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腹腔穿刺微波凝固治疗子宫腺症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对37例经微波治疗的子宫腺症患者,分别观察其治疗前、治疗后1,3,6月经周期的临床表现(痛经、经期、经量)和血红蛋白值(Hgb),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1mo患者经期和月经量可发生明显改善;3mo患者的疼痛表现有明显改善;6mo患者的Hgb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微波凝固治疗子宫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微创治疗方法.

  • 标签: 宫肌腺症 超声介入 微波/治疗应用
  • 简介:我妻子今年58岁,20多年来,手、足、上下肢和腰骶部经常多处疼痛,特别是春天更严重,但不红不肿,关节也不变形,肌肉也不萎缩,抗O、血沉和类风湿因子均为阴性,服阿司匹林等药立即好转。

  • 标签: 多发性肌炎 类风湿因子 阿司匹林 腰骶部 上下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单独或联合治疗子宫腺(A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保守治疗的338例AM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比较HIFU治疗(H组)、GnRH-a治疗(G组)、LNG-IUS治疗(L组)、HIFU联合GnRH-a治疗(H+G组)、HIFU联合LNG-IUS治疗(H+L组)、HIFU联合GnRH-a及LNG-IUS治疗(H+G+L组)组患者治疗后3、6、12个月的治疗相关参数、痛经(VAS)评分、月经量(PBAC)评分、子宫体积、痛经复发率、血红蛋白(Hb)和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结果4组采用了HIFU的患者治疗声功率、治疗时间、病灶消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组在治疗后3、6、12个月VAS评分、PBAC评分和CA125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H组、H+G组、H+L组、H+G+L组在治疗后Hb持续上升(P<0.05)。H+G组、H+L组及H+G+L组在治疗后3、6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H组和L组(P<0.05);G组和H+G组在治疗后3个月痛经缓解达100%,后疗效下降;痛经复发率在H组、G组、L组、H+G组、H+L组、H+G+L组分别为19.44%、30.16%、26.67%、7.30%、8.10%、3.77%(P<0.05)。H+G组、H+L组及H+G+L组在治疗后6、12个月PBAC评分明显小于H组、L组和G组。L组治疗前子宫体积小于其他各组(P<0.05),在治疗后3、6、12个月子宫体积较治疗前轻度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3个月G组、H+G组、H+G+L组子宫体积小于H和G组(P<0.05);G组在治疗后12个月子宫体积大于治疗后3、6个月,但仍小于治疗前。H+G+L组在治疗后12个月子宫体积、VAS评分、PBAC评分均小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HIFU、GnRH-a、LNG-IUS单独或联合治疗AM安全有效,但综合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延缓并减少复发,降低子宫切除率。

  • 标签: 超声,高强聚焦 促性腺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左炔诺孕酮 子宫腺肌病
  • 简介:目前子宫腺的发病率明显提高,是妇科的常见,被人们认为是一种症状多变,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无论在超声诊断和临床上误诊率都较高的疾病。子宫腺病原主要靠临床医生的经验和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来确诊。为了能够尽早诊断早期治疗,我们应用阴道超声对38例子宫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阴道超声检查 TVS 误诊率 临床诊断 子宫内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腺的动脉栓塞的治疗。方法对选取20例子宫腺的患者采取动脉栓塞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症状完全消失18例,症状明显缓解1例,变化不明显1例。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可以使子宫体积缩小,腺病灶缩小和坏死,增厚的子宫壁变薄,痛经、月经增多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具有良好的疗效,少数病例症状改善不显著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动脉栓塞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曼月乐治疗子宫腺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6月我院子宫腺病患者给予曼月乐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评估痛经缓解情况。结果治疗1~6个月后,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与治疗时间负相关。结论曼月乐缓解子宫腺病痛经症状明显。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曼月乐 痛经
  • 简介:目的脂质沉积性是神经内科一种少见,观察脂质沉积性的超微结构特点,探讨电镜检查对脂质沉积性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线粒体的关系。方法对7例临床上出现肌无力的患者进行肌肉活检,取股四头或腓肠肌进行常规电镜标本制备,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选取部位后进行超薄切片,铅、铀染色后透射电镜观察、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肌肉活检均显示肌纤维内出现大量的脂滴,脂滴排列密集,呈串珠状分布在残存的肌丝间,存在明显脂滴融合现象。1例线粒体明显异常,出现明显的结晶样包涵体。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和成纤维细胞的胞质内也能发现脂滴。1例有明显神经痛,电镜检查发现外周神经髓鞘板层分离,雪旺氏(Schwann)细胞内出现脂滴沉积。1例间质有胶原纤维增生,并可见再生肌纤维。结论脂质沉积性是一组有独特超微结构特点的,与线粒体异常有一定关系,电镜检查有助于该病的确诊。

  • 标签: 脂质沉积性肌病 肌病 线粒体肌病 超微结构 显微镜/电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性皮肌炎(amyotrophicdermatomyositis,ADM)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对6例AD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ADM患者均出现皮肌炎特征性皮肤损害,2例患者合并肺间质病变,其中1例出现急性进展性间质性肺炎死于呼吸衰竭。1例在随访过程中发现肺癌。结论ADM常合并肺间质病变和肿瘤,临床医师需提高对ADM的认识,一旦发现应积极治疗。

  • 标签: 无肌病性皮肌炎 皮肌炎 间质性肺炎 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磷酸酸钠联合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200例医院收治的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磷酸酸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N末端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结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血清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各血清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血清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磷酸酸钠联合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降低血清CK-MB以及NT-proBNP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磷酸肌酸钠 高压氧 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脑病
  • 简介:摘要氧化应激与糖尿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存在很大的关联性,通过改善氧化应急状态,能够有效防治糖尿相关并发症,为该类病症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基于糖尿并发症的发病机理,对α-硫辛酸在糖尿领域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重点探讨α-硫辛酸的防治作用及其线粒体修复机制。

  • 标签: 糖尿病 并发症 &alpha -硫辛酸 线粒体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阿尔茨海默(Alzheimer’sdisease,AD)的发病率逐年增加,AD发病机制复杂,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国内外均处于探索阶段。针灸作为一种副作用极小的绿色疗法,近年来已被医学工作者应用于AD的防治和治疗中。本文查阅近十五年来针灸疗法对AD线粒体自噬的研究文献,进而阐述针灸在调节线粒体自噬中的作用。

  • 标签: 阿尔兹海默病 线粒体自噬 针灸
  • 简介:摘要线粒体糖尿又名母系遗传糖尿伴耳聋(MIDD),能够影响3%的糖尿病患者,约85%的MIDD与m.3243A>G突变相关。MIDD临床表现多样,诊治困难,本文结合最新证据对m.3243A>G突变相关MIDD的特征、诊断、评估、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MIDD的临床应对提供支持。

  • 标签: 糖尿病 线粒体糖尿病 m.3243A>G突变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冈下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MTrPs)误诊为神经根型颈椎(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原因。方法收集2016年10月到2019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治的将冈下MTrPs误诊为CSR病例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共有28例冈下MTrPs误诊为CSR的病例,所有患者都做过颈椎CT或核磁检查,但在确诊冈下MTrPs前均未做过肩后部体格检查。患者疼痛范围主要集中在肩、上臂及前臂的桡侧(89.3%),以单侧发病为主(89.3%),冈上MTrPs多为2~3个(67.8%),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在干针治疗后显著下降[(2.7±1.4)分和(6.1±1.3)分,P<0.05)],总体治疗有效率(VAS评分下降超过50%)为82.1%。结论忽略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而过度依赖影像学检查是导致冈下MTrPs误诊为CSR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冈下肌 纤维肌痛 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内效贴在小儿性瘫痪膝过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按干预要求分内效贴组和具有相同颜色、大小及形状的安慰贴布组,每组20例,2组均建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以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疗等为主。2组在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时扎贴布,2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膝关节活动度(ROM)和粗大运动功能评价量表(GMFM)中D、E能区进行评估。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膝关节ROM明显降低(P<0.05),GMFM得分明显升高(P<0.05),且以贴组更明显(P<0.05)。结论内效贴有助于改善性瘫痪患儿的膝过伸,尽量恢复正常的关节活动度、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肌内效贴 小儿脑性瘫痪 膝过伸 关节活动度 粗大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近30年来,随着功能神经外科学、神经电生理学和神经影像学的进步,应运而生的深部电刺激术(DBS)被认为是治疗运动障碍疾病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许多运动障碍病患者经过DBS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甚至治疗后出现戏剧性的进步。由于DBS的微创特性、可逆性和可调节性等优点,其已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儿童张力障碍的治疗中。遗传性张力障碍是儿童最常见的一组运动障碍疾病,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最近,国内外一些运动障碍性疾病中心开展了儿童遗传性张力障碍DBS外科手术治疗,并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果。基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童运动障碍疾病多学科协作诊疗中心的经验,现主要讨论DBS对儿童遗传性张力障碍的治疗效果和儿童患者DBS治疗的主要流程。

  • 标签: 脑深部电刺激术 运动障碍 肌张力障碍,遗传性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