1.82)ng/L]、CRP[(31.06±10.38)mg/L]、MPV[(11.39±2.16)fL]、MPV/PLT[(0.05±0.01)]明显低于死亡组[(16.65±1.78)%、(9.55±2.11)ng/L、(68.21±20.94)mg/L、(12.28±2.09)fL、(0.06±0.02)](t=2.07、8.38、14.45、13.82、2.18、3.88,均P <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DW、PCT、CRP、MPV/PLT及联合预测AECOPD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1、0.978、0.966、0.713、0.988,敏感性分别为62.6%、89.9%、91.9%、59.6%、98.0%,特异性分别为97.4%、97.4%、100.0%、65.8%、92.1%。结论联合检测RDW、PCT、CRP、MPV/PLT对AECOPD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临床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取相应指标指导临床诊治。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疾病恶化 C反应蛋白质 红细胞分布宽度 降钙素原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小板计数 预后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血清乳酸、白蛋白、乳酸/白蛋白比值(L/A)对脓毒症成人患者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成人患者,记录其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症、入院24 h内乳酸、白蛋白、L/A、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28 d预后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乳酸、白蛋白、L/A对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并根据最佳截断值对患者进行亚组分析,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脓毒症患者28 d累积生存情况。结果共纳入274例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122例,28 d病死率为44.53%。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年龄、肺部感染比例、休克比例、乳酸、L/A和IL-6明显升高,白蛋白明显下降〔年龄(岁):65(51,79)比57(48,73),肺部感染:75.4%比53.3%,休克:37.7%比15.1%,乳酸(mmol/L):4.76(2.95,9.23)比2.21(1.44,3.19),L/A:0.18(0.10,0.35)比0.08(0.05,0.11),IL-6(ng/L):337.00(97.73,2 318.50)比55.88(25.26,150.65),白蛋白(g/L):27.68(21.02,33.03)比29.62(25.25,34.23),均P<0.05〕。乳酸、白蛋白和L/A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0.794(95%CI为0.741~0.840)、0.589(95%CI为0.528~0.647)、0.807(95%CI为0.755~0.852);乳酸最佳截断值为4.07 mmol/L时,敏感度为57.38%,特异度为92.76%;白蛋白最佳截断值为22.28 g/L时,敏感度为31.15%,特异度为92.76%;L/A最佳截断值为0.16时,敏感度为54.92%,特异度为95.39%。亚组分析显示,L/A>0.16组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显著高于L/A≤0.16组〔90.5%(67/74)比27.5%(55/200),P<0.001〕;白蛋白≤22.28 g/L组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显著高于白蛋白>22.28 g/L组〔77.6%(38/49)比37.3%(84/225),P<0.001〕;乳酸>4.07 mmol/L组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显著高于乳酸≤4.07 mmol/L组〔86.4%(70/81)比26.9%(52/193),P<0.001〕,三者与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吻合。结论早期血清乳酸、白蛋白和L/A均对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有预测价值,且L/A的预测作用比乳酸和白蛋白更好。

  • 标签: 脓毒症 血清乳酸 白蛋白 乳酸/白蛋白比值 病死率 预后
  • 简介:【摘要】:血压是人体组织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出人体的血流动力学以及神经体液激素调节情况,对于预测部分心脏疾病有积极作用。心衰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是新功能减弱,对人体的危害性很高,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近年来医学界很重视通过动脉血压的监测来预测心力衰竭的预后情况,因为其可以全面反映个体的血压状态以及变化情况,本次就对其关于心衰预后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

  • 标签: 心力衰竭 预后 动态血压监测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共86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在重症肺炎预后中的预测价值。结果:生存组年龄以及PT、D-D、Fib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PLT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Logistics分析显示,年龄、D-D水平以及Fib水平是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对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尤其是D-D与Fib指标,两项指标的上升提示患者可能预后不良,临床中应重点盖住这类患者,必要情况下给予抗凝治疗等,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凝血功能检测指标 重症肺炎 预后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 通过深入分析现代航运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环境因素对船舶安全和效率的影响,本论文强调了综合利用环境感知数据和精准海洋天气预测在船舶驾驶中的必要性,并探讨了其重要性和战略价值。论文还探讨了相关技术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进一步促进船舶驾驶安全与效率的建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能谱CT碘基值(IC)参数术前预测胃癌脉管侵犯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1年1月至11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胃镜证实为胃腺癌并行手术切除的266例患者,根据术后病理分为有脉管侵犯组(150例)和无脉管侵犯组(116例)。于术前1周内行能谱CT增强动脉期(AP)、静脉期(VP)和延迟期(DP)扫描。基于能谱CT碘图测量增强各期胃癌病灶的IC,并计算标化IC(nIC)。测量肿瘤厚度。收集患者临床病理信息,包括有无溃疡、病理T分期、病理N分期、分化程度、Lauren分型、神经侵犯、阳性淋巴结数目和阳性淋巴结比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计量资料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分类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脉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联合参数。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IC参数和联合参数预测脉管侵犯的效能,曲线下面积(AUC)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有脉管侵犯组与无脉管侵犯组间肿瘤厚度、有无溃疡、病理T分期、病理N分期、分化程度、阳性淋巴结数目、阳性淋巴结比例、Lauren分型和神经侵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脉管侵犯组胃癌病灶的ICVP、ICDP、nICVP、nICDP值高于无脉管侵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7、4.23、4.25、6.12,P均<0.001),其预测脉管侵犯的AUC(95%CI)分别为0.674(0.610~0.738)、0.677(0.614~0.741)、0.731(0.671~0.792)、0.700(0.636~0.7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厚度(OR为1.148,95%CI 1.085~1.237,P<0.001)和nICVP(OR为209.904,95%CI 14.874~644.362,P<0.001)是胃癌脉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子,联合参数预测脉管侵犯的AUC(95%CI)为0.790(0.736~0.937),高于单一IC参数ICVP、ICDP、nICVP和nICD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7、3.29、2.10、2.60,P=0.002、0.001、0.036、0.009)。结论基于胃癌能谱CT VP和DP图像测量的IC和nIC能有效预测胃腺癌脉管侵犯状态,nICVP联合肿瘤厚度可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

  • 标签: 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能谱成像 碘基值 脉管侵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钙卫蛋白对脓毒症患者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预测价值及预后评估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连续收集2018年12月1日至2020年11月30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急诊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入院24 h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 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和血清钙卫蛋白水平。根据入院7 d内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两组钙卫蛋白及其他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脓毒症患者发生AKI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钙卫蛋白对脓毒症患者发生AKI的预测价值。根据28 d是否存活将AKI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钙卫蛋白的水平。结果共入组207例脓毒症患者,其中AKI发生率为68.12% (141/207)。AKI患者钙卫蛋白明显高于非AKI患者[4.65(3.25, 5.61)μg/mL vs. 3.42(2.29, 4.09)μg/mL,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 Ⅱ评分(OR=1.090,95%CI: 1.043~1.139)、C-反应蛋白(OR=1.004,95%CI: 1.001~1.008)、钙卫蛋白(OR=1.590,95%CI: 1.269~1.991)是脓毒症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钙卫蛋白预测脓毒症患者发生AKI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716(95%CI:0.643~0.788),以4.63 μg/mL为最佳截断值,灵敏度为0.511,特异度为0.894,约登指数为0.405;钙卫蛋白联合APACHE Ⅱ评分或SOFA评分将提高其预测效能,AUC分别为0.768(95%CI:0.701~0.834)、0.769(95%CI:0.701~0.837)。根据28 d生存情况将脓毒症相关AKI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两组钙卫蛋白浓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0(3.40, 5.76)μg/mL vs. 4.19(2.89, 5.29)μg/mL,P<0.05]。结论脓毒症相关AKI患者血清钙卫蛋白高于非AKI患者,钙卫蛋白对脓毒症患者出现AKI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与APACHE Ⅱ评分或SOFA评分联合将提高其预测效能。但不同预后的脓毒症相关AKI患者钙卫蛋白浓度没有明显差异。

  • 标签: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钙卫蛋白 S100A8/A9 骨髓相关蛋白8/14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发生其他病原菌肺部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建立和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接受的30例肺结核合并肺部其他病原菌感染患者和3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风险因素。建立肺结核合并其他病原菌肺部感染发病风险预测模型,评估该模型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肺结核合并其他病原菌肺部感染临床特点为:咯血、呼吸困难、中度或者高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明显增高(P<0.05)。 BMI<18.5kg/m 、咯血、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合并慢性肺部疾病、血清白蛋白<40g/L均为肺结核患者发生其他病原菌肺部感染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发生其他病原菌肺部感染时,积极分析影响原因,及早进行治疗,有利于短期内控制感染。

  • 标签: 肺结核 病原菌 肺部感染 预测模型
  • 作者: 徐光碧
  • 学科: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6-20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6期
  • 机构:重庆市长寿区洪湖镇卫生院,重庆长寿401223
  • 简介:目的:研究产前检查联合超声检查对胎儿体重预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院内收治的孕妇100例,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取产前检查,观察组采取产前检查联合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对胎儿体重预测的准确率。结果:观察组对胎儿体重预测准确率为96.0%(48/50),对照组对胎儿体重预测准确率为72.0%(36/50),两组比较(P<0.05)。结论:通过产前检查联合超声检查对胎儿体重进行预测,可提升预测准确率,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前检查;超声检查;胎儿体重预测;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70例,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两组,以常规组(预后良好)、研究组(预后不良)作为两组的命名,前者共66例,后者共10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体重指数、发病至入院时间、空腹血糖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入院NIHSS评分、出院时mRS、红细胞分布宽度等指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入院NIHSS评分、入院RDW、出院时mRS评分等指标是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的变化可以有效评估患者近期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红细胞分布宽度 急性脑梗死 近期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各种人体测量指标在代谢综合征(MS)人群中心血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MS受试者的人体测量指标与心血管风险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通过心血管代谢风险指数(cardiometabolic risk index,CMRI)评估心血管代谢风险,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人体测量指标对心血管代谢风险的预测能力。结果(1)各人体测量指标[体重指数(BMI)、腰臀比、腰围身高比(WtHR)、体脂率、内脏脂肪指数(visceral fat index, VFI)、锥度指数(conicity index, CI)、体形指数(a body shape index, ABSI)、身体圆度指数(body roundness index, BRI)、腹部体积指数(abdominal volume index,AVI)]MS组明显高于非MS(P<0.05),同时2组的CMRI评分及高心血管风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无论在总体人群还是在非MS人群或MS人群中,校正混杂因素后,心血管风险随着BMI、VFI、腰臀比、WtHR、CI、BRI、AVI升高而增加(P<0.05)。(3)经ROC曲线分析,BMI、VFI、AVI在总体研究人群AUC值分别为0.767、0.734、0.770,在非MS人群分别为0.844、0.816、0.795,在MS人群分别为0.701、0.666、0.702。对于总体人群、非MS人群,BMI诊断心血管高风险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26.04 kg/m2、24.36 kg/m2,VFI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10.25、9.75,AVI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17.3 cm2、15.53 cm2。在MS人群BMI诊断青中年男性心血管高风险的最佳截断点为27.63 kg/m2,AVI诊断MS女性心血管高风险的最佳截断点为18.08 cm2。结论BMI、VFI、AVI可用于普通人群早期心血管风险监测,BMI可作为MS青中年男性心血管高风险的预测指标,而AVI可作为女性心血管高风险的预测指标。

  • 标签: 人体测量指标 诊断预测 代谢综合征 心血管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尿酸在常见妊娠期并发症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随机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在我院产检,合并常见妊娠期并发症,包括妊娠期糖尿病及高血压的孕妇50例作为研究组对象;另外随机选取同期50例我院正常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尿酸(UA)水平。结果 孕妇尿酸检验测定情况对比数据详情如表1所示,对照组(正常妊娠组)、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子痫组和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中呈依次上升表现,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研究组中的糖尿病孕妇与正常妊娠孕妇在尿酸测定的数值对比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见妊娠期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血尿酸水平密切相关,动态监测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对妊娠并发症的预测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血尿酸 妊娠期并发症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脑疝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外科急症,需要及时的评估和干预。早期预测脑疝患者的病情变化对于改善患者的治疗结果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脑疝患者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我们收集了72例脑疝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年龄、性别、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状态、入院血糖等信息。利用MEWS评分系统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评估,通过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评估MEWS评分与脑疝患者病情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MEWS评分与脑疝患者的病情变化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高MEWS评分与较短的入院后病情变化时间相关,而低MEWS评分与较长的时间相关。此外,高MEWS评分还与入院血糖水平升高相关。结论: 基于72例病例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MEWS评分对于脑疝患者病情变化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通过监测MEWS评分,医生与护士可以更早地识别脑疝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存在的护理风险,从而采取及时的治疗干预措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预警评分,脑疝患者,病情变化,护理风险,预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2022年4-6月的体检人群516人,分为MAFLD组(n=211)和非MAFLD组(n=305),完成受试者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腹部彩超,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及血清Hcy水平,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cy与MAFLD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Hcy对于MAFLD的预测价值。结果:MAFLD组BMI、SBP、DBP、ALT、AST、GGT、GLDH、ALP、SUA、TC、TG、LDL-C、FBG、Hcy水平均显著高于非MAFLD组,而HDL-C水平显著低于非MAFLD组(P均<0.05)。BMI、SBP、DBP、ALT、AST、GGT、GLDH、ALP、SUA、TC、TG、LDL-C、FBG、Hcy均为MAFLD患病的危险因素,HDL-C是MAFLD的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cy预测MAFLD的AUC为0.579。结论:MAFLD组患者血清Hcy高于非MAFLD组,Hcy是MAFLD的危险因素且可以用于评估MAFLD发生风险的预测指标。

  • 标签: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同型半胱氨酸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联合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hyrotropin,TSH)预测妊娠亚临床甲减产后甲减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00例妊娠亚临床甲减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根据TPOAb检测结果分为TPOAb阴性组(n=28)和TPOAb阳性组(n=72),检测和记录两组患者TSH、TPOAb、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甲状腺素(FT4),并记录患者产后妊娠结局,分娩后再次检测TPOAb与TSH水平,同时对患者随访三个月,记录两组患者产后甲减发生率。结果 在TSH、FT3、TT3、FT4水平比较上,TPOAb阴性组的TSH水平显著低于TPOAb阳性组(P<0.05),两组的FT3、TT3、FT4水平无显著对比差异(P>0.05)。TPOAb阴性组患者的总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17.86%明显低于TPOAb阳性组(P<0.05)。TPOAb阴性组患者产后的TPOAb水平、TSH水平均明显低于TPOAb阳性组(P<0.05)。TPOAb阴性组患者产后甲减率低于TPOAb阳性组(P<0.05)。结论 TSH、TPOAb水平会影响妊娠期亚临床甲减患者妊娠结局,联合检测其水平还可以预测患者产后甲减发生风险。

  • 标签: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促甲状腺激素 妊娠 亚临床甲减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膈肌增厚分数(DTF)与腹内压(IAP)监测导向的风险预测模型,探讨该模型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撤机失败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10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3例诊断为SAP并且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在患者符合临床撤机标准时实施自主呼吸试验(SBT),将心血管状态稳定、肺功能状态良好、无胸腹矛盾运动、氧合充足定义为撤机成功,反之定义为撤机失败。比较撤机成功与失败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以及SBT 30 min DTF、IAP、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体质量指数(BMI)、血乳酸(Lac)等临床指标;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SAP患者SBT 30 min DTF与IAP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SAP患者SBT 30 min撤机失败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63例SAP患者均纳入分析,其中撤机成功42例,撤机失败21例;两组年龄、性别及入院时氧合指数(PaO2/FiO2)、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与撤机成功组比较,撤机失败组患者SBT 30 min IAP、RR、BMI、Lac均显著升高〔IAP(mmHg,1 mmHg≈0.133 kPa):14.05±3.79比12.12±3.36,RR(次/min):25.43±8.10比22.02±5.05,BMI(kg/m2):23.71±2.80比21.74±3.79,Lac(mmol/L):5.27±1.69比4.55±1.09,均P<0.05〕,而DTF和VT则显著降低〔DTF:(29.76±3.45)%比(31.86±3.67)%,VT(mL):379.00±98.74比413.60±33.68,均P<0.05〕。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TF 〔优势比(OR)=0.758,95%可信区间(95%CI)为0.584~0.983,P=0.037〕、IAP(OR=1.276,95%CI为1.025~1.582,P=0.029)和RR(OR=1.145,95%CI为1.014~1.294,P=0.029)为SAP患者SBT 30 min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上述危险因素建立SBT 30 min撤机失败风险预测模型:Logit P=-0.237-0.277×DTF+0.242×IAP+0.136×RR。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AP患者SBT 30 min DTF与IAP存在明显相关性,且呈显著正相关(r=0.313,P=0.012)。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SAP患者SBT 30 min撤机失败风险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6,95%CI为0.559~0.873,P=0.003;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78.6%。结论DTF、IAP和RR是SAP患者SBT 30 min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由这3个指标建立的DTF与IAP导向的风险预测模型对SAP患者撤机失败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膈肌增厚分数 腹内压 撤机 风险预测
  • 简介:[摘要] 目的 基于周围型肺癌(peripheral lung cancer)术前的临床特征并联合影像组学特征分析,术前预测肿瘤术后复发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数据分析69例周围型肺癌,在手术前均行动态增强CT功能成像(DCE-CT),通过ITK-SNAP软件对图像特征进行影像组学特征的提取,根据临床应用特点,建立了预期临床应用-影像组学模式,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寻找预期周围型肺癌的有关临床影响应用因素。结果 临床特征模型、影像组学、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练习集的ROC曲线AUC平均值依次为0.73、0.86和0.93。决策分析结果表明,联合模型最优。结论 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的建立,对于周围型肺癌的术后复发预测具有明显的优势。

  • 标签: [] 周围型肺癌 影像组学 危险因素 动态增强CT功能成像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计数比值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辽宁省金秋医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诊断为重症肺炎治疗的具有完整数据资料的老年患者147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87例,女60例,年龄65~85岁,以治疗28 d为观察期,根据治疗后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其中生存组118例,死亡组29例。收集并记录入组患者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疾病史等。检测患者体内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绝对数(NEUT)、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并计算NPR(NEUT/PLT)。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基础资料、病史、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价Ⅱ(APACHE Ⅱ)评分、WBC、CRP、PCT、PLT、Lac、NPR×100等指标,单因素筛查有意义指标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对NPR×100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生存组PLT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157.73±16.99)×109/L比(120.48±14.06)×109/L],同时生存组NPR×100、PCT、Lac、APACHE Ⅱ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9.00±4.08)比(15.78±6.26)、(12.20±3.09)ng/L比(14.06±3.04)ng/L、(1.04±0.27)mmol/L比(1.73±0.27)mmol/L、(22.25±5.17)分比(29.79±4.9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916、7.139、2.913、12.330、7.107,均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示PLT、NPR×100、Lac是监测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P=0.003、0.007、0.008),患者入院24 h内NPR×100值对重症肺炎预后判断价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8,NPR最佳界值为12.960,灵敏度0.729,特异度0.887,约登指数为0.616。结论高APACHEⅡ评分、高NPR、高PCT、高Lac及低PLT均可提示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对疾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PLT、NPR及Lac可作为预测患者28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NPR在预测重症肺炎患者死亡风险方面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 标签: 重症肺炎 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计数比值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对重症中暑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9年9月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ICU住院的重症中暑患者,根据患者30 d存活情况分组。记录患者的基础资料,分析入院24 h内血常规、肝肾功能、肌钙蛋白、脑钠肽、心肌酶谱、凝血常规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APACHE)Ⅱ。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重症中暑30 d死亡风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NLR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评估NLR对重症中暑患者30 d死亡的预测价值。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高风险患者30 d累积生存率。结果共纳入重症中暑患者115例,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n=92)和死亡组(n=23)。死亡组患者NLR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LR(HR=1.091,95%CI: 1.049~1.136,P<0.001)为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显示NLR与APACHEⅡ评分具有相关关系(r=0.655,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NLR对死亡的预测价值最大,ROC曲线下面积(AUC)0.787,敏感度82.6%,特异度67.4%,截断值7.3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曲线显示,低于NLR截断值组患者30 d存活率明显优于高于NLR截断值组患者(P<0.001)。结论NLR增高是重症中暑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对30 d死亡风险具有预测价值

  • 标签: 重症中暑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