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孕妇及新生儿B群链球菌(GBS)的感染率及其对红霉素耐药的原因和药敏结果;了解GBS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集484例围产期孕妇阴道直肠拭予以及分娩后487例胎儿的咽拭子进行培养,然后鉴定细菌,做药敏实验和D实验,分析其药敏结果。结果:484例围产期孕妇GBS阳性为31例,其阳性率为6.40%;487例新生儿GBS阳性为5例,其阳性率为1.03%,两者的阳性率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敏结果显示青霉素、头孢曲松、万古霉素对该菌株的敏感率为100.00%;而红霉素、克林霉素的敏感率仅为69.4%和61.1%,对两药同时耐药的菌株为22株并对D实验阳性的有2株。结论:临床应积极开展GBS常规检查,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及时用药,降低GBS的感染和耐药株的出现。

  • 标签: B群链球菌 孕妇 新生儿 D实验 红霉素 药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中,应用小儿肺咳颗粒联合环酯红霉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2例就诊于我院的急性支气管炎患儿,年限为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随机将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41例。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效果以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12%)较常规组(78.05%)高(P

  • 标签: 小儿肺咳颗粒 环酯红霉素 急性支气管炎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红霉素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有效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红霉素眼膏联合液体敷料在重度新生儿臀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130例重度臀红新生儿患者,按照治疗先后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红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红霉素联合胶体敷料治疗措施。最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统计学数据分析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

  • 标签: 红霉素眼膏 液体敷料 新生儿 重度臀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给予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诱导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70例,随机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n=35)、研究组(n=35)。对照组给予传统化疗方案,研究组给予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诱导治疗。对比与评价两组的疗效、安全性。结果:研究组的近期疗效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给予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诱导治疗,可提高近期疗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急性髓系白血病 柔红霉素 阿糖胞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结合红霉素对胰头癌术后恢复情况及胃排空障碍发生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在本院治疗的胰头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60例,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红霉素治疗21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受益、预后以及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异。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受益率(83.33%)明显优于对照组(63.33%,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显著增加(31.67%,P<0.05),淋巴转移情况显著减少(60.00%,P<0.05);观察组患者的胆瘘、胃排空障碍以及腹泻等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D术结合红霉素治疗胰头癌,患者的临床受益显著改善,胃排空障碍发生率显著降低,预后较好,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红霉素 胰头癌 胃排空障碍
  • 简介: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联合红霉素对腹部损伤术后肠蠕动功能以及血清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5-2016年手术治疗的腹部损伤患者80例,根据术后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生长抑素(静脉泵注,250μg/h)联合红霉素(静脉滴注,0.9-1.2g/d)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单独红霉素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4天。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肠蠕动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腹胀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第7天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及手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腹腔感染2例、肠麻痹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照组术后腹腔感染4例、肠麻痹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红霉素可以有效改善腹部损伤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同时还可以抑制血清炎性因子的表达,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腹部损伤 术后 生长抑素 红霉素 肠蠕动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采用针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实施罗红霉素联合雾化治疗,进一步分析治疗方案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选取 2018年 12月至 2019年 12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 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治疗,观察组给予罗红霉素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及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治疗,对比应用成果。结果:首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即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6.7%( 29/30),对照组则为 80.0%( 24/3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肺部喘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 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 IgA、 IgM、 IgG水平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 (P均< 0.05)。结论:采用罗红霉素联合雾化对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实施治疗,有助于 病情改善,其疗效好,免疫功能有所提升,能够达到预期治疗目的。

  • 标签: 罗红霉素 雾化治疗 毛细支气管炎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治疗时机的把握进行合理的治疗。探讨联合应用红霉素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持续高热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的疗效。方法将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持续高热患儿5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红霉素20~30mg∕(kg.d)连续7~10d、糖皮质激素3~5d,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10mg(kg.d)连续5d。两组均给予退热、平喘、雾化等对症治疗。对比观察两组退热时间、病情变化。结果治疗组发热持续时间、重症肺炎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红霉素和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治疗持续高热的肺炎支原体肺炎,可有效的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向重症肺炎的发展,缩短发热时间。

  • 标签: 红霉素和糖皮质激素 联合治疗 持续高热支原体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罗红霉素在慢性鼻窦炎患者内镜术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乙酰螺旋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罗红霉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74.00%)(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鼻漏、鼻塞及嗅觉障碍)均显著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上述评分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慢性鼻窦炎内镜术后使用罗红霉素治疗中临床效果突出,应加以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罗红霉素 慢性鼻窦炎 内镜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痰热清注射液与红霉素联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临床实际效果。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50例患有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者,将其随机的分为两个组别,其中治疗组25人,对照组25人。其中治疗组采用痰热清注射液与红霉素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阿奇霉素治疗。每日服药一次。结果观察显示治疗组的整体效果名校由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论采用痰热清注射液与红霉素联合治疗小儿肺炎支气管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符合临床适用的基本标准要求,可以有效的缩短疗程时间范围。

  • 标签: 小儿肺炎 痰热清 红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剂量口服罗红霉素对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70例选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患者予以常规盐酸氨溴索口服,观察组(35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小剂量罗红霉素口服。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呼吸困难程度(mMRC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SGRQ问卷)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mMRC评分及SGRQ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口服罗红霉素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呼吸系统 支气管扩张症 稳定期 罗红霉素 小剂量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剂量罗红霉素联合氯溴治疗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6月~2015年6月入住我院的64例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给予小剂量罗红霉素联合氯溴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临床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1.88%(P<0.05);观察组第1s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VC)、晨间测定值最大呼气峰值流速(PEFam),晚间最大呼气峰值流速(PEFp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罗红霉素联合氯溴有助于改善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罗红霉素 氯溴 稳定期支气管扩张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罗红霉素联合氨溴索对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支气管扩展稳定期患者79例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在祛痰、体位排痰等治疗75mg,1次/d。2组均以6个月为1治疗疗程。观察两组加重次数、肺功能和痰培养菌清除率等。结果治疗组加重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痰培养菌株清除率为48.15%,高于对照组的8.7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FEV1和FV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EV1和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罗红霉素和氨溴索联合可减少患者急性加重次数,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痰培养菌株清除率,是治疗支气管扩展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罗红霉素 氨溴索 支气管扩张症 稳定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剂量罗红霉素联合氯溴治疗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6月~2015年6月入住我院的64例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给予小剂量罗红霉素联合氯溴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临床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1.88%(P<0.05);观察组第1s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VC)、晨间测定值最大呼气峰值流速(PEFam),晚间最大呼气峰值流速(PEFp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罗红霉素联合氯溴有助于改善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罗红霉素 氯溴 稳定期支气管扩张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百日咳鲍特菌耐药株与敏感株的基因型别,分析百日咳菌株耐药性演变与分子型别特征的关联性。方法于2016—2018年在监测医院和社区采集<1岁临床疑似百日咳患儿的鼻咽拭子,采用E-test法检测分离的百日咳鲍特菌对红霉素的耐药性,扩增23S rRNA基因并测序检测其2047位点耐药突变;采用多位点抗原序列分型(MAST)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方法对菌株进行分型。结果600份鼻咽拭子标本共分离到34株百日咳鲍特菌,其中28株对红霉素耐药,6株敏感。所有红霉素耐药株均检测到23S rRNA基因A2047G位点突变,细菌基因型均为prn1/ptxP1/ptxA1/fim3-1/fim2-1,且MLVA型别识别为MT195、MT55和MT104。6株敏感株均未检测到A2047G位点突变,细菌基因型为prn9(或prn2)/ptxP3/ptxA1/fim3-1/fim2-1,且MLVA型别全部为MT27型。结论百日咳鲍特菌红霉素耐药株与敏感株的分子分型特征不同,红霉素耐药性的获得可能伴随特定分子型别的变化。

  • 标签: 百日咳鲍特菌 红霉素 耐药 基因型 分子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