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胎儿先天心脏实施产前超声检查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7月到2022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孕妇分别作为研究时间与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产后新生儿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将产后新生儿诊断结果与产前超声检查的结果进行比对,并观察先天心脏类型。结果:产后共诊断出9例先天心脏胎儿,在使用产前超声检查方式后,共有7例胎儿被检测出存在先天心脏,两种检测方式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9例先天心脏胎儿中,3例为三尖瓣畸形,1例为单纯性室间隔缺损,1例为单纯性房间隔缺损,1例为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为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为单心房,1例为三尖瓣闭锁。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先天心脏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产前超声检查 胎儿 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先天心脏房间隔缺损介入术后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 接受介入术治疗的先天心脏房间隔缺损患儿4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术后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介入术治疗的先天心脏房间隔缺损患儿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可促进其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 术后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气管狭窄伴先心病一期纠治经验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我院收治的12例先天气管狭窄合并先心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平均年龄15.75月,平均体重9.38kg。所有病例均在浅低温或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先心病纠治术,同时行气管成形术。结果所有患儿手术均成功,其中10例采用Slide气管成形法,2例采用端端吻合法。术后并发症包括肺炎4例,气道分泌物增多5例,气道高反应4例,肉芽组织生长3例,其中2例最终呼吸衰竭死亡;其余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小儿先天气管狭窄的处理仍较困难,Slide手术方法是目前处理主气管狭窄的最佳手术方式,特别适合于长段和弥漫性气管狭窄的患者。但是,先天气管狭窄患者的治疗仍需要以气管成形手术为中心的综合治疗。

  • 标签: 气管狭窄 先天性 心脏缺损 先天性 气管成形术 婴儿 儿童
  • 简介:摘要心脏瓣膜是由于炎症、先天畸形、黏液样变性、退行性改变、缺血性坏死及创伤等导致的单个或多个瓣膜的功能或结构异常。表现为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目的讨论心脏瓣膜疾病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观察生命体征及主诉。观察穿刺处敷料渗血情况,沙袋压迫4~6小时。嘱患者卧床休息24小时,避免穿刺侧的下肢屈曲活动。抗生素预防感染。

  • 标签: 心脏瓣膜疾病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先天心脏(CHD)的流行趋势,分析其流行学特征和发病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间诊断为CHD的患儿共2415例为研究对象。统计CHD的每年检出率,构成类型和各年龄段构成比。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CHD的独立危险因素和独立保护因素。结果:2012年、2013年和2014年的CHD检出率分别为19.42%、34.99%和45.59%,呈现明显的逐年升高趋势(P=0.018,0.107)。统计分析表明CHD的主要类型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分别占37.31%、30.97%和13.71%,居前三位。各年龄段间比较发现1岁以下各类型CHD占比均最高,1岁以上的各类型CHD患病率呈逐渐降低趋势;〈4岁的CHD患儿占CHD患儿的74.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文化程度是CHD的独立保护因素[OR=0.488,P=0.011],先兆流产史、父亲吸烟史和孕期室内装修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48~7.151,P〈0.05或〈0.01]。结论:近年我国先天心脏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定期检查,针对父母情况和环境因素提早进行干预,可达到早期诊断及防治的目的。

  • 标签: 心脏缺损 先天性 流行病研究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心脏超声筛查用于先天心脏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进行胎儿心脏超声筛查的孕8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进行常规检查和心脏专项检查,检查胎儿心脏大小、结构、位置、功能状态,各个瓣膜功能形态与结构,新生儿出生1周内再次进行超声心动检查,对比胎儿心动超声、新生儿心动超声筛查结果和胎儿尸解结果。结果80例胎儿中共发现3例先天心脏异常,其中产前超声检查确诊2例,特异性为100%,灵敏度为90%;产前超声筛查3例,心内膜垫缺损1例,肺动脉瓣狭窄伴右室发育不良1例,室间隔缺损1例。结论选择四腔心、三血管、主动脉弓等六切面做产前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可显著提升先天心脏筛查准确率,降低误诊漏诊率,对于做好优生优育、降低胎儿死亡率与畸形率有积极意义可大力应用推广。

  • 标签: [] 超声 心脏超声 先天性心脏病 漏诊率
  • 简介:目的分析在先天心脏(先心病)临床检测中运用心脏超声检查的效果。方法在我院产科选取324例胎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胎儿实行心脏超声检查,在胎儿娩出后实行超声检查,观察胎儿及新生儿的心脏结构形态及其功能情况,并将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结果与新生儿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324例新生儿中经超声诊断结果确诊先天心脏异常8例,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诊断出7例,灵敏度高达87.50%,其中1例室间隔缺损,1例心内膜垫缺损,1例三房心,1例三尖瓣下移,1例法乐四联症,1例右心室发育不良,1例单心室,1例单心房。结论在心脏筛查中实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可有效诊断出胎儿先心病,并且漏诊和误诊率较低,对优生优育政策推广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超声检查 应用
  • 简介:临床上.先天心脏病人施行非心脏手术治疗并不少见其中一些病人病情十分严重.对麻醉医生是很大的挑战。了解不同先天心脏的病理生理特点及术中麻醉处理要点将会优化围术期此类病人的管理。

  • 标签: 手术 非心脏 先心病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胎儿心脏超声筛查运用于先天心脏检查中的效果。方法以胎儿三血管、左心室流出道、右心室流出道、主动脉弓、动脉导管弓切面为标准,能快速筛查胎儿心脏结构是否异常。出生儿一周内均进行新生儿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以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结果与心脏超声筛查检查结果对比。结果对收治的1800例胎儿进行心脏超声筛查,发现有先天心脏11例,右心室发育不良2例,左心室发育不良1例,三尖瓣下移1例,心室瓣膜缺损2例,心内膜垫缺损1例,三心房2例,法洛四联症1例,还有一例漏诊,为心内膜垫缺损。结论对胎儿心脏进行六个切面超声筛查排除先天心脏效果较好,可以有效诊断胎儿先天心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胎儿 心脏超声筛查 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心脏彩色多普勒诊断小儿先天心脏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的小儿先天心脏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效果。结果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共确诊80例小儿先天心脏患儿,包括35例室间隔缺损、15例房间隔缺损、18例动脉导管未闭、6例肺动脉瓣狭窄、6例法洛四联症,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先天心脏患儿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进行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且操作方便、图像清晰、可重复进行、安全无创,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小儿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先天心脏筛查中胎儿心脏超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于本院进行产前筛查的孕妇中筛选500例作为研究对象,孕妇均接受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细致观察胎儿心脏结构情况,并和分娩后新生儿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判断胎儿心脏超声在先天心脏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500例孕妇产前筛查检出10例,检出率2.00%(10/500),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提示1例婴儿漏诊,产前心脏超声筛查准确率为90.91%(10/11),漏检率9.09%(1/11)。结论 先天心脏筛查中胎儿心脏超声的应用价值显著,可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作为临床干预依据,有助于提升出生人口质量。但是需要在临床实践应用中还需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筛查 胎儿心脏超声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TEG评价小儿先天心脏术后凝血异常发生的流行现况。方法依据先心病有无左向右或双向分流且血氧饱和度≤90%,将661例患儿分为紫绀组和非紫绀组,并按照年龄〈1岁,1-3岁和≥3岁进行亚组分析。术后常规进行TEG检测比较主要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先心病患儿术后凝血异常发生率高达46.3%,其中,血小板功能低下发生率43.7%占主要原因,其他凝血异常发生率如纤维蛋白原缺乏13%和凝血因子缺乏4.2%。与非紫绀组相比,紫绀患者术后凝血异常发生率63.4%显著高于非紫绀组39.7%,且凝血因子缺乏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均有显著差异,P〈0.05。年龄亚组分析显示,〈1岁患儿凝血异常风险相对于其他年龄组患儿增加,但紫绀患儿在1-3岁时纤维蛋白原功能和血小板功能低下发生率反而更高。结论先心病患儿心脏术后凝血异常发生率较高,其中血小板功能低下是主要原因。低龄和紫绀可能是术后凝血异常的高危风险因素,其次较大紫绀儿童的凝血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先天性心脏病 凝血异常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先天心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17年 1月 ~2019年 12月本中心收治的 600例先天心脏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在术前进行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与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600例小儿先天心脏主要病变为卵圆孔未闭( 231例,占比 38.50%),室间隔缺损( 104例,占比 17.33%),房间隔缺损( 126例,占比 21.00%),动脉导管未闭( 97例,占比 16.17%),法洛四联症( 42例,占比 7.00%)。其中彩色多普勒共诊断 596例,诊断准确率达到 99.33%( 596/600); 4例漏诊均为动脉导管未闭,漏诊率为 0.67%。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小儿先天心脏的临床应用中不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且还有利于各级医院的普及和推广。

  • 标签: [ ] 彩色多普勒超声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临床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先天心脏术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先天心脏患者29例,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血管活性药物护理,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血管活性药物护理、微量泵等护理,本次调查共29例患者,满意9例,非常满意18例,不满意2例,满意率为93.1%。无安全事故发生。结论先天心脏手术患者术后会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但是血管活性药物会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血管活性药物护理,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同时药物使用的安全性也相应的提高。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血管活性药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对小儿先天心脏伴发重症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抽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24例先天心脏伴发重症肺炎患儿作为实验对象,同时结合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综合性回顾与分析。结果本组24例患儿中,经治疗后得以康复出院者21例,治愈率是87.5%,3例(12.5%)治疗无效死亡。治疗期间出现肺动脉高压或心力衰竭加重者共4例,占16.7%,后经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其余20例在心衰及重症肺炎改善后择期行手术治疗。本组24例患儿的住院天数在4h到17d左右,平均7.9d。结论为先天心脏伴发重症肺炎的小儿实施积极、全面的临床治疗,必要时给予手术治疗,对于改善病情,尽最大限度降低病死率很有帮助,可作为今后医院单位救治本的可靠途径之一,建议临床进一步普及与应用。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重症肺炎 小儿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