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静脉输注药物是现代医疗的主要手段,如何减少静脉输注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值得探讨的话题,作者系西医全科主治医师,执业西药师,从专业的角度,及个人的经验,筒单明了的阐述一下应注意如下几点。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相关药品不良反应(ADR)/医疗器械不良事件(MDE)表现及特点,对临床规范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减少育龄妇女副反应及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家人口计生委计划生育药具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避孕药品及器械的数据库中156例关于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的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对ADR/MDE的年龄、时间分布及表现等进行探讨。结果156例ADR/MDE报告中只有6例来源于避孕药品的ADR库;126例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是在医院放置,占81.29%;ADR/MDE中月经问题85例,占54.49%,其中闭经有31例,占36.47%。结论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的主要ADR/MDE是月经问题。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的放置机构主要是医院,医生的推荐对曼月乐的使用有着重要作用,放置前应做好充分的知情同意。LNG-IUS具有药品和器械的特点,若发生药品相关的终止取出,既要上报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也要上报器械的不良事件报告。

  • 标签: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 药品不良反应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对呼吸内科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从本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呼吸内科收治的患者中选择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观察组额外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情况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在提升呼吸内科护理质量的同时,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呼吸内科 护理质量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现如今,社会进步,医疗行业发展迅速,做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和管理工作,是推动医疗事业发展、保障患者权益的一项重要措施。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分析,深入挖掘其中的问题和原因,有利于减轻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的潜在危害,有效地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本文分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管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多方面提出完善和改进措施,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

  • 标签: 医疗器械 不良事件 质量管理 医疗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安全管理方法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展开研究和分析。方法:本研究以2020年4月-2021年3月在院内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所引发的不良事件展开研究,并在2021年4月-2022年2月进行安全管理。本研究中将安全管理前小组称为参考组,安全管理后小组称为试验组,针对安全管理前后的不良事件进行对比和研究。结果:安全管理实施前(参考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安全管理实施后(试验组)的不良事件,P

  • 标签: 中医护理技术 安全管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期严重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妊娠不良事件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收集200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诊断为严重甲减,并具有妊娠结局的47例(48孕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妊娠不良事件(定义为发生妊娠并发症或母胎/新生儿不良结局任意1项),将患者分为有妊娠不良事件组(n=33)和无妊娠不良事件组(n=15)。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信息、孕期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妊娠并发症及母胎/新生儿结局。结果47例(48孕次)严重甲减患者年龄为(30.5±4.1)岁,分娩孕周[M(Q1,Q3)]为38.6(36.3,39.9)周;诊断孕周为7.0(6.0,8.8)周,孕期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为32.7(23.1,60.2)mU/L;TSH首次达标时间为6.0(4.0,10.0)周。82.5%(33/40)患者有甲状腺自身免疫异常。所有患者均给予左甲状腺素(L-T4)治疗,治疗后TSH达标率为77.1%(37/48)。83.3%(40/48)患者成功分娩,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 041±452)g,身高为(49.4±2.1)cm,头围为(33.6±0.7)cm。与有妊娠不良事件组比较,无妊娠不良事件组患者的孕期TSH首次达标时间更短[(5.0(3.0,9.0)周比8.0(4.5,12.5)周](P=0.033),甲状腺功能监测次数更多[(8.2±3.5)次比(6.0±3.6)次](P=0.049)。结论妊娠期严重甲减患者妊娠并发症及母胎/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较高。积极监测甲状腺功能并给予治疗,可能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妊娠并发症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细节护理对普外科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两年期间普外科收治治疗的患者共66例,对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主要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各有33例。对比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进行细节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及满意度情况进行具体的对比和分析。结果在对患者实施护理之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1±1.3)分,患者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为0,对比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为(4.9±1.0)分,其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为4例,两组患者在具体护理之后效果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比对比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护理在普外科患者护理的过程中,能够对普外科手术的护理质量有效提升,同时也能够对其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效降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不断提升。

  • 标签: 细节护理 普外科患者 不良事件发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应用瑞士奶酪模型分析住院患儿药物类不良事件中的人为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某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中主动上报的住院患儿药物类不良事件65例,采用瑞士奶酪模型对人为因素从组织影响、不安全监督、不安全行为的前兆及不安全的行为4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患儿药物类不良事件的人为因素涉及瑞士奶酪模型的各个方面。[结论]应用瑞士奶酪模型对住院患儿药物类不良事件中人为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有助于儿科护理管理者转变对不良事件管理方式。

  • 标签: 儿科 不良事件 人为因素 瑞士奶酪模型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每日护理安全员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体会。方法:选取 2016年 1月 -2017年 6月期间抽取 540名患者为实施前, 2017年 7月 -2018年 12月期间抽取 540名患者为实施后,然后进行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工作满意率调查。结果: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率由实施前 93.0%上升到实施后 98。 0%,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总数由实施前 91例下降到实施后 13例,(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每日护理安全员在护理不良事件

  • 标签: 安全员 护理不良事件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院外急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和管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的院外急救护理资料,设为对照组,分析院外急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以及管理对策,另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的院外急救护理资料,设为观察组,应用上述管理对策优化具体工作。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上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外急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包括患者方面、护理人员方面和其他因素方面,给予针对性的管理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护理质量。

  • 标签: 院外急救护理 不良事件 专业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表质量评估抽样方案,分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表存在的问题。方法:在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期间,采用非概率抽样法(实验一组)和概率抽样法(实验二组),分别抽取 500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表,分析抽样结果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种抽样方法结果无统计学差异( p>0.05),医疗器械不良事件Ⅲ类报告相比Ⅰ、Ⅱ报告较为明显( p<0.05)。结论:采用不同的抽样方法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表进行分析,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

  • 标签: 医疗器械 不良事件报表 质量评估 抽样方案
  • 简介:摘要医疗器械的广泛使用在减轻护理人员工作负荷、提高医疗质量和确保患者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上市后医疗器械的监督和管理,医疗器械产品合理使用与研发,最大限度地控制医疗器械潜在的风险,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是目前世界各国非常关注的问题。

  • 标签: 医疗器械 不良事件 问题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在阿奇霉素使用的过程当中可能会造成的不良反应类型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提升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方法随机在2010年8月到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患者当中择取45名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其因阿奇霉素导致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并进行讨论分析。结果在接受研究的45名患者当中,大部分都是成年女性,约占62.22%(28/45);出现不良反应情况下,给药方式多数都是静脉给药,约占86.67%(39/45);出现不良反应之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大多都是皮损或者是附件受到损伤,约占64.44%(29/45)。结论在临床用药的过程当中,发生阿奇霉素导致的不良反应症状不多见但是不容忽视,需要医患护三方合作,提升用药观察以及检测的力度,降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性以及有效性。

  • 标签: 不良反应 阿奇霉素 规律分析 特点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科常见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探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肾科2015年1月—2017年11月发生的30起护理不良事件,对护理不良事件的种类、原因、当事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最主要的原因是违反操作规程和制度,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差或沟通不良;护理不良事件的种类主要是跌伤和坠床,标本错误,用药错误等;低年资的临床护士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当事人。结论根据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种类、高发人群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安全管理
  • 简介:上市后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评价基于高质量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建立科学规范的控制机制是报告质量的有力保证。本文通过在宏观管理和微观控制两个层面的实践,探讨了监测机构控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质量的模式,为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 标签: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质量 评价 控制
  • 简介:<正>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病人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1]。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是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病区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反馈以及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能够达到经验教训共享的目的,并能为护理管理部门决策及持续改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瞒报 影响因素
  • 简介:为提高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水平。探讨医疗机构中影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开展的三个因素,包括1思想认知不足;2制度和监管不够完善;3监测报告品种较为单一。针对影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因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1明确相关概念,加强宣传培训;2配置专职监测员,完善相关制度和流程;3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纳入维修工程师职责。促进医疗机构建立和完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提高监测水平。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进行改进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得到了质的飞跃。

  • 标签: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 影响因素 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