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体会在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髓芯减压联合纳米植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46例本院于2017年6月-2018年11月内收治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措施差异为分组原则,设对照组行髓芯减压单纯治疗,观察组行髓芯减压联合纳米植入治疗。观察对比2组不同时段疼痛、髋关节Harris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较低,髋关节Harris、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结论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建议采取髓芯减压联合纳米植入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髋关节Harris以及生活质量的同时降低患者疼痛。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壮汤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75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研究,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7)、研究组(n=38)。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密盖息针剂联合口服钙尔奇-D片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壮汤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是10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是78.4%,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壮骨汤 骨质疏松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 要: 现代混凝土随着高性能减水剂和矿物掺合料的大量使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按《普通配合比设计规程》在选择砂率、用水量以及胶材用量上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根据填充理论在确定最佳砂率的情况,将混凝土假定为一种悬浮体系,对充当悬浮的水泥浆体的数量、强度进行试验分析,达到根据工作性能和使用环境的不同合理设计配合比目的。

  • 标签: 骨料 空隙率 浆骨比 水泥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3D打印脑保护帽在去瓣减压术后脑保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至10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及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去瓣减压术后的患者(45例),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5~73(50±13)岁。基于术后颅脑CT影像数据个性化三维重建设计脑保护帽进行3D打印,佩戴在患者头部,保护脑组织免受外力所引起的二次损伤,并与同期未佩戴保护帽的患者(53例)进行随访结果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年龄、颅骨缺损位置和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佩戴脑保护帽的45例患者共设计并打印47例脑保护帽(2例为双侧缺损),影像后处理时间为(21.2±6.0)min,3D打印时间为(62.4±8.3)min,低度符合6例、中度符合9例、高度符合32例,6例低度符合的脑保护帽全部重新设计打印后均达到高度符合标准,9例中度符合的脑保护帽2例进行重新设计打印后达到高度符合标准,其余7例通过打磨包装后达到高度符合标准。本研究45例脑保护帽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均未出现二次意外脑损伤,同期53例未佩戴脑保护帽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期间4例出现二次意外脑受压,损伤发生率7.5%。两组患者脑部二次意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基于颅脑CT数据和3D打印技术所设计的脑保护帽可以保护颅骨缺损患者,避免脑组织受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神经外科 去骨瓣减压术 3D打印 影像后处理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采取髓芯减压钛棒支撑联合纳米植入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施行分析。方法选取我们医院所收诊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资料50例施行分析,所选50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全部接受髓芯减压钛棒支撑联合纳米植入治疗,手术之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利用手术之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对临床治疗效果给予评估。结果50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之后6个月,对其随访显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手术之前对比差异明显;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手术之前,对比差异明显。结论临床中针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为其提供髓芯减压钛棒支撑联合纳米植入治疗效果理想,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早期股骨头坏死 髓芯减压钛棒支撑 纳米骨植入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测量健康成年人距的内偏角及跖倾角,为临床进钉角度及术后复位评价提供详细、可靠的数据标准。方法从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期间在天津医院共纳入4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男女各20名。扫描CT后获得DICOM格式双侧踝关节数据,通过Mimics19.0软件进行距的三维重建后,使用3-matic功能对距内偏角、跖倾角进行测量。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健康成人受试者内偏角为26.3°±3.2°(20.1°~32.7°),跖倾角为40.8°±2.5°(35.0°~45.7°)。男性内偏角为:左侧26.0°±3.3°,右侧26.1°±3.2°;跖倾角为:左侧40.1°±2.5°,右侧40.1°±2.5°。女性内偏角为:左侧26.5°±3.3°,右侧26.6°±3.2°;跖倾角为:左侧41.4°±2.8°,右侧41.6°±2.2°。同性之间左右侧距内偏角、跖倾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20~-0.166,均P>0.05)。异性之间同侧距内偏角及跖倾角比较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001~-0.457,均P>0.05)。结论健康成年人的左右距内偏角及跖倾角呈对称分布,无明显性别差异,临床上可用内偏角及跖倾角为进钉角度及复位评价提供参照标准。

  • 标签: 距骨颈骨折 内偏角 跖倾角 三维重建
  • 作者: 杨才德1赵达1包金莲1张晓红2张著伯3刘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07-17
  • 出处:《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 2016年第7期
  • 机构:作者单位:(1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中西医结合科,甘肃兰州,730020;2酒泉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酒泉,735000;3张掖市山丹县陈户乡中心卫生院,甘肃张掖,734100;4武威市凉州区中医院,甘肃武威,733000;5酒钢医院,甘肃嘉峪关,735100;6甘肃窑街煤电公司总医院,甘肃兰州,730060;7天水市张家川县第二人民医院,甘肃天水,741500;8白银市平川区水泉镇中心卫生院,甘肃白银,730900;9庆阳市庆城县马岭医院,甘肃庆阳,745000;10兰州市西固庄浪西路社区卫生站,甘肃兰州,730060;11兰州市红古区人民医院,甘肃兰州,730080;12定西市人民医院,甘肃定西,743000;13金昌市金川区中医院,甘肃金昌,737100;14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中藏医院,甘肃甘南,747000)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八会穴”为主埋线对膝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症状体征积分的影响。方法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八会穴为主穴位埋线,主穴用大杼(会)、膈俞(血会)、膻中(气会)、阳陵泉(筋会),配穴为血海、梁丘、膝眼、阿是穴,每次间膈15天,2次后观察结果;观察组应用普通针刺治疗,主穴用血海、梁丘、内外膝眼穴。治疗前后,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分和症状体征评分表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和症状体征积分。结果治疗前,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升高,治疗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积分明显降低,治疗组症状体征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会穴为主穴位埋线治疗膝性关节炎能够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八会穴 穴位埋线 膝关节功能评分 症状体征积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予以经天幕裂孔切开联合标准大瓣减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选取6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3例。对参照组行标准大瓣减压术治疗,对实验组行天幕裂孔切开联合标准大瓣减压术治疗。分析2组颅内压、血清和免疫功能t-PA、PAI-1水平以及IgG、IgM、IgA值。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颅内压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实验组血清和免疫功能t-PA、PAI-1水平均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相比于实验组,参照组患者的IgG、IgM、IgA值均较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予以经天幕裂孔切开联合标准大瓣减压术治疗,颅内压力明显降低,各项指标值均趋于正常。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经天幕裂孔切开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采用皮质轨迹螺钉(CBT)与椎弓根螺钉(PS)进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邻近节段的影像学变化,评价两种内固定方式对邻近节段的影响。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北京朝阳医院分别采用CBT内固定与PS内固定进行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例资料。测量两组患者术前及随访时手术融合头侧邻近节段(CAS)椎间隙高度(ISH)、椎间孔高度(FH)、宽度(FW),术前及末次随访MRI扫描椎间盘退变分级。临床症状变化采用患者术前及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同时诊断两组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R-ASD)与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S-ASD)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数据比较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共计69例患者纳入研究,CBT组33例(男/女:15/18),年龄(65±11)岁,PS组36例(男/女:17/19),年龄(64±10)岁。末次随访时,CBT组邻近节段的ISH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组邻近节段ISH较手术前显著减小(t=6.78,P<0.05)。CBT组邻近节段ISH、FH和FW的丢失程度显著小于PS组(均P<0.05)。随访期间,CBT组共发现4例(12.1%)R-ASD,无S-ASD,而PS组出现12例(33.3%)R-ASD,显著高于CBT组(χ2=4.35,P=0.04)。MRI显示,PS组末次随访时邻近节段椎间盘显著退变程度大于CBT组(Z=-2.14,P=0.03)。结论相比于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技术,单节段皮质螺钉内固定技术在短期内可以有效地减少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

  • 标签: 椎管狭窄 皮质骨轨迹螺钉 椎弓根螺钉 腰椎融合术 邻近节段退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二腹肌大转子截治疗合并髋关节脱位的高位髋臼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住院治疗的39例高位髋臼后壁骨折合并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截组(22例)和对照组(17例)。截组患者采用Kocher-Langenbeck(K-L)入路联合二腹肌大转子截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单纯K-L入路进行手术。分别记录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术后采用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程度,采用髋部骨折功能恢复量表(FRS)以及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价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术后随访(48±11)个月。住院期间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日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1、1.52、1.22,χ²=2.02,均P>0.05)。虽然截组骨折复位优良率与对照组相当(95.5%比88.2%,χ²=0.05,P=0.81),但截组复位优的比例较高,患者FRS评分及EQ-5D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85±13)比(80±15)分和0.86±0.12比0.80±0.17,t=2.87、3.47,均P<0.05]。结论K-L入路联合二腹肌大转子截治疗合并髋关节脱位的高位髋臼后壁骨折有利于术野的暴露和操作,与传统K-L入路相比临床疗效更为满意。

  • 标签: 髋臼骨折 关节脱位 骨折固定术,内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喙突截重建肩盂治疗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到2020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3例(106肩)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4例,女19例,左侧31例,右侧75例,年龄16~61(29.4±11.5)岁。术前前方恐惧试验均为阳性,均采用改良Latarjet手术通过“同轴共弧”重建肩盂缺损。随访时采用肩功能Rowe评分、简明肩关节功能测试评分(SST)以及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记录术后肩关节复发脱位/半脱位率,X线片、CT检查评估性关节炎(Samilson-Prieto评分)及肩关节体侧外旋角度及肩胛肌肌力变化。结果经过平均9.0年(1~16年)随访,转位移植的喙突块在术后3~6个月性愈合。末次随访时,Rowe评分由术前(40.4±6.5)分提高至(93.2±2.5)分(P<0.001),SST评分由术前(5.2±1.3)分提高至(10.1±1.5)分(P<0.001),VAS评分由术前(3.5±1.9)分降至(1.1±1.2)分(P<0.001)。术前肩关节体侧外旋角度为58.8°±15.6°,术后为57.6°±1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肩胛肌肌力测定健侧与患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9.6%(95/106)的患者获肩盂同轴共弧重建,肩盂缺损及术后包容角较术前改善(P<0.001)。术后新发性关节炎7例(7/98),2例(2/8)出现关节炎进展,2例(2/98)出现切口愈合不良,2例(2/98)因块脱落行翻修手术。结论喙突截同轴共弧重建肩盂对伴明显缺损的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具有低复发率、低翻修率和低性关节炎发生率的优势。

  • 标签: 肩脱位 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 同轴共弧 喙突截骨 骨性关节炎 Latarjet手术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熏洗在膝性关节炎关节镜术后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68例膝性关节炎患者中按入院编号随机选取34例设为观察组,采用关节镜术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将另外3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只采用关节镜术治疗。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关节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膝性关节炎关节镜术后使用中药熏洗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值得运用。

  • 标签: 中药熏洗 关节镜术 膝骨性关节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CT周围神经图像,观察肌系统肿瘤与邻近神经的关系,并探讨其在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9年4月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影像科检查的27例肌系统肿瘤患者,男17例、女10例,年龄13~67岁,平均年龄34岁。其中15例原发软组织肿瘤、9例原发骨肿瘤、3例转移瘤,所有肿瘤均与神经关系密切。术前行CT扫描,应用曲面重组技术对周围神经进行重建,观察病灶与邻近神经关系。所有患者在检查完成后2周内行手术治疗。根据其术前影像特点判断神经是否受侵,并以术中所见为金标准,计算神经重组图像判断肿瘤侵犯(压迫)神经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27例患者中有25例(92.6%)可以在同一层面显示肿瘤与邻近神经的关系,其中有22例术前影像判断与术中所见相符(22/25,88.0%)。在神经重组图像中,周围神经呈连续的条索状结构,并与肿瘤在同一层面上,受侵神经可显示神经局部增粗、边缘模糊,增强扫描可见强化。应用神经重组图像判断肿瘤侵犯神经的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89.5%、阳性预测值为75.0%、阴性预测值为100.0%;判断肿瘤压迫神经的敏感度92.3%、特异度100.0%、阳性预测值100.0%、阴性预测值80.0%。结论周围神经重组图像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快速、直观地评价病灶与邻近神经的关系,指导术式的选择、减少术中神经损伤的风险,对神经是否受到侵犯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 标签: 周围神经 肿瘤 体层摄影术 神经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