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俯卧位通气患者发生压力损伤的几率很高,因此护理上既要确保俯卧位通气重症患者通气供氧充足,还要注意其皮肤护理。压力损伤发生率是衡量重症护理质量的重要依据。故本文将从压力损伤、俯卧位通气等概念出发,对压力损伤发生机制做详细分析,护理人员应深入了解压力损伤发生机制及成因,结合俯卧位通气重症病人的特点,选择科学的预防护理方案以提高压力损伤的护理质量。

  • 标签: 俯卧位通气患者 压力性损伤 重症护理 预防性护理措施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在避免ICU长期卧床患者发生压力损伤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抽签法将2020年2月-2023年3月间因重症疾病在我院ICU病房长期卧床修养的8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则接受预防护理,比较组间压力损伤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压力损伤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也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可有效降低ICU长期卧床患者发生压力损伤的概率,且该措施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有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升,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ICU 长期卧床 压力性损伤 预防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和分析延续护理对居家卧床老人压力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 研究当中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中我中心收治的78例居家卧床老人为主要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了参照组(n=39)和研究组(n=39)。参照组中进行基础护理,研究组中进行延续护理,对比两组中患者的压力损伤发生概率和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中患者的压力损伤发生概率低于参照组,数据对比后有明显意义(P<0.05)。研究组中患者的满意度要高于参照组,数据对比后有明显意义(P<0.05)。结论 护理居家卧床老人时,对其采取延续护理的方式得到的护理效果好。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居家卧床老人 压力性损伤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普外科压力损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月到2023年12月普外科50例压力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好转率以及Norton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护理后Norton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压力损伤好转,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普外科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放疗患者应用标准化皮肤护理对放射皮肤损伤的影响。方法以乳腺癌患者98例进行研究,分组如下:参照组(49例,常规护理)、研究组(49例,标准化皮肤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放射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P<0.05。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且研究组升高水平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应用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放射皮肤损伤,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乳腺癌 放射性皮肤损伤 生活质量 标准化皮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3M液体敷料对PICC留置患者局部皮肤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MARSI)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本院2021 年6月-2021年10月242例静脉治疗门诊PICC留置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换药后采用3M普通透明敷贴固定导管。实验组常规换药后在PICC穿刺处周围均匀应用3M液体敷料,涂抹范围大于贴3M普通透明敷贴皮肤范围,然后再应用3M普通透明敷贴。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实践,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MARSI)的比例,并根据患者主观舒适度评价表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舒适度进行统计。结果  实验组120例中,2例发生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MARSI),对照组122例发生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MARSI)38例,对照组患者导管舒适度明显高于实验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M液体敷料是预防PICC穿刺部位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MARSI)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患者情绪稳定,导管舒适度明显增加,感受良好,为临床护士提供参考。

  • 标签: 3M液体敷料 PICC 过敏 MARSI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ICU器械压力损伤患者应用预防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研究91例病例均为本院ICU患者,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患者,分组方式为随机均分,参照组(n=45)接受ICU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n=46)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器械压力损伤发生率、损伤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器械压力损伤发生率较低,数据比对P<0.05;观察组损伤愈合时间较短,数据比对P<0.05。结论:ICU器械压力损伤患者应用预防护理干预具备临床可行新,可最大限度预防病患器械压力损伤,缩短损伤愈合时间,促进预后。

  • 标签: 预防性护理干预 ICU器械性压力性损伤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居家护理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60例,观察组为居家护理,对照组为住院护理,均在不同阶段进行病情评估、健康教肓等。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发生皮肤损伤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有效的护理指导下,乳腺癌患者选择门诊治疗居家护理的方式进行放射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乳腺癌 放射治疗 皮肤损伤 居家护理 效果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激光美容术对患者皮肤损伤以及护理效果,以提高护理的质量。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皮肤科接受激光美容术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普通护理,观察组接受专业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皮损复发、光敏反应、色素沉着、红肿导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标签: 激光美容 皮肤损伤 护理效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不同的翻身时间间隔对患者压力损伤发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入院的患者 200例,随机分为Ⅰ、Ⅱ、Ⅲ、Ⅳ四组,每组患者 50例,其中入组患者均卧在气垫床上,对于上述四组患者分别间隔 2h、 3h、 4h、 5h进行翻身。观察患者受压的位置在不同的翻身时间间隔点的压疮情况。结果:Ⅰ、Ⅱ、Ⅲ、Ⅳ四组患者的主要受压的部位在不同的翻身时间点压力损伤情况。结论:在不同的时间间隔对于卧在气垫床上的患者压力损伤的影响,这样既减轻了由于频繁的翻身带来的不适的感觉,又降低了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给临床的护理工作模式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 标签: 气垫床 压疮 时间间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创伤手术患者压力损伤的预防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 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急诊创伤手术患者82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预防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急性压疮评估分值及压疮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急性压疮评估分值及压疮程度,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诊创伤手术 压力性损伤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重症患者压力损伤风险预测模型,并对其预测效果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19年2—9月入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重症患者,采用队列研究,收集患者相关资料,以是否发生压力损伤为因变量,对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风险分层和预测效果检验。结果重症患者329例,发生压力损伤48例;对11个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血乳酸、体温、ICU住院日数、Braden评分、意识状态、年龄、升压药物治疗是压力损伤发生的可疑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2.575~3.694,χ2值为6.800、30.510、6.344,P<0.05或0.01);可疑影响因素带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入ICU 24 h内体温、Braden评分、意识状态、年龄及ICU住院时间是压力损伤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或0.01),建立预测模型。内部验证构建模型有统计学意义且拟合度好,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72.2%;根据模型进行风险分层,高危组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3.371,P<0.01);临床验证预测效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8。结论构建的预测模型是重症患者临床特征的客观指标科学组合有统计学意义;有预测重症患者发生压力损伤风险的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对重症患者风险分层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预测模型 结构化评估 重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压力损伤的危险因素,同时研究其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在南方科技大学医院进行治疗的长期卧床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采用Braden评估量表进行压力损伤风险评估。利用一般资料问卷调查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s多因素对患者康复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该院80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Braden评估量表分数为(15.98±0.12)分,处于危险水平。经过单因素分析,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翻身频率、床单更换清洗频率、身体清洁频率、床上运动频率、是否出现代谢紊乱、是否具有皮肤病、是否使用减压工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s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偏大、营养状况不良、翻身频率低、床单更换清洗频率低、身体清洁频率低、床上运动频率低、出现代谢紊乱、具有皮肤病、不使用减压工具均是导致患者出现压力损伤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压力损伤受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平时应对患者进行清洁及翻身等护理。

  • 标签: 长期卧床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重症患者压力损伤风险预测模型,并对其预测效果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19年2—9月入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重症患者,采用队列研究,收集患者相关资料,以是否发生压力损伤为因变量,对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风险分层和预测效果检验。结果重症患者329例,发生压力损伤48例;对11个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血乳酸、体温、ICU住院日数、Braden评分、意识状态、年龄、升压药物治疗是压力损伤发生的可疑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2.575~3.694,χ2值为6.800、30.510、6.344,P<0.05或0.01);可疑影响因素带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入ICU 24 h内体温、Braden评分、意识状态、年龄及ICU住院时间是压力损伤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或0.01),建立预测模型。内部验证构建模型有统计学意义且拟合度好,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72.2%;根据模型进行风险分层,高危组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3.371,P<0.01);临床验证预测效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8。结论构建的预测模型是重症患者临床特征的客观指标科学组合有统计学意义;有预测重症患者发生压力损伤风险的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对重症患者风险分层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预测模型 结构化评估 重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证据构建无创机械通气相关面部压力损伤预防方案,为预防面部压力损伤提供指导。方法在前期证据总结的基础上初步构建无创机械通气相关面部压力损伤预防方案专家函询问卷,于2020年11月—2021年3月,通过德尔菲法构建基于证据的无创机械通气相关面部压力损伤预防方案。结果2轮专家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4,变异系数分别为0~0.29、0~0.22。最终构建的无创机械通气相关面部压力损伤预防方案包括评估、预防策略、多学科团队合作、教育培训、实施流程。结论基于证据构建的无创机械通气相关面部压力损伤预防方案具有较高的可靠,对于面部压力损伤的预防具有较强的临床指导作用,同时对于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通气机,机械 压力性损伤 预防 德尔菲法 方案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