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个性化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了7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例,根据其入院编号分组分为了研究组36例(入院尾号奇数);参照组36例(为入院尾号偶数)。研究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措施,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94.44%,较参照组护理满意度77.78%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33%,较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7.78%低,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护理中采用个性化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值得在临床方面广泛应用并推广。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临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维护中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选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照住院单双号分为两组。对照组(n=40)应用基础护理干预,研究组(n=40)同时结合优质护理干预。评价及对比两组的动静脉内瘘维护情况、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的动静脉内瘘维护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并发症事件明显减少(P<0.05)。结论临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维护中应用优质护理,可取得理想疗效,有效维护动静脉内瘘,且并发症少,减轻了患者痛苦,具有可观的推广价值。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维护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因素。方法研究时段2016年1月-2018年11月,抽取本院在研究时段内收治的100例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100例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效果,即用mRs量表对治疗3个月后的预后效果进行评价,并以mRs评分结果作为分组依据,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mRs评分低于2分,预后良好组,46例)、对照组(mRs评分为3-6分,预后不良组,54例),用Logistic分析影响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联合血管介入治疗预后的因素。结果两组年龄、病前NIHSS评分、发病前1w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治疗前ASPECTS评分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即刻NIHSS、脑实质出血率、24h颅内出血转化率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分析,年龄、治疗前ASPECTS评分、治疗后即刻NIHSS为影响预后效果的主要因素。结论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年龄越大、治疗后即刻NIHSS评分越高,对静脉溶栓联合血管介入治疗后的效果影响就较大;而如患者治疗前ASPECTS评分越高,则说明预后效果越好。

  • 标签: 影响 急性中重症脑梗死 静脉溶栓 血管介入 预后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衰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中钝针扣眼穿刺法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64例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均为我院2020年7月至2021年2月收治,根据静脉内瘘穿刺技术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钝针扣眼穿刺法)和对照组(阶梯穿刺法),各32例,比较两组疼痛评分、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疼痛评分更低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一次穿刺成功率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衰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中,钝针扣眼穿刺法应用效果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减轻患者疼痛,提升一次穿刺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钝针扣眼穿刺法 肾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无痛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1月于我院就诊并接受无痛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食管静脉曲张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和术中心率、血压无显著变化,对比无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显著升高(P<0.05),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优质护理保持患者术中基本生命体征稳定,降低术后不良事件,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血压 心率 临床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输注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的价值和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110例,用抽签方法分为A组和B组,所有患儿均静脉输注免疫丙种球蛋白,但分别以高剂量和低剂量应用,观察两组患儿病情改善情况、不同阶段胆红素水平以及贫血、换血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儿和B组患儿相比有更短的黄疸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A组患儿在治疗1d、2d、3d时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B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A组患儿和B组患儿相比有更低的换血和贫血发生率,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生儿溶血病静脉输注免疫丙种球蛋白可帮助患儿有效控制病情,减少疾病带来的危害,而选择大剂量用药的方案能保障患儿获得最为满意的作用效果。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免疫丙种球蛋白 静脉输注 高剂量 胆红素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快速房颤患者进行研究,并分析为患者注射胺碘酮和西地兰的效果。方法 收治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快速房颤患者共90例,对此采用随机的抽样法分组研究,设定为参照组45例患者采用常规方式展开治疗,45例研究组给予静脉注射胺碘酮和西地兰治疗,时间主要位于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针对治疗前后不同组别患者的情况。结果 对比治疗前心功能指标和血管内皮因子,不同组别间并无差异(P>0.05),而与治疗后对比差异明显(P<0.05),明显以研究组中LVEDd、LVESd与ICAM-1、VCAM-1 低于另一组,而LVEF高,差异明显(P<0.05),以及研究组中心动过缓、血压降低、房室传导阻滞、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结论 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快速房颤患者治疗中,静脉注射胺碘酮与西地兰临床效果显著,不但改善了患者心功能,且使其血管内皮因子降低,以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标签: 急性心力衰竭 快速房颤 不良反应 心功能 血管内皮因子 胺碘酮 西地兰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快速房颤患者进行研究,并分析为患者注射胺碘酮和西地兰的效果。方法 收治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快速房颤患者共90例,对此采用随机的抽样法分组研究,设定为参照组45例患者采用常规方式展开治疗,45例研究组给予静脉注射胺碘酮和西地兰治疗,时间主要位于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针对治疗前后不同组别患者的情况。结果 对比治疗前心功能指标和血管内皮因子,不同组别间并无差异(P>0.05),而与治疗后对比差异明显(P<0.05),明显以研究组中LVEDd、LVESd与ICAM-1、VCAM-1 低于另一组,而LVEF高,差异明显(P<0.05),以及研究组中心动过缓、血压降低、房室传导阻滞、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结论 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快速房颤患者治疗中,静脉注射胺碘酮与西地兰临床效果显著,不但改善了患者心功能,且使其血管内皮因子降低,以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标签: 急性心力衰竭 快速房颤 不良反应 心功能 血管内皮因子 胺碘酮 西地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对肝硬化门、脾静脉与肝功能、胆囊壁厚度的检查结果。方法:研究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7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健康人群7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分析两组患者的门静脉内径(DPV)、门静脉流速(VPV),脾静脉内径(DSV)、脾静脉流速(VSV)以及胆囊壁厚度之间的差异,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的DPV.VPV、DSV、VSV以及胆囊壁厚度之间的差异以及肝硬化患者门、脾静脉流动力学与肝功能、胆囊壁增厚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DPV、DSV以及胆囊壁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患者的VPV、VS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肝硬化患者DPV、VPV、DSV、VSV以及胆囊壁厚度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肝硬化与超声检查的DPV、VPV .DSV、VSV呈现显著相关,而患者的胆囊壁厚度与患者的DPV、VPV、DSV、VSV之间未见相关显著性。结论:在肝硬化患者中,患 者的肝功能与其门静脉、脾静脉的内径以及血流量相关性显著,胆囊壁的增厚情况与门静脉、脾静脉的内径以及血流量未见相关性。

  • 标签: 超声对肝硬化门 脾静脉 肝功能 胆囊壁厚度 检查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实施B超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于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以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为主,所有患者均实施B超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之后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各项指标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临床各项指标比较,治疗后的狭窄段管腔内径、峰值流速及透析血流量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效果比较,60例患者中,显效的有40例,占比66.67%;有效的有18例,占比30.00%;无效的有2例,占比3.33%;总有效率为96.67%(58/60)。结论:对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实施B超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予以干预,其效果显著。

  • 标签: B超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 动静脉内瘘狭窄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心静脉导管输液联合共情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21年1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中心静脉导管输液联合共情护理。结果: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4.28%,对照组为77.1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中心静脉导管输液联合共情护理护理在艾滋病患者的护理中,有助于建立患者和护理人员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关系,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和关心,值得参考。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输液 共情护理 艾滋病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预防护理在尿毒症维持性血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78例尿毒症维持性血透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3月-2021年03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尿毒症维持性血透患者预防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安全性,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预防护理 尿毒症 维持性血透 血栓 并发症 血管通路堵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康柏西普注射液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共有78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用康柏西普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上用复方血栓通胶囊。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好;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比对照组小,本次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注射液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好,可以缓解患者的眼底症状,这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也较高。

  • 标签: 康柏西普注射液 复方血栓通胶囊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并比较其与传统静脉输液方式下的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肿瘤患者,其中35例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进行化疗,另外35例给予常规护理。结果:与传统静脉输液方式相比,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P < 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在针对性护理干预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可提供更安全和可靠的静脉输液通道,对于提高肿瘤患者化疗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肿瘤患者 针对性护理干预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7年3月到2018年7月间选取40例患有原发性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的患者来进行这次实验研究,研究中有20例患者采用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称为观察组;有20例患者没有采用放射治疗,称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中位生存期以及1年生存率。结果经过临床实验研究可知,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要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且1年生存率,观察组也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对原发性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应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以明显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增加中位生存期时长,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1年生存率,因此,在临床上可以大力推广这种临床方法。

  • 标签: 原发性肝细胞癌 门静脉癌栓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