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采血时更利于患者的对止血带的合理使用。 方法 将400例新入我院进行静脉采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实验组扎好止血带进针见回血后松开进行静脉采血;对照组血标本采好后松止血带,观察两组患者静脉采血时间及舒适度有何不同。 结果 实验组采血时间略长于对照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舒适度远远大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进针见回血后松开止血带进行静脉采血能大大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更有利于患者,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静脉采血  止血带  时间  舒适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周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09
  • 出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1年 第07月 04
  • 机构: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医院,河北邢台 055350
  • 简介:目的:抗生素不同时间段应用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0M)治疗并对比不同时间使用对母婴结局影响。方法:选择时间为2019年4月到2021年4月,选择研究对象为我科的156例PPR0M患者,分组方法是分成12小时组、24小时组和24小时后组,抗生素使用时间段分别是12小时以前、12到24小时、24小时以后。结果:(1)12小时组和24小时组、24小时后组产妇不良结局发生率对照中,12小时组是5.76%,24小时组和24小时后组分别是15.38%、48.07%,(x2=16.463,p=0.000),结果有差异。(2)12小时组和24小时组Apgar小于4、Apgar4到7、Apgar大于8分对比,12小时组是0%、3.84%、96.15%,24小时组是0%、11.53%、88.46%,(x2=4.314,p=0.021),结果有差异。(3)12小时组和24小时后组Apgar小于4、Apgar4到7、Apgar大于8分对比,12小时组是0%、3.84%、96.15%,24小时后组是9.61%、44.23%、46.15%,(x2=18.351,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抗生素早期应用在PPR0M患者中能够减少母婴不良结局,因此该方法可推广。

  • 标签: 抗生素;母婴结局;PPR0M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治疗中抗生素应用间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8例PPROM孕妇,按照抗生素应用间分为早期组(胎膜早破至应用抗生素时间<12h)和晚期组(胎膜早破至应用抗生素时间≥12h),每组各49例,比较两组母婴结局。结果早期组患者宫内感染、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晚期组,且新生儿住院时间及Apgar评分均优于晚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PROM患者需要尽早应用抗生素治疗以改善母婴结局。

  • 标签: 未足月胎膜早破 抗生素 应用时间 母婴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中国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地高辛应用限与不良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数据来自多中心、前瞻性中国房颤注册队列。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2011年8月至2016年12月招募的患者中共有10 472例纳入本研究。根据入组时地高辛应用情况分为持续组(入组前已开始应用地高辛),新进组(入组时首次应用地高辛)和对照组(入组时未应用地高辛)。患者入组后每6个月对其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心血管疾病住院。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不同地高辛应用限与终点事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纳入的10 472患者中,年龄(66.9±11.8)岁,男性4 481例(42.79%)。其中持续组777例(7.42%),新进组375例(3.58%),对照组9 320例(89.00%)。与对照组比较,新进组和持续组患者年龄更大,心率更快,估计肾小球滤过率更低,持续性房颤比例更高,合并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冠心病、血管疾病、出血史的比例更高,同时应用抗血小板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比例更高,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比例更低(P均<0.05)。与新进组相比,持续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收缩压更低,心率更慢,持续性房颤比例更高,合并心力衰竭比例更低,高脂血症比例更高,同时应用口服抗凝药比例更高,抗血小板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比例更低(P均<0.05)。中位随访36(18,48)个月,生存分析显示新进组年化全因死亡率高于对照组(7.3%比4.7%,P<0.05),而持续组年化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住院率均高于对照组(8.0%比4.7%,4.7%比3.0%,16.7%比11.8%;P均<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新进组与不良预后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持续组与全因死亡(HR=1.26,95%CI:1.04~1.56,P=0.019)、心血管事件死亡(HR=1.38,95%CI:1.08~1.77,P=0.01)和心血管住院(HR=1.38,95%CI:1.08~1.77,P=0.01)事件的增加独立相关。结论中国房颤患者持续应用地高辛可能与不良预后增加相关。

  • 标签: 心房颤动 地高辛 不良预后
  • 简介:摘要重型颅脑损伤(TBI)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致残率较高。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康复训练结合CPM康复训练,探讨生命体征平稳后1D及1w开始开始运用持续被动运动(CPM机)及常规实施康复护理及心理护理,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下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越早康复患者,30DFMA指数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 标签: CPM 颅脑损伤 偏瘫 早期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康复视频演示之于重症监护患者的健康教育实践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到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重症监护病房肺康复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增加肺康复视频演示,比较两组患者肺康复效果。结果: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重症监护住院时间以及出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重症监护 肺部康复 视频演示 呼吸机 使用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未足月胎膜早破治疗之中,抗生素应用间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将其依据抗生素应用间均分为3组,其中α组产妇使用抗生素时间<胎膜早破12h,β组产妇抗生素使用时间为胎膜早破发生后12-24h,γ组产妇应用抗生素时间>胎膜早破后24h,对比3组母婴结局。结果:经治疗后,α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最低,γ组最高,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且α、β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多集中于≥8分,而γ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多集中于4-7分,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未足月胎膜早破治疗中应给予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抗生素的应用间对母婴结局会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尽早使用药物能够更好地保障母婴健康,改善分娩结局,值得将其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未足月胎膜早破 抗生素 应用时间 母婴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心理教育在癫痫患者照护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的160名癫痫患者照护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照护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名。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基于时机理论的心理教育干预。采用中文版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癫痫患者照护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结果最终观察组77名、对照组75名完成研究。干预后,观察组DASS-21中的焦虑、压力、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WHOQOL-BREF中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时机理论的心理教育应用于癫痫患者照护者,可减轻照护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癫痫 时机理论 心理教育 照护者 生活质量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对比不同时机应用高压氧治疗重度颅脑外伤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进入我院安排治疗的96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平均分成2组,每组48例,分组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在受伤后15天至30天之间为对照组患者安排高压氧治疗,在受伤后10天至15天之间为观察组患者安排高压氧治疗,记录比对患者苏醒所用平均时间、GCS及ADL评分情况以及GOS等级分级情况。结果苏醒平均用时比对,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用时更短,P<0.05;GCS评分和ADL评分比对,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升高,P<0.05;GOS等级分级比对,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GOS等级为Ⅴ级以及Ⅳ级的患者,明显增加,P<0.05。结论早期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不仅能将患者的苏醒时间减短,而且能将患者的ADL及GCS评分大幅提高,提升临床救治疗效,临床意义重大积极。

  • 标签: 重度颅脑外伤 不同时机 高压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缓解前列地尔与硫辛酸联合使用时疼痛和静脉炎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静脉滴注前列地尔与硫辛酸的80例病例,随机分成2组,A组使用普通输液器,并将前列地尔与硫辛酸接连输注;B组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5μm,并将前列地尔与硫辛酸间隔输注。观察并比较两组疼痛和静脉炎发生率。结果B组患者疼痛发生率低,局部皮肤反应轻微,效果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外周静脉反复输入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通过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疼痛和药物静脉炎的发生,减轻病员痛苦,增强病员的治疗依从性。

  • 标签: 疼痛 药物性静脉炎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管拔除的最佳时机。方法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116例,对照组116例,通过缩短留置尿管时间,选择膀胱较充盈时拔除尿管,观察两组产妇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乳量充足时间,产妇排尿困难,尿道刺激征的发生及婴儿生理性体重下降大于10%的发生等进行比较。结论剖宫产术后24小时膀胱较充盈时拔除导尿管可减少产妇排尿困难及尿道刺激征的发生,利于肠功能恢复及产妇早进正常饮食,乳量充足时间提前,促进母乳喂养及母婴健康。

  • 标签: 剖宫产术后 留置尿管 拔除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疝前和脑疝后行去大骨瓣减压术的疗效,探讨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实施去大骨瓣减压术手术时机的临床有效的量化指标,对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把握准确的手术时机,从而降低死亡率,提尚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本论文釆用回顾性分析,对12名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疝前和17名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疝后均施行去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比较,术前梗死面积通过磁共振或CT扫描评估,并测量中线移位值(mm)和梗死体积(cm3),记录术前GCS分值,术前GCS变化值,发病至手术时间(小时)。术后3个月后进行mRs评价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疝前死亡率(16.67%,2/12)明显比脑疝后组(64.71%,11/17)低,同时脑疝前组术后3月mRs评分明显低于脑疝后组,即神经功能恢复水平明显好于脑疝后组。说明脑疝前手术降低死亡率,提高神经功能水平。脑疝前组与脑疝后组相关指标的结果术前GCS分值、术前GCS变化值、术前中线移位值有显著差异,P<0.05,即三项可以作为早期手术指标。性别、年龄、梗死体积、发病至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大面积脑死患者,脑疝前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相对于脑疝后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术前GCS分值、术前GCS变化值、术前中线移位值可作为手术选择时机的量化指标。

  • 标签: 大面积脑梗塞 手术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梗阻病因分析及手术时机选择。方法选择75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病因分析及手术时机选择的分析。结果75例的肠梗阻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其中治愈的68例,死亡的2例,病死率为2.67%,好转的3例,血运障碍梗阻的2例转院治疗。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综合判断分析,手术时机的准确把握,及早正确的手术处理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肠梗阻 病因 手术时机
  • 简介:探讨急性胆囊炎手术的临床分析,可以及时准确的进行手术治疗。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的恶化,近几年急性胆囊炎的发病呈现上升趋势,因此,本文从急性胆囊炎手术时选择临床分析一些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提高疾病的治愈效率。

  • 标签: 急性胆囊炎 临床分析 研究
  • 简介:摘要瘢痕子宫再分娩是近年来产科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大部分瘢痕子宫患者分娩选择再次剖宫产。子宫破裂、盆腔粘连、产后出血等并发症以及胎儿成熟度是主要关注焦点。因此,掌握适时终止妊娠的时机、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是产科医生现今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对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手术时机与技巧作一阐述。

  • 标签: 剖宫产术,再 手术中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自然流产患者官腔镜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462例有1次及以上自然流产史行官腔镜检查的临床资料,对其官腔镜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1次、2次、3次及以上自然流产后宫腔镜检查的异常发生率,对其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462例中宫腔镜检查异常者占52.6%(243/462),其中子宫先天发育异常14.3%(66/462),以子宫不全中隔最常见8.7%(40/462);获得性子宫异常占38.3%(177/462),以宫腔粘连最常见17.1%(79/462)。发生1次、2次、3次及以上自然流产患者分别占26.0%(120/462)、41.1%(190/462)和32.9%(152/462)。各组宫腔镜检查结果为正常、先天发育异常和获得性异常者分别占50.0%(60/120)、15.8%(19/120)和34.2%(41/120),48.4%(92/190)、14.2%(27/190)和37.4%(71/190),以及44.1%(67/152)、13.2%(20/152)和42.8%(65/152),3组宫腔镜检查结果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X^2=2.272,P=0.686)。在获得性子宫异常中,官腔粘连在发生1次、2次、3次及以上自然流产患者发生率为34.1%(14/41)、42.3%(30/71)和53.8%(35/65),随流产次数增加而升高。术后随访率95.5%(441/462)。1次、2次、3次及以上自然流产后进行官腔镜检查治疗后再次流产率分别为0.8%(1/118)、2.7%(5/186)和9.5%(13/137),差异有显著性(X^2=13.531,P=0.001)。1次自然流产后进行宫腔镜检查治疗后再次妊娠超过28周占43.2%(51/118)。结论宫腔镜检查是自然流产患者早期诊治的简单、准确及必要的手段,建议自然流产患者在1次流产后尽早进行宫腔镜检查,及早干预。

  • 标签: 自然流产 宫腔镜检查 流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