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中药熏蒸疗法结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翼状胬肉术后干眼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至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72例翼状胬肉术后干眼患者作为探讨对象,以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药熏蒸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中医症候积分、治疗效果、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72.22%(P<0.05);治疗后观察组BUT(泪膜破裂时间)与 SⅠt(泪液分泌实验Ⅰ)高于对照组,FL(角膜荧光染色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疗法结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够缓解翼状胬肉术后干眼患者症状,改善泪液分泌,效果较好。

  • 标签: 翼状胬肉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 中药熏蒸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痤疮瘢痕治疗中应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bFGF)的疗效。方法:收录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40例痤疮瘢痕患者。40例样本入组后完成分组:所有患者均采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对照组(n=20,莫匹罗星软膏。)、研究组(n=20,bFGF凝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采用激光+莫匹罗星软膏治疗,总有效14例,有效率70.00%;研究组应用激光+bFGF凝胶开展治疗,治疗效果明显提升,总有效19例,有效率95.00%,对比(P<0.05)。未实施治疗前,患者的痤疮基底深度对比(P>0.05);采取措施治疗后,痤疮有明显改善,且研究组利用激光+bFGF凝胶进行治疗30d、90d后,痤疮基底深度改善更为显著,对比(P<0.05)。结论:超脉冲CO2点阵激光+bFGF凝胶对痤疮疤痕开展治疗,痤疮基底深度有明显的改善,减少结痂的时间,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超脉冲CO2点阵激光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 痤疮瘢痕 疗效
  • 简介:患者心包填塞可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如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现将我院自2000-2010年ICU诊治的15例心包填塞患者总结如下。

  • 标签: 心包填塞 急性 ICU
  • 简介:近年来老年人结核病发病率明显升高,且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很不典型。我院自1996~1999年共收治老年肺结核26例,误诊15例,误诊率57%。现综合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0例,女5例。年龄62~82岁。吸烟者8例。表现为发热13例,咳嗽11例(其中血痰4例),胸痛3例,呼吸困难4例、盗汗2例,胸腔积液3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3例,糖尿病4例,胃大部切除术后3例,肝血管瘤1例。外周血白细胞>10.7×10~9/L12例,旧结核菌素试验(Crr试验)阳性2例,标准精制结核菌素(PPD)试验阳性3例。肺部X线示双下肺间质病变呈网状4例,双上肺病灶2例,左中下肺、右上肺病灶4例,左上肺病灶3例,右上肺病灶2例。胸部CT扫描6例,显示密度均匀结节影、胸膜肥厚、胸水征4例,肺门淋巴结肿大2例。

  • 标签: 肺结核 老年人 误诊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 简介:目的了解布氏杆菌病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经验。方法15例布氏杆菌病行回顾分析。结果临床治愈12例,好转2例,治愈好转率达90%。结论布氏杆菌病早期诊断,综合治疗预后良好。

  • 标签: 布氏 杆菌 布氏杆菌病
  • 简介:目的:探讨孕12~15周终止妊娠的最佳方法。方法:180例(孕12~15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每组90例。A组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B组采用利凡诺尔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术终止妊娠。观察两组的胎儿、胎盘排出、引产时间、腹痛持续时间及用药后至清宫前阴道出血量的情况。结果;A组阴道出血量及胎儿、胎盘均排出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腹痛持续时间4h内及4~12h内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5)。结论:对于孕12~15周终止妊娠,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口服不失为一种快速、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利凡诺尔 引产
  • 简介:结肠粪性溃疡穿孔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文献报道较少,早期诊断较困难,常伴发结肠癌,预后差,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是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和手术。本院自1990至2004年共收治结肠粪性溃疡穿孔15例。行病变段结肠切除,端端吻合术和病变段结肠切除加近端结肠造口术。均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溃疡穿孔 结肠癌 治疗 早期诊断 结肠切除 结肠造口术
  • 简介:目的分析阑尾炎再手术原因,探讨预防或减少阑尾炎手术后并发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阑尾切除术后再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再手术的原因为漏诊结肠癌、阑尾恶性肿瘤5例,阑尾残株炎2例,Meckel憩室、回肠末端结核、阑尾动脉出血、盆腔脓肿、腹腔动脉卒中、盲肠瘘、粘连性肠梗阻、腹壁窦道形成各1例,予相应的再次手术治疗,除1例腹腔动脉卒中患者术后死于短肠综合征外,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重视阑尾炎术前及术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重视术中操作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可减少或避免再手术的机会.

  • 标签: 阑尾切除术 再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围产期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4年6月收治的15例国产期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国产期心肌病患者经限制钠盐、利尿、抗感染、扩血管、抗栓塞等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消失。1例经产妇阴道分娩,14例行剖宫产终止妊娠,产后母要均平安,产妇心功能Ⅰ~Ⅱ级。结论国产期的首次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减少孕产妇及国产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围产期心肌病 患者 国产 治疗 经产妇 抗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距骨骨折脱位患者的疗效。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5年8月-2017年1月收治的15例距骨骨折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为对照组距骨骨折脱位患者提供传统手法复整治疗;为观察组距骨骨折脱位患者提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疗效、并发症发生率这两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距骨骨折脱位患者的显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距骨骨折脱位患者,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方法用于距骨骨折脱位患者的治疗,疗效显著。

  • 标签: 手术治疗 距骨 骨折 脱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与同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培养后对小肠恶性黑色素瘤生长和肝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提取健康献血者、小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常规诱导出DC细胞与CIK细胞后,按照1∶5比例共培养14d获得DC-CIK细胞.取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瘤手术切除的肝转移灶新鲜瘤组织块植入裸鼠小肠黏膜层,建立小肠恶性黑色素瘤肝转移模型.将56只裸鼠原位移植人小肠恶性黑色素瘤72h后,分成7组,每组8只:(1)对照组;(2)丝裂霉素组;(3)健康人CIK细胞组;(4)健康人DC-CIK细胞组;(5)小肠恶性黑色素瘤自体CIK细胞组;(6)小肠恶性黑色素瘤自体DC-CIK细胞组;(7)小肠恶性黑色素瘤自体DC-CIK细胞+丝裂霉素组.对照组裸鼠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裸鼠尾静脉注射相应的效应细胞,每只0.3ml,细胞数为6×107个,丝裂霉素注射剂量为400μg,每天1次,连续28d.停药后72h处死动物,切取肿瘤称质量,并检查肿瘤生长及肝转移情况.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成功建立小肠恶性黑色素瘤肝转移模型(HSIM-0603).对照组、丝裂霉素组、健康人CIK细胞组和DC-CIK细胞组、小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自体CIK细胞组和DC-CIK细胞组及DC-CIK细胞+丝裂霉素组的肿瘤质量分别为(1.18±0.17)、(0.71±0.06)、(0.68±0.15)、(0.43±0.08)、(0.67±0.07)、(0.37±0.08)、(0.20±0.05)g;抑瘤率分别为0、39.82%、42.37%、63.56%、43.22%、68.64%、83.05%;肝转移分别为8、8、5、4、4、3、2只,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2.300,x2=200.538,94.325,P<0.05).结论小肠恶性黑色素瘤肝转移模型可用于小肠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机制、侵袭、转移及治疗的研究,DC-CIK细胞治疗能抑制小肠恶性黑色素瘤的生长和肝转移.

  • 标签: 小肠肿瘤 恶性黑色素瘤 肝转移 动物模型 树突状细胞 杀伤细胞
  • 简介:目的研究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偏侧肢体痉挛性瘫痪患儿下肢痉挛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转化生长因子β1(human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偏侧肢体痉挛性瘫痪患儿40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均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比较治疗前后患侧下肢肌群张力和患儿基底节区代谢产物水平。结果小腿三头肌群、腘绳肌、髋内收肌群手术前的肌张力均显著高于手术后的肌张力(P〈0.05)。对侧基底节区Cho/NAA术后较术前升高,而NAA/Cr较术前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术后患儿NSE水平为(16.4±4.1)μg/L,明显低于术前的(28.9±8.2)μg/L(P=0.000);而术后TGF-β1水平为(64.2±31.5)ng/L,明显高于术前的(32.4±24.7)ng/L,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偏侧肢体痉挛性瘫痪患儿下肢痉挛的疗效较佳,可有效改善患儿各肌肌群张力,调节血清NSE和TGF-β1水平。

  • 标签: 脑瘫 脊神经切断术 儿童 磁共振波谱 NSE TGF-β1
  • 简介:[摘要]毛囊干细胞包括上皮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其中位于毛囊隆突区外根鞘的神经嵴干细胞和位于毛囊结缔组织鞘及毛乳头的间充质细胞均具有神经分化的潜能。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是属于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超家族中一组细胞间的信号分子,它们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调节细胞的多项功能神经诱导、分化方向决定、凋亡及增殖等。就毛囊干细胞的神经分化潜能及BMPs等细胞因子对干细胞神经分化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分析毛囊干细胞神经分化的发生机制。

  • 标签: [] 毛囊干细胞 神经分化 BMP
  • 简介:在肾脏疾病的进展过程中,转分化机制是重要的致纤维化机制,上皮细胞可能转分化为间充质细胞。本文综述间充质细胞在慢性肾脏疾病中的分子机制、病理意义和治疗干预方面的进展。

  • 标签: 间充质细胞 慢性肾脏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