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职业暴露管理,完善职业暴露保障体系。方法结合卫生部制定的<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对4例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事件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及时有效的处理,4起职业暴露均未发生HIV感染事件。结论医护人员应正确掌握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医疗机构应强化职能部门管理工作,建立医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风险的保障机制,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

  • 标签: HIV职业暴露 处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伤口护理方法。方法总结了28例HIV/AIDS患者伤口护理体会,包括心理护理、消毒隔离、伤口护理、疼痛护理及职业暴露。结果28例患者均未出现机会性感染和严重术后并发症,无死亡病例。讨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可降低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和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风险。

  • 标签: 艾滋病 伤口 护理
  • 简介:目的了解婚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人群实施干预后,预防HIV婚内配偶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对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2011-2012年21例婚前医学检查人群确认HIV抗体阳性者及其配偶实施综合干预措施。结果21例患者干预前无1例告知对方病情,也未使用安全套。干预后,17例主动告知对方病情,告知率80.95%;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有17对夫妻,使用率80.95%。13例确诊患者自愿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占61.94%。5例孕妇为未知情下怀孕,均在指定母婴阻断单位分娩。新生儿出生后均选择人工喂养,全都使用了抗病毒药物,满周岁时HIV检测均为阴性。21例患者确诊后1年,11例未离婚者中8例配偶未检测出HIV抗体,3例配偶拒绝检测。结论对婚检HIV抗体阳性人群实施综合性干预措施,可降低HIV配偶间及母婴传播的发生率,实行的预防配偶及母婴传播综合措施是有效的。

  • 标签: 婚检HIV阳性人群 干预 配偶传播 母婴传播 防控效果
  • 简介:摘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由于发病后社会歧视和自卑心理,自愿咨询和检查的患者相对较少。为了更有效的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管理,本次研究通过翻阅大量参考资料,总结相关管理方法,查找实际操作中存在的不足,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管理措施进行分析,总结出具有典型意义的管理方法和模式。通过健康教育、随访跟踪、心理支持、人文关怀等一系列管理措施,提高艾滋病患者健康教育程度,增加其健康行为和信念,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减少随访脱失率,从而达到控制艾滋病的目的。

  • 标签: 艾滋病感染 HIV 管理措施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83-01
  • 简介:目的了解广西艾滋病(acquiredimmunodenciencysyndrome,AIDS)/结核病(tuberculosis,TB)双重感染影响因素,为针对该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来自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AIDS治疗门诊和感染科住院部就诊和住院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nciencyvirus,HIV)单纯感染者、TB单纯感染者和HIV/TB双重感染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双重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174名被调查对象中,AIDS单纯感染者83人(47.7%),TB单纯感染者56人(32.2%),HIV/TB双重感染者35人(20.1%);与HIV组比较,HIV/TB双重感染和以下因素有关:了解TB免费治疗政策(OR=2.85,95%CI:1.03~7.85)、接受过有关预防AIDS宣教咨询等服务(OR=0.17,95%CI:0.06~0.49);与TB组比较,HIV/TB双重感染和以下因素有关:现居住地在钦州百色或其他地区(OR=3.44,95%CI:1.26—9.42)、仅通过医生、医院咨询服务了解AIDS(OR:3.68,95%CI:1.28~10.56)。结论应加强社会对AIDS和TB的宣教工作和血液的管理,注意把两种疾病联合进行预防。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广泛耐药结核 数据收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HIV合并肺结核的基础护理及特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0年8月20例HIV合并肺结核病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结果20例HIV合并肺结核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除1例治疗无效死亡外,余19例未出现继发感染,病情稳定出院。结论合理的临床技能护理及心理护理在HIV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级康复中极其重要。

  • 标签: HIV 肺结核 护理 耐药结核病
  • 简介:TheformerNationalPopulationandFamilyPlanningCommissionimplementedtheUnitedNationsDevelopmentProgramme(UNDP)regionalproject'SafemobilityandHIVPreventioninnorthernChina'(theProject)in2005-2011.ThisarticlesummariestheachievementsoftheprojectandprovidesreferenceonHIVpreventioninterventiontargeting

  • 标签: 流动人口 中国北方 艾滋病 预防 安全 计划生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IV阳性合并泌尿系肿瘤患者的手术处理特点及经尿道等离子膀胱肿瘸电切术治疗膀胱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013年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HIV感染合并膀胱癌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8例患者膀胱肿瘤均一次性切除,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3年,肿瘤复发6例,复发率为33.3%。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具有手术操作安全、创伤小、手术并发症少、可重复施行等优点,是浅表性膀胱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第3代、第4代试剂与NAT的不同组合模式的比较,评价和探讨HIV核酸检测的意义,选择适合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HIV的检测模式。方法:采用第3代和第4代2种ELISA试剂与NAT(诺华单人份检测)平行检测无偿献血标本,初筛HIV阳性标本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结果:采用ELISA第3代试剂、NAT或(第3代试剂+NAT)组合检测,假阳性率均较低,而特异性均较高,假阳性率分别为0.01%、0、0,特异性分别为99.99%、100%、100%;而所有含ELISA第4代试剂的筛查模式其假阳性率均较高,而特异性均较低,与前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1种ELISA试剂或2种(3代+4代)联合检测模式,灵敏度均为87.50%,而NAT灵敏度为100%。ELISA试剂与NAT组合检测互补性相对较好}NAT在检出窗口期的HIV感染方面具有优势,其早期检测灵敏度优势可替代ELISA第4代试剂。结论:采用第3代ELISA试剂与NAT同时筛查HIV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降低经血源传播HIV的风险;同时减少假阳性,避免血液资源浪费。

  • 标签: ELISA 核酸检测 HIV 献血者 筛查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地的HIV/AIDS患者的生存时间,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本辖区内2168例治疗和随访的HIV/AIDS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2168例HIV/AIDS患者50%生存率为3.40年,在9年处死亡风险最高,达90%;未治疗病人的生存期平均估计值为2.61年,治疗病人的生存年限平均估计值为4.01年,两组间的生存时间存在着显著差异(X2=186.01,P<0.05);男性病人的生存期平均估计值为3.68年,女性病人的生存年限平均估计值为3.62年,两组间的生存时间无显著差异(X2=0.961,P>0.05);HIV感染者的生存期平均估计值为3.47年,艾滋病病人的生存年限平均估计值为3.92年,两组间的生存时间存在显著差异(X2=8.282,P<0.05);Cox多因素分析,抗病毒治疗是延长生存期的重要因素(X2=19.386,P<0.05)。结论全面免费抗病毒治疗效果明显,高效逆转录抗病毒治疗(HAVART)是延长艾滋病病人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发生活动性结核病(TB)称为HIV/TB合并感染。与HIV阴性结核病患者相比,HIV/TB合并感染者在胸部影像学表现上具有某些特殊表现,如(1)病变范围广泛,好发部位不典型;(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及肺外结核更常见;(3)以渗出、增殖、干酪样坏死等急性病灶为主,且常表现为两种以上形态;(4)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发生率高。熟悉HIV/TB合并感染者胸部影像学特征有助于做出及时、正确的诊断,进而有助于及时治疗和减少病死率。本文就HIV/TB合并感染的病理改变以及由此产生的胸部影像学(胸部X片、CT)特征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HIV合并肺结核患者中CD4、HIV-RNA对肺部肿大淋巴结的区域、个数、肿大程度上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的方式对162名HIV合并肺结核的肺部影像学资料、CD4、HIV-RNA浓度进行数据相关性分析。并且以CD4、HIV-RNA浓度为基准,将患者分为CD4正常组和低下组,HIV-RNA正常组和升高组。探求其不同浓度与肺部结核病灶及肿大淋巴结的区域、淋巴结的个数、淋巴结肿大程度、结核病类型的关系。结果研究完成时我们发现治疗CD4低下组肺部肿大淋巴结的区域、淋巴结的个数、肿大程度均大于CD4正常组,而存在明显差异。HIV-RNA升高组肺部肿大淋巴结的区域、淋巴结的个数、肿大程度均大于正常组,而存在明显差异。肺结核性质与肺部病灶部位患者CD4、HIV-RNA浓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D4浓度越低或HIV-RNA浓度越高,淋巴结肿大的区域、淋巴结的个数、肿大程度越严重,但结核病灶部位与结核病发病的类型无关。

  • 标签: HIV 肺结核 淋巴结肿大 CD4 HIV-R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的临床特点。对75例年龄60岁以上的老年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人群特征、传播途径、常见症状体征、常见机会性感染、临床转归。结论老年HIV/AIDS感染以异性性传播为主。机会性感染常见,就诊时多已进入AIDS病期。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老年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HIV合并HCV感染者进行规范抗HCV治疗,了解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基础上进行抗HCV治疗的疗效。方法经国家抗HIV确认实验室确诊为HIV感染同时HCV-RNA阳性患者30名,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在进行HAART治疗的同时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及利巴韦林胶囊进行抗HCV治疗,B组单纯给予HAART治疗,对治疗前后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A、B组HAART治疗疗效稳定,A组患者抗HCV早期病毒应答(EVR)率为60%,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为33%。结论在HAART治疗基础上进行抗HCV治疗并不影响HAART疗效;HIV合并HCV感染者进行抗HCV治疗的疗效可;在未获得SVR的患者中,抗HCV治疗能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

  • 标签: HIV HCV 合并感染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厦门市2013年HIV/AIDS流行特征和近年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描述、分析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厦门市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3报告厦门市HIV/AIDS病例136例,病例数呈上升趋势,岛内多于岛外;男性高于女性,高发年龄为20~50岁,术前检测和自愿咨询是样本主要来源;性传播是主要途径其中同性性传播占比增加明显。结论厦门市艾滋病发病数呈明显上升趋势,地区和性别差异明显,发病年龄呈现两极化。应重点关注性活跃人群尤其是同性人群。

  • 标签: HIV 艾滋病 特征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AIDS在全球范围的扩散和蔓延,目前我国AIDS流行形势十分严峻,艾滋病流行正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到医院就医的AIDS患者和HIV感染者不断增加。由于艾滋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患者常到各科就医,工作在临床第一线的护理人员,不可避免地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触到艾滋病患者和HIV携带者。因此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HIV职业暴露的危害性,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妥善保护好自己及其她相关人员,最大限度地减少因HIV暴露所造成的医源性感染。本文从分析艾滋病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着手,探讨相应的安全防护对策,旨在避免艾滋病对护理人员造成的职业暴露。

  • 标签: 艾滋病毒 艾滋病 护理人员 暴露 防护
  • 简介:Antibodies,alsoknownasimmunoglobulins,areincrediblyspecificandverygoodatstickingtomolecules.Theyareabletodiscriminatebetweenmoleculesthatvarybyaslittleasasingleatomandflagforeignorharmfulonesforattackorremovalbytheimmunesystem.Essentially,theyserveasthebackboneofthehumoralimmunesystem.This'exquisitespecificity'isimportanttopreventtheimmunesystemfrommistakinghealthy,humanproteinsandmoleculesfrominvadingones.However,

  • 标签: 艾滋病毒 抗体 疫苗 粘附分子 免疫系统 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溶血对双抗原夹心法检测HIV抗体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模拟前后对照实验,收集24例HIV抗体阴性献血员血清,将每份血清均分为2份,将其中一份人工溶血为游离血红蛋白<60mmol/L,60-110mmol/L,>110mmol/L三组,每组均为8份,所有血清均加入同等剂量的HIV强阳性血清,搅拌均匀后,采用双抗原夹心法对溶血前后HIV抗体进行检测,统计分析溶血及不同溶血程度对HIV抗体的影响。结果24份HIV抗体阴性的非溶血和溶血样品的前后A值(吸光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溶血对双抗原夹心法检测HIV抗体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溶血 双抗原夹心法 HIV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抗-HIV酶联免疫检测的HOOK效应及对策,寻找能够防止抗-HIV酶联免疫检测的HOOK效应的最佳检测方案。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取2014年4月-2014年9月期间在本血站主动献血的5名A型血志愿者,均是首次献血。以双抗原夹心ELISA一步法、双抗原夹心ELISA二步法对其抗-HIV的阳性高值血液标本、倍比稀释以后的血液标本进行检查,同时对比其检测结果。结果本次研究发现,较之双抗原夹心ELISA二步法来说,双抗原夹心ELISA一步法在HOOK效应方面相对明显,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为了控制抗-HIV酶联免疫检测的HOOK效应,建议采取双抗原夹心ELISA二步法,以防HOOK效应出现后使强阳性的标本出现漏检等情况。

  • 标签: 抗-HIV 酶联免疫 检测 HOOK效应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HIV感染临床中患者的皮肤疾病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整理收集我院收治的40例HIV患者的临床资料来进行研究分析,对患者在医院期间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结果40例HIV患者伴发的皮肤性病类型中,梅毒15例,淋病,尖锐湿疣,衣原体各3例,荨麻疹2例,带状疤疹4例,银屑病2例,湿疹2例,药物性皮炎加隐性梅毒加银屑病4例,皮肤红多狼疮1例,药物性皮炎1例,该疾病临床中患者的皮肤受损范围比较大,症状比较严重。结论我们对HIV患者的伴发皮肤性疾病研究能够为临床治疗该症状提供帮助,早期的病症发现可以对治疗起到较大的帮助。

  • 标签: 梅毒 HIV感染 伴随皮肤性病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