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冠心病患者中通过血栓弹力图(TEG)测定血小板抑制率(AA、ADP),评价抗血小板药物作用效果。方法对本院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707例冠心病住院患者进行TEG测试,测得二磷酸腺苷(ADP)受体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和花生四烯酸(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根据ADP和AA抑制率参考值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低抑制率、正常抑制率和高抑制率3组,并分别对各组的普通杯R、K、角度、MA值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按ADP抑制率分组的3组间的R、K、角度差异不显著;MA值低抑制率组与其他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但正常组与高抑制率组间差异不显著;三组间AA抑制率差异显著;按AA抑制率分组的3组间的R、K、角度、MA值差异不显著;ADP抑制率三组间差异显著。结论血栓弹力图普通杯无法准确评估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疗效,但AA抑制率与ADP抑制率之间呈一定的正相关,应根据AA抑制率和ADP抑制率的差异评估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药物疗效,调整临床用药方案。

  • 标签: 血栓弹力图(TEG)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冠状动脉疾病 血小板抑制率
  • 简介:摘要增强扫描。对比剂外静脉外渗损伤机制,对比剂外渗原因,干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静脉护理中采用个性化输液护理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2016年8月于我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46例)与个性化输液护理方法(观察组,46例)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了上述护理措施后,其临床护理满意度达到了100%;对照组患者则为89.13%,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静脉输液患者开展护理工作时,可采取个性化输液护理方法,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并促进患者的预后康复,可在临床上予以大力推广。

  • 标签: 静脉输液 个性化 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作为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且多发的病症类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症在发病之后必须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本次研究主要就目前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症的诊断与治疗研究展开具体的分析探讨,对患者的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包括有依据患者的病情程度进行分析、Rockall评分系统分级、Blatchford评分系统分析等,而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镜治疗当中,主要包括了内镜治疗时机的把握,内镜前、内镜下、内镜后等的治疗。

  • 标签: 非静脉曲张 上消化道出血 诊断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判断静脉治疗护理风险防范预案在安全护理中的作用。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72例接受静脉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静脉治疗患者的护理意愿将其均匀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分别为两组静脉治疗患者提供常规安全护理和护理风险防范预案安全护理,观察两组筋脉治疗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液体错注发生率(0)、查对失误发生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液体错注发生率(16.67%)、查对失误发生率(13.89%),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静脉治疗患者的护理满意度(58.33%),两组静脉治疗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差异、护理满意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治疗护理风险预防预案用于患者的安全护理,能够有熊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静脉治疗 护理风险 防范 安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输液性静脉炎危险因素,分析对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48例输液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输液治疗。输液过程中,配合针对性护理,统计护理有效率。结果经有效临床护理,在48例患者中,1例发生轻度静脉炎,考虑因患者年龄偏大,血管弹性差,免疫力低下所致,其余患者输液期间内未发生静脉炎,护理有效率为97.92%。结论对于静脉输液者,开展针对性护理,能够缓解病患苦楚,降低静脉炎发生率,避免护患纠纷,有利于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输液性静脉炎 危险因素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200例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100例作为对照组,另10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由于每日都要进行穿刺,导致患儿产生较强烈的疼痛感,观察组经静脉留置针护理后无明显的疼痛感,观察组满意度为97%,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6%,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静脉留置针,有利于治疗和护理,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儿科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外渗常见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有效预防与处理静脉输液外渗。方法对24例静脉输液外渗患者的外渗原因以及处理措施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经精心治疗与细心护理,24例患者因静脉输液外渗引起的并发症均治愈,没有更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做好静脉输液外渗预防工作,一旦发现输液外渗,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处置,做好护理工作,这样才能有效减轻病人痛苦,对促进患者疾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静脉输液 外渗 临床观察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儿科患者中选取60例为观察对象,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只做基础的常规护理,而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护理上添加静脉留置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穿刺成功率。结果穿刺成功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且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科中静脉留置针护理干预是非常有应用价值,可以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而且患者护理后满意度更高,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儿科护理 静脉留置针 体会 穿刺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当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抽取本科于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20例静脉输液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本科室常规输液操作,而观察组患儿则在常规输液操作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辅助操作。具体采用FLACC量表和Wang-Baker评估笑脸量表对两组患儿进行穿刺时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并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静脉输液依从性及一次穿刺成功的概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静脉穿刺疼痛主客观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患儿静脉输液的依从性及一次穿刺的成功率,极大的缓解了患儿的疼痛感受,对稳定患儿情绪而言作用非常明显。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静脉输液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癌伴发门静脉癌栓的CT和MR影像表现。方法复习胃癌伴发门静脉癌栓及门静脉癌栓的CT和MR表现文献,回顾性观察1例临床证实的胃癌伴门静脉癌栓的CT和MR影像资料。结果胃癌表现为胃壁的增厚,MR弥散受限,增强后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癌栓表现为门静脉主干及分支内的充盈缺损,MR弥散受限,增强可见强化,相关肠管呈淤血性肠炎改变。结论门静脉癌栓不仅见于肝癌,也可由原发性胃癌伴发。

  • 标签: 胃癌 门静脉癌栓 CT MR
  • 简介:摘要目的在普外科患者静脉输液中采用心理护理,探析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患者时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共计选取60例患者,均为普外科静脉输液患者,就诊时间段2015年1月开始,2016年12月停止。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组别是2组,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0例患者)。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将2组患者实行不同护理干预后得到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统计学分析结果的相关性数值。结果实验组患者合作良好率、一次穿刺成功率、SAS评分、SDS评分、满意度均显著性更佳,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在普外科患者静脉输液中采用心理护理,可促使患者不良情绪有效缓解,提升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普外科 静脉输液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小儿静脉输液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针对患儿实际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预后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和输液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有效缓解患儿疼痛情况,提升患儿输液依从性。

  • 标签: 护理干预 小儿静脉输液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可是成立静疗小组对静脉治疗的作用。方法将于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常规培训管理模式下于我院接受静脉治疗的50例患者及2例护士纳为对照组,将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静疗小组成立的培训管理模式下于我院接受静脉治疗的50例患者及2例护士纳为研究组。将两组在治疗期间护患纠纷发生率、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结果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出现护患纠纷的概率为28%,显著高于研究组的6%(P<0.05);研究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P<0.05)。结论对于参与静脉治疗的护士人员的培训管理来说,成立静脉小组的方法比常规方法更为有效,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率,而且对于患者满意度的提高,也有着更加显著的积极意义,因此,有着较高的临床推广及应用意义。

  • 标签: 科室 静疗小组 静脉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分析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影响因素,提出对策。结果留置针穿刺影响因素包括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物品准备、血管特点、护士因素。结论针对留置针穿刺的影响因素,并采取对策,能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

  • 标签: 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 成功率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74例肝胆胰外科患者分成两组,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组(观察组)130例,普通型静脉留置针组(对照组)144例,比较两组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静脉炎、疼痛、渗漏、脱管、堵管、针刺伤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炎、针刺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两组留置并发症疼痛、渗漏、脱管、堵管发生率无显著差别。结论安全型静脉留置针既可以降低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又可以保护患者血管、减少静脉炎,具有显著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安全型静脉留置针 临床应用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6月发生的30例静脉炎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硫酸镁湿敷,给予观察组患者中药湿敷,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同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显著,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提高疗效。

  • 标签: 中药外敷 静脉炎 疗效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U型固定法的应用及其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慢性病患者60例,所有患者都采用静脉留置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U型固定,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留置针的天数、凝血、松动脱出、渗液回血、并发症等方面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留置针保留的时间更长,在凝血、渗液回血、松动脱出上都优于对照组,其并发症也更少。结论采用U型法固定留置针,能够保留的时间比较长,降低并发症、减少患者重新穿刺的次数,同时优质的护理措施的实施对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U型固定 技巧 应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临床上的护理预防急诊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对策。方法选取80例急诊静脉输液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采用常规的静脉输液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针对性的护理输液对策,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接受上述的护理之后,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92.5%的总有效率,且观察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静脉输液患者在临床上的护理工作中采用针对性的护理输液对策,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在输液中产生的并发症,在临床的护理工作中具有着值得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急诊 静脉输液 并发症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