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G臂机无菌防护套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选择做脊柱手术患者100例,采用同期对照方法,将患者按手术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无菌手术衣包裹机身,实验组采用国家专利《G臂机防护套》包裹机身。比较两组手术G臂机防护措施物品表面菌落总数、耗材成本、操作时间、医护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无明显菌落生长,实验组的耗材成本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操作时间快于对照组(t=21.20, p

  • 标签: [] G臂机,无菌防护套,骨科手术
  • 简介:留置导尿管的目的之是在抢救危重病人时正确记录尿量,测量尿比重,从而了解病情变化,配合治疗;也可以用在昏迷、截瘫或会阴部有伤口的病人,保留导尿管以保持会阴部清洁。气囊导尿管由于其经济、方便、固定牢固,在尿管留置中也倍受青睐。我科在2003~2004年共收治20例需留置尿管的患者,其中有3例因气囊内液体无法抽出,以致拔管受阻,经采取措施,顺利拔管。

  • 标签: 导尿管 拔管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血液透析患者中预防护理实践效果及对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遴选血液透析患者62例实施研究,均于2021年6月~2022年6月入院治疗,依据入院单双号完成平均分组,对照组施行般护理,观察组施行预防护理,比较2组指标。结果:观察组血栓形成率、中心导管感染率等相较于对照组表现更低,满意度表现更高。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中预防护理于血栓、中心导管感染等发生率方面具有预防效果,值得借鉴。

  • 标签: 血液透析 预防性护理 血栓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护理对新生儿经外周穿刺中心导管置入术后预防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需行外周穿刺中心置管术的1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采用针对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凝血功能和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静脉血流速、APTT、TT、FIB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中心置管术后血栓形成发生率为4%,对照组为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外周穿刺中心置管术后预防血栓形成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还能预防中心置管后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新生儿 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 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心导管引流治疗结核胸膜炎的过程中应用整体护理干预的实际效果。方法:在2020年8月-2021年8月本院收治结核胸膜炎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通过随机抽签法分成2组,对照组(50例,接受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50例,接受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置管成功率、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据调查,观察组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拔管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所用时间短,两组护理效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两组护理安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在中心导管引流治疗结核胸膜炎的过程中效果十分明显,可促进置管成功率升高,最大程度上减少不良反应产生,确保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是项值得积极推广的应用。

  • 标签: 结核性胸膜炎 中心静脉导管 整体护理干预 安全性
  • 简介:摘要: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预防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本文对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概况、集束化护理在透析患者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中应用形式及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开展血液透析患者中心导管集束化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血液透析 透析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护理方法在中心置管CCU缺血性心衰患者中对于预防中心置管相关性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62例中心置管CCU缺血性心衰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预防护理。比较两组中心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以及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中心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护理的应用,可以降低中心置管相关性感染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可在CCU推广使用。

  • 标签: 缺血性心衰竭 中心静脉置管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闭环式管理模式,在血液净化留置中心导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择选2021年7月~2021年7月在我中心接受血液净化留置中心导管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查询资料,对以往采用常规护理方式下,留置中心导管患者出现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机率,进行分析,然后采用闭环式护理管理模式对本次研究对象进行护理干预,并对患者在接受留置中心导管后出现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进行观察、记录。结果:在血液净化留置中心导管患者中采用的闭环式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患者出现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结论:闭环式护理管理模式在血液净化留置中心导管患者中的应用,不仅能降低留置中心导管的感染率,还能起到提高患者基本生活能力的效果,值得血液净化科的临床护理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闭环式管理 血液净化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环式护理管理模式在血液净化留置中心导管(PICC)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血液净化PICC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均n=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闭环式护理管理。比较两组不良事件、护理评价。结果:观察组出现渗液等不良事件总占比为7.50%,对照组为25.00%,观察组占比更低(P

  • 标签: 闭环式护理 常规护理 血液净化 PICC 不良事件 护理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在血液净化中心导管置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于我院实施血液净化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比组各40例,分别实施集束化与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置管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穿刺时长、导管留置时长、平均住院时长均短于对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比组,呈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的实施,能够缩短穿刺时长、导管留置时长、平均住院时长、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能够提高静脉导管置管效率及护理依从,可予以推广使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血液净化 中心静脉导管 置管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于长期血液透析病人中心导管血栓发生比例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了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时间段内,到我院治疗的血液透析病人200人,通过计算机分组办法分配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病人各100人,对照组开展日常规范护理措施,研究组开展品管圈活动。观察对比两组病人在开展血液透析工作中出现内瘘闭塞比例和对于护理的满意比例。 结果:研究组病人出现内瘘闭塞比例为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00%,存在着差异性,p

  • 标签: [] 品管圈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 静脉导管并发症 导管血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接受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新生儿58例,按是否伴有相关并发症,分为甲(是,10例)和乙(否,48例)组。分析相关并发症,并综合防护对策。结果 甲组患儿中,静脉炎5例;导管堵塞2例;败血症1例;导管漂移2例。分娩孕周、平均体重、性别、呼吸窘迫、置管时间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有关,差异显著(P

  • 标签: 新生儿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相关并发症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对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置入PICC输液效果。方法:挑选经PICC静脉导管内注药的100例肿瘤化疗患者,选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成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选用前瞻护理,并和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合并症发生率为8.00%(4/50),明显小于对照组(14/50),差别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护理满意率为96.00%(4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差别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日常管理中,对肿瘤化疗治疗的病人进行PICC置管监护,可有效降低PICC的置管并发症,对医护人员业主评价远好于纯粹的日常管理。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肿瘤化疗 输液
  • 简介:静脉输液是目前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项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患者及家属最直观地评价护理工作质量和水平的依据。由此给护理工作人员提出个重要课题即提高静脉穿刺技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医院老年患者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且许多老年患者都是反复发病而多次人院,血管很难穿刺成功。老年人由于自身生理、心理状态异常,对静脉穿刺的成功与否尤为重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过硬的技术水平。只有熟练掌握对老年患者的静脉穿刺技术,

  • 标签: 静脉穿刺技术 护理技术操作 老年患者 护理工作质量 护理工作人员 人口老龄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心电电极过敏风险研究。方法; 通过收集60例使用心电电极患者进行皮肤观察记录,结合文献资料,年龄、过敏史、营养状况。分析患者心电电极过敏的风险因素,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使用心电电极患者进行皮肤观察记录,结合文献资料,分析、总结患者心电电极过敏的风险防控因素,具有较好的创新,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一次性心电电极 皮肤过敏 保护
  • 简介:“自体血液回收”理论的提出距今已近200年,最早是由英国外科学博士James于1818年在他的动物实验室开始该项工作的。由于当时设备条件简陋和相关技术的局限,即使同血源也有被感染的风险。直到80年代初爱滋病的出现,自体血液回收才又重新成了人们感兴趣的话题[1]。我院手术室2000年5月以前均沿用传统用勺子舀的方法回收胸腹腔内自体血,操作繁琐,采血速度慢,污染机会多。从2000年5月以后我们应用改良胸腔闭式引流瓶回收胸腹腔自体血,并输还给病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虽然目前自体血液回收机的临床应用技术已日臻完善,但在许多中小医院还无此设备的情况下,可借鉴和应用此方法。1临床资料与方法1.1般资料2000年5月~2004年12月给107个病人应用改良胸腔闭式引流瓶回收胸腹腔自体血,男46人,女61人,年龄11~64岁,其中肝破裂18例,脾破裂39例,宫外孕破裂45例,胸腔大出血5例,回收输入血量500~2000ml,均未加入抗凝剂。1.2使用方法与装置如图1所示,把胸腔闭式引流瓶塞内的长管(1)剪去段,保留3cm长(长管如不剪去段,则当负压吸血入瓶后,血量浸过瓶内长管时,血液将不断泡腾,...

  • 标签: 自体血回收 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课题主要针对中心导管患者在开展临床疾病治疗操作的过程当中,使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疾病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课题研究期间使用的方法是回顾分析的方法,将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心通路装置在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等领域广泛使用,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其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CRBSI是指安置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导管后48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伴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且除导管外无其他明确的血行感染源。虽然CRBSI发生时会出现上述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但其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不能单以此确诊,需结合血液培养进行确诊。血培养标本的阳性结果直接影响了CRBSI病原体检测结果的准确,也是抗生素治疗用药准确强有力的证据,其药敏结果能有效避免临床经验抗生素治疗所导致的医疗费用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疾病负担增加,死亡上升(死亡率14%~16%)等风险。本文主要分析疑似中心通路装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血培养标本采集的最佳证据总结。

  • 标签: 中心静脉通路装置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血培养标本 最佳证据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中心导管相关血路感染的影响。方法将我科行中心导管维持血液透析62例患者按照入住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围中心导管般护理及感控的标准预防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观察2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肾性贫血、血糖控制及低蛋白血症指标控制合格率;降低患者导管相关血路感染率。结果观察组透析患者3个月自我管理能力,血红蛋白(Hb)、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清白蛋白(Alb)指标控制合格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置管3个月后导管相关血路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针对其危险因素,积极治疗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以改善其营养状况。

  • 标签: 血液透析 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中心置管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接收的62名中心置管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其中,参照组31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1例,采取个性化护理。研究并比较双方患者的护理情况,涵盖患者护理满意度、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导管感染发生率、纤维鞘发生率、插管时间、住院时间六方面。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7%,高于参照组(X2=6.369,P=0.011)。观察组导管感染发生率为6.45%,纤维鞘发生率为9.67%,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45%,均低于参照组(X2=4.292,P=0.038;X2=4.769,P=0.028;X2=4.292,P=0.038)。观察组插管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81±0.30)d、(6.02±0.55)d,均短于参照组(T=25.140,9.303,P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