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有遗传和免疫特异质的个体,在环境因素(感染或毒素等)诱导下可发生自身免疫性肝病。许多基因相互影响构成“允许基因原(permissivegenepool),决定着发病的危险程度和疾病的表型,阐明这个复杂的遗传和免疫学基础是后基因时代的巨大挑战。现对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作一概要介绍。

  • 标签: 肝炎 自身免疫性 肝硬化 胆汁性 胆管炎 硬化性
  • 简介:1例65岁女性患者因缺铁性贫血给予琥珀酸亚铁0.1g口服、37欠/d,第2天出现恶心、反酸及腹泻;第3天ALT155U/L,AST438U/L;第4天ALTT470U/L,AST867U/L。考虑为急性药物性损伤,停用琥珀酸亚铁,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465mg静脉滴注、1次/d。1周后患者胃肠道症状缓解,ALT37U/L,AST25U/L。给予蔗糖铁注射液100mg静脉滴注,隔天1次,用药10d,患者未出现消化道症状及肝功能异常,10d后Hb上升至97g/L。6个月后患者再次出现缺铁性贫血,给予硫酸亚铁维生素复合物口服、1片/d,第4天ALT98U/L,AST209U/L,停用硫酸亚铁维生素复合物并给予护治疗,3d后ALT36U/L,AST34U/L。随访3年,患者缺铁性贫血反复发作,每次给予蔗糖铁注射液静脉补铁,未再出现损伤。

  • 标签: 亚铁化合物 药物性肝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大黄素对大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CYP450)及其主要亚型的影响。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5只,分别为溶剂对照组,170、500和1500mg/kg大黄素染毒组,大黄素蒸馏水混悬后连续经口给药16d,结束后次日取大鼠肝脏组织制作微粒体,分别采用CO还原差示光谱法、分光光度法及化学发光法检测大鼠肝脏微粒体总CYP450水平,红霉素脱甲基(CYP3A)、氨基比啉-N-脱甲基,CYP1A、CYP2B和CYP2E1活性变化。结果大黄素连续经口给药16d,能够引起大鼠肝脏微粒体总CYP450显著升高、可轻度诱导CYP3A、CYP1A、CYP2E1和CYP2B,500mg/kg剂量组最明显。结论大黄素对大鼠肝脏中CYP3A、CYP1A、CYP2B和CYP2E1均有诱导作用。

  • 标签: 大黄素 细胞色素P450 红霉素脱甲基酶 氨基比啉-N-脱甲基酶 CYP1A CYP2B
  • 简介:肝细胞肝癌(HCC)是血供丰富的恶性肿瘤,由病毒、化学致痛物等多种病因作用.经癌或癌相关基冈激活、抑癌基因失活或胚胎期某些癌基因重新复活等诸多闪素引起肝细胞生长失控而致癌变.经历启动、促进、演变多阶段发病过程.其中基因调控和表达。与肝癌发生、发展及多种细胞因子等密切相关。局部缺氧和肿瘤血管生成是癌细胞生长的重要因素和生物学行为.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转归中发挥重要作用。缺氧诱导因子-1(HIF-1)为异二聚转录因子,过表达与肝癌生长、血管生成和转移相关.是肝癌治疗的靶目标。

  • 标签: 肝肿瘤 缺氧诱导因子-1 治疗 基因
  • 简介:我科于2003年至2006年对75颗根尖未形成的年轻恒牙进行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75颗牙,术前X片显示根尖孔未封闭。其中男43例、女30例,年龄8.13岁,75颗牙中切牙63颗,前磨牙12颗,前牙均为外伤及龋坏引起的感染,前磨牙为畸形中尖折裂及引起的感染。

  • 标签: 根尖诱导成形术 临床研究 成型术 糊剂 年轻恒牙 临床资料
  • 简介:目的:研究双环醇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D-半乳糖胺(D—gaiactosamine,D—GaIN)诱导小鼠急性衰竭(acutehepaticfailure,AHF)的保护作用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LPS和GalN(LPS15ug/kg,GalN800mg/kg,ip)建立AHF小鼠模型。检测血清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及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记录动物24h死亡率。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FN-γ、IL-10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组织黏附分子ICAM-1,LFA-1表达,RT—PCR法测定组织CD14、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

  • 标签: 急性肝衰竭 小鼠模型 保护作用 LPS 双环醇 GalN
  • 简介: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脂血症的患病率正逐年上升,而高脂血症又是心、脑、肾等血管及脏器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过多的血脂长期堆积于内,还可形成脂肪。故治疗高脂血症对预防上述疾病意义重大。但目前常用的调血脂药具有一定的肝脏毒性,因此为高脂血症伴非酒精性脂肪患者选择一种既降脂又保的药物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采用弹性肠溶片治疗高脂血症伴非酒精性脂肪32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病例选自本院2002年3月至2007年8月内科门诊的高脂血症伴非酒精性脂肪患者32例,经低脂饮食2周后,复查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6.0mmol/L和/或三酰甘油(TG)≥2.0mmol/L,参考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96mmol/L,女性≤1.16mmol/L者;近2周内未服调脂药;排除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痛风或药物等所致的继发性高脂血症;均经B超诊断为脂肪,符合2001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脂肪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定的“脂肪诊断标准(草稿)”[1],排除酒精性脂肪。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38~75岁,平均58岁。单纯高胆固醇血症9例,高甘油...

  • 标签: 临床观察 伴酒精性 弹性酶
  • 简介:目的考察双环醇对雷公藤多苷致小鼠药物性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ICR小鼠灌胃给予双环醇(50、100、200mg·kg-1×3),于末次给药后2h单次灌胃给予雷公藤多苷300mg·kg-1,观察动物状态,禁食18h后处理动物,制备血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AST及LDH水平,H.E.染色考察肝脏病理状态,Westernblot法分析蛋白表达。结果雷公藤多苷300mg·kg-1能引起小鼠显著毒性和肝脏损伤,动物死亡率达41.67%,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ALT、AST及LDH含量均显著升高,组织出现以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病理改变。50、100、200mg·kg-1双环醇对雷公藤多苷引起的小鼠毒性有显著保护作用,能降低小鼠死亡率,降低雷公藤多苷引起的小鼠血清ALT、AST及LDH的升高,改善组织病理状态。初步机制研究显示,双环醇可降低凋亡相关蛋白FasL的表达,上调PI3K和connexin-43的表达。结论双环醇对雷公藤多苷所致药物性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肝细胞凋亡,改善组织细胞间缝隙连接有关。

  • 标签: 雷公藤多苷 双环醇 药物性肝损伤 胞间缝隙连接通讯
  • 简介:目的:研究胃蛋白活力对软胶囊崩解时限的影响。方法:采用3批不同活力的胃蛋白分别配制人工胃液。测定3批样品各6粒胶囊的崩解时限。结果:胃蛋白的活力直接影响软胶囊的崩解时限。结论:国家药品质量标准应规定配制人工胃液的胃蛋白的活力。

  • 标签: 胃蛋白酶 软胶囊剂 人工胃液 崩解时限
  • 简介:目的:细胞色素P450是药物及其他外源性物质的主要代谢,其亚家族成员之一CYP3A4的基因多态性是导致药物代谢个体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就CYP3A4及其他CYP450亚家族基因多态性对镇痛麻醉药品的影响进行讨论,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通过查阅近期国内外文献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镇痛麻醉药品芬太尼、咪哒唑仑、可待因、氯胺酮、曲马多、羟考酮等都会因CYP3A4及其他CYP450亚家族基因多态性的存在而在药效和不良反应等方面显现出个体差异性.为提高疗效、避免毒副作用的发生,在临床使用镇痛麻醉药物过程中实行个体化用药十分必要.

  • 标签: CYP3A4 基因多态性 麻醉药物
  • 简介:目的观察人参总皂苷(缓控ofpanaxginseng,SPG)对四氯化碳所诱导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人参总皂苷40、80、160mg.kg-1组,阳性药秋水仙碱0.1mg.kg-1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四氯化碳诱导纤维化模型。于造模第7周起,给药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的受试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疗程6周。实验结束后,股动脉采血,比色法测定血清中ALT、AST和匀浆中MDA、SOD的含量;放免法测定血清HA、LN、PCⅢ、CIV含量;HE染色法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RT-PCR技术测定组织中CTGFmRNA的表达。结果人参总皂苷各剂量组能明显降低纤维化大鼠ALT、AST、MDA、HA、LN、PCⅢ、CIV含量,升高SOD水平,减轻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抑制纤维化大鼠组织CTGFmRNA的表达。结论人参总皂苷对CCl4诱导纤维化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人参总皂苷 四氯化碳 肝纤维化
  • 简介:目的:分析比较还原型谷胱甘肽与多烯磷脂酰胆碱对环磷酰胺诱导小鼠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40只昆明小鼠分为损伤模型组、还原型谷胱甘肽组、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前3组小鼠实验第1-4天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mg·kg-1·d-1)诱导损伤,第5-14天分别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0.2ml、还原型谷胱甘肽180mg·kg-1·d-1、多烯磷脂酰胆碱90mg·kg-1·d-1;对照组同期腹腔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实验第1天给药前和第15天测定小鼠体重;实验第15天,小鼠处死前眼眶取血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和谷胱甘肽水平,处死小鼠后取肝脏称重并计算肝脏系数,取组织测定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SOD)、过氧化氢(CAT)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并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实验第15天,应用环磷酰胺的3组小鼠体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但还原型谷胱甘肽组体重高于损伤模型组(P〈0.05);损伤模型组小鼠肝脏系数(5.74%±0.11%)高于对照组(4.68%±0.37%)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组(4.81%±0.19%)(均P〈0.01),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小鼠肝脏系数(5.25%±0.35%)]也高于对照组(P〈0.05)。损伤模型组、还原型谷胱甘肽组、多烯磷脂酰胆碱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129.8±1.9)、(110.9±1.3)、(125.7±2.6)μmol/L]均高于对照组(100.8±3.0)μmol/L(均P〈0.01),但还原型谷胱甘肽组低于损伤模型组(P〈0.01)。损伤模型组和多烯磷脂酰胆碱组血清谷胱甘肽水平[(50.5±1.9)、(55.9±2.4)g/L]均低于对照组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组[(73.8±4.3)、(71.3±3.7)g/L](均P〈0.01)。损伤模型组、还原型谷胱甘肽组、多烯磷脂酰胆碱组组织AST、ALT、SOD和CAT�

  • 标签: 环磷酰胺 谷胱甘肽 磷脂酰胆碱类 药物性肝损伤
  • 简介:脓毒败血症(sepsis)是一种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急性综合征,以广泛的炎症反应及感染的器官细胞死亡为特征,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organfailure,MOF),其中损伤是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一个重要标志。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

  • 标签: 肝损伤 LPS诱导 保护作用 多器官功能衰竭 胰损伤 线粒体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研究拓扑异构Ⅰ抑制剂对耐阿霉素淋巴瘤细胞株(L1210/ADM)的杀伤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钙依赖性磷脂结合蛋白(AnnexinV)染色、梯状DNA电泳与细胞形态学观察等方法分析不同浓度(0.05、0.10、0.20、0.40μmol/L)拓扑异构Ⅰ抑制剂对L1210/ADM细胞的杀伤和凋亡作用,采用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Caspase)8、Caspase-3抑制剂IETD-fmk、DEVD-CHO分析拓扑异构Ⅰ抑制剂介导的靶细胞杀伤和凋亡作用与Caspase的关系.结果0.10μmol/L拓扑异构Ⅰ抑制剂对靶细胞株的杀伤作用,与对照组和0.05μmol/L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加用Caspase特异性抑制剂3组各时间点的靶细胞存活率均高于单用拓扑异构Ⅰ抑制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靶细胞株经拓扑异构Ⅰ抑制剂处理后,部分靶细胞株出现了细胞凋亡;加用Caspase特异性抑制剂组中,有部分细胞死亡,但无凋亡小体形成,死亡细胞均为锥虫蓝染色.经拓扑异构Ⅰ抑制剂处理的靶细胞株大部分细胞出现胞体解离,并彼此黏附成簇状的、锥虫蓝拒染的凋亡小体,靶细胞株DNA电泳表现为特征性梯状图谱;加入Caspase特异性抑制剂的各组可以看到阻断了梯状DNA的产生.结论拓扑异构Ⅰ抑制剂对L1210/ADM细胞株具有较强的杀伤和诱导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涉及Caspase-8、Caspase-3的有序性活化.

  • 标签: 白血病 淋巴细胞 DNA拓扑异构酶类 Ⅰ型 细胞株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FB2是新型Abl/Scr双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拟用于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本研究选择大鼠和人微粒体体外温孵系统,应用特异性探针底物法/抑制剂法,探讨参与FB2代谢的主要CYP450s以及FB2对CYP450s的抑制作用。

  • 标签: CYP450同工酶 人肝微粒体 相互作用 大鼠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CYP450s
  • 简介: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独特的DNA-蛋白质结构,其主要作用为保护染色体的完整性和维持细胞的复制能力.端粒是由RNA和蛋白质亚基构成的,能够延长端粒的一种特殊反转录.端粒激活见于大多数的人类恶性肿瘤组织中,而正常组织细胞中无端粒活性.因此认为端粒激活对于维持多数肿瘤组织细胞增殖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端粒也成为肿瘤化学治疗的新靶点.抑制端粒的策略不少,用反义寡核苷酸阻断端粒RNA的模板作用就是一个切入点;抑制端粒催化蛋白亚单位则可能是抑制其活性的另一手段.另外,一些可能的端粒抑制剂亦已见报道,例如,核苷类似物,蛋白激酶C抑制剂,细胞分化诱导等.尽管不少机制尚待明确,但前景依然光明.

  • 标签: 端粒 端粒酶 端粒酶活性 端粒酶抑制剂 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分别利用胃蛋白、胰蛋白、胰凝乳蛋白、弹性蛋白对蜈蚣粉进行解并选取最佳用来制备抗肿瘤多肽。方法利用4种对蜈蚣粉进行解,采用MTT体外抗肿瘤实验方法,以蛋白质的水解度及解提取液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抑制率为指标,同时以蜈蚣粉的水溶性蛋白质含量为标准,评价4种对蜈蚣粉的解效果并筛选出最佳用。结果胃蛋白对蜈蚣粉的水解度为10.44%;胰蛋白对蜈蚣粉的水解度为28.29%,在0.125mg·mL~(-1)及0.25mg·mL~(-1)的较小浓度下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抑制率低于对照组,但随浓度的增大抑制率逐渐增大,在0.5~2mg·mL~(-1)浓度时,胰蛋白在4种中达到最大抑瘤效果;胰凝乳蛋白和弹性蛋白的水解度分别为50.45%、44.16%,当浓度〉0.5mg·mL~(-1)时其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抑制率高于对照组,在浓度为0.5mg·mL~(-1)时抑制率分别为2.86%、36.37%,且随浓度增大抑制率增大。结论蜈蚣粉解工艺最佳用为胰蛋白,其次是胰凝乳蛋白和弹性蛋白,而胃蛋白活性较低可以去除。

  • 标签: 蜈蚣粉 蛋白酶 水解度 乳腺癌MCF-7细胞株 细胞抑制率
  • 简介:小心,伤药来袭!药物能治病,也能致病。近百年来,国内外发生多起重大药害事件。在众多药害事件中最为严重的是1961~1962年在联邦德国爆发的反应停事件。反应停又名沙利度胺,于1956年在联邦德国上市后作为孕妇镇静治疗妊娠呕吐被广泛应用,引致成千上万的缺臂和缺腿的畸形儿出生。

  • 标签: 小心 伤肝 反应停事件 药害事件 沙利度胺 妊娠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