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来我院行髋关节置换的病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按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间SAS、PPI及Harris评分差异;比较两组患者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术后第7、28天,观察组患者SAS、PPI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Harris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压、肺部感染、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深静脉血栓形成及髋关节脱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促进髋关节置换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髋关节 临床护理路径 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白龙江林业管理局中心医院收治的10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及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2例)和观察组(n=5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输血量、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负重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的输血量、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统计结果显示无差异,P>0.05。观察组的负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内固定治疗,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可有效缩短患者的负重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老年髋部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效果。方法择取我院于200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骨外科接受治疗的3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均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加以治疗。结果随访0.5-5年时间,根据Harris评分标准判定,治疗后优者27例,良者3例,差者2例,其优良率是93.75%。术后3-6个月期间,1例患者出现2次髋关节脱位,经闭合手法治疗复位成功,但有轻度跛行。1例患者患侧术后发生坐骨神经痛,经及时对症治疗、理疗处理,症状得以恢复正常。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应用于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是一种具有安全可靠性高的髋关节功能重建手术方法。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后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4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选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均安全度过手术期,通过6个月~3年的随访观察,治疗的患者中,16例为优,20例为良,6例为可以,优良率达到了85.7%。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对高龄患者来说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高龄 股骨颈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加压空心钉与髋关节置换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分析与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五年来8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2组,1组为空心钉内固定组49例,2组为髋关节置换组42例,两组患者受伤机制、年龄、全身状况及骨折分型等相似。结果1组与2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负重时间有显著性差异,1-3年两组患肢活动无明显差异,3-5年股骨头坏死率稍有差异。结论加压空心钉与髋关节置换是治疗大多数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但要根据每个患者年龄、全身状况及骨折分型行个体化治疗。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空心钉 髋关节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宽型气囊止血带在膝关节表面置换(TK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5月~2015年7月,对我院关节外科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完成的100例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和B组,其中A组中使用常规气囊止血带;B组中使用宽型止血带。两组病例均手术全程使用止血带。本文通过二者在中放气前后3分钟患者血压、心率的浮动变化,皮肤损害发生率进行比较。评价宽型气囊止血带在膝关节表面置换中的应用效果。结果B组放气前后引起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幅度、心率的升高幅度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止血带受压部位皮肤红肿、小水泡出现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膝关节表面置换中应用宽型止血带,能有效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可靠,操作简便。

  • 标签: TKA 宽型止血带 全程使用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对照比较膝关节置换中椎管麻醉与全身麻醉这两种麻醉方式。方法取2012年至2016年膝关节置换病例60例,其中30例膝关节置换患者采用椎管麻醉为观察组,对照组30例采用全身麻醉。记录比较中失血量、手术疼痛VAS评分,术后苏醒时长,中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麻醉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在中失血量、手术疼痛VAS评分,术后苏醒时长,中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麻醉术后并发症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膝关节置换中,相较于全身麻醉,椎管不仅麻醉效果好,还能减少中出血量,减短了手术麻醉时间,此外,它能有效降低术后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能极大的辅助手术顺利完成,帮助患者后期的恢复,十分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膝关节置换 椎管麻醉 全身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应用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于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患者,应用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康复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0-2012年期间收治的25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本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给予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并对两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对照组手术入院时间至治疗时间平均为23h,手术平均时间为90min,中输血量平均为6个单元的红血球,观察组手术入院时间至治疗时间平均为21h,手术平均时间为69min,中输血量平均为4个单元的红血球,其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确切,安全稳定,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手术室整体舒适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本医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在52岁至76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为64岁。在患者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过程中,结合手术治疗的需求对术前准备以及手术治疗配合、术后护理等整个手术过程中的护理方式与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在接受手术和护理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根据患者手术治疗的随访结果显示患者对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满意度达到100%。结论合理有效的手术护理是实现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成功率提升的有效措施,能够有效避免和控制患者手术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人工股骨头置换 手术治疗 手术室 护理方式 舒适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在治疗髋关节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同时分析并发症的原因并总结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性髋关节强直患者55例(72个髋关节),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比分析髋关节术前术后髋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屈曲畸形程度及Harris评分;综合分析术后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结果术后髋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屈曲畸形程度、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比较术前、术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上端纵行骨折1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髋臼假体松动2例,股骨假体下沉1例。结论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是治疗晚期髋关节强直性脊柱炎晚期改变有效方法,同时要注意由于患者本身体质因素,并发症比较多,术后合理的治疗措施也非常关键。

  • 标签: 强直性脊柱 髋关节置换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32例,予以护理干预措施指导合理饮食、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出院指导。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后通过全面的综合性治疗护理,强调并早期实施康复锻炼,减轻了病人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对提高手术成功有重大意义。

  • 标签: 老年患者 股骨颈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在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07~2012年符合标准的老年患者50例临床资料纳入分析当中,依治疗手段和方法的不同,将所收五十例病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组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病人在功能恢复时间、手术耗时、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在下地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中出血量、优良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在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较好,具有广泛推广意义。

  • 标签: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两种麻醉方法应用于髋关节置换(HR)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髋关节置换患者32例,随机分为全麻组与腰硬联合组两组,每组患者16例,全麻组患者术前采用全麻,腰硬联合组患者术前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法,采用完全相同的术前治疗护理方法、髋关节置换手术方式及术后护理方式。对围手术期间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生命体征、麻醉见效及失效时间、不良反应、麻醉成功率、麻醉药用量等对比并记录。结果腰硬联合组患者药物用量及精神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全麻组;腰硬联合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全麻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康复时间及出院时间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较全麻方式有更好的血压及心率控制效果,有效降低精神症状发生率,缩短苏醒时间,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全麻 腰硬联合麻醉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在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CNP)的基础上,患者术后疼痛及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的比较。方法将80例股骨颈骨折并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循环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对疼痛的感受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对疼痛的感觉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对照组护理住院时间和费用相对治疗组有显著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的总满意度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的使用可以降低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的疼痛感觉和住院时间及费用,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通过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120例按照手术方法的区别命名为观察组(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对照组(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效果。结果数据显示,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首次负重时间、住院时间等术后康复所需要的时间明显较少(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66%、5.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通过人工股骨头置换进行治疗,可改善患者治疗预后,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龄患者 股骨粗隆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手术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100名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止痛泵镇痛,治疗组采用术后股神经阻滞。两组患者均采取术后镇痛3d,并记录VAS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锻炼情况、睡眠状态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术后24、36、48、56、72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膝关节主动活动早于对照组;治疗组睡眠状态优于对照组;对照组不良反应例数大于治疗组且止痛药使用频率高于治疗组。结论连续神经阻滞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能好,有利于患膝关节术后恢复,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股神经 置换 镇痛 膝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120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和术后护理、术后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消化道出血2例,静脉栓塞3例,无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轻微跛行3例,其余均恢复正常行走。结论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远期效果较好。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间,来我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期患者80例,按照患者的意愿,将其划分为实验组(A组)与对照组(B组)。对照组进行基础护理,实验组在基础护理基础上,采取临床护理路径,仔细对照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平均住院时间上,实验组为(13.32)天,对照组为(20.5)天,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上,实验组为100%,对照组为8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为2.5%,对照组为1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期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可以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非常值得各医院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围术期护理 临床护理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此研究中所研讨的78例患者均随机从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挑选而出,78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39例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研究组39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对比治疗状况。结果从两组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疼痛率上来看,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患者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活力、情感职能、总体健康等方面来对比其生活质量,研究组比对照组更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时可考虑行全髋关节置换,疗效突出,术后生活质量良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老年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胫骨折 疗效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