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9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冠状动脉再通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冠状动脉再通率88.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4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不仅能够显著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而且溶栓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大剂量氟塞米持续静脉泵入应用于重度心衰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8月至2018年4月间收入的所有重度心衰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研究,按照实验要求,选择48例患者纳入本次实验,对照组与实验组中均纳入2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静脉推注呋塞米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在常规静脉推注的基础上,加用持续静脉泵入呋塞米,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完成后,所有患者的症状均得到改善,但实验组患者的低血压和低血糖的发病率较对照组更低,并且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重度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大剂量氟塞米进行持续静脉泵入,能够有效治疗患者的重症心衰症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对于患者快速康复有积极意义,是一种有效的疗法,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呋塞米 持续泵入 重度心衰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了解彩超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98例,根据动静脉内瘘手术前有无进行过彩超检查进行分组,实验组为经过彩超检查的患者49例,对照组的为未经过彩超检查采用物理检查的患者4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后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子,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降低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减小伤口,是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的有效辅助检查方法。

  • 标签: 彩超 糖尿病肾病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地塞米松与平阳霉素联合应用对口腔颌面颈部静脉畸形的治疗效果及美观度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3例口腔颌面颈部静脉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平阳霉素治疗,n=29例)与研究组(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n=34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美观程度差异。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对比,研究组的94.12%比对照组的75.86%更高,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后VAS美观程度评分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研究组比对照组更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口腔颌面颈部静脉畸形中,选择使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效果突出,可有效提升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美观程度。

  • 标签: 口腔颌面颈部静脉畸形 平阳霉素 地塞米松 美观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出现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14例患者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低血压、糖尿病、围术期的药物治疗不当、围术期宣教不充分及围术期护理不规范是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主要原因。结论监测患者血压及血糖、合理用药、充分宣教、规范护理等措施可明显提高自体动静脉内瘘重建的成功率,延长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

  • 标签: 血液透析 内瘘失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胸科手术术后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胸科手术术后患者88例,以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两组术后均予以PCIA,对照组应用舒芬太尼,研究组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比较两组的PCIA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情况,并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PCIA平均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h、12h、24h、48h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内不同时间的VAS评分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胸科手术术后应用右美托咪啶复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可减少PCIA按压次数和舒芬太尼用量,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舒芬太尼 静脉自控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气管插管用于急诊胃镜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气管插管用于急诊胃镜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止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管插管用于急诊胃镜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临床疗效显著,既可提高止血成功率,又可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气管插管 急诊胃镜 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龄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高龄脑梗死患者,收取例数为100例,(收取时间-2016年1.20日至2017年1.20日),按照患者以及家属意愿方式对本院所有观察对象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每组患者各50例,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高龄脑梗死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42.00%(其中显效20例、有效1例、无效29例)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高度的差异性,P值<0.05。观察组高龄脑梗死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优于对照组20.00%。结论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脑梗死(年龄在80岁以上)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研究。

  • 标签: 高龄脑梗死 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1例HT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转归及影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对HT预警因素与HT类型、溶栓时间的关系及HT发生时间与疾病转归的关系。结果21例HT患者均存在多种危险因素,血压变异性所占比例最高66.67%,且多种因素并存更易出现出血转化,3h内溶栓仍可能出现HT,出血转化在3天内出现预后差、死亡率高。溶栓后出血转化分型与危险因素种类无显著性;疾病转归与HT发生时间有显著性。脑梗死出血转化单因素分析,糖尿病、房颤、大面积脑梗死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房颤、大面积脑梗死为H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时需注意患者选择及HT风险的评估,减少HT发生,规避风险。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出血转化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药热奄包预防心衰患者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52例PICC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中药热奄包干预。观察记录患者术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包括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评分,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实验组术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11.54%),对照组术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42.31%),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治疗依从性(96.15%),对照组治疗依从性(69.23%),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护理满意评分(92.04±1.24)分,对照组护理满意评分(71.55±1.42)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奄包预防心衰患者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术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中药热奄包 心衰 PICC置管术 机械性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了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影响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影响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有利于降低患者动静脉并发症发生率,适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 标签: 护理干预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静脉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门静脉高压症行断流术后出现消化道再出血的防治对策及效果评价。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3月~2015年3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行断流术后出现消化道再出血患者47例,回顾分析其临床相关资料。所有患者中共22例接受保守治疗,视为对照组;25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视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再出血情况、治疗效果、随访结果等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出血量均明显少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100%(22/22),高于观察组84.00%(21/25),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对照组总并发症率为22.73%(5/22),明显少于观察组57.14%(12/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对照组的复发率和病变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对照组生存率为72.73%(16/22)少于观察组100%(21/21),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断流术后出现消化道再出血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防治对策因根据具体诊断结果进行选择,力求在达到治疗效果的目的上减少患者痛苦及隐患,彻底治愈患者。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断流术 消化道再出血 防治对策 效果评价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在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应用过程中皮下隧道闭塞的原因,针对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方法:对落实钝针扣眼穿刺进行透析治疗的 30例血液透析患者,回顾性分析使用钝针扣眼穿刺过程中发生并发症及穿刺失败的原因,找出整改措施。结果:对 30例透析患者 24周内 4270次钝针穿刺进行统计学分析,局部感染发生率为 3.33%,穿刺部位无渗血、无血肿发生,钝针扣眼穿刺点皮下隧道闭塞率 16.67%。结论:正确的穿刺评估和对皮下隧道走向及深度、角度的掌握,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和手卫生,可有效预防钝针穿刺的并发症,减少穿刺失败及皮下隧道闭塞的发生。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钝针穿刺 血液透析 皮下隧道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超急性期脑梗死病人接受静脉溶栓护理程序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将我们医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收治的超急性期脑梗死病人资料48例施行分析,所选病人采取随机法加以分组,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病人接受静脉溶栓护理程序,对比两组病人的MRs、NIHSS、Barthel评分情况。结果两组病人MRs、NIHSS、Barthel评分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超急性期脑梗死病人,为其提供静脉溶栓护理程序效果理想,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超急性期脑梗死 静脉溶栓护理程序 MRs Barthel NIHS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与静脉铁剂对尿毒症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于我院进行尿毒症血液透析出现肾性贫血的7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维铁缓释片,观察组实施静脉注射蔗糖铁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尿毒症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静脉铁剂可以最大化的改善患者的贫血情况,提高治疗的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 标签: 尿毒症 血液透析 肾性贫血 蔗糖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和湘雅三医院2014年9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根据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就诊时间,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21)、对照组(n=21)。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1.0,对比两组间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两组临床相关指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镇痛次数)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76%、28.57%,差异性突出,P<0.05。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可减少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且不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情况。

  • 标签: 腹腔镜 传统开腹手术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形成支架内血栓者应用替罗非班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间入院进行PCI的60例AMI患者进行本组研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直接实施介入治疗,观察组加用替罗非班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表现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后发生支架内血栓的概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且术后发生死亡的概率也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AMI患者在PCI中应用替罗非班辅助治疗,可显著减少术后发生支架内血栓的概率,可为再次PCI争取更多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替罗非班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支架内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冠状动脉(冠脉)弥漫长病变患者选择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后在预防介入术后支架内血栓事件方面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01月收治的66例冠脉弥漫长病变介入治疗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后进行用药干预方式的研究,对照组(33例)选择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33例)选择替格瑞洛+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最终就两组冠脉弥漫长病变患者的再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出现概率、支架内血栓出现概率以及用药副反应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冠脉弥漫长病变患者再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出现概率(18.18%)对比,观察组(3.03%)呈现出显著降低(P<0.05);同对照组支架内血栓出现概率(18.18%)展开对比,观察组((3.03%)获得显著降低(P<0.05),。同对照组冠脉弥漫长病变患者用药副反应发生率(9.09%)对比,观察组(6.06%)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结论医疗人员选择替格瑞洛药物对冠脉弥漫长病变患者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对于介入术后出现支架内血栓的概率可以显著降低,并且不会导致用药副反应增加,从而改善冠脉弥漫长病变患者的远期预后。

  • 标签: 替格瑞洛 冠脉弥漫长病变 介入治疗 支架内血栓事件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治疗术后患者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的60例肝硬化行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治疗术的患者,并将术后出现发生再出血的11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余4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以及凝血酶原时间。结果两组患者血红蛋白与血清白蛋白的差异不大,组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患者总胆红素与凝血酶原时间远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治疗术患者的总胆红素与凝血酶原时间增高时,则很表明患者很有可能发生再出血的情况。

  • 标签: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治疗 术后再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6年2月--2017年12月,研究对象72例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36)、对照组(n=36),实验组患者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分级、短袖缩短率。结果心功能对比显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分级对比显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短袖缩短率对比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尿激酶静脉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血流分级 短袖缩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