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时机行动脉夹闭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颅内破裂动脉患者63例,均行开颅动脉夹闭术,根据治疗时机将其分为早期组(发病24 h内手术,23例)、中期组(发病24~72 h手术,20例)、晚期组(发病72 h后手术,20例)。比较三组预后良好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预后良好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且早期组(91.30%,21/23)高于晚期组(70.00%,14/20),P<0.05。三组术中出血、脑血管痉挛、术后动脉再出血、脑积水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破裂动脉予以开颅动脉夹闭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手术时机越早预后越好,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安全性好。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破裂 开颅动脉瘤夹闭 手术时机
  • 简介:摘要胆囊动脉假性动脉(GAP)在临床上极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GAP患者,因突然昏倒急诊入院。影像学检查提示GAP破裂出血,存在血管变异。经胆囊动脉栓塞术,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引流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后,患者康复出院。术后病理证实GAP形成,慢性胆囊炎伴出血性梗死及急性化脓性炎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前交通动脉(ACoA)破裂动脉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309例ACoA破裂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动脉大小和载动脉痉挛等,术后资料包括肺炎、颅内感染、脑疝、动脉复发或破裂再出血、迟发性脑缺血等),并以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患者随访6个月的预后。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出术前模型(包括术前出现的独立危险因素)和术后模型(包括整个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以术前、术后模型中展示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变量,结合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309例ACoA破裂动脉患者中,264例(85.4%)预后良好,45例(14.6%)预后不良。(1)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在吸烟史、高血压史、Hunt-Hess Ⅳ~Ⅴ级、Fisher Ⅳ级、宽颈动脉、载动脉痉挛、动脉破裂再出血、肺炎、颅内感染、脑疝、迟发性脑缺血以及术后腰大池持续引流的比例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Hunt-Hess Ⅳ~Ⅴ级(OR=24.198,P=0.000,95%CI:4.288~136.559)、Fisher Ⅳ级(OR=4.792,P=0.044,95%CI:1.040~22.079)、载动脉痉挛(OR=12.136,P=0.005,95%CI:2.121~69.426)、肺炎(OR=8.177,P=0.018,95%CI:1.438~46.506)、脑疝(OR=147.042,P=0.002,95%CI:6.386~3385.519)和迟发性脑缺血(OR=606.720,P=0.000,95%CI:52.288~7040.088),独立保护因素为术后腰大池持续引流(OR=0.072,P=0.050,95%CI:0.005~1.000)。(3)ROC曲线分析显示,以Hunt-Hess Ⅳ~Ⅴ级、Fisher Ⅳ级和载动脉痉挛为变量的术前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70(95%CI:0.82~0.93,P=0.000),以术前模型的变量及肺炎、迟发性脑缺血、脑疝为变量的术后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80(95%CI:0.97~0.99,P=0.000)。结论除降低术前动脉的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和缓解载动脉痉挛外,术后进行腰大池持续引流及避免术后并发症如脑疝、迟发性脑缺血和肺炎等的发生,对于改善ACoA破裂动脉患者的预后也有着积极作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破裂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 临床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破裂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的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3例破裂MCA动脉病人的临床资料。均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按Hunt-Hess分级:Ⅱ级14例,Ⅲ级10例,Ⅳ级8例,Ⅴ级1例。均在动脉破裂后72h内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动脉夹闭30例,夹闭加包裹2例,一侧夹闭、另一侧未处理1例。依据GOS预后评分:5分(恢复良好)24例,4分(轻度残疾)5例,3分(重度残疾)2例,1分(死亡)2例。结论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破裂MCA动脉效果显著,充分的术前评估和良好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假性动脉破裂的发生、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2010年4月至2019年4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肝胆胰腺外科肝移植受者资料,筛选出发生肝动脉假性动脉破裂3例,均为男性,年龄41~57岁。分析其发生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肝动脉假性动脉破裂时间分别为术后第19天、28天、63天。3例患者均有便血、腹痛,2例伴呕血,2例胆漏伴腹腔感染。3例患者术后均有发热。病例1经剖腹探查肝动脉结扎后因肝功能衰竭死亡,病例2行肝动脉介入栓塞后因肝功能衰竭死亡,病例3手术切除假性动脉并行肝动脉重建,反复腹腔大出血。结论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假性动脉发生时间跨度大,早期不易诊断,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需重点防治胆漏、腹腔感染等。

  • 标签: 肝移植 假性动脉瘤 腹腔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新的钝性主动损伤危险分级系统,探索其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8例钝性主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6例,女12例,中位年龄45(21~69)岁。根据患者主动损伤程度及合并伤情况对患者进行主动损伤评分,根据评分对患者危险程度进行分级:低危组(评分≤2分)12例、中危组(3分≤评分≤5分)41例、高危组(评分≥6分)15例。分析不同分级组患者接受的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通过住院或门诊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68例患者中接受非手术治疗21例,接受手术修复47例,其中开放手术6例,主动腔内修复术41例。急诊手术治疗16例,延迟手术治疗31例。12例低危患者均采用非手术治疗,仅1例患者死于肺部感染,死亡率为8.3%(1/12)。41例中危患者死亡率为19.5%(8/41),主动相关死亡率为9.8%(4/41),手术患者死亡率为10.8%(4/37)。15例高危患者死亡率为40%(6/15),主动相关死亡率为30.0%(5/15),手术患者死亡率为10%(1/10)。根据危险分级,各分级主动相关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7.840,P=0.020)。随访5~52个月,无院外死亡病例发生。随访中并发Ⅰ型内瘘1例,脑梗死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结论根据患者主动损伤程度和合并伤情况进行危险分级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 标签: 主动脉,胸 损伤 多发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烟囱"技术在缺乏锚定区的主动病变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我科用"烟囱"技术治疗5例DebakeyⅢ型主动夹层和1例DebakeyⅢ型主动穿透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烟囱"技术的适应证和实施要点。结果6例患者在植入主动支架人造血管的同时分别植入"烟囱"支架于左锁骨下动脉3例,左颈总动脉3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支架植入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病变完全隔绝,"烟囱"植入分支通畅,围手术期无死亡、脑梗死和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烟囱"技术拓展了主动病变腔内治疗的适应证,微创、安全、有效,远期疗效尚待随访、观察。

  • 标签: “烟囱”技术 主动脉穿透性溃疡 主动脉夹层
  • 简介:摘要主动置入物感染是主动外科手术后一种相对少见的并发症,但死亡比例较高。主动由于其解剖位置特殊,周围被覆组织较少,一旦发生置入物感染,病情往往较为凶险,所以主动术后置入物感染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主动术后置入物感染的外科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主动破裂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易感因素及治疗经验。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30例主动破裂中10例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9例手术治疗,其中6例同时行主动瓣替换术。结果9例行手术治疗患者均康复出院。随访2个月至8年,心功能恢复到I级7例,Ⅱ级2例。死亡1例系未行手术治疗者,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合并室间隔缺损是主动破裂易感因素之一;主动破裂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一经确诊,应足量有效抗炎治疗并尽早手术;合并中度以上主动瓣关闭不全应果断换瓣治疗。

  • 标签: VALSALVA窦 动脉瘤 破裂 外科手术 心内膜炎 细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选择载动脉栓塞术治疗腹腔非主干动脉假性动脉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6月采用超选择栓塞治疗的腹腔内非主干动脉假性动脉破裂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止血效果及并发症,总结治疗经验。结果21例患者均使用微导管超选择至假性动脉的载动脉以微弹簧圈行栓塞治疗,其中10例联合明胶海绵颗粒进行巩固栓塞。21例患者中18例患者栓塞假性动脉的载动脉近端血管,3例患者于假性动脉动脉的远端和近端行"三明治"栓塞,技术成功率100%(21/21),初次栓塞的临床成功率81.0%(17/21),二次栓塞后总体临床成功率为85.7%(18/21)。4例患者术后有一过性轻度腹痛,1例患者发生脾脏部分梗死,予对症抗炎治疗后好转。结论超选择载动脉栓塞术治疗腹腔非主干动脉假性动脉破裂出血成功率高、可重复性强,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合理选择栓塞材料可达到较好的止血效果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假性动脉瘤 超选择栓塞 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究锁孔入路治疗破裂的前循环动脉的显微技术和治疗效果。方法通过眉弓眶上和翼点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36例,包括前交通动脉13例,后交通动脉16例,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7例。手术均为发病后1~3d进行。结果术中动脉显露良好,36例均成功夹闭,其中2例动脉术中破裂出血。29例恢复良好,6例轻残,1例死亡。结论锁孔入路可显著减小手术损伤及手术并发症。完善的术前准备和设计,熟练的手术操作技术,良好的术中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标签: 锁孔入路 前循环动脉瘤 动脉瘤破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动脉破裂患者的救治观察与护理。方法选取62例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救治的脑动脉破裂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观察两组脑动脉破裂患者的头痛、呕吐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呕吐、头痛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数据—(3.29±0.72)d、(3.18±0.94)d、(4.47±1.13)d,而对照组患者的呕吐消失时间为(6.11±1.15)d、头痛消失时间为(5.36±1.63)d、住院时间为(8.62±2.37)d,两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动脉患者实施救治后,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减少住院时间

  • 标签: 脑动脉瘤 破裂 观察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夹闭术治疗前循环破裂动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开颅夹闭术治疗的前循环破裂动脉的临床资料。结果夹闭完全82例,夹闭不全3例。出院时GOS评分1分5例,3分4例,4分6例,5分70例。60例出院后随访1个月至3年,平均1.5年;病情均有进一步恢复。结论采用个体化入路,早期手术,尽早打开颈动脉池,酌情阻断载动脉等方法夹闭前循环破裂动脉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颅内破裂动脉瘤 前循环动脉瘤 夹闭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破裂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用2014年2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医院进行治疗的42例颅内动脉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依据是否破裂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2例,对照组为颅内动脉破裂患者,观察组为颅内动脉破裂患者,对两组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密切的分析、总结,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危险因素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危险因素分为性别、年龄、高血压疾病史、吸烟史、糖尿病史、饮酒史、冠心病史、女性绝经史等,其中,观察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疾病史、女性绝经史等相比于对照组,女性、超过60、有吸烟史、有高血压史、已女性绝经史等患者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冠心病史、糖尿病史方面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颅内动脉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避免危险因素的产生,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治愈率。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破裂 临床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