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脓毒症大鼠肠损伤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的变化。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3月龄,体重20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脓毒症组(Sep组),每组24只。采用改良盲肠穿孔结扎的方法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2组术后均以生理盐水进行液体复苏,右颈静脉留置静脉营养管进行肠外营养支持。于术后12、24、48和72 h(T1-4)每组随机取6只大鼠处死取肠系膜淋巴结和结肠。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肠系膜淋巴结Treg细胞及Th17细胞百分比,ELISA法测定结肠IL-17、IL-23、TGF-β和IL-10的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Sep组T1Treg细胞百分比降低,T3,4Treg细胞百分比和T2-4Th17细胞百分比升高,T1-4结肠IL-17和IL-23含量、T3,4TGF-β含量和T2-4IL-10含量升高,T2TGF-β含量降低(P<0.05)。结论脓毒症大鼠肠损伤的机制与Treg细胞和Th17细胞比例失衡有关。

  • 标签: 脓毒症 T淋巴细胞,调节性 Th17细胞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究临床使用腰 - 硬联合麻醉过程中经过不同注药速度干预,所取得的麻醉效果。方法:在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 60 例患者进行研究,并根据不同注药速度干预的腰 - 硬联合麻醉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即 A 组患者注药速度设定为 10s,B 组患者注药速度设定为 15s , C 组患者的注药速度设定为 20s ,观察三组临床手术干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并对比三组患者机体产生并发症现象的发生率。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三组患者机体在不同注药速度干预后,身体最低血压值结果并无明显差异;三组手术患者的麻醉镇痛最高平面结果相比较,并无存在明显差异;但是三组患者麻醉镇痛平面 T6 时间点, A 组与 B 组之间差异不明显,而 A 组与 C 组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最高的药效起效平面时间点等结果比较, A 组时间短于 B 组,而 B 组时间短于 C 组患者,因此三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 , 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临床上使用腰 - 硬联合麻醉干预将药物注射速度控制在 15s ,手术患者的临床麻醉起效阻滞效果最佳,且麻醉效果维持的时间也是三组当中最佳的,并且对患者血液循环中的血流动力学所带来的影响相对比较小,因此能帮助医护人员更好的进行手术,保证患者手术过程中心血管状态更稳定,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腰 - 硬联合 麻醉 不同注药速度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输液架是临床输液中不可缺少而且使用非常频繁的医疗器械,目前传统的输液架是在立柱上安装横向杆,在横向杆上安装几个挂钩,在进行输液将液体挂在挂钩上,而危重症患者在进行治疗需要多路液体,因此在危重病护理过程中传统的输液架存在不易分清、悬挂不方便等问题。基于临床实践,针对重症病区危重症患者护理特点,对输液架进行设计研究,提出此方案,并获国家新型外观专利,以利于方便护士工作。

  • 标签: 多功能 输液架 危重症患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胃癌在全球癌症中病死率位居前列。相比于外科手术,内镜下治疗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其逐渐成为早期胃癌主要的治疗方式。但内镜切除术后有发生异性胃癌的风险,有必要进一步了解异性胃癌的危险因素和随访策略。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关于异性胃癌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胃肿瘤 早期诊断 危险因素 预防 异时性胃癌 内镜下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气压下吸氧患者在氧舱内的心率变化特征。方法采用氧舱内动态心电记录仪全程记录31例患者共227人次高压氧治疗心率变化数据,记录分析最快且>100次/min和最慢且<60次/min心率出现的时间段,对比分析在空气加压氧舱内升压阶段、2个稳压治疗阶段和减压阶段最快和最慢心率出现的频次。结果最快且>100次/min出现156次,最慢且<60次/min心率出现76次;最快心率和最慢心率均以减压期出现频次最多,其次是升压期,稳压治疗期最少,各期出现频次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长期接受高压氧治疗的个案分析显示心率总体呈减慢趋势。结论高压氧治疗舱内气压的变化可导致患者一过性心率明显变化,提示在给患者行高压氧治疗前应评估患者的心功能,在治疗应有相应的处置预案。

  • 标签: 高压氧舱 动态心电图 心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拔尿管法与传统拔尿管法对尿管拔除的排尿疼痛、排尿情况、首次排尿时间及首次排尿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术后留置导尿管的14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在术后返回病房开始夹闭导尿管训练膀胱功能,采用传统方法拔除导尿管;观察组在拔管前根据尿袋内尿液250 ml以上判断患者有排尿反射,用注射器抽尽气囊内的0.9%氯化钠后再往回注0.5 ml,嘱患者自行排尿,将尿管随尿液排出体外。分析比较2组患者拔管的排尿疼痛、排尿情况、首次排尿时间及首次排尿量。结果观察组尿管拔除的排尿疼痛、首次排尿时间、自主排尿的发生率分别为(1.47 ± 1.48)分、(20.44 ± 12.98) min、95.8%(69/72),对照组分别为(3.11 ± 1.98)分、(28.03 ± 27.00) min、83.3%(60/7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644 、-2.148,χ2值为6.628,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首次排尿量分别为(258.6 ± 41.57)、(248.14 ± 48.82) m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1.377,P>0.05)。结论改良式拔尿管法,可显著降低尿管拔除的排尿疼痛,缩短患者首次排尿时间,提高自行排尿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导尿管 排尿 疼痛 排尿反射 拔管
  • 简介:摘要:当前医学进步速度较快,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众多疾病逐步被人类认识。在以往的医学界,由于各方面因素局限,人们对于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杆菌的认识比较欠缺,相关媒体对其的报道也少之又少。近些年来,伴随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杆菌对围产期产妇及胎儿的众多影响,此感染疾病逐步被进入大众视野,被更多人认识,也开始成为医学界广泛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但目前,关于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杆菌引发新生儿感染的案例报道较少,为进一步了解此疾病的特点及对围产期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本文将针对此疾病的特点及相关研究情况做一下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围保健门诊营养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 142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71,实施常规指导)和观察组( 71例,实施围保健门诊营养治疗)。对比两组孕妇的糖尿病知识掌握度和血糖控制率。结果:在此次研究中,对观察组实施围保健门诊营养治疗后,孕妇对糖尿病知识掌握度、血糖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较明显, P< 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实施围保健门诊营养治疗,可提高疾病知识掌握度,且血糖得到控制,因此该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 标签: 围产保健门诊 营养治疗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检出的506株大肠埃希菌,菌株均分离自非消化道感染506例住院患者的送检标本,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菌株耐药性、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s菌株。记录菌株分布并分析其耐药性。结果506株大肠埃希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较常见(40.32%,204/506),其次为泌尿道(21.74%,110/506),其中产ESBLs菌株116株(22.92%,116/506)。ESBLs菌株与非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美罗培南、替加环素均未见明显耐药性,ESBLs菌株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非ESBLs菌株(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主要与下呼吸道及泌尿系统感染有关,ESBLs菌株较非ESBLs菌株耐药性更强。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是为了研究全方位护理在剖腹产妇母乳喂养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来我院的剖腹产妇100例进行研究分析,按照产妇的编号奇偶进行分组,研究组50例产妇采用全方位护理方法,对照组的50例产妇采用常见的护理方法,然后比较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状况,护理满意度情况等。结果:研究组产妇泌乳始动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产妇短,护理满意度也比对照组产妇高出很多(

  • 标签:
  • 简介:摘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流行,但因目前新生儿病例报道较少,证据资料欠完善,对新生儿SARS-CoV-2感染的途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甚至诊断标准等认识尚不清楚和统一,故围产界应积极对围产儿SARS-CoV-2感染进行系统全面研究,因为这些临床资料、统计数据和研究结果将对于此次乃至今后冠状病毒感染在这些最脆弱特殊人群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循证学组、中华医学会围医学分会重症学组联合组织专家组研制本建议,供围学界同行拟定该方面具体项目计划参考。

  • 标签: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冠状病毒感染疾病-19 新生儿 围产 临床研究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基因(lux)的酸克雷伯菌,旨在更直观地观察酸克雷伯菌(K. oxytoca)在宿主体内的分布以及评估不同杀菌方法的效果。方法扩增pBAV1k-T5-Lux质粒的荧光素酶基因簇(Lux A/B/C/D/E),构建含有Lux A/B/C/D/E基因簇的pBBR1质粒(pBBR1-lux),并获得能够表达荧光素基因基团的大肠埃希菌(E. coli-pBBR1-lux)。将pBBR1-lux质粒电转化至酸克雷伯菌感受态细胞,经荧光强度鉴定及菌株的3次传代,筛选能够稳定表达lux基因的酸克雷伯菌(K. oxytoca-pBBR1-lux)。结果连接成功的环状质粒产物命名为pBBR1-lux。与大肠埃希菌对照株相比,含E. coli-pBBR1-lux的Luminesence荧光信号值显著升高[15 345(14 676,18 654) vs. 63(60,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21.14、P = 0.035)。K. oxytoca-pBBR1-lux的Luminesence荧光信号值[399 303(265 245,617 192)]显著高于酸克雷伯菌对照菌株[83(63.5,8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7.07、P = 0.014)。E. coli-pBBR1-lux和K. oxytoca-pBBR1-lux均能够在Veritas微孔板光度计和小动物成像仪上检测到Luminesence荧光信号。将所得菌株按照1︰10稀释6个梯度,荧光值检测结果显示,Luminesence值随菌落浓度降低而下降。多次传代后pBBR1-lux能够在酸克雷伯菌中稳定表达荧光素酶,不同理化杀菌方法对酸克雷伯菌杀菌效果不同,紫外线和84消毒液(10%)是最有效的杀灭酸克雷伯菌方法。结论本研究获得了可被微孔板光度计和小动物成像仪检测到的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K. oxytoca-pBBR1-lux。

  • 标签: 产酸克雷伯菌 生物发光 荧光素酶基因
  • 简介:【 摘要】目的 : 对比研究 循证护理与单纯全程陪护理模式在产科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 方法 : 随机选取 2017 年 10 月 ~2019 年 12 月期间于本院分娩产妇共 68 例设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性研究 。将 17 年 10 月 ~18 年 12 月期间入院 34 例产妇设为对照组, 18 年 10 月 ~19 年 12 月期间入院 34 例产妇设为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单纯全程陪护理模式,研究组接受循证护理。对比两组产程时间、顺产率及产后 24h 内出血量差异。 结果: 研究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及总产程用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顺产率提高明显,产后 24h 内失血量明显减少, P<0.05。 结论 : 循证护理在产科分娩中的应用,相较于单纯 全程陪护理模式可有效缩短产妇产程用时,提升顺产率,降低产后大出血风险,应用效果显著 。

  • 标签: 循证护理 单纯全程陪产护理 产科分娩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2019年 12月, 突如其来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 ,对广大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 巨大影响。这次疫情给我们的保健巡诊任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保健对象无法按时到医院复诊和开药,且担心若突然出现不适症状无法及时得到医治,易产生焦虑情绪,不利于身心健康。针对上述情况我们 对服务对象进行了积极的健康教育和有效的心理干预,减轻了他们因新型冠状肺炎引起的心理恐慌,使其能够保持健康的心态,避免了一系列非理性行为。综上在特殊时期我们也较好地完成了干部巡诊工作。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干部保健巡诊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长程动态心电图诊断心房颤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 2019年 5月至 2020年 5月 9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给予患者超长程动态心电图诊断,随机分为 3d组、 10d组、 20d组和 30d组各 23例,分析诊断效果。结果: 3d组、 10d组心房颤动、二度房室传导阻滞、频发室性早搏以及 ST-T改变检出率均低于 20d组以及 30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3d组、 10d组心房颤动、二度房室传导阻滞、频繁室性早搏以及 ST-T改变检出率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20d组和 30d组心房颤动、二度房室传导阻滞、频繁室性早搏以及 ST-T改变检出率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超长程动态心电图诊断心房颤动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提高检出率,同时还能鞥狗发现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等症状,能为临床医师提供充分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超长时程 动态心电图 心房颤动 应用
  • 简介:摘要为分析首诊重症与非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肺内病变CT特征,帮助快速判断COVID-19的严重程度,回顾性分析2020年2—3月间确诊的41例COVID-19患者,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将患者分为重症组(15例)和非重症组(26例),比较2组患者的CT特征并行相关统计分析。41例患者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24~94岁。非重症组与重症组患者纯磨玻璃样病变(GGO)(χ2=10.791)、GGO伴局灶性实变(χ2=5.512)、胸腔积液、片状实变、肺受累范围(χ2=27.359)、铺路石征(χ2=8.343)、支气管壁增厚(χ2=14.473)、空气支气管征(χ2=4.977)、存在肺中内带病变(χ2=6.561)等CT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肺受累范围是相关影响因素(OR=0.029,95%CI:0.001~0.647,P=0.026)。提示COVID-19的CT征象具有多样性,纯GGO较少、GGO伴局灶性实变较多、出现片状实变和铺路石征、出现肺中内带病变、大面积的肺受累、胸腔积液可能是重症COVID-19的预警因素,大面积的肺受累是重症COVID-19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创伤患儿中合并脑外伤者入急诊科BIG评分(基础缺陷,INR,GCS)与出院功能障碍[儿科脑功能表现分类(PCPC)≥4]之间的关系。设计2001至2018年儿科创伤数据库回顾性队列研究。场所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一级创伤项目对象2~17岁儿童遭受包括创伤性脑损伤(TBI)在内的重大钝性创伤,并符合创伤小组激活标准。干预措施无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由两名事先不知BIG分值的调查人员确定出院PCPC得分。到达急诊科测量BIG分值。609例研究患儿年龄(9.7±4.4)岁,中位损伤严重程度评分为22(IQR 12)。171/609例(28%)PCPC≥4(初级结局)。校正神经外科手术需求(OR 2.83,95%CI 1.69-4.74),瞳孔固定和扩张(OR 3.1,95%CI 1.49-6.38),现场或转诊医院插管(OR 2.82,95%CI 1.35-5.87)和其他预后不良假定预测因子后,BIG构成了PCPC≥4的多变量预测因子(OR 2.39,95%CI 1.81-3.15)。BIG ROC曲线下面积为0.87(0.84-0.90)。使用最佳BIG拐点值≤8,出院功能障碍的敏感度和净现值分别为93%和96%。GCS≤8的敏感度为79%,净现值为91%。GCS 3分患儿BIG评分与脑死亡相关(OR 2.13,95%CI 1.58-2.36)。BIG还预测住院患儿康复倾向(OR 2.26,95%CI 2.17-2.35)。结论BIG评分是一项简单且可快速获得的疾病严重程度评分,为TBI等创伤患儿出院功能依赖的独立预测因子。BIG得分可能有助于创伤和神经重症监护项目在治疗窗口期确定TBI试验的理想入组对象。

  • 标签: 病情严重程度 多发创伤 创伤性脑损伤 创伤性凝血病 休克 预后 伤口和损伤 儿科脑功能表现分类 BIG评分 康复 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