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小RNA(miRNA,miR)-143通过调控Kras的表达影响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与迁移的机制。方法选用购自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细胞株PC-3,保持在补充有10%胎牛血清(Hyclone)的F-12培养基(Hyclone)中。细胞在5%CO2和37 ℃的湿润环境下生长。根据实验需求对细胞进行实验分组,随机分为PC-3转染组、PC-3对照组。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试剂盒对细胞活力进行测定。通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各组细胞中miR-143与Kras mRNA表达;通过蛋白质印迹反应检测各组细胞因子CD133、Oct4、Klf4的蛋白表达情况。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者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RT-qPCR分析各组miR-143 mRA和Kras mRNA表达为:miR-143 mRNA PC-3对照组(1.06±0.02)较PC-3转染组(3.17±0.23)降低;Kras mRNA PC-3对照组(2.75±0.11)较PC-3转染组(1.23±0.03)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7,P<0.05)。蛋白印迹检测发现CD133、Oct4、Klf4的蛋白表达PC-3对照组(2.67±0.11、3.18±0.23、2.84±0.26)较PC-3转染组(1.15±0.03、1.26±0.14、1.18±0.15)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62,P<0.05)。细胞活力检测发现PC-3对照组(1.62±0.14)较PC-3转染组(0.58±0.02)细胞活力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54,P<0.05)。结论miR-143可通过抑制Kras的基因表达来控制前列腺PC-3的增殖及迁移状况,miR-143的高表达可有效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及侵袭。

  • 标签: 前列腺细胞 微小RNA-143 Kras 细胞增殖 细胞转染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残端直接夹闭与缝合包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linical Trail、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期刊数据库,收集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残夹闭与缝合包埋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起至2020年1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后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RCT 1 739例患者,两种方法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MD=-0.61,95% CI:-1.93~0.70,P=0.36),但应用直接夹闭法处理阑尾残较缝合包埋法有手术时间短(MD=-14.81,95% CI:-17.20~-12.43,P<0.001)、术中出血量少(MD=-3.54,95% CI:-4.79~-2.29,P<0.001)、总住院时间短(MD=-0.38,95% CI:-0.68~-0.09,P=0.01)及术后住院时间短(MD=-0.20,95% CI:-0.38~-0.03,P=0.02)、术后并发症少(RR=0.70,95% CI:0.50~0.98,P<0.05)的优势;而缝合包埋法有住院费用低的优点(MD=2.84,95% CI:1.56~4.12,P<0.001)。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残采用直接夹闭法与缝合包埋法各有优势,对于阑尾残条件好的患者,直接夹闭法可做首选。应综合考虑内外在因素,个性化进行方案选择和处理。

  • 标签: 阑尾切除术 腹腔镜 阑尾残端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直接夹闭 缝合包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不同类型螺钉与螺钉孔的连接方式对骨折轴向微动的影响。方法将18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各6只。获取新鲜完整的右胫骨标本后,于胫骨中段横行截断,并使用LCP固定,骨折远侧均以锁定孔-锁定螺钉固定。A组:骨折近侧锁定孔-锁定螺钉固定(锁定孔-锁定螺钉组);B组:骨折近侧锁定孔-普通螺钉固定(锁定孔-普通螺钉组);C组:骨折近侧加压孔-普通螺钉固定(加压孔-普通螺钉组)。所有标本分别在万能力学试验机上予以0~50 N的动态轴向负荷,通过仪器自带系统测算出钢板近侧断微动的距离,计算出各固定方式对应的轴向压缩刚度,并评价以上指标。结果所有标本在轴向负荷下均可产生相应的轴向位移。在近似一/两个体重的轴向负荷(25/50 N)下骨折的轴向位移值:A组为(0.101±0.017)mm/(0.218±0.012)mm,B组为(0.164±0.007)mm/(0.285±0.013)mm,C组为(0.305±0.041)mm/(0.513±0.051)mm;在同一轴向负荷下各组平均轴向位移值均为C组>B组>A组(P<0.01)。LCP的轴向压缩刚度:A组为(234.36±13.28)N/mm,B组为(203.78±16.46)N/mm,C组为(112.62±16.23)N/mm,A组>B组>C组(P<0.01)。结论LCP于骨折的一侧采用经加压孔或普通螺钉固定可显著促进骨折的轴向微动,两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佳;并可降低LCP装置的整体刚度。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骨折愈合 骨板 生物力学
  • 简介:摘 要 制梗丝线喂料提升机出料存在频繁夹丝、漏丝的问题,该问题反复出现,难以处理。通过设计新型密封条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提高了设备的有效作业率。

  • 标签: 制丝 喂料提升机 夹丝 漏丝 新型密封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肱骨近Neer Ⅲ、Ⅳ部分骨折的临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分别采用MIPPO与ORIF手术治疗肱骨近NeerⅢ、Ⅳ部分骨折患者78例。MIPPO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其中Ⅲ部分骨折21例,Ⅳ部分骨折15例;ORIF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其中Ⅲ部分骨折26例,Ⅳ部分骨折16例。比较术中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前及术后3、6个月肩关节UCLA评分,术后3、6、12个月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末次随访关节功能分级及腋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情况,骨折愈合后对MIPPO组进行肩关节功能评估。结果7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7.3±2.8)个月。MIPPO组手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ORIF组。MIPPO组术后3、6个月肩关节UCLA评分29.04±1.63和30.95±1.69均高于ORIF组22.11±2.33和25.96±2.01。MIPPO组术后3、6个月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55.64±2.83和75.01±5.71均高于ORIF组45.03±6.32和64.61±6.77。但两组术后12个月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及末次肩关节功能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骨折愈合后进一步评估MIPPO组肩关节功能:屈曲角度平均为170.5°(161°~180°),外旋角度平均为71°(63.5°~83.5°),内旋角度平均为73.6°(68°~79°`),活动度恢复均良好。MIPPO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优于ORIF组的11.90%(P<0.05)。结论MIPPO与ORIF均能治疗肱骨近Ⅲ部分和Ⅳ部分骨折,前者相比于后者在术中切口长度、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3和6个月肩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等方面具有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腋神经损伤 微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行腓骨近截骨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 52例,随机分为参照组( n=26例,行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和研究组( n=26例,行腓骨近截骨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 VAS评分、 HSS评分无显著差异( P> 0.05)。治疗后,研究组 VAS评分低于参照组,且 HSS评分更高,数据差异显著( P< 0.05)。结论: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行腓骨近截骨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其膝关节功能,降低疼痛程度,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腓骨近端截骨术 膝关节骨关节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股骨近骨折手术患者围术期整体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选 110例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股骨近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 1:1的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围术期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以及护理前后不良情绪 。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后 1周、手术后 2周以及手术后 3周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较高,所有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与护理前相比均有所降低,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呈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股骨近骨折手术患者围术期整体护理的应用对于护理质量的提升作用显著,能够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同时能够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 。

  • 标签: 股骨近端骨折 手术患者围术期 整体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胫骨近截骨搬运与胫骨远端截骨搬运在治疗胫骨骨髓炎清创所致大段骨缺损时对搬运区骨生长矿化情况及足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7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骨科采用骨髓炎清创及骨搬运手术治疗的42例慢性胫骨骨髓炎患者资料。根据慢性骨髓炎Cierny-Mader分型:42例患者均为弥散型(Ⅳ型)胫骨骨髓炎。根据搬运部位不同分为2组:32例采用胫骨近截骨搬运(近组),男27例,女5例;年龄为17~65岁;左20例,右12例。10例采用胫骨远端截骨搬运(远端组),均为男性;年龄25~63岁;左6例,右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对合手术干预数、外固定指数(EFI)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髓炎部位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完整随访,近组与远端组随访时间为(590.1±287.3)、(615.6±130.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搬运后近组与远端组分别有3例、2例出现足部马蹄内翻畸形,均需手术干预;术后近组与远端组分别16、3例对合需手术干预19例;近组与远端组EFI分别为(76.2±50.0)、(84.3±59.9)d/cm,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组与远端组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分别为(81.4±10.1)、(60.0±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骨搬运治疗胫骨骨髓炎清创所致的骨缺损时,胫骨近骨搬运与胫骨远端骨搬运对搬运区骨生长及对合骨愈合无明显影响,但胫骨近骨搬运对足踝功能的不利影响较小。

  • 标签: 胫骨 骨髓炎 外固定器 骨搬运 外固定支架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超声引导侧方穿刺和头穿刺的技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就诊的肾中组后盏无积水完全或部分鹿角型肾结石行经皮肾镜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侧方穿刺和头穿刺技术穿刺肾中组后盏的患者各15例。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在寻找穿刺盏拟定穿刺路径时间、穿刺成功时间、穿刺成功所需次数的差异,并观察2组患者有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果在寻找穿刺盏拟定穿刺路径的时间方面,侧方穿刺组所需的时间比头穿刺组短[(37.82±8.94)s vs(51.83±13.16)s];而在穿刺成功的时间方面,侧方穿刺组所需的时间比头穿刺组长[(51.36±24.10)s vs(29.20±12.35)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712、4.122,P=0.019、0.001)。在穿刺成功所需次数方面,侧方穿刺组和头穿刺组分别为(2.13±0.74)次和(1.73±0.70)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2,P=0.189)。2组患者均未出现重要脏器损伤和术后大出血。结论在经皮肾镜超声定位穿刺操作中,侧方穿刺和头穿刺技术各有优缺点;无论掌握哪一种穿刺技术,都可以做到精准穿刺。

  • 标签: 经皮肾镜碎石术 侧方穿刺 头端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操纵杆技术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远端骨干干骺交界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治疗25例儿童肱骨远端骨干干骺交界性骨折。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范围为2~14岁。均使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术中利用操纵杆技术。术后进行影像学检查结果、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无肘内翻、针道感染、复位丢失、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其中1例发生医源性尺神经损伤,术后1个月完全恢复。末次随访采用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估结果:优19例,良5例,可1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儿童肱骨远端骨干干骺交界性骨折是一种罕见而且极具挑战性的骨折,通过操纵杆技术使得传统闭合复位简单化,减少复位及透视次数,是一种可行的治疗选择。

  • 标签: 骨折固定术 肱骨远端骨折 闭合复位 操纵杆
  • 简介:摘要近胃切除术用于治疗胃上部癌或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越来越得到重视。但近胃切除术后机械性抗反流屏障缺失、胃底容受性功能丧失、残胃蠕动能力下降和收缩不协调、幽门痉挛等病理生理变化引起术后严重的胃食管反流和反流性食管炎,是限制其应用的最主要因素。近年来,虽然数十种消化道重建方式被报道,但各重建方式设计理念并无较大差别,主要分为3类:缓冲带法、重建机械性抗反流屏障、加速胃排空。笔者从解剖学生理角度阐述近胃切除术后与反流发生相关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藉此归纳目前主流抗反流方案设计的优势和不足,展望抗反流手术方式的发展趋势。

  • 标签: 胃肿瘤 近端胃切除 消化道重建 抗反流 现状 趋势
  • 简介:摘要:“经典诵读”因其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丰厚了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故而成为我校特色化校本课程。

  • 标签: 经典诵读 群文阅读 “云”课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合式桥接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儿童四肢干骺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骨科采用组合式桥接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的16例儿童干骺骨折患者资料。男11例,女5例;年龄为8~14岁,平均11.0岁。骨折部位:肱骨近4例,股骨远端3例,胫骨近3例,胫骨远端6例;骨折按Salter-Harris分型:Ⅱ型6例,Ⅲ型5例,Ⅳ型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8 d,平均5.3 d。记录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感染、内固定失效)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16例患者术后获12~18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16例儿童患者术后均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2~5个月(平均2.4个月)。末次随访时4例肱骨近骨折患者根据Neer评分标准评定疗效:均为优;6例股骨远端骨折或胫骨近骨折患者根据美国特种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5例,良1例;6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Baird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5例,良1例。随访过程中无一例患者发生术后感染、断钉、断棒及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组合式桥接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儿童干骺骨折具有微创、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儿童干骺骨折的一种可选治疗方案。

  • 标签: 四肢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内固定器 儿童
  • 简介:摘要近胃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于位于胃中上部、大弯侧、直径6 cm以上的T3~4分期胃癌,我国胃癌诊治规范(2018年版)建议行D2+脾门淋巴结清扫。脾门淋巴结位置深在,与脾门众多血管关系紧密,清扫难度较大,可能损伤脾门血管。与传统腹腔镜相比,3D腹腔镜可为外科医生提供更好的三维立体视野和纵深感。清扫脾门淋巴结时,3D腹腔镜在判断脾门淋巴结解剖层次和辨认血管走行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有利于外科医生更安全和彻底地清扫脾门淋巴结。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 成像,三维 淋巴结切除术 脾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OPPPS结合移动APP教学模式在脊柱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1月,选取吉林大学临床医学院2014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7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名学生。两组学生均由同1名高年资主任医师进行理论授课,由5名水平相当的主治医师进行临床带教。试验组采用BOPPPS模式结合移动APP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分别对两组学生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进行评估,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授课教师和两组学生对教学的反馈。结果试验组学生理论知识成绩(81.33±9.73)分,高于对照组学生(73.21±9.98)分;试验组学生临床技能整体表现评分[(8.38±0.42)分]优于对照组学生[(7.84±0.59)分];试验组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方面评分优于对照组学生[(4.83±0.45)分比(3.91±0.81)分、(4.64±0.59)分比(3.78±0.68)分],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提升教学技巧等方面的评价,试验组的教师评分[(3.83±0.41)分]优于对照组的教师评分[(2.67±0.52)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41,P<0.01)。结论BOPPPS结合移动APP教学模式应用于脊柱外科学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师的授课技巧。

  • 标签: BOPPPS模式 移动端APP 脊柱外科学 临床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中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股骨近解剖参数的性别和年龄差异,以期为内固定器械的研发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7年3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骨科收治的37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按不同年龄段将患者分为4组:中年(45~59岁)组22例,男16例,女6例;老年前期(60~74岁)组87例,男37例,女50例;老年(75~89岁)组238例,男76例,女162例;长寿老年(≥90岁)组28例,男6例,女22例。通过影像学资料测量患者的股骨颈前倾角、股骨颈干角、股骨头直径、股骨颈长度、股骨颈偏移量及股骨颈宽度。比较同一组内不同性别之间及同一性别不同组别之间患者股骨近解剖参数的差异。结果男性与女性中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体重指数和骨折AO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中老年男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股骨颈前倾角(8.33°±5.00°)显著小于女性患者(11.28°±6.15°),股骨头直径、股骨颈长度、股骨颈偏移量、股骨颈宽度[(49.10±2.48)、(99.70±5.22)、(7.18±2.20)、(39.10±4.92)mm]显著大于女性患者[(43.46±2.79)、(90.00±4.75)、(6.29±2.07)、(33.49±4.87)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老年前期组、老年组、长寿老年组男性患者股骨头直径、股骨颈长度、股骨颈宽度显著大于女性患者,老年前期组、老年组、长寿老年组男性患者股骨颈前倾角显著小于女性患者,老年组男性患者股骨颈偏移量显著大于女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性别不同组之间患者的股骨颈前倾角、股骨颈干角、股骨头直径、股骨颈长度、股骨颈偏移量及股骨颈宽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中老年男性相比,中老年女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股骨颈前倾角偏大,股骨颈偏移量、宽度、长度及股骨头直径偏小。中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的解剖参数无明显年龄差异。

  • 标签: 髋骨折 股骨 临床解剖学 性别 成像,三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例2型肢发育不全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基因变异,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患儿进行病史采集及辅助检查,提取患儿及父母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高通量测序,并用Sanger测序法进行验证。结果患儿表现为面中部发育不良,眼距宽,鼻梁肥厚,鼻孔小而向上翘,拇指/趾宽大,其余指/趾短粗。基因检测显示PDE4D基因存在"错义变异c.1813T>C, p.Tyr605His(杂合)",其父母无该位点变异。该例样本变异为新发现的变异。结论确诊1例2型肢发育不全症病例,PDE4D基因变异导致该病在国内尚未见报道。

  • 标签: 短指/趾畸形 2型肢端发育不全症 PDE4D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三角结构重建失效对股骨近骨折手术治疗失败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股骨颈或转子间骨折治疗失败的53例患者资料,男26例,女27例;年龄55.13岁(范围,18~94岁);转子间骨折31例,股骨颈骨折22例;钢板螺钉固定18例,空心钉固定13例,髓内钉固定22例。基于股骨近的力学规律划分出内侧边、外侧边和上侧边,根据术后失败病例的影像学资料,对不同侧边的重建失败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3例患者中,内侧边重建失效19例,外侧边重建失效4例,上侧边重建失效21例,内侧边和外侧边均重建失效2例,内侧边和上侧边均重建失效7例。53例内固定治疗失败患者中,其中31.2%(16/53)因骨折再移位而致失败,43.4%(23/53)因骨不连而致失败,22.6%(12/53)因股骨头内固定物位置改变而致失败,3.8%(2/53)因内固定断裂而致失败。统计结果提示,骨折患者不同侧边未重建所导致手术失败类别的分布相同(P=0.098)。翻修治疗策略:钢板螺钉再固定5例,钢缆捆绑1例,髋关节置换11例,内固定取出3例,更换髓内钉固定6例,三角重建固定策略21例,另有6例患者由于身体原因未在我院进行后续治疗。结论对于股骨近骨折的治疗,近三角形结构任何一个单边重建失败,均将引起股骨近结构不稳,导致骨折固定治疗失败。

  • 标签: 髋骨折 治疗失败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问号钩螺旋体vWF-A基因产物结合人胶原蛋白的作用与机制。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问号钩螺旋体黄疸出血群赖型赖株vWF-A基因(LA_0012、LA_0697和LA_4207)产物结构与功能。构建上述基因vWF-A功能结构域片段原核表达系统,采用SDS-PAGE和Ni-NTA亲和层析法检查目的重组蛋白rLep0012、rLep0697和rLep4207表达情况和提纯效果。采用ELISA和表面等离子共振法(SPR)检测目的重组蛋白与人Ⅰ、Ⅲ、Ⅳ和Ⅵ型胶原蛋白(hCOL1/3/4/6)的结合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问号钩螺旋体赖株感染人和小鼠血管内皮细胞(HUVEC和EOMA)时vWF-A基因转录和表达水平变化。结果vWF-A基因产物均为含vWF-A超家族结构域表面或跨膜蛋白,但LA_0697和LA_4207基因还含有金属离子依赖性黏附位点(MIDAS)。所构建的原核表达系统能有效表达目的重组蛋白,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后SDS-PAGE检测均显示为单一蛋白条带。ELISA结果显示rLep0697与hCOL3/6、rLep4207与hCOL1/4呈强结合。SPR结果显示rLep0697快速结合hCOL3/6但快速解离(KD值=5.71×10-8和5.89×10-8 mol/L),rLep4207快速并稳定结合hCOL1/4(KD值=6.4×10-9和3.2×10-9 mol/L)。感染HUVEC和EOMA细胞时,上述vWF-A基因转录和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LA_0697和LA_4207基因产物可作为问号钩螺旋体感染过程中的黏附因子。

  • 标签: 问号钩端螺旋体 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样蛋白 胞外基质 胶原蛋白 结合/黏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