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机械瓣膜置换术采用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 以在 2020 年 6月~ 2021 年6 月我院收治的 70 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作为此次医学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5 例)和研究组(35 例),所有患者均实施机械瓣膜置换术治疗,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围术期强化护理。观察指标:护理后并发症、护理认可度情况。结果 ①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 2.86% 低于对照组 17.14%;②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 97.14% 高于对照组 80%,两组数据均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 机械瓣膜置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围术期使用强化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让患者更认可医院护理服务,利于患者疾病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机械瓣膜置换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对我院心脏瓣膜手术病人采取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调我院心脏瓣膜手术病人开展分析,以2021年4月以内,2019年4月以后就诊的资料作为样本,予以随机分组,实验组52例通过知信行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52例给予传统护理干预,概述具体的研究数据。结果:实验组生活质量评估数据优于对照组,知识掌握率较差的是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对我院心脏瓣膜手术病人采取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提升了病人的认知水平,改善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心脏瓣膜手术 知信行健康教育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采用阶段性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以期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提供一定意义的参考。方法:规定研究资料入组时间为2018年1月到2021年2月,在此段时间内选择70例在我院采用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电脑随机均分为常规康复护理的对照组和在常规康复基础上采用阶段性康复护理的实验组,就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进行评价。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干预前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上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指标明显改善更佳,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采用阶段性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指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因此值得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中使用推广。

  • 标签: 阶段性康复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生活质量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并存其他心脏病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85例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并存其他心脏病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3月-2021年03月,85例患者中有29例为高心病(A组),有34例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B组),有22例为心律失常(C组),均给予针对性临床治疗,分析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有18例为显效,有9例为有效,有2例为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3.10%;B组有19例为显效,有13例为有效,有2例为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4.12%;C组有11例为显效,有9例为有效,有2例为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0.91%。 结论 给予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并存其他心脏病患者针对性临床治疗可以获取到显著临床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老年患者 退行性心瓣膜病 其他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全程护理干预,比较术后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共98例,研究组给予围手术期全程护理,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护理临床效果显著较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全程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围手术期 护理干预 心脏瓣膜置换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人文的治疗性沟通系统对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心理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来我院行心脏瓣膜手术的62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临床均同步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其中对照组患者均接受一般沟通护理;观察组患者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人文的治疗性沟通系统予以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及应对水平进行评价。另随访6个月采用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的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中文版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SAS、SDS评分、SCSQ评分及随访6个月的SF-36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治疗性沟通系统 心脏瓣膜手术 心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采用阶段性康复护理,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试验所选对象是2020.04至2022.03此阶段内,在本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病患共计7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作2组,治疗期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阶段性康复护理,统计施护后两组护理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治疗期间采用阶段性康复护理,可对患者的预后质量进行改善,适宜借鉴。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阶段性康复护理 施护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心脏瓣膜性疾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血栓弹力图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94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7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血栓弹力图方法,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凝血指标改善情况与凝血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凝血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凝血发生率,可以看出,对照组高于试验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于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应用血栓弹力图有着极佳的临床效果,可以稳定降低患者发生凝血的概率,具有极佳的护理前景。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心脏瓣膜性疾病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风湿性心脏病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强化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62例风湿性心脏病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扑克牌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31例)与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强化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风湿性心脏病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护理中实施强化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护理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机械瓣膜置换术 强化护理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在患者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期间,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试探析干预后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总共纳入62例实验对象,均是2021.12月至2022.08月到医院诊治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利用红绿双色球法进行分组,其中31例行常规护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余下31例开展早日康复护理干预的患者纳入实验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共31例)与实验组(早期康复护理,共31例)。对比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康复效果方面的情况。结果:实验组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其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更低,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步行150m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更短,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的效果确切,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5A护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3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5A护理模式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VAS评分、ADL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3)两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各心理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5A模式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负面心理,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术后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5A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集束化护理干预对ICU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护理作用。方法:选择ICU2020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患者,从中抽取了6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各30例患者经不同护理措施干预后的效果。结果:两组ICU期间指标比较,观察组机械通气与ICU入住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护理干预期间生活质量与情绪状况评分,观察组护理干预后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整体护理效果比较,ICU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行集束化护理干预的作用更为突出。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集束化护理 情绪 并发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旨在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心脏瓣膜病病人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期间的心脏瓣膜病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时间顺序分为参照组与分析组。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分析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方法。观察指标为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的心脏瓣膜病病人在护理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同时,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显著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人性化护理干预 心脏瓣膜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5E的护理措施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的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5人)与实验组(35人)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基于5E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指数(VAS)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疼痛指数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疼痛指数较对照组更低(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实施基于5E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有效缓解缓患者的疼痛感,提升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

  • 标签: 5E理念 护理措施 心脏瓣膜置换术 术后康复效果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普拉克索在治疗帕金森病中对患者心脏瓣膜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ehraneDatabase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国内外2008年8月前已发表的普拉克索在治疗帕金森病中对心脏瓣膜不良反应的诊断试验,对所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及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研究(492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普拉克索组与未服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对照组左房室瓣反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权均数差值(WMD):1.33,95%可信区间(CI):0.53~3.36],右房室瓣反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1.95,95%CI:0.60~6.35),主动脉瓣反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I.04,95%CI:0.42~2.62)。结论: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患者心脏瓣膜的不良反应较小.但还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进一步证实。

  • 标签: 普拉克索 心脏瓣膜 帕金森病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应用个体化家庭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8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作为观察样本,依照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n=42)和实验组(n=42),对照组选择常规家庭护理,实验组选择个体化家庭护理模式,两组行比较的两项为护理效果、抗凝并发症。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对比抗凝治疗依从性、抗凝知识掌握程度、生活质量评分,其中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对比抗凝并发症发生率,其中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应用个体化家庭护理模式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抗凝治疗效果,控制病情发展,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具有在临床中推广的价值。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个体化家庭护理模式 抗凝治疗
  • 简介:【 摘要】目的: 研究循环护理对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 价值 。 方法: 本次 60 例 研究对象均为接受 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 , 入院日期为 2019.1-2019.8 ,利用 数字 分配法为患者实施小组分配,共分两个小组,将 其 分别命名为观察组(例 数: 30 )、对照组(例 数: 30 ),观察组 患者采取 循环护理 方法 ,对照组 患者采取 常规护理 方法 , 本次护理效果观察指标为: 手术指标、死亡率 及 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 ICU 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 相比 对照组 ,临床指标 手术 结果具有优势 ( P<0.05 ) ,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 相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 发生率低 ( P< 0.05)。 结论: 在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实施 循环护理 手段,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能够作为 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 的理想护理措施 。

  • 标签: 循环护理 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 影响价值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的超声心动图特点,评价超声心动图技术对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阿洛卡@-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进行多切面探查,观察房室大小及瓣膜形态结构与活动度,返流的部位与程度。结果(1)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2)无冠瓣受累率高达63.3%、其次右冠瓣居第二位占60%,合并二尖瓣后叶及瓣环钙化占6%,主动脉瓣受累率明显高于二尖瓣。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退行性钙化瓣膜病的诊断有特殊价值,可直接观察瓣膜厚度、回声强度及活动度,并可发现瓣环的钙化及返流程度,为敏感性较高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风湿性心脏瓣膜术后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风湿性心脏瓣膜术后患者8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人性化护理,对比组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风湿性心脏瓣膜术后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人性化护理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1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184例患者临床资料,年龄(56.21±2.16)岁,男77例,女107例;按照术后是否发生肺部并发症分为肺部并发症组47例和无肺部并发症组137例,分析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相关因素。应用SPSS 21.0软件分析数据,采用χ2检验,多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肺部并发症组47例中,吸烟史13例(27.66%)、年龄≥60岁12例(25.53%)、男27例(57.45%)、肺动脉高压11例(23.40%)、主动脉阻断时间≥80 min 26例(55.32%)、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 28例(59.57%)、机械通气时间≥30 h 33例(70.21%);无肺部并发症组137例中,吸烟史12例(8.76%)、年龄≥60岁10例(7.30%)、男50例(36.50%)、肺动脉高压14例(10.22%)、主动脉阻断时间≥80 min 43例(31.39%)、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 53例(38.69%)、机械通气时间≥30 h 66例(48.1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647、11.051、6.312、5.182、8.552、6.196、6.838,P<0.001,P=0.001、0.012、0.023、0.003、0.013、0.009)。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4.354)、男性(OR=2.349)、吸烟史(OR=3.983)、主动脉阻断时间≥80 min(OR=2.707)、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OR=2.336)、机械通气时间≥30 h(OR=2.536)是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高危因素。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与年龄、男性、吸烟史、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密切相关。

  • 标签: 肺部并发症 心脏瓣膜置换 危险因素 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