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一例罕见的DiGeorge综合征合并皮质增厚、多关节疼痛的病例。本例患者自幼身材矮小、智力发育差,存在眼距宽、鼻梁基部宽大、双侧耳廓小等异常容貌。27岁时因双手搐搦、多发性对称性关节疼痛,检查发现低钙血症,诊断符合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诊断难点在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病因,根据患者临床特点进行病因鉴别,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最后确诊为DiGeorge综合征。根据既往文献报道,结合患者治疗反应,皮质增厚可能为DiGeorge综合征的少见表现,多关节疼痛症状则考虑与低钙血症相关。

  • 标签: DiGeorge综合征 骨硬化 关节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高速涡轮钻法在拔除下颌中、低位阻生智齿的临床可行性及其优越性。方法作者对100颗下颌阻生智齿随机采用凿劈冠术(对照组)或高速涡轮钻法(观察组)去除阻力两种拔除方法,进行临床观察分析,记录拔牙时间、患者张口受限程度、疼痛程度、干槽症及颞下颌关节痛的发病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手术时间短(p<0.05)。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和张口受限程度的构成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干槽症和颞下颌关节痛的发病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高速涡轮钻法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张口受限、干槽症、颞下颌关节痛等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下颌阻生智齿 高速涡轮钻 凿骨劈冠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微创小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对跟骨折患者踝关节改善情况。方法选择跟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200例跟骨折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改良微创小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实施L型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分析两组手术情况、踝关节功能评分和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跟骨折患者手术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跟骨折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微创小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对跟骨折患者踝关节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值得研究。

  • 标签: 改良微创小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跟骨骨折 踝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行后路截矫形内固术的围手术期出血情况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6例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纳入研究,所有患儿均行后路单节段截矫形内固定术。术前根据身高、体重计算患儿的总血容量。住院期间记录患儿围手术期显性失血,术后根据OSTHEO公式计算患儿隐性失血。将患儿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术前Cobb角、矢状面后凸角、矫正的Cobb角及后凸角、手术节段、置钉数量、手术时间、实验室检查等指标纳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探讨影响围手术期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患儿年龄(7.3±2.3)岁,手术时间(162±56)min,平均3个手术节段,手术矫正率78.4%。患儿围手术期失血总计(568±208)ml,占总体血容量的42.3%,其中显性失血(334±193)ml,隐性失血(234±199)ml,分别占总体失血量的58.8%和41.2%。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术前Cobb角、手术时间、手术节段数与围手术期出血量密切相关。术前Cobb角≥40°、手术范围≥4个节段、手术时间≥140 min的患儿出血量明显增加(均P<0.05)。性别、后凸角度、矫正的角度、置钉数量、术前血常规、凝血等指标与围手术期出血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围术期出血量多,其中隐性失血的比例较高;畸形严重、手术节段多、手术时间长的患儿发生大量失血的风险较高。

  • 标签: 脊柱侧凸 先天性脊柱侧弯 脊柱矫形 失血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刺络放血法结合健康教育治疗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性膝关节炎病人采用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治疗,并给予健康教育,将治疗前和治疗20d后病人疼痛程度、晨僵、肿胀、日常步行活动能力以及疼痛缓解时间进行分级评分比较。结果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配合刺络放血法结合健康教育治疗性膝关节炎,能够快速缓解病人关节疼痛、肿胀、晨僵,改善步行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骨性膝关节炎 刺络放血法 针灸疗法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使用3D打印个性化截导板(PSI)和传统手术器械(CI)在股骨假体旋转对线上的差异。方法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前瞻性连续纳入80例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行初次单侧TKA的患者,其中女63例,男17例,平均年龄69岁。根据区组随机(区组大小为4)的方法,分为PSI-TKA组和CI-TKA组,每组患者4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股骨假体的旋转角度,旋转对线的偏移率,术后1年随访时的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以及膝前痛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股骨假体旋转角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I-TKA组0.7°,PSI-TKA组0.6°,P=0.279),但PSI-TKA组患者旋转角度的变异系数低于CI-TKA组(1.50比2.14)。所有患者总体力线偏移(内旋/外旋>2°)率是13.5%,其中CI-TKA组为19.4%,PSI-TKA组为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5)。共有6例(8.1%)患者在术后1年随访时出现了膝前痛。两组在术后1年时的膝前痛发生率和膝关节HSS评分及WOMAC总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SI和传统器械手术一样,可良好地重建TKA术后股骨假体旋转对线,且展现出了减少力线偏移的趋势。

  • 标签: 关节成形术,膝,置换 3D打印 个性化截骨导板 股骨假体旋转对线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同一患者两侧膝关节使用间隙平衡(GB)和测量截(MR)技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57例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双侧分期行TKA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患者首次行TKA时随机采用MR或GB技术,对侧手术则用另一种技术完成。手术均由一位主任医师主刀,假体均选择同一种假体。比较两种截技术行TKA的手术情况、影像学资料、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57例患者其中男16例,女41例,首次手术年龄(68.5±4.6)岁(59~79岁)。随访(29.6±4.5)个月(22~39个月)。两次手术间隔(4.7±3.0)个月(0.5~12.0个月)。GB侧术后的引流量相比MR侧更少[(93.6±22.2)ml比(109.9±36.9)ml,P=0.003]。在术后1个月随访时,GB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MR侧[(3.0±0.8)分比(3.5±1.2)分],活动度较MR侧高(105.7°±8.2°比100.2°±7.5°),美国膝关节协会(KSS)评分优于MR侧[(78.5±5.4)分比(74.2±6.3)分],美国西部Ontario和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低于MR侧[(35.4±5.5)分比(38.0±6.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显示,在VAS评分、关节活动度、KSS评分和WOMAC方面,两种技术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GB侧满意率为84.2%(48/57),MR侧为86.0%(49/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6)。两种技术在并发症发病率方面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754)。结论在无明显畸形的膝关节炎患者中,使用GB和MR技术行TKA均可获得良好的膝关节功能,临床效果相似。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间隙平衡技术 测量截骨技术 屈伸平衡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跖骨干"Z"字旋转截治疗伴有跖趾关节不匹配的中重度拇外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9年1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跖骨干"Z"字旋转截治疗的伴有跖趾关节不匹配的中重度拇外翻患者36例(38足),其中男2例,女34例,年龄18~77(49±18)岁。评估患者术前、术后6周以及末次随访时的拇外翻角(HVA)、第一、二跖骨间角(IMA)、跖骨远端关节固定角(DMAA)、嵌合指数、第一跖骨长度以及功能评分情况。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检验手术前后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嵌合指数得到明显改善,由术前的0.75±0.11提升到了末次随访时的0.95±0.07(t=11.728,P<0.01)。术后6周HVA、IMA较术前有显著改善,末次随访的HVA较术后6周有增大的趋势,IMA并无明显差异,尽管术后6周DMAA较术前有轻微增大,但末次随访与术后6周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的第一跖骨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91,P>0.05)。拇趾跖趾-趾间关节量表(AOFAS)从术前的(50±9)分提高到了术后末次随访的(80±17)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从术前的(5.8±1.1)分降至(2.7±1.5)分,曼彻斯特-牛津足部问卷(MOXFQ)从术前的(70±13)分降至末次随访的(25±1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024、13.439、16.880,均P<0.05)。结论跖骨干"Z"字旋转截治疗伴有跖趾关节不匹配的中重度拇外翻能够明显提高跖趾关节嵌合指数,改善跖趾关节匹配关系,并且不会显著增大DMAA,尽管长时间的随访观察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像学复发,但并未明显影响其症状及功能。

  • 标签: 拇外翻 "Z"字旋转截骨 跖趾关节匹配度 嵌合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皮质轨迹螺钉及骶骨翼螺钉内固定技术在治疗腰椎邻近节段退变疾病中的应用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因腰椎邻近节段退变(ASD)应用皮质轨迹螺钉(CBTS)和骶骨翼螺钉(SAS)内固定技术进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的24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67.9±8.2)岁,随访时间(2.6±0.4)年。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对所有患者进行至少2年的随访,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通过影像学检查判断是否发生内固定松动、假关节形成和再次邻近节段退变。结果24例患者中近端ASD患者14例,远端腰骶部ASD患者8例,近端远端同时ASD 1例,上下融合中间节段ASD(“夹心”ASD)1例。邻近椎体骨密度(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T值)为-1.98±0.91,其中10例T值<-2.5。手术时间为(125±36)min,术中出血量为(85±33)ml。术后下地时间为(3.1±1.9)d,住院日为(9.0±2.6)d。术前患者腰痛VAS为(5.2±1.0)分,腿疼(6.8±1.9)分,ODI评分56.6%±12.8%。末次随访患者腰痛VAS为(1.4±0.6)分,腿疼(0.9±0.4)分,ODI评分13.8%±6.3%。末次随访患者各指标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总体临床效果满意。在末次随访中,未出现螺钉松动及假关节形成等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尚未再次出现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结论CBTS及SAS内固定技术应用于腰椎ASD的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内固定可靠且并发症少等优势,尤其对于量降低的老年患者是一种可靠的选择。

  • 标签: 腰椎 邻近节段退变 皮质骨轨迹螺钉 骶骨翼螺钉 随访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股骨头内不同区域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基因表达水平及活化差异。方法选用于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中日友好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切除的人新鲜股骨头组织标本,分别对人股骨头松质区与软骨区的BMECs进行分离、纯化、鉴定和培养,用一系列低浓度梯度氢化可的松(0、0.03、0.06、0.10 mg/ml)分别对两个区域BMECs进行干预,观察股骨头不同区域的BMECs的细胞表型与功能状态,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观察血管生成能力。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比较不同部位BMECs内11β-HSD1、11β-HSD2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11β-HSD1、11β-HSD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随着氢化可的松浓度升高,股骨头松质区和软骨区BMECs 11β-HSD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增加,软骨区BMECs 11β-HSD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松质区(均P<0.05)。11β-HSD2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在股骨头松质区BMECs表现为先缓慢减少,然后在0.10 mg/ml时略微增加,而在软骨区表现与之相反,软骨区11β-HSD2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比值略高于松质区(均P<0.05),但在0.10 mg/ml时两区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23±0.018比0.126±0.021、0.577±0.231比0.609±0.174,t=1.380、0.409,均P>0.05)。0.06 mg/ml氢化可的松处理后不同时间,股骨头不同区域BMECs划痕闭合率、管腔数、出芽数和小管分支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人股骨头不同区域BMECs 11β-HSD表达存在明显差异,松质区BMECs 11β-HSD1高度表达而11β-HSD2却低表达,软骨区则表现相反,这有助于解释激素性骨坏死的病理特征及发病机制。

  • 标签: 股骨头 骨微血管内皮细胞 糖皮质激素 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刀联合高速磨钻在严重胸椎管狭窄症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寻超声刀切割的安全解剖学标志。方法对胸椎标本的椎弓根,椎板与椎管内壁毗邻关系进行观测,为超声刀在槽内切割提供形态学参考。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上海长征医院确诊并接受胸椎后路手术治疗的19例严重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50±6)岁。术中分别采用超声刀联合高速磨钻(A组,n=10)及单纯超声刀方法(B组,n=9)进行椎管后壁切除减压术,术中记录两组术中椎管后壁切除及"揭盖"时间、出血量、有无神经根和脊髓损伤,术后评估症状改善及椎管后壁切除宽度。两组连续正态分布相关数据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完成6具胸椎标本的测量,椎板松质与内侧皮质交界线距椎管内壁距离平均为(0.9±0.4)mm,椎弓根内侧皮质与松质界线与椎管内侧壁距离(1.2±0.6)mm。超声刀联合高速磨钻方法术中平均单节段切除用时(4.4±0.5)min,平均椎管后壁切除宽度为(21.8±0.5)mm;采用单纯超声刀平均用时(5.0±0.5)min,平均椎管后壁切除宽度为(19.9±1.0)mm,术中有1例脑脊液损伤及1例胸脊髓神经根损伤。两组单节段切割时间及椎管后壁切割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1、3.491,均P<0.05)。结论对于严重胸椎管狭窄症手术,术中联合应用超声刀及高速磨钻方法具有一定优势;椎弓根内侧缘皮质与其松质交界区可以作为该方法的切割标志。

  • 标签: 椎管狭窄 超声骨刀 磨钻 胸椎 解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天星健方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外周血CD3、CD4和CD8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CAS)和个性化截导板(PSI)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力线对准和手术时间的差异。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1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拟行单侧初次TKA的80例原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并随机数字法分为CAS组和PSI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下肢力线参数等。结果共纳入患者80例,其中CAS组40例(男/女为6/34例),年龄(68±6)岁;PSI组40例(男/女为5/35例),年龄(69±6)岁;两组均未发生病例退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手术侧别、术前髋膝踝(HKA)角及术前HKA角差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准确度方面,CAS组矢状面股骨组件角(sFCA)(1.7°±1.2°比2.5°±1.4°,P<0.05)和矢状面胫骨组件角(sTCA)(1.2°±0.9°比2.3°±1.8°,P<0.01)偏差值均小于PSI组,CAS组术后HKA角、股骨机械轴远端外侧角(mLDFA)和胫骨机械轴近端内侧角(mMPTA)偏差值的平均值与PSI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精确度方面,CAS组术后HKA角和sTCA偏差值均小于PSI组(2.0°±1.0°比2.6°±1.7°、1.2°±0.9°比2.3°±1.8°,均P<0.01),CAS组mLDFA、mMPTA和sFCA偏差值的标准差与PSI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力线偏移率上,CAS组术后HKA角(10.0%比27.5%,P<0.05)、sFCA(5.0%比20.0%,P<0.05)和sTCA(2.5%比22.5%,P<0.01)的偏移率小于PSI组,mLDFA和mMPTA的偏移率与PSI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AS组的手术时间长于PSI组[(81±12)min比(52±8)min,P<0.01]。结论在TKA术后下肢冠状面整体力线和矢状面假体位置方面,CAS优于PSI,但CAS手术时间也长于PSI。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计算机导航辅助 个性化截骨导板 力线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