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皱纹是美丽的天敌。美国“每日健康”网站最新载文,刊出美国马里兰州皮肤护理专家斯科特·格瑞斯博士总结出的“减少皱纹的9种方法”,大家可以参考。

  • 标签: 护理专家 皮肤 抗皱 皱纹 美国
  • 简介:目的探讨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CFH)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分析31例经病理证实为CFH患者的术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观察CFH的声像图特征及内部血流情况。结果CFH病灶均为单发,超声表现为类圆形肿块24例(24/31,77.42%),不规则形肿块7例(7/31,22.58%);肿块位于皮肤层7例(7/31,22.58%),同时累及皮肤层及皮下层24例(24/31,77.42%);最大径≤15mm者29例(29/31,93.55%),最大径〉15mm者2例(2/31,6.45%);均无包膜(31/31,100%);边界清楚25例(25/31,80.65%),边界不清6例(6/31,19.35%);呈低回声或弱回声30例(30/31,96.77%),呈稍强回声1例(1/31,3.23%);回声均匀28例(28/31,90.32%),回声不均3例(3/31,9.68%)。2例(2/31,6.45%)病灶内可见钙化;1例(1/31,3.23%)病灶内可见液化;探头加压时,1例(1/31,3.23%)病灶稍发生形变。病灶内部血流信号Adler分级为0级26例(26/31,83.87%),1级2例(2/31,6.45%),2级1例(1/31,3.23%),3级2例(2/31,6.45%)。结论CFH的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病变多为单发、最大径≤15mm的低弱回声结节,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内部多回声均匀,血流信号多不丰富,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CFH。

  • 标签: 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 超声检查
  • 简介: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mycobacteria,NTM)以前被称为非典型分枝杆菌,是一种环境生长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农村或城市的湿土壤、沼泽地及河流中,属于条件致病菌,是一种具有抗酸染色特性却有别于结核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的细菌,目前全世界已发现NTM约154种,但大部分为腐生菌,真正致病者仅占少数。近年来,国内NTM病发病率不断增长,主要见于免疫损伤者,如HIV感染者、AIDS患者、服用糖皮质激素者、癌症患者以及儿童等。

  • 标签: 非结核分枝杆菌 皮肤
  • 简介:摘要肖定远教授认为在皮肤疮疡的治疗上,中医治法有着重要地位。在临床上,要注意疾病的整体观念,阴阳的平衡,卫气营血的调和,脏腑经络的通畅,然后辩证施治,运用内外治法。笔者归纳了肖教授病因病机辩证、阴阳辩证、卫气营血辩证、局部和整体辩证等几种方法以及肖教授的内、外治等治疗方法。

  • 标签: 病因病机 阴阳 卫气营血 整体 局部 治疗
  • 简介:探讨常用的“透邪法”,如汗法、火针点刺、透热出表等,在治疗皮肤病中的应用,并列举出一些常用方剂及其组成药物的功效。临床可针对不同的皮肤病症状选择不同的“透邪法”,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皮肤病 透邪法 汗法 火针 清热透邪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皮肤病是以皮损为主要特征、病情反复发作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皮肤病中慢性、复发性皮肤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有些皮肤病病因不明或病因复杂,缺乏特效治疗,往往病程较长、顽固反复发作,甚至经久不愈。,因此皮肤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皮肤卫生习惯,耐心地告诉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克服自卑心理,争取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

  • 标签: 皮肤疾病 心理护理 健康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有效解决烧烫伤患者创面疼痛、进行坏死、易感染、瘢痕愈合难题,帮助患者远离植皮困扰。方法采用中医“皮肤激活再生疗法”,治疗各种原因造成的烧烫伤。结论“皮肤激活再生疗法”治疗烧烫伤具有止痛效果好,感染率低,创面愈合时间短,疤痕形成少,无需手术植皮等优点,是治疗烧烫伤的理想方法。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皮肤激活再生疗法 烧烫伤
  • 简介:野外驻训是加强部队作战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提升部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野外驻训部队所处环境一般相对复杂,驻训时间较长,加之驻训人数庞大、气候条件变化快、卫生防疫不及时不到位,使得驻训人员皮肤病发病率增高。为了顺利完成野外驻训任务,应有效了解部队野外驻训常见皮肤病的发生原因,从而做好有效预防工作。

  • 标签: 野外驻训 常见皮肤病 预防
  • 简介:进入冬季,天气会逐渐转冷,不少人也只想待在家中,根本不想走到户外,更不用提参加体育锻炼了。其实这样对身体是有害无利的。坚持冬季运动户外运动的人,抗寒能力比一般人增强8到10倍。

  • 标签: 冬季运动 运动损伤 预防 户外运动 体育锻炼 抗寒能力
  • 简介:各种原因导致的胆管损伤所引起的胆汁漏、胆道梗阻及其继发的远期严重并发症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临床难题。通过确定性的外科手术重建胆汁的消化道引流仍然是目前临床上解决这一难题的主要治疗手段。成功的胆道重建主要依赖于术者丰富的胆道外科经验和精准的胆道外科技术。术者在施行任何确定性手术前,都应仔细评估与损伤有关的细节并确定胆管损伤的分型,以此为依据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吻合应建立在无炎症、无缺血、无瘢痕的健康胆管是重建手术的基本原则。手术的核心步骤包括近远端胆管的显露、吻合胆管的组织制备以及组织吻合。建立通畅胆汁引流的、无张力、血供充足的黏膜对黏膜吻合是外科重建的终极目标。

  • 标签: 胆管损伤 外科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源性肝损伤的临床出现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药源性肝损伤患者64例,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各32例,对两组患者的病史及服用药物情况进行统计记录,对照组患者不进行用药干预,对研究组患者进行用药干预和肝损伤治疗。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损伤情况,研究组患者2周后肝损伤情况较2周前有一定的加重,研究组经干预后肝功能情况有明显的好转,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患者的对比结果,研究组干预后肝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药源性肝损伤发病机制复杂,及时对患者进行用药干预和治疗是降低这种并发症发病率的有效手段,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药源性 肝损伤 临床分析
  • 简介:肩袖损伤是导致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年龄导致的退行改变及运动创伤是其发病的主要因素。此外损伤还与其特殊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特点密切相关。治疗方面主要是解决肩部疼痛并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另外,早期持久的术后康复练习也是重塑肩关节功能的重要保障。

  • 标签: 肩关节 肩袖损伤 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跖跗关节新鲜损伤与陈旧损伤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科收治的22例跖跗关节损伤患者,其中10例为新鲜损伤,并在伤后7天内进行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另外12例为陈旧损伤,在伤后4~24周发现漏诊,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或跖跗关节融合治疗。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4(12~48)个月。采用AOFAS(americanorthopedicfootandanklesociety)中足评分评价足部功能。结果新鲜损伤组AOFAS评分平均为94.08分,而陈旧损伤组AOFAS评分平均为79.92分,新鲜损伤组在疼痛,活动度,行走距离等评分上显著优于陈旧损伤组(P〈0.05)。造成患者陈旧损伤最主要的原因是初诊时急诊医师的漏诊。结论对新鲜的跖跗关节损伤,只要能获得精确的解剖复位和良好的固定,一般都能获得比陈旧损伤更为满意的效果。但陈旧跖跗关节损伤,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或关节融合术也能明显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 标签: 足损伤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跗跖关节
  • 简介:微囊泡(microvesicles,MVs)是机体细胞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释放的直径在30-1000nm之间的微小囊泡[1]。1967年,Wolf在血液系统中发现并首次报道了MVs,当时仅被看作细胞活化或损伤的标志物。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MVs的损伤修复功能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 标签: 关节软骨损伤 间充质 外切体 机体细胞 微囊 细胞源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施护理干预的措施不同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体位护理、引流管护理、高热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预后良好率以及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预后良好率达76.7%,显著高于对照组预后良好率(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对照组为50.0%,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包括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体位护理、引流管护理、高热护理等方面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重颅脑损伤 护理 综合性 预后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和归纳吸入损伤经鼻气管插管患者正确的吸痰程序和护理管理。方法选择从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吸入损伤经鼻气管插管患者80例,以40例为1组,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一般方法吸痰,观察组按正确的吸痰程序吸痰。观察并对比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25.0%黏膜损伤、12.5%出血,62.5%细菌培养阳性、55.0%肺感染,15.0%黄色黏稠痰液、17.5%痰痂、28.6%中重度痰痂堵塞,13±6次吸痰,对照组分别是62.5%、40.0%、87.5%、80.0%、37.5%、60.0%、50%、21±1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鼻气管插管患者施加正确的正确的吸痰程序和护理管理能减少黏膜损伤、出血、肺感染、痰痂等不良症状的发生,具有护理效果好、吸痰次数少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吸入性损伤 经鼻气管插管 正确的吸痰程序 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