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造口护理工作坊"对肠造口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临床带教价值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的临床示范带教的35例肠造口患者和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选取本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的"造口护理工作坊"临床示范带教的35例肠造口患者和护理人员作为研究组;调查年度内本科室护理人员变化,对比两组示范带教患者护理人员的肠造口理论考核、宣教讲解能力、临床操作考核分数及护理人员对带教模式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理论考试、临床考试、宣教讲解评分分别为(94.37±3.21)分、(91.37±1.29)分、(94.53±2.52)分,均高于对照组(91.89±3.41)分、(90.49±1.37)分、(91.64±2.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理论知识、护理技能评分分别为(91.37±2.59)分、(92.01±2.72)分,均高于对照组(89.51±2.69)分、(88.99±2.8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泌尿外科护理人员应用造口护理工作坊带教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对预防和处理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且该带教模式易于护理人员接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造口护理工作坊 肠造口 预防 处理 并发症 临床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rp1)表达与糖尿病因素取消大鼠七氟烷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14~16周龄,体重300~3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2):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七氟烷后处理组(SPC组)。雄性GK大鼠36只,14~16周龄,体重300~3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2):糖尿病假手术组(DM+S组)、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DM+I/R组)和糖尿病七氟烷后处理组(DM+SPC组)。I/R组、SPC组、DM+I/R组和DM+SPC组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PC组和DM+SPC组于再灌注前1 min时吸入2.4%七氟烷15 min行后处理。再灌注120 min时,随机取6只大鼠,取动脉血标本,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LDH活性;然后处死大鼠,取左心室缺血区域组织,采用比色法测定ATP含量,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根据Flameng线粒体评分判断线粒体受损程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Drp1表达。再灌注120 min时,随机处死6只大鼠,取心肌组织,采用TTC染色法确定心肌梗死体积,计算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及SPC组血清LDH活性、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升高,心肌组织ATP含量降低,Flameng线粒体评分升高,心肌线粒体Drp1表达上调(P<0.05);与I/R组比较,SPC组血清LDH活性、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降低,心肌组织ATP含量升高,Flameng线粒体评分降低,心肌线粒体Drp1表达下调(P<0.05),心肌病理学损伤减轻。与DM+S组比较,DM+I/R组及DM+SPC组血清LDH活性、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升高,心肌组织ATP含量降低,Flameng线粒体评分升高,心肌线粒体Drp1表达上调(P<0.05);与DM+I/R组比较,DM+SPC组血清LDH活性、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心肌组织ATP含量、Flameng线粒体评分、心肌线粒体Drp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病理学损伤未见明显减轻。结论糖尿病因素取消七氟烷后处理对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抑制Drp1表达下调有关。

  • 标签: 糖尿病 麻醉药,吸入 缺血后处理 心肌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蛋白质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下单孔胸腔镜急诊手术的优势及围手术期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涿州市医院在2020年1月至2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6例急诊单孔胸腔镜手术的术前筛查、手术室预防、麻醉、围手术期处理的特点及诊治要点,总结单孔胸腔镜手术的优势。结果6例患者术前CT及血常规筛查均为阴性,经过术后证实最终均未检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急诊手术按照潜在感染进行防护准备,尽量缩短麻醉和手术过程。6例手术胸腔内操作均采用单孔胸腔镜手术,术中另备一套吸引器加强胸腔内烟雾气体吸引。1例行支气管肺修补,4例行肺部分切除术,其中2例合并肋骨骨折的患者加行腔镜辅助下肋骨骨折固定术,1例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下行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5.8 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但一次性器材及消毒处理的费用较疫情前平均增加约30%。结论单孔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烟雾密闭性好的特点,适宜疫情期间急诊手术采用;疫情期间围手术期预防处理应加强防护等级,即使初次CT及血常规筛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阴性的患者也应按照潜在感染患者对待。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单孔胸腔镜手术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活性氧(ROS)/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在地氟烷预处理减轻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脑急性炎症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8~10周龄,体重20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30):对照组(C组)、脑急性炎症组(L组)、地氟烷预处理组(D组)和N-乙酰半胱氨酸+地氟烷预处理组(ND组)。L组、D组和ND组采用尾静脉注射LPS 1 mg/kg的方法制备大鼠脑急性炎症模型;D组吸入8.2%地氟烷1 h,每天1次,连续5 d进行预处理,第5次吸入停止后24 h时注射LPS;ND组每次吸入地氟烷前30 min,腹腔注射ROS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150 mg/kg,其余操作同D组。于LPS注射前(最后1次地氟烷预处理后24 h)时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测定海马CA1区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Nrf2和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ap1)表达;于LPS注射后6、12和24 h时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逃避潜伏期、原平台象限探索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测定海马CA1区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IL-18和IL-1β的表达;于LPS注射后24 h时采用尼氏染色和免疫荧光法分别计数海马正常神经元、活化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结果与C组比较,L组LPS注射前海马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Nrf2和Keap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注射后逃避潜伏期延长,原平台象限探索时间缩短,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海马正常神经元数量降低,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数量增多,NLRP3、ASC、caspase-1、IL-18和IL-1β表达上调(P<0.05);与L组比较,D组LPS注射前海马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Nrf2表达上调,Keap1表达下调(P<0.05),LPS注射后逃避潜伏期缩短,原平台象限探索时间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增多,海马正常神经元数量增多,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数量减少,NLRP3、ASC、caspase-1、IL-18和IL-1β表达下调(P<0.05);与D组比较,ND组LPS注射前海马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Nrf2表达下调,Keap1表达上调(P<0.05),LPS注射后逃避潜伏期延长,原平台象限探索时间缩短,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海马正常神经元数量减少,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数量增多,NLRP3、ASC、caspase-1、IL-18和IL-1β表达上调(P<0.05)。结论ROS/Nrf2信号通路参与了地氟烷预处理减轻LPS诱导大鼠脑急性炎症的过程。

  • 标签: 活性氧 NF-E2相关因子2 麻醉药,吸入 脂多糖类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曲美他嗪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30只,体重280~30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曲美他嗪预处理组。除假手术组外均建立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120 min时处死大鼠并取下心脏,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测定心肌组织中自杀相关因子(Fas)、FasL、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分子表达量。组间比较采用LSD法。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曲美他嗪预处理组大鼠血清中CK[(248.52±7.35)、(177.93±5.11) U/L]、CK-MB[(68.54±2.95)、(50.92±2.94) U/L]、LDH[(763.96±21.56)、(310.06±28.33) U/L]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 275.866、675.844、555.003,P<0.01);心肌组织中Fas(3.22±0.36、1.80±0.21)、FasL(2.85±0.34、1.69±0.16)、bcl-2(1.45±0.09、3.12±1.86)和Caspase-3 (4.46±0.27、2.34±0.23)mRNA表达量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8.549、187.601、351.196、730.616,P<0.01)。与模型组比较,曲美他嗪预处理组大鼠血清中CK、CK-MB、LDH含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44、13.375、11.218,P<0.01);心肌组织中Fas、FasL和Caspase-3 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t=10.213、8.975、19.004,P<0.01),bcl-2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t=16.14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曲美他嗪预处理能够减轻心肌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Fas/FasL途径的过度激活,从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 标签: 曲美他嗪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自杀相关因子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为应对在湖北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组织125位心血管和感染控制领域专家,经充分讨论,完成此共识。共识的主要观点及原则:(1)强调疫情防治为压倒一切的第一要务,尽快提高心血管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避免院内交叉感染;(2)提出疫情期间对心血管危重症救治的"十六字"指导原则,为"疫情第一、风险评估、首选保守、确保防护";(3)强调要遵照医疗机构的感控部门及医疗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进行医疗实践及手术操作。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血管疾病 急危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远端肢体缺血后处理通过线粒体自噬减轻大鼠局灶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将105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A组)、缺血再灌注+远端缺血后处理组(B组)、缺血再灌注+远端缺血后处理+等渗NaCl溶液组(C组)和缺血再灌注+远端缺血后处理+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divi-1)组(D组),每组各21只大鼠。假手术组仅暴露和游离右侧颈动脉,A、B、C、D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B、C、D组大鼠于再灌注开始夹闭双侧股动脉实行3个循环的10 min缺血/10 min再灌注,C、D组大鼠在缺血前5 min分别腹腔注射等容量的等渗NaCl溶液和3 mg/kg的Mdivi-1。比较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陷量表(NDS)评分、脑梗塞体积百分比、脑缺血半暗区细胞凋亡率、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Ⅰ比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及15-F2t-Isoprostane的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未发生神经功能缺损和脑梗塞。A、B、C、D组大鼠NDS评分[(2.8±0.6)、(1.6±0.4)、(1.6±0.5)、(2.5±0.5)分]和脑梗塞体积百分比[(48±3)%、(28±4)%、(28±4)%、(41±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39.237、53.278,P均< 0.001),且B、C组大鼠NDS评分和脑梗塞体积百分比均较A、D组显著降低(P均< 0.05)。假手术组、A组、B组、C组及D组大鼠脑缺血半暗区细胞凋亡率[(2.3±0.8)%、(54.6±5.2)%、(29.3±3.1)%、(29.8±3.3)%、(51.2±4.5)%]、LC3-Ⅱ/Ⅰ比值[(0.13±0.03)、(0.32±0.05)、(0.53±0.06)、(0.48±0.08)、(0.35±0.06)]、SOD [(168±19)、(92±13)、(162±21)、(165±23)、(94±15)U/mg]、丙二醛[(4.22±0.28)、(8.41±0.42)、(5.14±0.27)、(5.26±0.31)、(7.93±0.44)nmol/mg]及15-F2t-Isoprostane [(179±86)、(389±105)、(208±89)、(215±85)、(364±103)mg/g]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54.658、32.358、59.677、46.195、193.962,P均< 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A、B、C、D组大鼠脑缺血半暗区细胞凋亡率、LC3-Ⅱ/Ⅰ比值、丙二醛及15-F2t-Isoprostane表达水平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A、D组大鼠SOD表达水平均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均< 0.05);与A、D组比较,B、C组大鼠LC3-Ⅱ/Ⅰ比值和SOD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脑缺血半暗区细胞凋亡率、丙二醛及15-F2t-Isoprostane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 0.05)。结论远端肢体缺血后处理可能通过增加线粒体自噬水平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标签: 再灌注损伤 缺血后处理 线粒体自噬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滴鼻预处理对首次接受单眼眼底检查小儿全身麻醉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首次全身麻醉下行单眼眼底检查的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儿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入手术室前,右美托咪定组患儿经鼻滴入右美托咪定2 μg/kg,对照组患儿经鼻滴入0.9%氯化钠注射液0.02 ml/kg。经鼻给药30 min后患儿转入手术室,监测并记录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2组患儿均经面罩吸入8%七氟烷诱导麻醉后置入喉罩,吸入2%~3%七氟烷维持麻醉,术中保留自主呼吸。比较2组患儿滴鼻前(T0)、滴鼻后30 min(T1)、喉罩置入时(T2)、手术开始时(T3)及拔除喉罩时(T4)的心率和SpO2及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采用分离焦虑量表(PSAS)评估入手术室时患儿与家长的分离状况,采用小儿苏醒期躁动量表(PAED)评价患儿在PACU期间意识恢复时的躁动程度,采用Ramsay镇静评分评价患儿在PACU意识恢复时的镇静程度。结果2组患儿的一般情况、不同时间点SpO2、在PACU停留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T0外,右美托咪定组患儿T1~T4时间点的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儿较对照组患儿更容易与家长分离,PSAS评分低于与对照组[(2.40±0.81)比(2.93±0.87),P=0.018];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6.7%,5/30)比(63.3%,19/30),P<0.001];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3.2±0.7)比(1.9±0.6),P<0.001];PAED评分低于对照组[6(2,12)比12(5,8),P<0.001]。结论全麻下首次行眼底检查或手术的单眼RB患儿接受右美托咪定滴鼻预处理可降低入手术室时与家长分离的焦虑程度和全麻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且未延长在PACU的停留时间。提示右美托咪定滴鼻预处理在小儿眼科日间超短手术全身麻醉中的辅助作用有效且安全。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视网膜母细胞瘤 眼底检查 麻醉前用药 苏醒期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青岛市市南区小学教师对学龄儿童外伤全脱出牙应急处理的认知水平现状。方法2019年3—4月,利用青岛市第一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机会,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青岛市市南区12所小学597名小学教师,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卡方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540份,85.9%教师为女性,15.2%的教师接受过牙外伤相关教育,89.6%的教师没有见过外伤全脱出牙。15.2%的教师知道全脱出牙齿的正确紧急处理方式;对全脱出牙采用良好保存介质的教师,58.7%选择0.9%氯化钠溶液,8.3%选择牛奶,6.3%选择含在孩子口中;关于全脱出牙的就诊时间,认为应该即刻就诊的教师人数比例为56.5%。86.9%的教师问卷得分低于4。不同教龄教师间问卷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9.445,P = 0.002),是否接受过牙外伤教育的教师间问卷得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 = 13.148,P<0.001)。结论青岛市市南区小学教师对学龄儿童外伤全脱出牙应急处理认知水平不高,应加强小学教师牙外伤知识的宣教。

  • 标签: 牙撕脱 牙科创伤学 抽样研究 教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3(TLR3)通路激活对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创伤性脑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TLR3激活可使间充质干细胞(MSC)进入抑制免疫状态(M2)。应用聚肌胞苷酸[poly(I∶C),TLR3的配体]预处理羊膜间充质干细胞(AMSC)。采用SD大鼠(购自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应用随机数法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AMSC组、预处理组,将细胞移植到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损伤周围区域,应用改良神经功能损伤评分(mNSS),评估poly(I∶C)预处理对AMSC治疗大鼠TBI是否存在增强效应;应用免疫组织荧光法检测损伤局部的炎性反应强度,以及局部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的极化状态,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损伤局部鼠源性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水平,分析TLR3激活的AMSC对TBI大鼠治疗作用的机制。组间比较采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LSD检验。结果将poly(I∶C)预处理后的AMSC移植入TBI大鼠体内后,移植后不同时间点mNSS神经功能评分显示,预处理组移植术后自第14天起均优于AMSC组:14 d(4.28±0.38比5.35±0.41,F=168.668,P<0.05)、21 d(4.08±0.35比4.46±0.39,F=192.316,P<0.05)、28 d(3.56±0.29比4.06±0.34,F=283.572,P<0.05);与AMSC组比较,预处理组能进一步降低损伤局部的炎性反应,促进损伤区域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极化进入抗炎的M2状态;移植后损伤局部鼠源性炎性因子检测结果显示,移植后1 d炎症急性期,预处理组促炎因子低于AMSC组[IL-1β,(40.6±4.1) ng/L比(45.1±4.8) ng/L,F=47.147,P<0.05、TNF-α,(150.2±18.0) ng/L比(180.0±20.6) ng/L,F=53.028,P<0.05],抗炎因子高于AMSC组[IL-10,(35.3±2.8) ng/L比(28.7±1.9) ng/L,F=96.934,P<0.05、TGF-β,(20.9±2.6) ng/L比(17.6±1.4) ng/L,F=47.305,P<0.05]。结论poly(I∶C)预处理可增强AMSC对TBI大鼠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局部免疫细胞极化,调节免疫微环境得以实现。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调节 Toll样受体3 炎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I/RI)时心肌组织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ERS)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230~27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右美托咪定+缺血/再灌注组(D+I/R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LAD )30 min后松结再灌注6 h的方法构建MI/RI模型。Dex经右侧颈内静脉泵注,先以1.0 μg‧kg-1‧h-1泵注10 min,再以0.7 μg‧kg-1‧h-1泵注15 min。通过伊文蓝和2, 3, 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 3, 5-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 TTC)双染色法检测心肌缺血面积及心肌梗死面积,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RT-qPCR)检测心肌组织ERS相关分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 GRP78)、C/EBP同源蛋白(C/EBP homologous protein, CHOP)及炎症因子IL-1β、IL-6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GRP78、CHOP、cleaved 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和D+I/R组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缺血面积增加(P<0.05),GRP78、CHOP、IL-1β、IL-6 mRNA水平升高(P<0.05),GRP78、CHOP、cleaved 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I/R组比较,D+I/R组心肌梗死面积减少(P<0.05),GRP78、CHOP、IL-1β、IL-6 mRNA水平降低(P<0.05),GRP78、CHOP、cleaved 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Dex预处理可以有效抑制大鼠MI/RI时的ERS,减轻心肌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心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 内质网应激 炎症反应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麻醉诱导期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endobronchial tube, DLT)插管困难的发生率,并探讨解决DLT插管困难及实现术中肺隔离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胸科医院麻醉信息系统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拟行DLT插管的患者,检索同时满足"困难插管"DLT插管"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 OLV)"3个关键词的病例,主要研究终点为DLT插管困难的发生率,次要研究终点为困难插管患者术前气道的评估情况、插管困难时的解决策略、实现术中肺萎陷的方式及围麻醉期与插管相关并发症。结果共有11 017例患者纳入了此研究。112例患者发生了插管困难,发生率为1.0%。112例患者中22例(19.6%)患者为可预期或可疑的困难气道,其余90例(80.4%)患者诱导前无明显困难气道表现。90例(80.4%)使用了2种或2种以上的插管器械。22例在诱导后插入单腔气管导管的患者中,2例经交换导管引导成功置入DLT进行肺隔离,13例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放置支气管阻塞器,7例实施了低潮气量的策略。无一例发生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结论DLT对声门暴露的条件要求更高,麻醉前气道评估更应谨慎。可视化工具的使用提高了DLT插管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支气管阻塞器为DLT困难插管提供了更多选择。

  • 标签: 双腔支气管导管 插管困难 困难气道 胸科麻醉 单肺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番茄红素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时Toll样受体(TLRs)/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H9C2心肌细胞,以8×104个/ml的密度接种于培养皿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对照组(C组)、缺氧复氧组(H/R组)和番茄红素预处理组(LP组)。H/R组、LP组心肌细胞缺氧6 h后复氧制备缺氧复氧损伤模型;LP组于造模前12 h时加入浓度为20 μmol/L番茄红素进行预处理。采用CCK-8法测定心肌细胞活力;采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采用微板法检测细胞培养液LDH、细胞SOD、MDA及ROS的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LR2、TLR3和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H/R组和LP组细胞活力和SOD水平降低,细胞凋亡率、LDH、MDA和ROS水平升高,TLR2、TLR3和NF-κB表达上调(P<0.05);与H/R组相比,LP组细胞活力和SOD水平升高,细胞凋亡率、LDH、MDA和ROS水平降低,TLR2、TLR3和NF-κB表达下调(P<0.05)。结论番茄红素预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TLRs/NF-κB信号通路激活,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 标签: 心肌细胞 细胞低氧 Toll样受体 核因子κB 番茄红素
  • 简介:摘要左肝内外胆管结石合并狭窄胆管炎是肝胆科常见病。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了一种在腔镜下小范围切肝联合胆道扩张支撑术处理左肝胆管结石伴狭窄胆管炎的新方案的应用效果。通过对有限的病例进行初步研究发现,该方案既能有效支撑狭窄胆道,又能减少患者的切肝范围,符合现国内外推荐的控制损伤原则,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初始血型抗体效价≤1∶8的ABO血型不相容(ABOi)肾移植受者,探讨采用仅口服免疫抑制剂进行预处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2019年10月仅口服免疫抑制剂进行预处理的ABOi肾移植16例,以同期接受ABO血型相容(ABOc)肾移植32例作为对照,观察和比较两组受者情况。结果16例ABOi肾移植中,AB供A型4例,AB供B型3例,A供B型1例,B供A型4例,A供O型2例,B供O型2例。初始和移植当天受者ABO血型抗体效价(IgM和IgG)均≤1∶8。中位随访时间495 d(90~1696 d),ABOi组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致移植肾切除1例,ABOi组和ABOc组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3.75 %(15/16)和100 %(32/32),无受者死亡;两组受者术后6个月后血肌酐分别为(114.30± 28.13)和(106.08±23.80)μmol/L(P=0.38),eGFR分别为(64.93±19.60)和(82.34±22.58)ml/min/1.73 m2(P=0.13);两组术后发生感染3例和5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例和5例,两组感染和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初始血型抗体效价≤1∶8的ABOi受者仅采用口服免疫抑制剂进行预处理是安全、可行的,这将极大简化此类受者术前的预处理方案,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肾移植 ABO血型不相容 个体化预处理 血型抗体 免疫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循证医学荟萃分析的方法评价前哨淋巴结(SLN)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不同腋窝处理策略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Trials.gov以及中国知网(CNKI)、重庆维普(VIP)、万方数据库,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获取建库至2020年3月所有关于比较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和非ALND治疗SLN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临床RCT,对于SLN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非ALND组与ALND组相比,腋窝局部复发率(RR=1.12,95% CI:0.76~1.65,P=0.56)、总体生存率(HR=0.91,95% CI:0.77~1.09,P=0.31)和无病生存率(HR=1.00,95% CI:0.87~1.15,P=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ALND组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低于ALN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1,95% CI:0.27~0.63,P<0.001)。结论SLN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不行ALND较行ALND对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 标签: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 腋窝淋巴结清扫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是一组有潜在恶性心律失常致猝死风险的遗传性疾病,主要包括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早复极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进行性心脏传导疾病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有些可能具有“猝死高危”的遗传基础,有些会因药物、环境压力、电解质紊乱、发烧和其他COVID-19特异性的影响,增加恶性心律失常综合征发生的风险。本文针对合并COVID-19的遗传性和获得性心律失常综合征患者的管理进行综述。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律失常综合征 心原性猝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处理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治疗肝硬化大鼠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四氯化碳腹腔注射10周诱导建立大鼠肝硬化模型。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 = 10),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 0.5 ml;单纯ADSCs移植组(ADSCs组):尾静脉移植1×106个ADSCs;bFGF处理的ADSCs治疗组[ADSCs(bFGF)组]:尾静脉移植1×106个bFGF处理的ADSCs。移植后1周检测肝功能、病理改变和细胞因子变化并监测移植细胞体内存活转化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bFGF处理可明显促进ADSCs的增殖、分化以及过表达肝细胞生长因子(HGF)[ADSCs:(2137.16±261.52)pg/ml比ADSCs(bFGF):(4 776.23±532.44)pg/ml,P < 0.05),bFGF处理的ADSCs治疗组在促进肝功能恢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丙氨酸转移酶(ALT):ADSCs (190.8±34.98)U/L比ADSCs(bFGF):(117.8±35.81)U/L;天冬氨酸转移酶(AST):ADSCs (295.2±33.71)U/L比ADSCs(bFGF):(183.8±41.29)U/L,P值均< 0.05],PBS组和单纯ADSCs组以及单纯ADSCs组和ADSCs(bFGF)组组间血清白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相比于PBS组,ADSCs(bFGF)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 < 0.05),改善肝再生和减轻肝损伤方面较PBS对照组和单纯ADSCs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asson trichrome染色显示bFGF处理的ADSCs治疗组肝纤维化面积百分比为6.78%±0.56%,明显高于PBS对照组和单纯ADSCs移植组(7.96%±0.64%)(P < 0.05);蛋白质印迹法分析显示bFGF处理的ADSCs治疗组肝组织HGF蛋白表达明显上调,而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明显下调,与单纯ADSCs移植组存在明显差异,双重荧光染色法显示bFGF处理的ADSCs治疗组肝组织中干细胞植入数要高于单纯ADSCs移植组。体外细胞实验证实bFGF可明显促进ADSCs过表达HGF。结论bFGF处理的ADSCs移植可明显改善肝硬化大鼠的肝功能和纤维化。疗效优于ADSCs单独移植治疗。

  • 标签: 肝硬化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肝细胞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