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90例神经外科行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患者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患者术后平均卧床日及平均住院日。结果两组患者均有明显的护理效果,而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减少,平均住院日及卧床时间缩短(P〈0.05)。结论破裂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方法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夹闭术 临床护理路径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气管插管用于急诊胃镜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气管插管用于急诊胃镜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止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管插管用于急诊胃镜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临床疗效显著,既可提高止血成功率,又可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气管插管 急诊胃镜 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
  • 简介:摘要本课题通过单中心、随机、开放、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展开研究化瘀宽胸中成药联合常规基础治疗对官性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斑块的影响,阐明氧化应激水平、炎症因子水平与斑块稳定之间的相关性,为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更优化的方案和新的思路。

  • 标签: 麝香通心滴丸 常规基础治疗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斑块稳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胸腔镜下手术治疗肺大泡破裂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2014年10月-2016年11月间收治的60例肺大泡破裂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实施分组治疗,对照组采取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则采取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各30例,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几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均更为优异(P<0.05)。结论对肺大泡破裂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实施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可得到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故值得推广。

  • 标签: 胸腔镜 手术治疗 肺大泡破裂 自发性气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不同时机下采用介入治疗对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6年1月-2017年8月之间选取51例需要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患者。将Hunt-Hess分级为Ⅳ-Ⅴ级,将患者根据介入治疗时间分为超早期治疗组和早期治疗组。对超早期治疗组的患者在发病48小时内疚实施介入栓塞进行治疗,早期治疗组患者在发病48-96小时内实施介入栓塞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GCS的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超早期组患者在出院时的GOS评分和出院3个月的BI评分指数都比早期治疗组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超早期治疗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早期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治疗选择超早期进行介入治疗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疗效显著。

  • 标签: 介入治疗时机 Hunt-Hess高分级 颅内动脉瘤破裂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行内镜套扎术治疗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于2010年9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34例急症肝硬化EVB患者,根据患者的个人意愿分为内镜组和常规组,每组1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保肝治疗,常规组行常规治疗,内镜组行EVL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内镜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常规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两组间数据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VL方法治疗肝硬化EVB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也是现阶段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手段,具有较为广泛的适应症,止血迅速,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内镜套扎术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 破裂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sclerosiscomplex,TSC)相关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angiomyolipoma,RAML)合并破裂出血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10年收治的10例TSC-RAML破裂出血并得到密切随访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例,女性8例,年龄19-47岁,均为双侧肾脏病变,入院后均行肾脏彩超、腹部增强CT检查。其中部分患者行头颅CT/MR及肺部CT等影像学检查,均明确诊断为TSC。结果3例患者采取卧床、止血、输血等保守治疗,其中1例出院再发出血并继续保守治疗有效,余2例在随访的8-10年中未再发出血。5例行单侧介入栓塞治疗,在出院后仍出现再发出血,其中2例反复行保守治疗后病情稳定(其中1例栓塞后出现肾积脓而定期穿刺引流,同时口服mTOR抑制剂控制肿瘤进展,随访3年余病情稳定且肾功能正常),2例行RAML切除术(1例随访8年无进展,1例术后再发大出血死亡),1例术后2个月因大出血抢救无效死亡。1例行肾部分切除的患者随访7年无再发出血,肾功能正常,未见肿瘤复发。1例单侧肾切除术后对侧肾无再发出血,因术前合并尿毒症而需长期行透析治疗,随访7年未见复发。结论对于TSC-RAML并发出血的患者,瘤体发生再次破裂出血、并发感染、失血性休克的风险高,其治疗主要以介入和手术为主,术中应尽量减少对肾脏功能的损害。病情稳定时口服mTOR抑制剂控制肿瘤进展是可行的选择。

  • 标签: 结节性硬化症 肾脏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生长抑素用于肝硬化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自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内收治的肝硬化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中选取5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均给予生长抑素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然后按照治疗成功或者治疗失败将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成功组和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50例患者中,治疗成功的共有33例,治疗成功率为66.0%;治疗失败的共有17例,治疗失败率为34.0%。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比较显示,出血程度、PT、PVD、SVD以及Child-pugh分级等指标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程度、PVD、SVD以及Child-pugh分级是影响治疗效果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生长抑素用于肝硬化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影响其治疗成功与否的因素较多,其中出血程度、PVD、SVD以及Child-pugh分级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 标签: 生长抑素 肝硬化 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临床效果 影响因素
  • 简介:帕米尔高原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晚新生代以来随着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持续不断地挤压汇聚,其构造运动是欧亚大陆最强烈的地区。高原腹地发育一系列近SN向正断层,包括近SN向的塔什库尔干正断层所处的帕米尔中部现代区域的构造应力场以EW向水平拉张为主。2016年11月25日发生的阿克陶Ms6.7级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塔什库尔干断层分支的NWW向木吉盆地北缘断层,其具有右旋走滑兼正断性质。地震在震中附近产生同震地表形变带,全长约lkm,呈近SN--NNE向水平拉伸,发育近EW—NWW向的张裂缝,为地震破裂的产物,张裂缝的最大水平拉伸位移量和最大垂直位移量分别为46cm和16cm。地表破裂带中的NE和Nw向张剪裂缝只是连接贯通这些雁列的张裂缝,其水平相对位移量取决于张裂缝的水平拉伸量和张裂缝之间的几何关系。地表形变带表现的拉张性质与帕米尔高原腹地区域现代应力场最大主压应力为垂直向基本一致,可能与深部热物质上涌造成的上地壳拉伸有关。而地表形变带呈近SN向水平拉张,与区域近EW向拉张应力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木吉盆地北缘右旋走滑正断层阶区局部应力场调整的结果。

  • 标签: 阿克陶地震 地表破裂带 拉张应力 塔什库尔干断层 帕米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科脾切除加断流手术对研究肝硬化合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100名患有肝硬化合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且所有患者均在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接受过治疗。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并进行简单的护理,采用脾切除加断流手术的方式治疗用于实验组。结果对两组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患有肝硬化合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病患实施实施外科脾切除加断流手术疗效显著,护理效果好,具有极其深远的临床护理意义。

  • 标签: 肝硬化合并症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 脾切除加断流手术 护理体会
  • 简介:利用核动力系统安全分析程序中的三维水力部件模型,模拟了CPR1000反应堆在发生主蒸汽管道破裂(mainsteamlinebreak,MSLB)事故后,堆芯入口处的温度空间分布情况.分析了主蒸汽管道破裂事故发生后,堆芯入口处的流体温度分布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单环路主蒸汽管道破裂后会导致堆芯入口温度分布不均匀,破口侧温度降低.

  • 标签: CPR1000 主蒸汽管道破裂 系统程序 三维水力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接受腹腔镜保守治疗和甲氨蝶呤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措施的差异分组,其中实验组实施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对照组则实施甲氨蝶呤治疗,对比两组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其输卵管复通率、治疗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接受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对其输卵通畅状况进行改善,促进其更好的康复。

  • 标签: 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 腹腔镜 保守治疗 甲氨蝶呤
  • 简介:目的研讨高尿酸血症(HUA)对二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功能和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接诊的140例T2DM患者到研究当中,所有患者行血尿酸检查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根据HUA水平分组,将合并HUA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将未合并HUA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LVEF、E/A、cTnT、IMT及颈动脉粥样斑块评分,分析HUA对T2DM患者心功能及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影响。结果观察组LVEF水平、E/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Tn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动脉粥样斑块评分及IM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UA可加重T2DM患者心功能衰竭,同时还可促进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应当引起临床重视。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2型糖尿病 心功能 颈动脉粥样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之后再次怀孕妊娠期出现子宫破裂的风险进行临床对比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接受子宫肌瘤挖除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再次妊娠的概率和子宫破裂的概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妊娠率明显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子宫破裂率明显高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再次怀孕的几率较高,但同时子宫发生破裂的风险较高,在临床治疗当中应用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来采取不同的术式进行治疗,以便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腹腔镜 子宫肌瘤 子宫破裂
  • 简介:目的:探讨针刺结合普罗布考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1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63)与对照组(n=62),对照组采用普罗布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针刺治疗,2组治疗周期均为50d。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2组患者斑块状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48%(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IMT、斑块面积、斑块数量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HbA1c、血浆Hcy水平、NHISS评分及血清hs-CRP、IL-6、IL-18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普罗布考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伴颈动脉斑块可抑制斑块发展,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临床疗效可靠。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伴颈动脉斑块 普罗布考 针刺 神经功能 炎性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