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提高静脉药物配置残留量不合格检出率中应用课达型品管圈的成效。方法:试验时间2021年1月到2022年8月,抽选静脉配置中心200份配药结果作为受试样本,根据课达型品管圈实施时间进行分组,样本数各100,对照组为前期常规管理阶段,研究组为实施课达型品管圈管理阶段。结果:研究组经过课达型品管圈管理,静脉药物配置残留量不合格检出率提升至9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P值<0.05。结论:课达型品管圈在临床静配中心应用效果显著,可显著提高药品残余量检出率,提高静配人员综合素质,进而提升临床静脉给药服务质量。

  • 标签: 课达型品管圈 静脉药物配置 残留量不合格检出率 成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溶血症导致)患者采取免疫球蛋白进行静脉注射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08月~2020年02月收治的158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溶血症导致)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治疗组(79例):采用免疫球蛋白进行静脉注射治疗;对照组(79例):采用常规方式进行对应治疗;就组间结肠炎疗效数据、血清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长展开对比。结果:治疗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总疗效数据(97.47%)高于对照组(81.01%)明显(P

  • 标签: 免疫球蛋白 新生儿溶血症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疗效 血清胆红素水平 黄疸消退时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经皮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11月01日至2020年03月01日在本院就诊的3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视为研究对象,以双盲法划入参照组与研究组(n=17)。参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经皮静脉溶栓治疗,对比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症状恢复率是94.12%,参照组的症状恢复率是76.47%,研究组与参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1例并发症,参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4例并发症,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红外线治疗仪照射联合针对性护理对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22年10月到2023年12月收诊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有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内瘘血流量,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内瘘使用时间有差异,(P<0.05)。结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红外线治疗仪照射联合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以促进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内瘘血流量和内瘘使用情况改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这种措施有推广的意义。

  • 标签: 红外线治疗仪照射联合针对性护理 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动静脉内瘘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治疗中,对不同麻醉药物的麻醉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中所抽取的病例均来自于我院在 2019年 2月到 2019年 12月期间收治的通过介入封堵术进行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从中随机抽取出 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且均由 30例患者所组成,将通过丙泊酚负荷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的患者收纳入观察组,将通过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的患者收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苏醒气燥动概率、手术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苏醒气燥动概率、手术时间分别为:( 8.8±2.5min),( 0.0) %,( 70.17±17.9) min,对照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苏醒气燥动概率、手术时间分别为:( 14.2±2.9min),( 10.0) %,( 69.17±17.1) min,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苏醒气燥动概率差异比较显著,经过统计学软件计算,得出 P< 0.05的结论,证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相比, P> 0.05。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通过介入封堵术治疗中,通过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静脉麻醉,麻醉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丙泊酚 氯胺酮 右美托咪定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封堵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与手术修复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10月期间收治的 AVF 狭窄的患者 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超声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超声检测参数和术中并发症。结果:相比对照组,超声组的狭窄处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量等临床指标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并且术中并发症更少。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与手术修复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