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县学生肺结核发病情况,为进一步做好学校肺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0-2014年接受我县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门诊治疗和管理的学生肺结核患者相关资料,资料来源于门诊初诊患者登记本、结核病患者登记本、网络直报登记本。结果2010-2014年我县学生肺结核患者确诊41例,其中涂阳患者16例,涂阴患者25例,学生肺结核所占比例从2010年的3.76%上升至2014年的8.50%,学生肺结核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我县学校肺结核防控形式不容乐观,加强学校肺结核防治知识宣传并开展结核病入学新生体检工作刻不容缓。

  • 标签: 学生 结核病 入学体检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当今社会,近视成了青少年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中学生的视力上面,影响视力的因素有很多。本文通过对目前新疆维吾尔族中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了解,分析维吾尔族中学生视力的影响因素并作出简单的预防建议,为改善维吾尔族中学生视力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 标签: 中学生 视力 影响因素 预防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我国低年级医学生心理卫生状况。方法对2006-2012年间的13项文献结果进行分层meta分析。结果总体上,低年级医学生强迫因子得分高于全国常模。东部地区,强迫因子得分高于全国常模。中西部地区,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因子得分高于全国常模。讨论国内需加强低年级医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并重点关注强迫症状及中西部地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典型病例教学法在循环系统疾病教学中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校2010级的临床医学生12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完成循环系统疾病的教学任务,观察组采用典型病例教学法完成循环系统疾病的教学任务,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期末考试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学生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典型病例教学法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成绩,有助于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 标签: 典型病例教学法 循环系统疾病 临床思维能力
  • 简介:摘要为了了解独生与非独生大学生乐群性人格差异的影响因素,本文从家庭成员结构、家庭经济条件、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教养方式和学校教育方面进行了分析,为促进高校对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独生子女 大学生 乐群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广安区中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艾滋病的来源途径,为政府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三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对广安区6所中学4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回答正确率为30.2%-100%。初中生、高中生和中专生对艾滋病知识率分别为62.5%、83.6%、71.6%。结论中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应从初中起加强对中学生的健康教育。

  • 标签: 中学生 艾滋病 知晓率 监测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人文学科的发展现状,对课程体系、学科建设、教学方式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重新思考,并提出了在医学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旨在培养既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健康心理素质的优秀医学人才。

  • 标签: 医学生 人文素质 医学教育
  • 简介:摘要临床护理实践是护生步入临床工作的基础,是培养护生规范职业行为的关键点,也是作为一名护士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本研究就护理本科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培养的关键环节及其意义,国内外临床培养模式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旨在为未来护理本科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方法的改革提供参考和理论支持。

  • 标签: 护理本科 临床实践能力 培养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校大学生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50例在校大学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50例非大学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中患者因为性格内向、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和父母关系差、幼年成长过程中有重大精神创伤等症状引起的,比例分别为40%、24%、12%和24%。结论在校大学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压力比较大,症状发生几率较大,存在反复发作的现象,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早期干预。

  • 标签: 在校大学生 首发精神分裂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在综合探讨了云南省大学生医疗保险实施现状、保险资费调整情况、筹资过程之后,总结了云南省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实施成效,分析了在大学生医疗保险实施过程中凸显的若干问题,并就此提出了建议及措施。

  • 标签: 云南大学生医疗保险 保险筹资 实施成效 措施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高职院校学生中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情况及其发展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表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以2012年期间在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就读的1605名大学1~2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收集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等4个时期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情况。结果学生中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明显上升趋势,至成年前有17.6%的学生患过变态反应性疾病。女性总发病率为21.4%,男性总发病率为13.7%。各变态反应性疾病在各年龄段发病率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率在各年龄段不同,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各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率变化均是呈增长趋势。

  • 标签: 变态反应性疾病 大学生 流行病学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轮台县中小学生的健康体检状况。方法在2015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我县7000名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学生进行健康检测,分析其健康体检状况。结果7000名中小学生中视力不良检出率60%;贫血检出率14%;HBsAg阳性检出率0.84%;学生视力不良率高于男学生(P<0.05);男学生贫血率低于女学生(P<0.05);男女学生HBsAg阳性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我县中小学生的健康体检状况存在一定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加强重视,做好中小学生健康管理,保证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 标签: 中小学生 轮台县 健康体检 状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其体质发育状况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焦点。为了解和掌握埤城镇中小学生体质状况,改进我镇中小学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中存在的的问题,2010年对全镇范围内5所中小学7~15岁的2178名中小学生进行了健康体检,并对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一次综合分

  • 标签: 中小学生健康体检视力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藏汉民族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对学校结核病防控情况。为更好地开展藏汉民族地区学校结核病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规定时间内对目标学校采取一系列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干预活动后,采用直接和间接评价指标,全面分析结核病防治知识对学校结核病控制工作的干预效果,以及对藏汉民族地区学校结核病防治情况调查。结果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干预前为42.62%,干预后为93.56%,藏、汉干预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藏汉干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结核病相关行为正确率干预后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学校中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对提高新入大学生结核病相关知识的效果极为显著。

  • 标签: 结核病 新入大学生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随着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分子生物学逐渐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一门必修课程。分子生物学是对生命个体在分子水平的研究,它主要包括DNA、RNA及蛋白质分子间的特性、相互关系及其相互调控机制。本科生的分子生物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为指导思想,通过实验实际操作来强化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本文从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指出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并提出了对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改革的思路及探索,以提高大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 标签: 分子生物学 实验技能 生命科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校大学生的健康状态,分析大学生健康状况与饮食行为的相关性。方法调查我校2011年大学新生的健康状况,分析其检查结果,探讨其与饮食行为的相关性。结果2011年新生体检实际参加体检人数为7442人,其中所检项目正常者为7017人(不包括营养状况及常见病患病),占体检人数的94.29%;肝功异常及其它疾患425人,占体检人数的5.71%。综合新生入学体检检出异常及新生既往病史,合计患病人数572人,占体检总人数的7.69%。其中不按时进食、节食、暴饮暴食、蔬果过少、饮水量过少的学生,健康体检异常者较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校大学生健康状况较好,但仍有部分学生有疾病存在,其与饮食有一定的相关性,需要学校及时采取各种措施,纠正学生的不良饮食习惯。

  • 标签: 健康状况饮食大学生饮食行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留学生医学专业教育举步维艰,缺乏语言的有效沟通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低效,尤其是抽象的血液内科学见习教学使教学双方都增加了无法逾越的困难,国际医学教育的紧迫性更亟需新的教学方法以有效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BL)和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CBL)各有优缺点,我们采用PBL+CBL综合教学方法,扬长避短,提高了留学生教学效果,是一种值得应用的教学模式。

  • 标签: PBL教学模式 CBL教学模式 留学生血液内科见习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横沥镇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情况和健康教育效果,通过干预提高中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水平,降低青少年人群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方法对横沥中学2172名中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有奖问答、宣传咨询、展板、观看VCD和发放宣传资料等宣传教育,对干预前后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的艾滋病知晓率为52.69%,干预后的知晓率为78.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明显高于干预前。结论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加强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 标签: 中学生 艾滋病 知晓率 干预 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