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小儿全身麻醉中应用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血压及脑电双频指数产生的影响 。 方法: 2019 年 1 月 ~ 2019 年 12 月从我院选取共计 100 例择期全麻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0 例,对照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患儿血压和脑电双频指数变化情况 。 结果: 两组 患儿 在 诱导 前, 血压和脑电双频指数 无显著差异( P > 0.05 ), 插管即刻 ,两组 血压 上升, 脑电双频指数 降低,组间比较 观察组 血压水平低 于对照组, 脑电双频指数 观察组 高 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于小儿全身麻醉中 应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相较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的血压控制效果更好,且改善了脑电双频指数,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瑞芬太尼 舒芬太尼 丙泊酚 小儿全身麻醉
  • 简介: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是当代统计指数理论体系中的两种主要形式,其编制指数的综合形式和平均形式构成计算总指数的两大体系。综合指数包括简单综合指数和加权综合指数,平均数指数包括简单平均数指数和加权平均数指数。它们在指数的产生、编制、计算和分析中有着自己特有的计算和分析运用的特点。

  • 标签: 平均数指数 综合指数 统计指数理论 编制指数 形式构成 总指数
  • 简介:针对支持"偏误"理论的学者认为传统指数理论存在"缺陷"及其解决办法,选取具有代表性并对传统指数理论进行修正的(徐国祥,1999)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探讨传统指数理论"缺陷"观点的合理性和所谓"缺陷"解决方案的科学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指数编制建议.

  • 标签: 指数理论 偏误 “缺陷” “积分分析法”
  • 简介:炎症是临床常见的一个病理过程,可发生于各个组织和器官。日常生活中以感染性炎症居多,它是人体抵御外界有害病菌侵袭产生的防御反应。研究表明,炎症可发展为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

  • 标签: 感染性炎症 疾病 病理过程 防御反应
  • 简介:目的评价早期应用益生菌型肠内营养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00只SD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ANP组、传统肠内营养(瑞素)组、益生菌组和瑞素+益生菌(联合)组,每组20只。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1.5ml/kg体重方法制备ANP模型。另经胃留置空肠营养管。各组于术后12、24、48、72h分批处死大鼠,取血检测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淀粉酶水平及T细胞亚群,取胰腺组织常规病理检查,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胰腺组织MIF的表达。结果制模后各组MIF、淀粉酶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制模后72h,瑞素组、益生菌组和联合组血MIF水平分别为(117.59±1.86)ug/L、(108.39±1.99)ug/L和(95.33±1.96)ug/L,血淀粉酶水平分别为(2799±161)U/L、(2482±140)U/L和(2146±572)U/L,益生菌组和联合组均较瑞素组显著下降(P〈0.05),联合组又较益生菌组显著下降(P〈0.05)。制模后各组CD3^+、CD4^+细胞和CD4^+/CD8^+值较对照组下降。制模后72h,瑞素组、益生菌组和联合组的CD4^+/CD8^+值分别为0.93±0.12、1.31±0.13、1.51±0.10,益生菌组和联合组均较瑞素组显著回升(P〈0.05),联合组又较益生菌组显著回升(P〈0.05)。对照组、ANP组、瑞素组、益生菌组和联合组MI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96%、95%、65%和60%,益生菌组和联合组较ANP组和瑞素组显著降低(P〈0.05)。制模后72h联合组大鼠胰腺病理损伤较瑞素组和益生菌组轻。结论益生菌型肠内营养能有效调节ANP大鼠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肠道营养 益生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补充性肠外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胸心外科就诊的72例食管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新药数据统计处理软件随机表随机分为试验组(补充性肠外营养组)和对照组(完全肠内营养组),每组36例。试验组,术后第1天开始,予以肠内营养,术后第4~8天,予以肠内营养+肠外营养。对照组,术后第1天,开始予以肠内营养。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和炎症指标的变化。不符合正态性标准的计量资料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符合正态性标准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营养指标、炎症指标和免疫指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中,等级分类资料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无序多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第1天,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前白蛋白浓度[(95.34±37.93)mg/L与(81.60±37.68)mg/L)较术前[(144.86±46.79)mg/L与(130.39±50.91)mg/L]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A[(0.48±0.39)g/L与(0.41±0.30)g/L]、IgG[(4.21±3.44)g/L与(4.08±2.98)g/L]、IgM[(0.32±0.26)g/L与(0.30±0.27)g/L]较术前[(0.55±0.45)g/L与(0.47±0.39)g/L、(5.16±3.36)g/L与(5.48±3.30)g/L、(0.38±0.32)g/L与(0.35±0.30)g/L]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CD3[(31.75±11.81)%与(28.03±9.30)%]较术前[(40.86±12.50)%与(42.31±8.09)%)]降低、CD4[(14.19±5.39)%与(16.06±9.08)%)]较术前[(21.69±8.54)%与(24.11±12.09)%]降低、CD4/CD8[(0.24±0.09)与(0.29±0.18))较术前[(0.42±0.16)与(0.50±0.28))降低,CD8[(59.03±8.14)%与(56.39±7.42)%]较术前[(51.25±6.64)%与(49.14±6.53)%]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C3、C4和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7天,试验组前白蛋白浓度[(186.70±40.88)mg/L]较术前和术后第1 d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于对照组[(131.62±53.3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前白蛋白浓度[(131.62±53.37)mg/L]较术后第1 d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IgA[(0.88±0.42)g/L]、IgG[(10.70±4.39)g/L]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较术后第1 d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于对照组[(0.59±0.44)g/L、(4.08±2.9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CD3[(45.92±14.31)%]、CD4[(27.06±10.53)%]、CD4/CD8(0.66±0.33)较术后第1 d升高,CD8[(43.64±11.34)%]较术后第1 d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CD4和CD4/CD8升高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7 d试验组CRP[(8.90±7.56)mg/L]较术前和术后第1 d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于对照组[(16.24±13.5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22.22%(8/36)]、吻合口瘘发生率[5.56%(2/36)]、术后住院时间[(14.17±4.79)d]低于对照组[44.44%(16/36)、25.00%(9/36)、(18.47±6.34)d],试验组住院总费用[(71 261.94±11 503.50)元]高于对照组[(65 226.81±10 106.43)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统计量值分别为χ2=4.00、χ2=5.26、t=3.74、t=2.37;P值分别为0.046、0.022、<0.001、0.021)。结论围手术期食管癌患者予以补充性肠外营养能有效地维持营养状态、改善免疫功能和减轻炎症应激反应及预后。

  • 标签: 补充性肠外营养 食管癌 营养状态 免疫功能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参数MRI联合免疫炎症指标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 ALNM)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单因素分析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炎症指标及多参数MRI特征与ALNM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临床和MRI危险因素建立临床预测模型、MRI预测模型及联合模型。Spearman等级相关方法分析免疫炎症指标与免疫组化因子、多参数MRI特征之间的相关性。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效能,Delong检验和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 DCA)比较和验证不同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间的Ki-67表达、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 PLR)、肿瘤长径、瘤周最大表观扩散系数(peritumoral maximum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pmax)、瘤周-肿瘤ADC比值(ratio of peritumoral-tumor ADC, ADCratio)及MRI淋巴结特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LR与ADCpmax、ADCratio呈正相关(P<0.05);临床预测模型(Ki-67+PLR)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722,多参数MRI预测模型(肿瘤长径+ADCpmax+ADCratio+MRI淋巴结特征)AUC为0.898,联合预测模型AUC为0.914。联合预测模型的临床价值高于临床预测模型。结论多参数MRI联合免疫炎症指标PLR可用于术前无创性预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为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 标签: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炎症指标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并发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ersistent inflammation, immunosuppression and catabolism syndrome, PICS)的早期警示因子,以期加深对严重创伤后慢性危重症病理变化的认识。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间收治于同济医院创伤外科严重多发伤患者276例。入选标准: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27分,年龄≥18岁,住院时间>15 d。排除标准:既往有恶性肿瘤、免疫性、消耗性、代谢性疾病史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I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序贯器官衰竭评分、APACHE Ⅱ评分,以及伤后第3天的营养及免疫指标等资料,通过t检验、χ2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组间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并发PICS的早期警示因子。结果并发PICS患者为PICS组(102例),不伴PICS的患者为N-PICS组(174例)。PICS组与N-PICS组相比,年龄偏大,伴发颅脑与胸部损伤多。在伤后第3天,PICS组IL-6、IL-10水平更高,Treg细胞比率更高,NK细胞计数和分类以及活化T淋巴细胞比率更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65岁(OR=2.375,95%CI: 1.442~4.531)、同时伴有颅脑及胸部创伤(OR=2.846,95%CI: 1.522~5.361)、GCS≤8分(OR=3.431,95%CI: 1.843~8.512)、伤后早期IL-10>10 pg/mL(OR=2.173,95%CI: 1.751~5.614)、Treg细胞比率>7%(OR=3.871,95%CI: 1.723~6.312)是严重多发伤后并发PICS的早期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5岁、同时伴有颅脑及胸部创伤、GCS评分、伤后早期IL-10和Treg细胞比率可作为多发伤后并发PICS的早期警示因子。早期警示因子的发现将为早期甄别严重多发伤后潜在并发PICS的高危患者及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创造可能。

  • 标签: 多发伤 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 早期警示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脓毒症患者治疗中,胸腺肽α-1+血必净的治疗效果。方法:择62例脓毒症患者,平均分组,分别采用常规、胸腺肽α-1+血必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局。结果:经治疗,研究组炎症因子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4.19%、96.77%,对照组明显低于研究组;研究组患者免疫功能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使用血必净治疗,对脓毒症患者采取胸腺肽α-1+血必净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能够使患者的临床指标得到改善,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胸腺肽α-1 血必净 脓毒症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危重型艾滋病合并暴露型结核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TB-IRIS)病例。患者启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2个月后出现结核病相关临床表现,确诊肺结核及淋巴结核。在抗结核治疗取得疗效时(结核菌培养阴性),患者病情仍持续进展,呈现过度的炎症反应,出现全身广泛淋巴结脓肿、腰大肌脓肿、肺弥漫性病变(双侧反复气胸),以及脑实质病灶。经过强效抗结核治疗以及抗炎治疗,患者病情逐渐恢复。该案例强调了启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前筛查和治疗潜在结核感染的重要性,为危重型暴露TB-IRIS的处理提供了一定借鉴经验。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结核分枝杆菌 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 淋巴结脓肿 腰大肌脓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治疗对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IDP)的临床治疗方法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40例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采取血浆置换法(PE)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其中采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31例,9例后改为血浆交换治疗。结果40例患者经治疗,显效23例,好转13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90.0%。结论血浆置换法(PE)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是AIDP的有效治疗方法,患者治疗后恢复情况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其免疫功能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二科治疗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2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开颅手术,观察组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比较两组术后免疫功能指标与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IgA、IgM、CD3+、CD4+水平均较对照组高,IL-2与TNF-α水平较对照组低,IL-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可显著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降低颅内压,疗效确切。

  • 标签: 重症颅脑损伤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免疫功能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EN)对胃癌病人术后免疫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围手术期谷氨酰胺强化EN组(实验组)和术后早期EN组(对照组),用不同方案营养支持至手术后第7天。所有病人均于术前、术后第1、8天测量IgG、IgM、IgA、CD4、CD8、CD4/CD8、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术后第1天三组患者营养指标及细胞免疫指标和体液免疫指标均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第8天三组的各项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均有所恢复。GLN组术后免疫指标较EN组升高(P<0.05)。结论围手术期给予病人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支持,显著提高术后机体的免疫水平,抑制肿瘤的转移和复发,而且还能减轻胃癌病人手术创伤后的机体炎性反应,有利于术后机体的恢复。

  • 标签: 谷氨酰胺 肠内营养 胃肿瘤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目前多认为其发病机制是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者,在肠道菌群的参与下,启动了难以停止的、发作与缓解交替的肠道免疫反应。然而,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因此,进一步探讨和阐明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对于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A(tumor necrosis factor-like ligand 1 aberrance,TL1A)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肿瘤坏死因子家族新成员,是炎症性肠病的易感基因。TL1A在黏膜炎症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之间起到了关键的调控和连接作用,从而在炎症性肠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将TL1A在炎症性肠病免疫调控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单核苷酸多态性 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 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ω-3鱼油脂肪乳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54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27和对照组n=27试验组患者术后使用鱼油链脂肪乳+卡文对照组使用卡文观察病人术前、术后第1天和第6天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βIL-6)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CRP,IL-1β,IL-6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6天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术后血清CRP,IL-1βIL-6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CD3+、CD4+和CD4+/CD8+比值均有所下降,术后第6天研究组CD3+、CD4+和CD4+/CD8+比值上升,而对照组上升不明显.结论食道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ω-3鱼油脂肪乳能改善病人细胞免疫功能,减轻炎性反应,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康复.关键词鱼油脂肪乳食管癌免疫功能炎性反应中图分类号R7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165-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强化心理护理联合饮食干预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影响。方法:我院66例炎症性肠病患者是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33例,分别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观察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免疫功能指标改善良好(P<0.05)。结论:强化心理护理联合饮食干预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应用,可改善免疫功能。

  • 标签: 心理护理 饮食干预 炎症性肠病 免疫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分型和病毒载量对宫颈病变患者局部细胞免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病变并HPV感染患者80例作为研究样本,对患者进行HPV分型,并分析其病毒载量,比较不同分型与不同病毒载量的局部细胞免疫指标(CD4+、CD8+、CD25+、CD4+/CD8+)与炎症反应指标(IL-6、TNF-α、IL-8)。结果:不同HPV分型患者的免疫指标与炎症反应指标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病毒载量越高,CD4+、CD4+/CD8+越低,CD8+、CD25+、炎症因子指标越高,互相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HPV分型 病毒载量 宫颈病变 局部细胞免疫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护理。方法将我院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9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照组采用全胃肠外营养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相关指标均得到改善,较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护理配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的治疗能明显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病征,疗效显著,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 重症急性胰腺炎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营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