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前肿瘤MRI影像学特征与强化模式在预测微血管侵犯(MVI)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MRI检查并在肝胆外科行手术切除的孤立性HCC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术后病理诊断分为MVI(+)与MVI(-)两组,分析MVI与HCC的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强化模式、强化类型等影像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最终纳入HCC患者84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19例,年龄(54.94±11.51)岁。MVI(+)组46例,MVI(-)组38例,两组患者的肿瘤最大径分别为(7.08±3.45)cm和(4.28±2.4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表明,HCC MRI影像学特征指标DWI信号、包膜是否完整、强化模式、肿瘤边缘是否光整、是否存在瘤周异常强化和瘤内动脉,两组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T1加权成像信号、T2加权成像信号、病灶是否含脂,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肿瘤最大径>6.33 cm、3/4型强化模式、肿瘤边缘不光整为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联合诊断的截断值为0.53、曲线下面积为0.881、敏感性0.870、特异性0.789、约登指数0.659。结论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联合ROC曲线分析可以根据HCC MRI影像学特征进行术前HCC MVI预测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肝细胞癌 强化模式 微血管侵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石相关型胆囊上皮内瘤变的相关因素,并建立其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且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为慢性胆囊炎或胆囊上皮内瘤变的75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其中胆囊结石伴胆囊上皮内瘤变150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600例。男性264例,女性486例,年龄(51.3±14.5)岁(范围:18~90岁)。通过χ²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胆囊上皮内瘤变的独立相关因素,并建立模型及进行内部验证。将原始数据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526例)和验证组(224例),分别采用列线图及树增益朴素贝叶斯方法建立结石相关型胆囊上皮内瘤变的预测模型,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校准图、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及混淆矩阵评估两种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史(年)、胆囊大小、胆囊黏膜是否光滑、胆囊壁是否增厚、结石大小及结石数量是结石相关型胆囊上皮内瘤变发生的相关因素(χ²=19.957、8.599、9.724、9.301、8.341、15.288、9.169,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23,95%CI:1.50~3.31,P<0.01)、胆囊大小(OR=2.11,95%CI:1.17~3.80,P=0.013)、胆囊黏膜是否光滑(OR=1.80,95%CI:1.13~2.88,P=0.014)、结石大小(OR=2.98,95%CI:1.71~5.21,P<0.01)及结石数量(OR=2.14,95%CI:1.34~3.42,P<0.01)是结石相关型胆囊上皮内瘤变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列线图建模组和验证组的C-index分别为0.708和0.696,两种模型建模组AUC分别为70.60%和70.73%,验证组的AUC分别为68.14%和67.47%。两种模型建模组的精确度分别为69.96%和70.72%,验证组的精确度分别为66.96%和67.41%。结论年龄、胆囊大小、胆囊黏膜是否光滑、结石大小及结石数量是结石相关型胆囊上皮内瘤变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基于上述因素建立的列线图及树增益朴素贝叶斯模型可用于预测胆囊上皮内瘤变的发生。

  • 标签: 胆囊结石病 胆囊疾病 胆囊上皮内瘤变 胆囊肿瘤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发病率与病死率居高不下的恶性肿瘤之一,免疫治疗的发展令人欣喜,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ICI)的疗效给广大肿瘤患者胜利的曙光。但仍有大多数患者免疫治疗效果不明显,耐药性进展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近年来如何选择ICI治疗的优势人群及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生物标记物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本篇综述将逐一对目前临床应用与研究广泛的生物预测标记物(Biopredictive markers)的最新发展进行介绍。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 生物预测标记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多模态MRI序列中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并成功再通后脑组织转归的预测能力。方法选择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介入中心脑血管病科自2019年1月至12月行血管内治疗并成功再通的45例AIS患者,应用影像后处理软件对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内随访的MRI图像进行分析,测量并比较弥散加权成像(DWI)显示的脑梗死核心区、病变逆转区及脑梗死增加区术前ADC值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ADC值对患者DWI上病变逆转的预测能力。结果所有患者血管成功再通后,均存在术前DWI上病变逆转区和脑梗死增加区。脑梗死核心区、病变逆转区及脑梗死增加区的术前ADC值依次增加,分别为0.555×10-3(0.515×10-3,0.608×10-3) mm2/s、0.637×10-3(0.600×10-3,0.728×10-3) mm2/s和0.948×10-3(0.907×10-3,0.950×10-3) 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术前ADC值预测患者DWI上病变逆转的准确度为87.1%(曲线下面积为0.871,95%CI:0.868~0.875,P=0.000),最佳ADC临界值为0.57×10-3 mm2/s,其预测的敏感度为97.2%,特异度为68.3%。结论AIS患者血管成功再通后不同转归脑组织的术前ADC值有明显差异,其可用于预测AIS患者脑组织的最终影像结局。

  • 标签: 弥散加权成像 病变逆转 脑梗死增加 表观扩散系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
  • 简介:摘要:相似性理论是通过观察了大量的自然现象,思考这些自然现象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后,提出了这一理论,它揭示了自然的客观规律。本文从方向相似性、相似的程度、预测准确性的检验、事物之间相关性与因果关系、相似性与创新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来论述相似性理论。并对相似性理论在预测中的运用做了实证研究。

  • 标签: 相似性理论 预测 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在胎儿体重预测中临床双参数与超声多参数估测法的准确性。方法:以160例足月、单胎分娩产妇为例,时间为2019.10-2021.10之间,回顾性分析其相关资料。所有对象在对胎儿体重预测时,采用临床双参数(孕妇腹围、宫高)和超声多参数(股骨长径、腹围、头围、双顶径)进行预测,金标准以出生体重为准,对比2种估测法的准确性。结果2种估测法对比胎儿体重符合率的数据后显示超声多参数更高(90.63%vs71.88%),二者达到统计差异要求(P<0.05)。160例产妇分娩30例巨大儿,2种估测法对比巨大儿符合率的数据后显示超声多参数更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会阴超声在孕晚期宫颈条件评估及临产时间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待产的100例孕晚期产妇作为此次研究的一般对象,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妇,孕周在37+1~42+3周,对所有产妇均进行会阴超声检查,主要检查的内容包括内口宽度、宫颈长度、先露高度、羊膜囊在宫颈管的嵌入深度以及宫颈宽度等参数,并对所有产妇的临产时间进行调查,从而了解宫颈条件同临产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而了解宫颈形态同临产时间之间存在的关系。结果 经调查研究了解到,内口宽度、宫颈长度、先露高度以及羊膜囊在宫颈管的嵌入深度均同临产时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孕晚期宫颈进行评定过程中,采用会阴超声能够对临产时间进行有效预测,并有利于指导分娩过程中的应对措施制定。

  • 标签: 会阴超声 孕晚期 宫颈条件 临产时间 预测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通过超声测量宫颈数据预测早产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从2019/04至2021/04来我院进行检查的产妇作为探究对象共有98例。根据母亲的妊娠周数是否达到37周分为两组,分别是早产组(n=49)和非早产组(n=49)。利用超声观察宫颈影像并测量分析。结果 经统计学研究发现,产妇的早产率因宫颈长度的不断缩小而升高,同时当内口宽度测量值超过5mm时,早产率也处于较高的水平,以上差异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超声 早产预测 宫颈内口宽度 宫颈长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育症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对精液质量的预测价值。方法: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不育症患者119例作为不育组,健康男性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清性激素、精液质量参数的差异。不育组分为无精组27例、有精组92例,对比其外周血清性激素水平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清性激素水平对不育症患者精子数量的预测价值。结果:不育组患者血清中T、E2的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LH、FSH、PRL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不育组患者精液参数中前向运动精子(PR)、精子活动率、精子密度的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无精组患者血清中E2的水平低于有精组,LH、FSH、PRL的水平高于有精组(P<0.05),两组间T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LH、FSH、PRL、E2水平均对不育症患者精子数量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不育症患者性激素及精液质量均出现明显改变,且血清LH、FSH、PRL、E2水平均对患者的精液质量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 标签: 不育症 性激素 精子质量 精液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术前预测模型并验证其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行肝切除术的160例H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患者MVI情况。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HCC患者MVI的术前预测模型,通过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从而来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并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在160例患者中,有MVI者86例,无MVI者74例。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资料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瘤周低回声晕环、甲胎蛋白(AFP)水平、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水平、循环肿瘤DNA(ctDNA)浓度是HCC的MVI独立危险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各变量的回归系数构建预测模型,通过绘制ROC曲线,计算出AUC值为0.914(95%CI 0.820~0.962),当最佳临界值为0.069时对HCC患者MVI具有预测价值,灵敏度为86.5%,特异度为87.9%,约登指数为0.74。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验证预测模型,灵敏度为88.4%,特异度为93.2%,两者灵敏度和特异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对HCC微血管侵犯的患者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为HCC患者的术前治疗方案、手术规划提供参考。

  • 标签: 癌,肝细胞 微血管 微血管侵犯 预测模型 手术规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率昼夜节律紊乱预测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患者全因死亡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1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就诊的CKD 5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入选159名健康志愿者设为健康对照组。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入选者24 h心率,并计算心率昼夜节律指标(包括24 h心率、白天及夜间平均心率、夜/昼心率比值、24 h最大心率、24 h最小心率以及24 h心率极差)。夜/昼心率比值>0.9定义为"非勺型心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法分析CKD 5期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比较夜/昼心率比值>0.91(高比值)组和≤0.91(低比值)组患者累积死亡率的差异;限制性立方样条图法分析夜/昼心率比值和全因死亡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时间依赖的ROC曲线分析夜/昼心率比值对CKD 5期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共159名健康志愿者和221例CKD 5期患者入选本研究,CKD 5期患者男性123例(55.66%),年龄(52.72±13.13)岁。中位随访时间为50.0个月。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KD 5期患者24 h、夜间平均心率以及24 h最小心率均升高;夜/昼心率比值上升[(0.91±0.09)比(0.81±0.08),P<0.001],呈"非勺型心率"状态;24 h最大心率和24 h心率极差降低(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夜/昼心率比值增高(每增加0.1,HR=1.557,95%CI 1.073~2.258,P=0.020)是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夜/昼心率高比值组患者的累积死亡率高于低比值组(Log-rank检验χ2=7.232,P=0.007)。限制性立方样条图结果显示,CKD 5期患者夜/昼心率比值与全因死亡率之间呈线性效应关系(P=0.141),当夜/昼心率比值>0.91时,CKD 5期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增加。时间依赖的ROC曲线表明,在随访时间长达70.0个月时,夜/昼心率比值预测全因死亡的准确度为70.90%。结论CKD 5期患者心率的昼夜节律呈"非勺型"状态,高夜/昼心率比值是CKD 5期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肾功能衰竭,慢性 心率 昼夜节律 全因死亡率 非勺型心率
  • 简介:摘要左乙拉西坦(LEV)是第二代广谱抗癫痫药,与其他抗癫痫药相比,具有独特的抗癫痫机制、良好的疗效及耐受性。随着LEV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尤其是精神相关不良反应。基因多态性可能是造成上述药物反应个体差异性的重要因素。本文以LEV药物基因组学相关的作用靶点、代谢、不良反应相关的遗传变异及疗效预测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实践中癫痫患者应用LEV个体化治疗提供决策,进而提高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癫痫患者的疾病负担。

  • 标签: 左乙拉西坦 药物基因组学 突触囊泡蛋白2A 癫痫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脑死亡供者(DBD)肝移植术后早期肝移植物功能不良(PEGF)相关分子标志物,并构建肝移植术后PEGF早期预测模型。方法基于美国基因表达数据库(GEO)GSE23649数据集中16例DBD供肝复灌2 h标本(8例发生PEGF,8例未发生PEGF)转录组数据,采用差异表达分析筛选PEGF相关基因;运用LASSO-Logistics回归筛选最佳建模基因集合构建风险评分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与Nomogram图评估模型预测效力及可视化;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探索PEGF相关生物学通路。结果本研究筛选出6个与DBD肝移植术后PEGF密切相关的关键基因,包括4个上调基因(HBB、PFDN5、RPS3A、RPS5)和2个下调基因(RPL22、FAM62B)。基于该6基因所构建的风险评分模型对DBD肝移植术后PEGF有良好的预测价值(AUC=1,P=0.000 8)。GSEA提示DBD肝移植术后PEGF可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等通路相关(均P<0.05)。结论该模型将有助于DBD肝移植术后早期精准评估PEGF风险,且未来有望联合常温机械灌注用于术前供肝质量评估。

  • 标签: 肝移植 早期肝移植物功能不良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灌注压估算值(eRPP)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创伤中心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72 h内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AKI)分为AKI组与非AKI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ISS、SOFA,APECHE Ⅱ评分,上肢动脉血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联合腹腔内力压(IAP)等,并通过计算得到患者肾脏灌注压估算值(eRPP)。比较两组组间相关指标差异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AKI的独立预测因子,ROC曲线分析相应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共173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入组,AKI组患者血清白蛋白[(32.21±5.20)g/L vs. (34.83±4.20)g/L, P =0.001]及24 h尿量[(711.90±241.38)mL vs. (1 101.21±509.86)mL, P <0.001]低于非AKI组,而血清乳酸水平[(2.80±0.96)mmol/L vs. (1.89±0.63)mmol/L, P <0.001]、ISS[(29.05±5.91) vs. (22.17±4.02), P <0.001]、APECHE Ⅱ[(38.84±21.47) vs. (31.45±18.24), P =0.03]、SOFA评分[(5.26±2.08) vs (3.14±1.34), P <0.001]及病死率(9.52% vs. 2.29%, P =0.04)均显著高于非AKI组,ICU住院时间也较非AKI组显著延长[(8.43±6.46)d vs. (6.42±3.78)d,P =0.01]。患者入院后6 h、12 h及24 h CVP及eRPP与AKI的发生显著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24 h尿量、CVP与eRPP为患者发生AKI的独立预测影响因子(P <0.05),相较于尿量及CVP,eRPP更具有预测价值。结论入院24 h的eRPP值可能为严重多发伤患者发生AKI的最适合的独立预测因子。

  • 标签: 回顾性研究 严重多发伤 急性肾损伤 预测因子 中心静脉压 动脉血压 腹内压 肾灌注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淋巴漏的危险因素,建立发生淋巴漏风险预测评分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1日至2020年5月1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行根治性手术治疗487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术后发生淋巴漏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评分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本组487例胃癌患者中术后发生淋巴漏32例(6.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术前存在低蛋白血症(95%CI:1.222~7.357,P=0.016)、病灶位于贲门-胃底(95%CI:1.117~6.788,P=0.028)、肿瘤浸润深度cT分期为T3~T4期(95%CI:1.149~25.676,P=0.033)、手术时间≥4 h(95%CI:1.469~11.480,P=0.007)、术中联合脏器切除(95%CI:1.106~12.886,P=0.034)、术中D2+淋巴结清扫(95%CI:1.969~11.510,P=0.001)及术后贫血(95%CI:1.271~9.392,P=0.015)均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发生淋巴漏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建立风险预测方程:logit(P)=-9.624+1.098×X1+1.013×X2+1.692×X3+1.413×X4+1.328×X5+1.560×X6+1.240×X7,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检测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P=0.348)。采用ROC曲线评价回归方程的区分度,曲线下面积为0.856(95%CI:0.787~0.926,P<0.001):评分≥4分患者发生淋巴漏的概率为14.1%,评分<4分患者为2.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发生淋巴漏与多种临床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建立胃癌根治术后淋巴漏风险预测评分模型,在围手术期能够有效识别胃癌根治术后发生淋巴漏的高风险患者。

  • 标签: 胃肿瘤 危险因素 预测 淋巴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梗死面积(IS)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2月至2018年1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行直接PCI且于术后1周内接受心脏磁共振(CMR)检查的急性STEMI患者104例。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的临床终点事件的IS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IS组和低IS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2年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使用Cox回归模型分析IS对接受PCI的急性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ROC曲线确定的IS最佳临界值为13.55%,高IS组患者(IS≥13.55%)50例和低IS组患者(IS<13.55%)54例。高IS组中女性 [14例(28.0%)比 6例(11.1%)]、前壁心肌梗死[27例(54.0%)比 16例(29.6%)] 及存在微血管梗阻[32例(64.0%)比 16例(29.6%)]患者均多于低IS组,白细胞计数[11.25(8.90, 13.38)×109/L 比 9.25(7.58, 11.00)×109/L]、肌钙蛋白I[50.63(16.56, 76.30)μg/L 比 16.58(2.66, 38.42)μg/L]及B型利钠肽[178.10(79.70, 281.95)μg/L 比 79.60(42.83, 183.90)μg/L]水平均高于低IS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45.15±10.65)% 比 (51.95±12.91)%]小于低IS组患者(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IS与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2年的心源性死亡(P=0.033, HR=1.075, 95%CI 1.006~1.148)风险独立相关,IS每升高1%, 患者术后心源性死亡的风险增加7.5%。结论PCI术后1周内测量的IS与急性STEMI患者术后2年心源性死亡密切相关,IS对急性STEMI患者的预后有预测价值。

  • 标签: 心肌梗死 梗死面积 心脏核磁共振 预后
  • 作者: 朱湘 朱超男 曾剑 孙晓江 林清认 方军 陈明 季永领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24
  • 出处:《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胸部放疗科,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2,杭州依图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310063,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胸部外科,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2,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胸部放疗科,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2 陈明现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广州 510075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基于放射组学的生物标记物模型,预测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病理反应。方法回顾性选取2008—2018年间112例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患者,均采用术前nCRT联合手术治疗。收集治疗前增强CT图像,手动描绘病变体积。使用Python软件中pyadiomics插件包提取共670个放射组学特征(包括肿瘤强度、形状和大小、纹理和小波特征),运用逐步回归结合最佳子集方法筛选特征,最后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性能。结果全组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率为58.0%(65/112)。最终模型包含10个放射组学特征,与结局相关性最大的为灰度特征(即图像的纹理信息),其次为形状特征和体素强度相关特征。训练集、测试集AUC分别为0.750、0.870,敏感性分别为0.711、0.757,特异性分别为0.778、0.900。结论基于CT放射组学的多参数模型在不额外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和侵入性操作前提下,能较好地、有效地预测食管癌nCRT病理反应和较好地指导个体化治疗。

  • 标签: 放射组学 食管肿瘤/新辅助放化疗法 病理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MIMIC-Ⅲ),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影响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AKI预后预测模型。方法根据诊断代码从MIMIC-Ⅲ数据库中筛选年龄≥18岁、首次入ICU且住院记录完整的急性肾衰竭患者(数据库中延用RIFLE诊断标准,本文中诊断表述为AKI)。依据患者出院时生存状态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基础疾病、损伤因素、发生AKI 24 h内的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相关干预措施以及预后指标等。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AKI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该模型对AK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最终纳入4 554例AKI患者,死亡862例,病死率为18.93%。对可能与AKI患者死亡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淋巴瘤、转移癌、万古霉素、阿司匹林、凝血功能异常、心搏骤停、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有创机械通气、血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K+、血尿素氮(BUN)、总胆红素(TBil)、肾脏替代治疗(RRT)、住院时间(LOS)与AKI患者死亡相关〔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1.002(1.001~1.003)、0.764(0.618~0.819)、1.749(1.112~2.752)、2.606(1.968~3.451)、1.779(1.529~2.071)、0.689(0.563~0.842)、1.871(1.590~2.201)、2.468(1.209~5.036)、2.610(2.226~3.060)、2.154(1.853~2.505)、1.105(1.009~1.021)、0.998(0.997~0.998)、1.132(1.057~1.212)、1.008(1.006~1.011)、1.061(1.049~1.073)、2.142(1.793~2.997)、0.805(0.778~1.113),均P<0.05〕;进一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瘤、转移癌、万古霉素、心搏骤停、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凝血功能异常、有创机械通气、BUN升高、TBil升高、血K+升高或降低、WBC升高为AKI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β值分别为0.636、1.005、0.207、0.894、0.787、0.346、0.686、0.006、0.051、0.085、0.009,OR和95%CI分别为1.889(1.177~3.031)、2.733(2.027~3.683)、1.229(1.040~1.453)、2.445(1.165~5.133)、2.197(1.850~2.610)、1.413(1.183~1.689)、1.987(1.688~2.338)、1.006(1.003~1.009)、1.052(1.039~1.065)、1.089(1.008~1.176)、1.009(1.004~1.015),均P<0.05〕。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AKI预后预测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观察数据(P=0.604)。ROC曲线分析显示,AKI预后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6(95%CI为0.697~0.735);当截断值为0.320时,敏感度为71.9%,特异度为60.1%,阳性似然比为1.80,阴性似然比为0.47。结论基于MIMIC-Ⅲ数据库建立的重症患者AKI预后预测模型,可能对AKI预后风险评估及后期干预治疗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重症患者 危险因素 预后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测定早孕期子宫动脉数据对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浙江省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7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病例组)和同期常规产检的70例健康孕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孕妇在孕11 ~ 13+6周行多普勒超声时子宫动脉数据及妊娠结局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的价值。结果病例组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双侧切迹例数较对照组高[0.54 ± 0.12比0.43 ± 0.08、0.97 ± 0.36比0.69 ± 0.31、12.86%(9/70)比1.43%  (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新生儿体质量较对照组低[(2 912.38 ± 528.07) g比(3 487.39 ± 416.73) g],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率、窒息率及早产率较对照组高[11.43%(8/70)比1.43%(1/70)、8.57%(6/70)比0、15.71%(11/70)比4.29%(3/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I预测妊娠期高血压曲线下面积最大;当界限值设定为0.798时,PI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00%、86.00%。结论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在孕早期(11 ~ 13+6周)子宫动脉血流情况就已出现异常,临床可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参数对妊娠期高血压进行预测,其中PI预测效能较好。

  • 标签: 妊娠初期 子宫动脉 高血压,妊娠性 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