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结缔组织病中采用流式点阵免疫发光实际检测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医治的结缔组织病患者100例,设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在我院医治的非风湿病患者100例,设为对照组,使用流式点阵免疫发光检测抗染色质抗体,经观察对比抗染色质抗体阳性率,得出结论。结果:对于各项数据的对比来说,观察组的各项数据更加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抗染色质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结缔组织病采用流式点阵免疫发光检查抗染色质抗体,可以实际检出更高的抗染色质抗体阳性率,因此值得推广采纳。

  • 标签: 结缔组织病 抗染色质抗体 核流式点阵免疫发光法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消毒供应质量控制器械性能完好率敏感指标中运用PDCA循环提升带电源手术器械绝缘性能检查落实率管理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三级甲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可复用诊疗器械十大流程中检查包装环节的带电源手术器械 3348件, 2020年4月至2020年5月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带电源手术器械1687件为对照组,2020年6月到7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带电源手术器械1661件为实验组,对比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前后对带电源手术器械绝缘性能检查落实率情况。结果: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对对带电源手术器械绝缘监测检查落实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PDCA循环法  带电源手术器械绝缘性能  检查落实率  医疗质量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吸睡眠在暂停综合征护理中应用根本原因分析对并发症进行预防护理的效果。方法:以参照组和实验组区分46例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患者,各23例,对比两组在不同方案护理下的护理指标、生活质量及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血氧饱和度、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持续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根本原因分析具有前瞻性的特点,对于优化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护理环节,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的漏洞并有效弥补有积极作用,能够提高对患者并发症预防的效果,促进患者病情好转。

  • 标签: 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 根本原因分析法 护理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在波长为327nm处,绿原酸浓度为2~28umol/L时,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C=0.0091A+0.0023,R2=0.9997(n=5)。平均加样回收率99.4%,RSD为0.20%,精密度为0.81%(n=5)。通过样品浓度检测试验得出,银黄口服液样品中绿原酸含量为2.121、2.123、2.121g/L,RDS为0.04%。该方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偏差较小,实验条件容易控制,简单方便,可用于检测金银花及其试剂银黄口服液中绿原酸的含量及特性。

  • 标签: 金银花  绿原酸  紫外分光光度计   精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牙体牙髓病的治疗中应用多次根管治疗与一次性根管治疗的疗效。方法:纳入本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0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用随机数字分成多次根管治疗的对照组以及一次性根管治疗的对照组的观察组,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多次法根管 一次性根管 牙体牙髓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手助与常规法的双J管放置在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8年8月~2022年8月期间需要进行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患者90例,按照双J管的不同放置方法分成两组,常规组常规法放置,研究组手助放置,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失血量更少,与常规组形成显著差异;并发症方面,研究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中,与常规放置双J管相比,手助放置双J管更简单方便,可减少患者出血量,并发症少,建议推广。

  • 标签: 结石 腹腔镜手术 双J管 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运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开展血糖监测过程中,为脆性糖尿病患者情绪变化产生的影响和开展心理健康指导的重要性。 方法 此次研究共计纳入78例脆性糖尿病患者,收治时间为2021年3月~2022年1月,分析患者不良情绪变化,开展针对性心理指导,分析血糖监测结果的完整性。 结果 78例患者中,通过开展动态血糖测量仪的教育和心理指导后,73例连续三天可以完成CGMS检查,并且血糖曲线重叠性比较好;4例初次检查因为心理适应能力较差,无法耐受放弃。1例患者由于仪器信号问题不能顺利完成监测。 结论 积极开展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知识宣教以及心理健康指导,可以促使患者顺利完成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检查,且得到准确的血糖变化数据。

  • 标签: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脆性糖尿病 情绪变化 心理健康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术后心力衰竭风险及NT-proBNP与动态心电图的变化分析探究。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期间在本院行直接PCI术治疗的7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直接PCI术后发生心衰发生情况,同时统计心衰和非心衰患者NT-proBNP和动态心电图指标,对比两组差异。结果 70例患者术后心衰者发生率为41.43%;心衰组NT-proBNP(826.48±156.71ng/L)、水平显著高于非心衰组(432.82±160.63pg/L)(P<0.05)。心衰组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水平显著高于非心衰组(P<0.05)。结论 该类患者直接PCI术后心衰风险较高,心衰患者术前NT-proBNP升高和动态心电图改变,可为心衰预测、干预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动态心电图 NT-proBNP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在尿常规检验中应用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或者显微镜检测的差异和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的各个科室中筛选病人,最终得到7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的尿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三种方法对这些样本进行分别检测,主要分别是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显微镜检测以及尿干化学分析仪,这三种方法依次被划分为自动分析组、显微检测组以及化学分析组。分别对比三组样本检验结果的阳性率,同时将样本对应的患者的病例诊断标准视作金标准,将二者进行对比。同时对比三种检验方法与金标准的检验耗费时长。结果:化学分析组的阳性率低于自动分析组和显微检测组,差异显著(P<0.05)。自动分析组的检测耗时低于显微检测组和化学分析组以及金标准,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尿常规检验中,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相比于化学分析,二者的准确率更高。

  • 标签: 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 显微镜检测法 尿干化学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不同检测方式在尿常规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60例行尿常规检查体检人群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04月-2021年04月,采取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行显微镜检测)和研究组(行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检测),各30例。比较两组检查结果以及检测时间。结果 研究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检出率略高于参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检查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P<0.05)。结论 这两种检查方式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检测时间更短,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 显微镜检测法 尿常规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多次根管治疗与一次性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方法:8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随机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肿瘤内科护理教学中开展情景教学法或者案例分析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在各项工作开展前,于2019年06月至2020年05月时间段内,对我院肿瘤内科共计50例护理实习生予以选取,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运用本科室日常工作中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用情景教学法与案例分析,就各项教学措施开展前后,两组所呈现出的考核成绩指标测评分值,教学质量指标测评分值,教学方式满意度评估值,教学效果测评分值展开细致观测,并对比。结果:在各项教学工作实施后,经对所观测的考核成绩项目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教学方式满意度,教学质量指标评分,教学效果测评优良率所得,观察组评分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肿瘤内科护理教学期间,使用情景教学法的同时予以案例分析,具有提高实习生考核成绩及教学方式满意度的效果,且教学质量有效提升,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水平。

  • 标签: 案例分析法 情景教学法 护理教学 肿瘤内科 考核成绩 教学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甲状腺疾病临床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甲状腺疾病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择取同期前来本院体检的健康人士50例作为参照对象。将甲状腺疾病患者依照具体疾病类型分为A组(甲亢,50例)、B组(甲减,50例)、C组(其余甲状腺疾病,50例),将健康人士纳入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进行临床检验,比较两组检验数据,分析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四组人士TSH、FT3、FT4、TPOAb均存在差异(P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甲状腺疾病 临床检验 敏感性 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境与案例教学法教育模式应用在心内科护理教学方面的方法及效果。方法:特选2020年4月到2022年3月我院心内科护理教学的学生60名进行研究分析。基于教学方式划分为两组。常规组应用传统教育方式,实验组采取情境结合案例教学法。对比教学成绩、学生对于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结果:实验组的实践与理论教学成绩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学生对于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评价结果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基于情境与案例教学法教育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心内科教学质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与综合素质水平,有利于教学满意度的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心内科 护理教学 情境教学 案例教学 教学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尿常规检验中应用分别采用尿沉渣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01月至2022年01月医院收集的100份尿液标本,对其分别采取尿沉渣自动分析仪、显微镜检测与干化学法进行尿常规检验,比较分析该三种检验方式的结果。结果:尿沉渣自动分析仪、显微镜检测检测白细胞阳性检出率为41.00%、39.00%,均高于干化学法检测白细胞阳性检出率,P<0.05。尿沉渣自动分析仪、显微镜检测检测红细胞阳性检出率为43.00%、40.00%,均高于干化学法检测红细胞阳性检出率,P<0.05;自动分析仪、显微镜检测检测白细胞与红细胞阳性检出率比较无差异意义,P>0.05。结论:在尿常规检验中应用分别采用尿沉渣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的价值显著,必要时可结合该两种方式进行检验,以提升临床尿常规的检测准确性。

  • 标签: 尿常规检验 尿沉渣自动分析仪 显微镜检测法 干化学法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基于知识行为模型(KTA)循证实践模式(EBP)为指导的干预策略对糖尿病足3级以上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临床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伴3级以上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中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另50例患者采用基于KTA循证实践模式为指导的干预策略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护理行为、生活质量以及足部损伤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HAMA、HAMD以及SDSC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HAMA以及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DS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PF、RP、BP、CH、SF、RE、MH以及VT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PF、RP、BP、CH、SF、RE、MH以及V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足部损伤包括破损、刮伤以及皲裂伤。观察组损伤发生率为8.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KTA循证实践模式为指导的干预策略能有效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心理情绪,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行为,提升生活质量,降低足部损伤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知识行为模型 循证实践模式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足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数字钼靶X线摄影与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鉴别含钙化灶的致密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6例含钙化灶的致密型乳腺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两组均接受数字钼靶X线摄影、DCE-MRI扫描检查,分析数字钼靶X线摄影、DCE-MRI及两者联合检查对含钙化灶的致密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良性病变36例,恶性病变30例;良性组的形状、边缘类型、强化方式和信号强度曲线评分均显著低于恶性组(P<0.05);数字钼靶X线摄影联合DCE-MRI扫描诊断含钙化灶的致密型乳腺病变的敏感度为100.00%(30/30),特异性为98.41%(62/63),准确率为97.22%(35/36),均显著高于MG、DCE-MRI扫描单项检查(P<0.05)。结论 数字钼靶X线摄影联合DCE-MRI对含钙化灶的致密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数字钼靶X线摄影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鉴别 含钙化灶 致密型乳腺良恶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指标的查验,采用免疫比浊做好对应检验。方法:本次随机选取的心血管患者共60例,均于2018.01.01—2020.12.31日间,男、女患者各计34例、26例,年龄最低值在40岁以上,病程在6个月-19年。本次收治的心血管患者包含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心绞痛、脑梗死三种,随后对三组患者进行免疫比浊的应用,做好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水平分别为1.70±0.32mg/L、0.21±0.01mg/L,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水平分别为1.74±0.33mg/L、0.32±0.03 mg/L。脑梗死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水平分别为1.77±0.23mg/L、0.31±0.03mg/L,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均存在明显差异。对于三组患者来说,D-二聚体水平急性心肌梗死组水平<冠心病心绞痛<脑梗死组。结论:当前检测心脑血管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理想方法即为免疫比浊,采用此种方式能够做好对应评估,同时也能作为血管内血栓关联评估的主要工具。

  • 标签: 心脑血管 血浆D-二聚体 免疫比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