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8-18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8期
  • 机构:研究人员最近在古巴发现了一种新型HIV病毒毒株,其发展为艾滋病的速度要比普通毒株快得多,这种病毒毒株可能是人类研究中最厉害的病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09例HIV/AIDS患者的死亡原因,为降低艾滋病的并发症概率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对2006年10月至2014年10月龙胜县死亡的109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归纳并分析患者的死亡原因。结果109例HIV/AIDS患者因患AIDS相关疾病而死的比率明显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肺结核、肺炎和皮肤病是主要致死原因。CD4+T细胞计数为<50×106/L、(51~100)×106/L、>100(×106/L)的患者分别占72.5%,14.7%,12.8%,HIV/AIDS死亡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IV/AIDS患者的死亡原因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及时采取防感染和治疗措施,对降低感染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HIV/AIDS 死亡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标法(DIG)在患者术前HIV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实验室确认结果作金标准,比较和观察金标法(DIG)、颗粒凝集法(PA)对于500例患者术前HIV抗体的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DIG检测HIV抗体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PA。结论采用DIG检测HIV抗体的准确度、特异度和敏感度均较高,适用于术前对艾滋病患者进行快速、正确筛查,并为手术工作人员在术前作好预防措施提供参考,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金标法 HIV抗体检测 应用效果 观察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8-18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8期
  • 机构:就像在使用热摄影机搜捕逃跑的罪犯,却最终发现了艾滋病病毒(HIV)。一项新扫描技术正在让研究人员准确找到艾滋病病毒在体内的藏匿窝点。“这项技术真正有助于功能治疗性研究。”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的艾伦温斯顿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HIV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诊断为艾滋病(艾滋病期)合并真菌感染并接受AMB治疗的患者63例,予两性霉素B抗真菌治疗,观察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63例患者总有效率87.3%;有29例(46.0%)出现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基本缓解。结论两性霉素B治疗HIV合并不同真菌感染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发生后经对症处理可控制。

  • 标签: HIV 真菌感染 两性霉素B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1-2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1期
  • 机构:英国首款获批的艾滋病病毒(HIV)“速检家庭装”在线开售。研究人员说,这款套装的检测时间只需15分钟,准确率达99.7%。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平常的微分方程颂诗广泛地被使用确定HIV病毒的动力学。从吵闹的数据估计颂诗参数有趣却挑战性,特别数据有一些孤立点。在这研究,作者使用吝啬的移动孤立点模型MSOM基于颂诗的二拍子的圆舞评价在HIV模型检测孤立点。为移动参数的近似公式被导出。而且,20个测试统计数值被构造,它的接近的分发被建立。模拟结果显示出那:1边界点相对内部点在参数评价上有更多的影响。2建议过程能有效地检测孤立点。作者从HIV临床的试用用一个申请例子说明建议途径并且发现到模拟的类似的模式学习。

  • 标签: 均值漂移模型 艾滋病毒 统计诊断 常微分方程 离群点检测 两步估计
  • 简介:目的:探讨HIV/AIDS合并结核结核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云南省传染病专科医院收治的126例HIV/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肺结核例78例,淋巴结结核24例,结核性胸膜炎10例,结核性脑膜炎5例,肺结核合并淋巴结结核6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胸膜炎3例。126例患者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112±48个/μl,126例患者中34例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10例患者痰培养查出结核分枝杆菌。结论AIDS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水平越低越易发生结核病,HIV/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痰抗酸染色阳性及痰培养阳性率低,影像学不典型。

  • 标签: 结核分支杆菌 CD4+T淋巴细胞计数 双重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江油市艾滋病病毒(HIV)检测现状,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评估检测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7-2013年HIV检测数据和疫情报告数据为依据,采用SPSS13.0软件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3年江油市HIV检测量从2007年的26642人次上升到2013年的157417人次,平均增长率为29.70%,阳性检出数从2007年的9例上升到2013年的86例,平均增长率为29.7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5.99,P<0.05);检测样本综合医院检测量和阳性检出数逐年增加分别占总数的19.19%和52.23%;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71.82%,其次为同性性传播占24.74%,吸毒途径占3.09%,母婴传播占0.34%。结论大力提倡医务人员主动提供咨询检测(PITC)能及早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从而降低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流行。

  • 标签: HIV 检测 阳性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黔南地区不同送检人群HIV感染者合并感染梅毒(TP)、丙肝(HCV)感染现况。方法对12县市医疗机构、血站、疾控系统送检的695例HIV确证阳性血清进行TP及HCV标志物检测。结果695例HIV抗体确证阳性者血液样本中,男性455例,梅毒阳性119例,HCV阳性41例,女性240例,梅毒阳性58例,HCV阳性11例。年龄主要以20~50岁,每个年龄组梅毒阳性例数均高于HCV阳性例数。HIV合并梅毒的感染率为25.47%(177/695),与温州地区的报道相近而高于贵阳地区1,2,HIV合并HCV的感染率为7.48%(52/695)低于相关报道2,HIV合并梅毒、HCV的重叠感染率为1.73%(12/695)。结论黔南地区感染HIV时往往合并梅毒和丙肝的二重或多重感染,HIV/梅毒混合感染明显高于HIV/HCV混合感染。提示应加强HIV感染者的健康教育工作,采取临床治疗和行为干预,减少HIV的梅毒、丙肝多重感染。

  • 标签: HIV HCV 梅毒 合并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高危人群艾滋病HIV流行状况,为国家制定HIV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02年开始,对红花岗区HIV高危人群进行HIV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送遵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确认,确认阳性的进入统一。结果从2002~2015年共检测75008份样本,其中男55133份,女姓19875份,检测倒血清HIV抗体阳性635份,阳性率平均为0.85%。635份阳性人群中,男性476份,阳性率为0.86%(476/55133),女性159份,阳性率为0.80%(159/19875),男女检出率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监测人群有吸毒人员、性工作者、嫖客、自愿咨询者、艾滋梅毒阳性配偶、男男同性恋、结核病人、乡镇医院快速初筛阳性病人、服刑人员、拘押人员、务工人员、献血员等,检出阳性率最高的是男男同性恋13.54%,最低的是孕妇0.02%(2007年之前的结果,之后没有监测),阳性感染者包函了所有的人群。年龄分7个组,分别是≤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70岁,年龄最小的医院初筛阳性送的病人7岁,疾控中心监测人群最小的16岁是男男同性恋者,最大的85岁,是农民,年龄主要集中在21~40岁占60%。讨论从监测人群阳性检出率的变化看,HIV的传播已经由90年代的血液、吸毒为主要传播方式向性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1人群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年龄由青壮年扩展到所有年龄段,在今后的防控措施中,要控制HIV传播,主要是控制高危行为的发生,个体感染HIV是个人行为的结果,HIV流行是群体行为的结果2。

  • 标签: HIV 高危人群 防控措施 男男 性工作者 哨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和分析本区艾滋病病毒感染现状和流行趋势,为制定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版)规定的检测流程与方法,对2010-2014年本区不同人群HIV抗体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4年共检测各类人群HIV抗体82161份,共报告HIV抗体阳性33例,阳性率为0.040%。其中性病门诊、医院其他就诊者、VCT门诊和看守所羁押人员阳性率比较高,分别为0.33%、0.28%、0.21%和0.17%。HIV以性传播为主,占87.9%。结论本区的疫情已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今后应加大监测范围,适当增加VCT门诊和检测点,尽早地发现感染者和病人,及时进行宣教与干预,遏制艾滋病的传播蔓延。

  • 标签: 溧水区 HIV抗体检测
  • 简介:目的:分析ELISA法检测HIV抗体的室内质控,总结失控原因,加强实验室管理,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方法:运用L-J质控图,结合Westgard多规则质控法,进行室内质控及分析。结果:2013-01-2014-10共检测2033批次,其中警告57次,失控29次,分别占质控总数的2.80%和1.42%。其中随机误差10次,系统误差19次,分别占质控总数的0.49%和0.93%。22个RCV处于9.72%~22.85%,其中21个均处于20.00%以内,1次是22.85%。结论:ELISA法影响因素较多,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加强室内质控,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ELISA HIV抗体 室内质控 Westgard规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盐边县2012-2014年HIV/AIDS感染流行情况,探索有效的防治策略来控制HIV/AIDS感染率,为HIV/AIDS感染的监测和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图表的形式从性别构成、地区分布、职业构成、感染途径和民族构成等方面对盐边县2012-2014年在册HIV/AIDS感染者进行分析,了解HIV/AIDS感染流行情况。结果2012-2014年盐边县HIV/AIDS感染占发现首例感染者以来16年的总感染数的46.55%。全县16个乡(镇)均有病例分布。男女性别比为2.121。感染以20—49岁年龄组为主,占80.2%。感染途径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占70.37%,异性性接触感染占性接触传播的98.24%,同时存在男同感染;其次为注射吸毒感染,占23.45%;母婴垂直传播,占1.24%。感染发病的民族有三种,汉族、彝族和壮族,分别占49.4%、49.4%和1.2%。结论盐边县HIV感染以异性接触和吸毒传播为主要方式,以男性为主,表明防治策略应以针对目标人群加强宣传教育干预为主,特别是提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安全套使用率。

  • 标签: HIV感染 流行趋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胶体金法和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方法选取辖区内VCT(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单阳配偶、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监狱羁押人员等高危人群3081例的血清,采用金标法和酶联免疫法,进行HIV的初筛检测。结果胶体金法检测出阳性患者86例,阳性率为2.79%;ELISA法初筛阳性患者62例,阳性率为2.01%。最后经本中心确认实验室采用蛋白印迹确认阳性患者60例,不确定1例,阳性率为1.95%。两种检测方法阳性率进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IV检测中胶体金法和ELISA法各具有优势和劣势,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方法,必要时可联合应用减少误诊漏诊发生。

  • 标签: HIV抗体初筛检测 胶体金法 ELISA法 高危人群
  • 简介:目的探讨妇女感染HIV(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与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相关性,为HIV/AIDS(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妇女宫颈病变的早期发现及治疗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妇科门诊进行筛查的53例HIV/AIDS妇女作为实验组,58例HIV阴性妇女作为对照组,同时进行TCT(thinprepcytologictest,TCT)及HPV(humanpapillomavirus,HPV)检测。结果53例HIV/AIDS妇女TCT异常48例(90.56%,48/53),58例HIV阴性妇女中,TCT异常27例(46.55%,27/58),两组TCT异常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3例HIV/AIDS妇女中高危型HPV14例(26.41%,14/53);58例HIV阴性妇女高危型HPV高危型10例(17.24%,10/58),两组感染高危型HPV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者的TCT异常有差异,但高危型HPV感染没有差异。

  • 标签: 艾滋病 子宫颈癌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液基薄层细胞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焦作地区无偿献血者抗-HIV感染情况,为制定抗-HIV感染的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5年无偿献血者抗-HIV检测情况及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性别的无偿献血者抗-HIV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2010~2015年共计222178例无偿献血者中,确认阳性28例,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率为1.26/万;(2)不同年龄段间、不同文化程度间抗-HIV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3)男性献血者抗-HIV阳性率远远多于女性,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1)从源头做起,加强有关HIV传播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从根源上有效控制HIV感染的机率;(2)培养高素质的献血前咨询和健康检查人员,提高献血前咨询技巧和识别排除高危人群的能力;(3)加强实验室管理,选择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试剂和先进的检测技术,以有效保障血液质量和安全。

  • 标签: 血液安全 抗-HIV 阳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