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王桂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08-18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8期
  • 机构:早产是指妊娠28足周后至37足周前的阶段内,即少于259天中段者称为早产。早产至今仍是造成新生儿发病与死亡的主要原因。早产约占分娩数的5%-15%,早产儿中约有15%于新生儿期死亡。另有8%的早产儿虽能存活,但留有智力障碍或神经系统的后遗症。75%以上的围产儿死亡于早产有关。因此防治早产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和患病率的关键。对我院近3年来的106例早产临床的原因及防治进行分析与探索,以加强对早产的认识降低其发生率,减少对母儿的危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帮助现在的孕产妇了解什么是早产儿及出院后如何合理喂养,通过仔细护理,以降低其死亡率。

  • 标签: 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早产儿的急救护理经验。方法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结果均达到满意效果,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早产儿施行急救护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有助于新生儿生活质量的改善。

  • 标签: 早产儿 急救 护理措施
  • 简介:及时正确治疗护理早产儿是降低死亡率,减少后遗症的关键。现就早产儿117例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 标签: 早产儿 临床分析
  • 简介:我们建议,早产儿辅食添加时间应该为矫正月龄满4~6个月,那么矫正月龄怎么算?小公式矫正月龄=实际出生月龄-(40周-出生时孕周)/4比如,涵涵实际出生6个月,出生时孕周为32比周,那么涵涵的矫正月龄多少?即,矫正月龄=实际出生月龄(6个月)-(40周-出生时孕周32)/4=4个月涵涵的矫正月龄为4个月。

  • 标签: 早产儿 矫正 辅食添加 矫正月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的相关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分析2012年8月-2013年4月我院住院分娩的305例早产病例(早产组),其中自发性早产226例,治疗性早产79例,随机选择同期在我院足月分娩305例(足月组)为对照,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早产的原因依次为胎膜早破、胎盘因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子痫前期、原因不明、多胎妊娠、胎位不正(无胎膜早破的臀位、横位)。其中治疗性早产的主要原因是胎盘因素和子痫前期。产妇年龄(≤18岁,≥35岁)、不良孕产史、产检次数少与早产密切相关。结论减少早产的发生关键是重视围产期保健,定期产检,加强高危妊娠的管理,预防和治疗产前各种并发症。

  • 标签: 早产 原因 相关危险因素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PPROM的易发因素,分析围产儿的并发症,寻找终止妊娠的时机。方法对92例PPROM进行回顾性分析,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占分娩总数的2.12%,有流产引产史、臀位、阴道炎、羊水过多、双胎等为易发因素,在处理上积极保胎,尽可能让妊娠延续到34周以上,并争取促胎肺成熟治疗,减少新生儿RDS发生,但抑制宫缩治疗的效果不能肯定,同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一旦出现感染征象,不论胎龄高低均应终止妊娠。结论恰当处理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将减少早产儿并发症,降低早产儿病死率的关键。

  • 标签: 早产 胎膜早破 围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会相关因素对早产的影响和预防保健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住院分娩的390例早产产妇的临床资料并与非早产5210例产妇比较。结果产前检查次数少、首次产检时间迟、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低、从事重体力劳动、经历负性事件的产妇发生早产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会因素可导致早产的发生,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保健意识对降低早产发生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早产 社会因素 保健
  • 简介:摘要早产儿因胎龄不足,其各个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低下,对环境适应能力很弱,这就给早产儿的生存带来了不利的因素。因而其生存与我们的护理有着重要的关系。为了使早产儿能顺利成生长,我院加强了母婴同室的管理工作,相对固定了责任心强,有经验、熟悉新生儿临床,并掌握各种监护工作的护师负责早产儿的护理工作,并特别注意了对生命体征的观察、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暖、给氧、喂养、预防感染等方面的观察及护理。

  • 标签: 早产儿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母婴分离对产妇的影响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早产儿母亲8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实施医院常规护理,干预组43例在接受医院常规护理基础上,从产后第一天开始接受研究者提供的信息支持。使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比较两组产后1d、产后3周、产后6周状态焦虑评分。结果干预组产后3周状态焦虑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9,P=0.262);干预组产后6周状态焦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3.213,P=O.002)。结论信息干预可有效减轻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亲产后6周焦虑。

  • 标签: 信息干预 早产儿 母婴分离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微量喂养对不成熟的消化道功能的促进作用,以增加胃肠道耐受性,尽早达到满足营养的足量喂养。方法出生后24h内按体质量的不同从小剂量开始实行微量喂养,逐渐增加奶量并伴以奶前非营养性吸吮。结果两组从4个指标做标准,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微量喂养可激活肠道酶系统,提高肠道防御机制,减少胃肠不耐受,缩短全胃肠道足量喂养时间,减少住院天数。

  • 标签: 微量喂养 消化道功能 早产儿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并分析早产儿甲状腺功能各项指标,并对早产儿的甲状腺功能状态进行研究。方法从我院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间收治的早产儿中选择5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足月儿5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对两组的TSH(促甲状腺素)水平、T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4(血清甲状腺素)、FT3(游离甲状腺原氨酸)、FT4(游离甲状腺素)五项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总结并评价早产儿的甲状腺功能情况。结果出生第1天,观察组的TSH、T3、T4、FT3和FT4水平均要低于对照组,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第7天,观察组TSH、T3、T4、FT3及FT4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的TSH水平要高于对照组,T3、T4、FT3及FT4水平均要低于对照组,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胎龄早产儿垂体分泌TSH的功能是比较成熟的,但大多数早产儿在出生后短期内都有甲状腺功能低下的表现,对于存在低甲状腺血症的早产儿,可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扭转原发病,防止发生脑损害。

  • 标签: 早产儿 甲状腺功能 检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因素以及分娩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2008年32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潜伏期≤24h及≥24h新生儿的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其主要原因为生殖道感染,羊膜腔压力异常等。而潜伏期≤24h呼吸窘迫症明显高出潜伏期>24小时组。结论学随胎膜早破时间延长,新生儿RDS发生减少,同时新生儿重症监护的不断创新,推动了婴儿存活孕周的不断创新。但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的结局无影响。

  • 标签: 早产 胎膜早破 新生儿 处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新生儿早产的比例逐年在增加,其中脑瘫的患儿也在逐渐增加。针对临床脑瘫早产儿的分类研究,比较不同发病原因及治疗过程,总结对脑瘫患儿最有效治疗的方法,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和质量。正确认识早产和脑瘫的原因,及时做好早产的防治措施,是降低早产儿脑瘫及死亡率的根本方法。

  • 标签: 早产 脑瘫 原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早产发生率和早产有关危险因素。方法从辖区内已分娩的1269例围产保健手册中筛查出早产儿106例,根据手册中所记载的各项记录筛查有关因素,经X。检验,然后计算出主要危险因素。结果早产儿发生率为8.3%,早产组的危险因素以发生率的高低依次为孕期合并症、阴道出血、妊高征、胎膜早破、胎儿畸形、偏食/剧吐、孕期外伤史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早产儿死亡率为15.20%,较同期足月产儿高11.34倍。结论孕期合并征、产发症、不良孕产史、畸形胎儿是造成早产的主要因素,预防这些危险因素的发生,是降低早产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措施。因此,应定期做好产前检查,认真筛查高危因素并积极处理。

  • 标签: 影响 早产 因素 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