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用于动态评价妊娠高血压(HDCP)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进行产前检查并最终分娩的HDCP患者50例和同期健康妊娠者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和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检查,记录左心室收缩功能相关参数,比较不同受试者组间常规超声检测参数和三维斑点追踪成像参数。结果HDCP治疗前心率(HR)、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HDCP治疗后、HDCP产后3个月以及正常妊娠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HDCP患者治疗前左室心肌整体纵向应变(LVGLS)[(-18.41±2.23)%]、左室心肌整体圆周应变(LVGCS)[(31.29±3.09)%]、左室心肌整体径向应变(LVGRS)[(-19.37±2.19)%]和左室心肌整体面积应变(LVGAS)[(-26.61±3.18)%]检测数据的绝对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水平[(-26.03±2.79)%、(37.45±3.68)%、(-24.59±2.74)%和(-39.23±3.96)%](t=6.31~14.87,均P < 0.05)。HDCP患者治疗后LVGLS[(-24.79±2.68)%]、LVGCS[(35.94±3.25)%]、LVGRS[(-22.48±2.41)%]和LVGAS[(-37.54±3.38)%]检测数值的绝对值和产后3个月[(-25.64±2.72)%、(36.63±3.47)%、(-23.91±2.69)%和(-38.49±3.64)%]均较治疗前水平显著增加(t=4.08~10.59,P < 0.05),与正常妊娠组水平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1.19,P=0.182~0.652 > 0.05)。HDCP患者LVGLS、LVGCS、LVGRS和LVGAS检测数值的绝对值与LVEF检测数值均呈正相关(r=0.638~0.775,P=0.009~0.041 < 0.05)。结论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对HDCP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受损情况进行动态评估,有利于指导早期干预治疗及预后评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高血压,妊娠性 超声心动描记术,三维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 心室功能,左 早期诊断 预后 危险性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做功技术对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保留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降低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病例-对照设计的诊断性试验。选取2019年5—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确诊为AMI且LVEF>50%的患者为AMI(LVEF>50%)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采用二维超声采集其心尖二腔、三腔及四腔长轴切面连续3个心动周期动态图像,测量并比较两组间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及心肌做功各参数的差异。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心肌做功各参数的重复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左心室整体有用功(GCW)、整体无用功(GWW)、整体做功效率(GWE)、整体做功指数(GWI)对于LVEF保留的AMI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降低的诊断价值。结果AMI(LVEF>50%)组30例,年龄(67.3±9.7)岁,女性14例(46.7%)。对照组30例,年龄(68.1±8.6)岁,女性12例(40.0%)。AMI(LVEF>50%)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比二尖瓣后叶瓣环组织多普勒速度(E/e)、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较对照组大,E、e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AMI(LVEF>50%)组GCW[(1 145.9±440.1)mmHg%(1 mmHg=0.133 kPa)比(1 425.7±355.4)mmHg%]、GWE[(80.9±9.5)%比(87.3±5.5)%]、GWI[(1 001.3±416.2)mmHg%比(1 247.6±341.7)mmHg%]低,长轴整体应变(GLS)绝对值低[(8.5±3.4)%比(11.4±3.7)%],峰值应变离散度(PSD)高[(101.3±66.4)ms比(74.7±31.9)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LVEF>50%)组GWW高[(177.2±71.1)mmHg%比(155.7±64.6)mmHg%],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CW、GWW、GWE、GWI在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的重复性良好(ICC均>0.75)。ROC曲线分析显示,GCW、GWW、GWE、GWI 4个参数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6、0.929、0.808、0.862,均可用于AMI(LVEF>50%)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的诊断。结论心肌做功技术对于LVEF保留的AMI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降低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肌做功 超声心动描记术 左心室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早期家庭运动心脏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分组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行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给予观察组早期家庭运动心脏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脏指数(CI)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观察组的LVEDD与对照组LVESD相比显著较低,LVEF与CI显著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PCI术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早期家庭运动心脏康复护理能够促进患者心室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心室功能指标,临床上应用很有价值。

  • 标签: 早期家庭运动 心脏康复 急性心肌梗死 PCI术 心室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7年03月--2018年03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4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予以重组人脑利钠肽。结果研究组LVEDd(左室舒张)、LVEDs(收缩末期内径)明显低于常规组,且FS(左室内径缩短率)、LVEF(左室射血分数)、LVMI(左室质量指数)、IVST(室间隔厚度)等指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可有效改善功能,抑制心室重构。

  • 标签: 重组人脑利钠肽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心室重构
  • 简介:目的研究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以及左旋氨氯地平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测定62例新发和(或)未经治疗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血清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三酰甘油、总月口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和2h血糖以及一氧化氮、内皮素-1浓度;同时测定超声心动网指标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根据左心率质赶指数分为左心室肥厚组(30例)和非肥厚组(32例),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27名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高血压患者均给了左旋氨氯地平2.5lng/d治疗,随访1年。高血乐组各观察指标治疗8周及1年后测量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1)高血压组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同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和内皮素-1浓度均显著高丁对照组,一氧化氮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8周后.高血压组收缩压、舒张乐及血清总胆同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高敏C反应蛋白、内皮素-1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一氧化氮浓度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左心室肥厚组血清内皮索-l浓度显著高于非肥厚组.一氧化氮浓度显著低于非肥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浓度与室间隔厚度(r=-0.258,P〈0.05)及左心室质量指数(r=-0.301,P〈0.05)负相关;叭清内皮素-1浓度与左心窜后擘厚度(r=0.253,P〈0.05)呈正相天。(5)治疗1年后,高血压组舒张及收缩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乐患者存存内皮功能受损,左

  • 标签: 高血压 内皮功能 左心室肥厚 左旋氨氯地平
  • 简介: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支架植入术(PCI)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病例组选取30例心肌梗死拟行冠脉内支架术的患者,正常对照组选取35名健康人.对正常对照组及接受PCI治疗的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和斑点追踪成像分析,测量左室壁上的各个心肌节段在纵向、径向、圆周方向三方面的应变峰值(LS、RS、CS),比较分析各参数在PCI术前后的变化.结果病例组PCI治疗前后左室LVDd、LVESV、LVEDV较对照组扩大,LVEF比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PCI治疗前比较,PCI术后1周、1个月病例组LVDd、LVESV、LVEDV及LVEF都没有明显改变(P均>0.05);PCI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LVDd、LVESV、LVEDV比PCI治疗前及PCI治疗后1个月有一定缩小,LVEF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术前LS、RS、CS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病例组术后1周LS、RS、CS较术前均无明显改善(P>0.05);病例组PCI术后1个月与术前比较IS测值明显改善的有11个节段,RS测值明显改善的有9个节段,CS测值明显改善的有12个节段;PCI术后3个月患者相应缺血节段心肌LS、RS、CS较术后1个月有所改善,但部分节段二维应变值与术后1个月时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PCI治疗后6个月各缺血节段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心肌梗死导致左室收缩功能下降.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左室心肌的收缩期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圆周应变逐步恢复.斑点追逐成像能准确定量地评估PCI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

  • 标签: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
  • 简介:摘要心室重塑是慢性CHF临床进程示决定因素,对它的认识可以帮助人们充分地了解CH的病理生理过程。心室重塑因此成为CHF治疗的重要靶点。B受体阻滞齐倍他乐克可防止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的发展,相应地改善这些患者长期的临床结果。

  • 标签: 心室重塑 慢性心力衰竭 倍他乐克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超重及肥胖女性妊娠期胎儿心室收缩功能。方法选取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单胎妊娠的孕妇80例,所有孕妇均于孕24周行常规胎儿超声心动图及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检查。依据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30例、超重组27例和肥胖组23例。采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各组胎儿心脏结构、常规心室舒张及收缩功能指标、全心整体球形指数(GSI)以及左、右心室心内膜整体纵向应变(GLS)和右心室游离壁应变(FWSt)进行评价及比较分析。结果肥胖组、超重组与正常对照组的胎儿左、右房室横径,心脏面积,心胸面积比及四腔心横径、长径,GS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胎儿二、三尖瓣口血流E/A值及瓣环运动速度e/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肥胖组二、三尖瓣瓣环收缩期运动速度s较正常对照组及超重组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胎儿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右心室面积变化率,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及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右心室GLS,及右心室FWSt在正常对照组、超重组、肥胖组均依次逐渐减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重女性妊娠可能会使胎儿心肌功能发生改变,左、右心室纵向应变各参数指标可以较好地反映超重及肥胖女性妊娠所引起的胎儿心肌收缩功能改变,有利于孕期随访观察及指导孕妇体重管理。

  • 标签: 超声检查,产前 胎儿心脏 二维斑点追踪 超重 肥胖症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杭州市招募的业余马拉松运动员59例,根据参加马拉松运动时限分为A组(参加马拉松运动时间>2~5年)和B组(参加马拉松运动时间>5年);另选取同期在医院体检健康志愿者31例为对照组。使用常规超声心动图结合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受检者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PW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相对室壁厚度(RWT)、左室舒张末期质量(LVM)、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及整体圆周应变(GCS);对A组和B组受检者在完成全程马拉松运动前、运动后1 h和运动后第4 d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组IVSd、PWd、LVEDd、RWT、LVM显著增高(均P<0.05);与对照组及A组比较,B组IVSd、PWd、LVEDd、RWT、LVM、EDV、ESV、SV显著增高(均P<0.01)。三组间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运动前GL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运动前、运动后1 h、运动后第4 d GLS及运动后1 h GCS显著降低(均P<0.05)。组内比较:A组及B组运动后1 h GLS较运动前、运动后第4 d显著降低(均P<0.05);B组运动后1 h GCS较运动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长期参加马拉松的业余运动员左心室纵向应变显著降低,全程马拉松运动后出现左心室收缩功能短暂下降。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马拉松 心室功能,左 斑点追踪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心室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9月于我院行介入治疗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后干预,观察组联合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LVEDD高于对照组而LVEF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可以提高AMI介入治疗术后心室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 标签: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 心室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地高辛对永久性房颤(AF)伴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室率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及住院AF合并CHF患者共78例,随机分为两组:地高辛组(A组)39例,地高辛联合美托洛尔组(B组)39例。入选病人常规使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肠溶阿斯匹林(或华法令)和地高辛治疗.待病人无液体潴留,体重恒定后.B组加美托洛尔。两组病人在药物达到治疗剂量后,再予维持剂量并观察12周。两组均于人选时及治疗第12周末记录心室率,测12导联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Holter)。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6min步行试验(6MWT).评价心功能。结果:(1)Hoher检测显示A组最小、平均心室率和B组最小、平均和最大心室率在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均〈0.01),B组治疗后最大、平均心室率均较A组显著降低(P〈0.01);(2)两组病人的LVEF和6MWT治疗后均显著增加(P〈0.01),B组治疗后较A组显著增加(P〈0.01)。无不能耐受治疗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适当剂量的美托洛尔联合地高辛能控制永久性AF伴CHF患者的心室率,显著改善其心室功能,而且安全。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充血性 美托洛尔 心率 心室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二尖瓣反流(MR)患者左心室功能与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143例AMI患者,平均入院5d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MR情况、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E/A比值。根据LVEF大小将患者分为2组(≥50%组和〈50%组);随访的中位数时间为432d,观察两组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心因性死亡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LVEF的相关性。结果AMI患者MR发病率73.4%。MR的发生及程度与Killip分级、LVEF值、LVEDD、LVESD、LAD、E/A比值等相关。左心室大小和功能与AMI后心血管事件显著相关。生存分析显示,AMI后MR患者LVEF〈50%是远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AMI后基线水平MR的严重程度与左室功能和大小显著相关,左室功能恶化是远期死亡的显著预测因子。

  • 标签: 二尖瓣反流 心肌梗死 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 心血管事件
  • 简介:目的:探讨运动性和高血压性心脏肥大大鼠心肌间质胶原网络的重塑及其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跑台训练方式和腹主动脉缩窄术分别建立运动性心肌肥大大鼠模型和高血压性心肌肥大大鼠模型。心脏离体灌注测定左心室功能;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胶原网络重构;通过羟脯氨酸测定心肌胶原的浓度;Western—blot进行I型、Ⅲ型胶原

  • 标签: 功能影响 左心室功能 心肌间质
  • 简介:目的应用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技术定量评价肺切除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局部和整体心肌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经胸采集7例全肺切除患者与26例肺叶切除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左心室心尖四腔切面、二腔切面、心尖长轴切面的二维灰阶动态图像。运用二维应变分析软件自动测量左心室长轴方向18个节段的收缩应变及左心室心尖四腔切面整体应变(GLS)、二腔切面GLS、心尖长轴切面GLS。对手术前后的检测结果和全肺切除与肺叶切除患者各参数的测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切除患者术后各应变参数的测值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全肺切除与肺叶切除患者各参数的测值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肺切除患者左心室后壁及侧壁及左心室的GLS术后测值与肺叶切除术患者相比显著减低(P〈0.05),其余参数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为临床定量评价左心室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提供了简便实用、准确可靠的无角度依赖性的新方法。肺切除患者手术后早期左心室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均低于手术前。肺切除范围越大,左心室心肌的后壁、侧壁以及左心室整体的径向应变受影响越大。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肺切除术 心室功能 二维应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心室肥大的心电图检验与诊断。方法选取50例左心室肥大患者心电图诊断心电图特点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左心室肥大心电图表现QRS电压增高,而没有ST-T改变。结论左心室肥厚达到一定程度时往往在心电图上出现明显的特征,以胸导联上的改变对诊断意义更大。

  • 标签: 左心室肥大 心电图检验 诊断
  • 简介:目的观察尿激酶联合生脉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本院治疗的7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单盲对照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肠溶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尿激酶溶栓和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显效率37.8%,有效率53.3%;对照组总有效率63.3%,显效率23.3%,有效率40.0%。两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左心室功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差异(P〈0.05)。结论尿激酶合用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保护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 生脉注射液 左心室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常规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左室构型、收缩功能的变化及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EA)后的恢复情况。方法纳入2016年11月至2021年6月于中日友好医院诊断为CTEPH并行PEA手术且无左心疾病的患者30例作为CTEPH组,记录其手术前后右心导管数据;同时收集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查体者2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CTEPH组PEA术前、术后与对照组间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的差异,主要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右心室横径比值(RVd/LVd)、左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三维左室舒、缩末容积指数(LVEDVi、LVESVi)、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每搏量(LVSV)。分析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血管阻力(PVR)与左室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CTEPH组PEA术前LVEDd、LVEDVi、LVESVi、LVSV、LVGLS、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比值(E/A)低于对照组(均P<0.05),LVEF、心排出量(CO)、心脏指数(CI)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TEPH组PEA术后左室容积、LVSV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LVGLS、E/A仍低于对照组(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PAP与LVSV、E/A呈负相关(r=-0.490、-0.455,均P<0.05)。结论CTEPH患者左室构型改变,充盈异常,存在潜在收缩功能受损。PEA术后左室构型及容积恢复,但充盈模式、LVGLS在随访期间内尚未完全恢复。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内膜剥脱术 左室收缩功能 左室整体纵向应变
  • 简介:目的:探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STI)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AMI)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评价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AAMI患者(AAMI组)和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采用3D-STI技术检测两组对象的左心室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圆周应变(CS)、面积应变(AS)、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面积应变(GAS),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AMI组患者左心室有12/17节段的LS,10/17节段的RS、AS,9/17节段的CS显著降低(P〈0.05或〈0.01);且在整体应变值上,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AMI组患者GLS[(19.59±3.52)比(9.25±2.16)]、GRS[(36.73±4.83)比(25.26±5.19)]、GCS[(22.63±4.38)比(15.15±3.98)]、GAS[(32.87±4.41)比(21.73±3.84)]值均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节段心肌应变值检测准确,可作为临床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的量化手段。

  • 标签: 前壁心肌梗死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心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