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自1983年Warren和Marshall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粘膜活检标本中分离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riori,Hp)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越来越深入,已从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现已认为Hp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MALT淋巴瘤的重要致病因子,并和胃癌j的发生密切相关。用正确的检查方法,确立患者Hp感染状态,对选择适当治疗方案,根洲Hp感染十分重要。现就Hp的生物学特性、检查方法作一概述。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检测
  • 简介:摘要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一种定植于人胃黏膜并引起不同胃十二指肠疾病的革兰阴性螺旋形细菌,大部分Hp能表达毒素相关蛋白(CagA)及产生空泡毒素(VacA)等直接损伤胃黏膜上皮细胞,也可诱导炎症反应而引起胃黏膜损伤。自1983年Hp被发现以来便一直受到较高关注,Hp(特别是CagA阳性的菌株)与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低度恶性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发生关系极为密切,1994年被WHO列为人类I类致癌原。因此,对于有症状的Hp感染者,应权衡利弊后进行Hp根除治疗。Hp根除治疗对象包括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早期胃癌术后、胃MALT淋巴瘤、有明显异常(指合并糜烂、萎缩、肠化或不典型增生)的慢性胃炎、有胃癌家族史者、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胃病 药物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0月间诊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序贯疗法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三联疗法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7.50%,对照组患者的根除率为8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为12.50%,对照组患者为22.5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可以使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得以改善,而且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临床观察。方法分析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180例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三组治疗有效率均超过85%以上,不良反应小于5%。结论三组治疗方案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小,价格低廉,是目前较理想的治疗方案。

  • 标签: 三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 根除方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早在1983年国外有人从人体胃内发现了一种细菌,形态呈螺旋形、为弯曲状,当时称之为幽门弯曲菌,随着对这种细菌研究的深入,目前国内外已致称为幽门螺杆菌。从发现幽门螺杆菌至今,对其研究已非常广泛及深入,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发消化系统疾病及胃癖癌危险性已成共识。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内 消化系统疾病 细菌 弯曲菌 家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根据临床医学的研究证实,幽门螺旋杆菌在多种机制的作用之下,会在人的身体当中产生一定的反映,致使人体出现慢性的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方面的疾病。小儿幽门螺旋杆菌这种疾病受到人们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明确这种疾病的相关研究进展,了解它的致病机制以及在临床当中的表现,找到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标准,掌握具体的治疗方案,将能够为这种疾病的治疗提供帮助。

  • 标签: 幽门螺旋杆菌 小儿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疗效。方法125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对照组55例。对照组用杀菌三联疗法,治疗组加抗菌素。结果停药4周后,幽门螺杆菌阴转,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菌素对治疗幽门螺杆菌及减少复发非常有效。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抗菌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Hpstoolantigen,HpS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94例因上消化道症状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每例患者同时进行14CUBT、RUT、Warthin-Starry银染检测,将后三项中任两项阳性作为Hp感染阳性诊断标准,对HpSA方法进行评价。结果HpSA检测的敏感性为94.3%,特异性为90.2%,准确性为92.6%,阳性预测值为92.6%,阴性预测值为92.5%。结论HpSA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较高,具有简单可靠、标本留取方便及完全非侵入性的特点,适合作为Hp感染的常规检查项目。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免疫学 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用不同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评价最有效的方法,为临床检验提供有利依据。方法统计分析了400例感染有幽门螺杆菌的患者临床资料。分离胃活检标本中的幽门螺杆菌,并用尿素酶试验、涂片镜检方法以及幽门螺杆菌抗体ELISA检测的方法进行对比鉴定研究。结果嗜银染色法检验阳性者181例(45.3%),快速尿素酶法检验阳性者76例(19.0%),两种方法检验均显阳性者135例(33.75%);嗜银染色法检验阳性、快速尿素酶法检验阴性6例(1.5%),嗜银染色法检验阴性性、快速尿素酶法检验阳性36例(9.0%)。结论嗜银染色法特异性比较高,血清Hp抗体对测定非侵入性幽门螺杆菌,准确率较高,且对患者不会造成较大损伤。在临床上可采用联合诊断法来提高幽门螺杆菌的诊断准确性。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嗜银染色法 ELISA检测 临床检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发现幽门螺杆菌(HP)以来,HP是当今世界上感染率最高的细菌之一.研究资料表明,HP感染可导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HP是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ILT)淋巴瘤的主要致病因子,亦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1994年,HP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I类致癌原.近年来,人们对HP与胃病关系的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又开始注意到其与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皮肤病等胃肠外疾病的关系.HP在全球自然人群的感染率超过50%,我国自然人群HP感染率40%~90%,平均59%[1].因此,采用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检测方法及时检出HP,对HP感染及其相关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粪便抗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