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杭州市社区居民健身活动现状,为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杭州市三个社区600户家庭18岁及以上的成员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1188名社区居民中有85.8%参加了健身活动,年龄为50~60岁、初中文化、下岗或待业人群的参加率最高,年龄为18~29岁、小学及以下文化、公务员人群的参加率最低;平均每天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居民占60.1%,锻炼的主要场所是公园、健身馆和社区附近空地;66.5%的居民健身主要目的是强身健体,86.4%认为锻炼后自身健康状况有所改善。结论健身活动在杭州市社区居民中已普遍开展,但在健身人群范围、活动频率、时长、强度等方面尚需相关健康指导和干预。

  • 标签: 社区 居民 健身活动
  • 简介:[摘要]随着我们国家实力的不断提升,民族文化自信越来越强,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设计社区景观变得越来越普遍。本文从简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入手,解读了传统文化中的审美,简要阐明了社区景观设计要素,并论述了传统图案、传统色彩、传统思想在社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 标签: []传统文化 现代设计 社区景观
  • 简介: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建设是实践和理论的重要课题。从转型期社会关系变化入手,着眼社区居民个人关系、各类群体合作模式和政府在社区自治中的定位三个层次研究发现,社区居民之间的社会互动模式日趋复杂,有待新型制度引导和规范;各类“精英群体”间的合作模式缺失,亟待新生制度催生新的合作模式;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关系模糊,现行制度难以理顺二者关系。因此,优化社区内生制度环境,并且以新生制度催生新型“合作模式”,为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建设所需要。

  • 标签: 城市社区 居民自治 制度建设
  • 简介:摘要吸烟、少体力活动、缺乏体育锻炼,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畜肉类及油脂摄入过多情况突出,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又与超重、肥胖、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发生密切相关。不健康行为和风险因素是威胁健康的定时炸弹,很多疾病的引发都是不良习惯的长期累积而成。通过本文的日常生活调查分析,能够明确的看出健康的维护与每个人生活的习性是息息相关的。

  • 标签: 习惯 健康 生活 影响
  • 简介:摘要:利用现有医疗卫生综合管理平台,推行社区家庭医生签约制、实施分级诊疗、开拓远程诊疗、构建居民健康大数据服务体系。通过建设面向社区居民的家庭医生服务平台,为缓解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看病烦的弊端,畅通医患间有效沟通,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医疗信息化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及时掌握和了解辖区内社区居民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手段,便于对社区居民健康管理进行有效跟踪。

  • 标签: 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平台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我市居民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制订营养改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系统性监测和调查社区居民营养状况、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营养性相关疾病和危险因素。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以住户为基本单位,覆盖500住户,2000人。结果:相对比2015年营养调查结果,所调查的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和中老年居民食物消费品中丰富,水果、畜肉类、奶及其制品分别增加16.5%、23.5%和19.4%;但脂肪与蛋白质摄入明显过剩,脂肪功能已经超过WHO推荐最高上限值的30%,胆固醇全区平均摄入已经达到532.3 mg,超过WHO建议的低于300 mg;粮食谷类食物和蔬菜的摄入明显低于推荐值的20%;所监测的人群中,18岁及以上的居民高血压、高血脂与糖尿病的发病率分别为26.5%、7.8%和7.3%,吸烟率和饮酒率分别为23.6%和34.1%;18~59岁年龄段体育锻炼仅为33.8%。结论:社区居民的食物消费品中多样化,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营养需要,但膳食不均衡现象表现严峻,与营养相关的慢性疾病仍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健康教育提高居民锻炼率。

  • 标签: 社区居民 膳食营养 健康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控烟干预对社区居民慢性病预防知识的影响效果。方法:从5个社区中选择100例患有慢性病的居民,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为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社区管理与控烟干预,并对两组患有慢性病的居民护理后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分及统计护理满意度。自我管理能力包括控烟力度、饮酒控制、饮食管理及锻炼情况。结果:实验组在护理后的自我管理能力高于对照组,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0.00%,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2.00%,二者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患有慢性病的居民,给予社区管理与控烟干预,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能够提升患者对社区管理的满意度。

  • 标签: 控烟干预 慢性病预防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人民从对物质条件的需求逐步转向精神需求。伴随着这一改变,人民对身体健康意识逐步提升。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对人民的健康保障越来越重要。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对提升国家卫生服务水平提供有利保障。另外,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与信息化相结合,为社区居民卫生服务创造了很大的便利。但是,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在实际应用中,在及时性、准确性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本文简要分析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并提出完善措施。

  • 标签: 社区居民健康 信息化管理 现状 完善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文件的颁布,关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方面有了新的战略目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其中明确指出,要不断扩大社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覆盖面积,在全国各地全面落实这项工作。对此本文做了相关研究,首先分析了目前社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现状和影响因素,然后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提高社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率的有效策略。

  • 标签: 社区居民 家庭医生 签约率
  • 简介:摘要:目的:仔细研究社区居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服务需求以及具体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运用分层系统来为社区居民的实际情况来实施入户抽样调查,面对居民在预防保健方面的服务需求来实现归类研究和比较。结果:社区居民对于公共卫生预防保健需求排在前三位的依次包含:慢性病管理、老年保健、计划免疫。社区居民对预防保健服务的提供者的需求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防保医生、全科医生、专业人员。居民对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实际情况成为了影响社区居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服务需求的重要因素。结论:通过仔细分析社区居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了解到社区居民对于公共卫生预防保健需求和社区居民对预防保健服务的提供者的需求,还有居民对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实际情况是主要影响因素。由此一来,为了推进社区居民公共预防保健服务的发展,要普及对居民的健康教育、关注对慢性疾病的管理,之后,能够陆续增加一些适合的项目,如计划外免疫、体检、康复治疗等项目,深入对医疗保险的制度进行改进,与此同时,预估不同类型预防保健服务项目所需要的费用,确定更合适的费用收取标准。

  • 标签: 社区居民 公共卫生 预防保健 服务需求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健康促进干预对社区居民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影响。方法 文章研究时限定为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共有研究对象100人,均在我社区接受高血压治疗的患者,结合病例信息随机分组,每组50人、组间差异在于对照组在整个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健康促进干预,比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高血压预防知识得分。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得分相似,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健康促进 社区居民 高血压 防治知识 健康行为
  • 简介:摘要:传统救护观念里,觉得生命意外的抢救是“救护车”或专业医生护士的事情⑴。但事实上“救命的黄金时间”很短,稍纵即逝,由于目前普通社区居民没有对现场救护重要性的认识及急救知识的匮乏,往往会使伤者失去最好的抢救时机。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提高社区居民急救知识普及率的难点及对策,建议各级相关部门加以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以提高居民的急救能力和意识,以期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有一定的帮助。

  • 标签: 社区 急救知识普及率 难点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012年,我国引进“运动是良医”的理念后,学者们一直在探索与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体医融合”理论体系与运行机制,“体育”与“医疗”机构作为“体医融合”的两大主力军也都在以不同的形式积极开展“体医融合”项目。社区是“体医融合”在基层开展的优势最为显著的基本环境,本文旨在通过调查西安市社区“体医融合”发展现状、社区居民健康体适能现状,为西安市社区、乃至陕西省社区“体医融合”健康服务体系构建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社区居民 健康体适能 促进
  • 简介:摘要:电力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的居民群体有着不同的用电习惯,同时在社区中,了解并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差异化和层次化的需求是社区服务的重要任务。因此,应用居民用电分析作为社区服务的辅助手段,以此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是一个可行且有效的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聚焦于物业管理中的社区治理与居民参与机制,通过分析国内外社区治理的经验与模式,揭示了社区治理的基本原则与理念、物业公司在其中的角色与责任,以及社区治理的组织结构与运作机制。深入探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定义、特点、利益与动力,并提出提升居民参与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强调社区治理与居民参与在构建和谐社区、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中的重要性。通过综合分析,本研究为搭建透明、公正、高效的社区治理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 标签: 社区治理 居民参与 物业管理
  • 简介:本期导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服务居民、造福居民作为城乡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依靠居民、依法有序组织居民参与和社区治理,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这条原则是设计社区居民自我管理工作方案的宗旨。

  • 标签: 社区居民 社区治理 管理工作 中共中央 小区居民 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医联体模式下以家庭医生为主体的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对社区居民流感疫苗接种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社区干预实验研究。采用配额抽样法抽取上海市闵行区社区居民3 000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1 500人。对照组实施常规社区公共卫生管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社区氛围群体干预和流感高危人群个体干预,随访1年(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分析2组居民全人群及流感高危人群干预前后的流感疫苗接种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全人群、流感高危人群流感疫苗接种率管理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26、0.00,P值均>0.05),而干预组干预后全人群、流感高危人群流感疫苗接种率均较干预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4.80、32.84,P值均<0.001)。干预组干预后流感高危人群(去除年龄<5岁儿童)流感疫苗接种率较干预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5,P<0.001),而对照组流感高危人群(去除年龄<5岁儿童)流感疫苗接种率管理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6,P>0.05)。以家庭为单位,干预组干预后每户家庭流感疫苗接种人数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4,P<0.001)。干预组干预前未接种流感疫苗原因前三位是认为自己很健康没必要接种(40.00%,202/505)、之前没听说过流感疫苗(33.07%,167/505)、不知道何时何地去接种(29.32%,148/505),干预后未接种流感疫苗原因前三位是认为自己很健康没必要接种(42.58%,198/465)、流感是小病,不会造成严重后果(24.52%,114/465)、还有其他的防范措施(11.18%,52/465)。结论家庭医生在社区范围开展针对社区全人群的社区氛围和针对流感高危人群个体的综合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全人群和流感高危人群的流感疫苗接种率。

  • 标签: 社区综合干预 流感高危人群 流感疫苗接种率
  • 简介:近来年,伴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党的十九大以来,适应新时代而提出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的新要求。城乡社区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组成,其事关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关系着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以及城乡基层和谐稳定。因此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规范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方法,以社会政策学科视角剖析S社区"三色卡、积分制、大循环"有效社区参与模式的同时,结合国内外有关社区参与经验与研究,发掘当前社区建设存在的社区有效参与不足和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力度有待加强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亟待建构社区有效参与激励机制的"理想模型"来解决社区参与有效不足的问题,并提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对加强和创新社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草根社区 社区参与激励机制 理想类型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2019.01月-2020.06月期间接受社区护理干预的7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2组,比对2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以及语言功能评分分别为79.52±5.99/分、60.95±4.26/分、69.02±6.87/分,比对照组更高,p

  • 标签: 社区护理 高血压 生活质量 功能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