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瘢痕子宫妊娠分娩的时机和选择分娩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72例瘢痕子宫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实施剖宫产分娩(常规组36例)和阴道分娩(实验组36例),观察两组瘢痕子宫患者的临床整体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比较,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针对瘢痕子宫的分娩方式与选择来看,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后进行选择,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阴道分娩方式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

  • 标签: 瘢痕子宫 阴道分娩 剖宫产 分娩时机 分娩选择 妊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抗生素是指具体抗菌作用的药物,抗菌药物的产生象征着人类征服细菌开始,抗生素的应用和研究,在本世纪以来,不断的进步,成为医学科学最重大贡献。本世纪 30年代,磺胺药被发现,随后在 40年代,发现了青霉素,并很快的应用于临床中,新的抗生素不断的出现。抗生素不仅能被用在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还能对危害人们健康最大的类疾病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并且在手术和某些肿瘤患者感染中用于预防和治疗,延长了人类平均寿命,人类疾病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 标签: 抗生素 呼吸内科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子野数目的宫颈癌术后静态调强放射治疗(IMRT)调强计划,分析临床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选择最优化子野数目。方法:选取2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的定位影像,制作7野调强放射治疗计划。保持射野入射角度及优化目标参数相同,将子野数目分别改变为20个、30个、40个和50个,为每例患者制定4种IMRT计划。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比较各种计划对靶区剂量学的均匀性、适形度和剂量覆盖数据,以及危及器官受照射剂量和计划机器跳数的差异。结果:4种IMRT计划的计划靶区均匀性指数、适形度指数、最大受量、膀胱V40和小肠D2cc指标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434,F=6.071,F=4.279,F=6.335,F=3.283;P<0.05),20个子野的计划明显劣于其他计划;而机器跳数随子野数目增多而增加。结论:宫颈癌术后静态调强计划使用30个子野能在保证计划质量的同时,有效减少机器跳数,可为临床放射治疗用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宫颈癌术后 调强放射治疗 子野数目 机器跳数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并评价基层医院采取不同方法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4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例,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接受夹板外固定保守治疗的为对照组,应用切开复位合并钢板内固定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的为观察组。统计两组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与评价。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但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非手术与手术方法均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这两种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基层医院应从患者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更为合适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基层医院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的合理选用对于呼吸内科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 2015年 11月 ~2019年 2月期间收治的 960例呼吸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加强用药管理后) 491例和对照组(加强用药管理前) 469例,分析两组患者的用药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 0.81%< 2.77%) /医院感染发生率( 0.61%< 2.35%)以及多重耐药菌检出率( 17.11%< 43.92%)以及相对更低( P< 0.05)。在呼吸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抗生素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以及大环内酯等,用药方式以单独用药为主。结论:抗生素的合理选用,对于提高呼吸内科临床治疗效果和降低用药风险有着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呼吸内科;抗生素药物;应用选择         呼吸内科疾病多为发生于气管、支气管、肺部的炎性病变,与病原菌感染有关。抗生素药物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效果,加上其种类繁多,能够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呼吸系统的临床治疗当中。但是长期、广泛的使用抗生素药物,容易产生耐药性,导致药物疗效减弱,甚至完全失效。随着耐药菌的快速繁殖,部分抗生素药物已无法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抗生素的临床选择减少,增加了疾病的治疗难度和治疗风险 [1]。抗生素药物的选择和应用,应全面考虑患者的实际病情,并掌握药物的药理性质和作用机制,并加强用药管理,以确保用药安全。本研究以我院 2015年 11月 ~2019年 2月期间收治的 960例呼吸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抗生素的合理选用对于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2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 2015年 11月 ~2019年 2月期间收治的 960例呼吸内科患者,以上患者均临床选择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根据加强临床抗生素应用管理的前后,分为观察组(管理后) 491例和对照组(管理前) 469例。。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 262/207,最高龄 81岁,最低龄 22岁,平均年龄( 40.1±5.2)岁。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 243/226,最高龄 84岁,最低龄 18岁,平均年龄( 41.8±4.8)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 P> 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方法         对照组在抗生素临床选择和应用中,采用常规管理方法,患者根据医嘱用药,观察其用药情况,针对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对症予以处理。观察组则是进一步加强了抗生素的应用管理:         ①规范用药:结合既往发生的不良事件,了解常见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并从当前的抗生素临床应用中寻找问题。医护人员需要全面掌握各类抗生素药物的作用性质(繁殖期抗生素、静止期抗生素、速效抗生素以及慢效抗生素等)、作用机制、化学结构进行全面的掌握。进而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合理进行选用,更加科学、规范的用药。在药用剂量、频次的控制上,需要了解抗生素的抗菌作用对于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根据相关参数,进行合理的调节。         ②分类管理:根据各类抗生素药物的临床长期应用效果,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并根据细菌耐药性,进行分类管理。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对细菌耐药性影响小的抗生素药物,在临床选择和应用方面不作限制。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为显著的抗生素药物,其疗效和安全性存在局限,则需要对其限制使用。考虑到药物的不良反应、价格等因素,部分药物需要特殊应用,合理、谨慎的用药。         ③耐药监测:患者在临床应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后,取患者的尿液、血液、痰液,行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并根据耐药菌检出结果,做出耐药预警。将细菌耐药检测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作为抗生素临床选择和应用的参考依据,对于细菌耐药率较高的药物,在临床要能够有时需要进行跟踪监测。         ④用药指导: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由临床药师进行药物配伍、用药方法等方面的指导,讲解药理知识,合理控制药物使用的时间、剂量以及频次,并对其用药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 1.3统计学处理         以 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 ±s)和( %)进行计量和计数,由 t值和 χ2检验, 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手术时机对治疗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总结我院 2018年收治的 110例肠梗阻患者,均为手术患者,研究不同手术时机对急性肠梗阻患者临床治疗的影响, 24h内急诊手术患者为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 24h后急诊手术,具体 110例患者为观察组( 60例)与对照组( 5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炎性指标改善时间、生命体征改善时间、入住 ICU率、胃肠道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以及死亡率预后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研究表明,对于急性肠梗阻患者而言,及时进行手术意味着病情能够得到更快更好的控制与恢复,而延迟的手术治疗会增加患者的住院日及病死率,为患者的预后护理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尽快进行手术在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上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急性肠梗阻 手术时机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的合理选用对于呼吸内科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960例呼吸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加强用药管理后)491例和对照组(加强用药管理前)469例,分析两组患者的用药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0.81%<2.77%)/医院感染发生率(0.61%<2.35%)以及多重耐药菌检出率(17.11%<43.92%)以及相对更低(P<0.05)。在呼吸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抗生素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以及大环内酯等,用药方式以单独用药为主。结论抗生素的合理选用,对于提高呼吸内科临床治疗效果和降低用药风险有着积极的影响。

  • 标签: 呼吸内科 抗生素药物 应用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护理措施,以期提升患者预后质量。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102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对照组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并发症率依次为7.02±1.46,11.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45±2.36,29.4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子宫肌瘤患者整体护理能够降低其焦虑程度,提升其预后状态。

  • 标签: 子宫肌瘤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 综合护理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选择及分娩安全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来我院产科收治的剖宫产后再妊娠产妇62例,其中31例产妇接受阴道分娩,作为观察组,31例产妇接受再次剖宫产术式分娩,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新生儿健康状况和产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为169.53±72.54mL,对照组为269.57±63.26mL,P<0.05;观察组产妇住院时间为4.41±1.46d,对照组为7.25±2.56d,P<0.05;观察组产妇新生儿Apgar评分为8.97±1.07分,对照组为8.89±1.11分,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后再妊娠采用阴道分娩方式可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对于提高产妇产后身体恢复效果和降低产后并发症均具有积极作用,是剖宫产后再妊娠理想分娩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 再妊娠 分娩方式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选择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产科收治的60例剖宫产后再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产妇接受阴道分娩,作为观察组,30例产妇接受再次剖宫产术式分娩,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为169.53±72.54mL,对照组为269.57±63.26mL,P<0.05;观察组产妇住院时间为4.41±1.46d,对照组为7.25±2.56d,P<0.05;产后观察组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后再妊娠采用阴道分娩方式可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出血量,对于提高产妇产后身体恢复效果和降低产后并发症均具有积极作用,是剖宫产后再妊娠理想分娩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 再妊娠 分娩方式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服务能力。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由我单位辖管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60名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在2017年5月-2017年9月没有实施干预措施;在2017年10月-2018年5月针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实施了干预措施,对比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针对60名工作人员分为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从咨询技巧、咨询程序、生理解剖以及避孕节育等知识方面进行考核,干预后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在咨询程序、避孕节育、咨询技巧以及生理解剖知识方面得分明显高于实施干预前的得分,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干预之前,群众满意度很满意32例,满意18例,不满意10例;实施干预后很满意41例,满意15例,不满意4例。实施干预后的总满意度为93.3%,明显高于实施干预前的总满意度83.3%,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可知大多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在经过干预措施后,不仅使工作人员在避孕节育工作能力及专业水平上都有了较大的提升,而且在群众满意度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从而有效提高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在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服务的能力,对于临床而言具有很好的意义,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避孕节育 计划生育 知情选择 服务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最佳手术时机,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50例,随机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于入院后24h内接受腹腔镜手术,对照组患者于接受3~5d药物治疗后接受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预后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种患者术后24h引流量和肛门排气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入院后,在没有明显腹腔镜手术禁忌症的前提下,宜尽早开展腹腔镜手术治疗,可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和愈合时间。

  • 标签: 腹腔镜 胆囊结石 急性 胆囊炎 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生素的合理选择与使用对于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作用与效果。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68例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病例,抽选时间最开始由2017年9月直到2019年3月,34例只接受常规治疗的为A组,34例参照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取抗生素进行治疗的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在治疗后,B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比A组患者更高,具有十分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而言,参照药敏试验结果来合理地选取抗生素能够得到十分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促进患者尽早得到康复。

  • 标签: 抗生素 治疗 老年呼吸系统疾病 效果 选择与使用
  • 简介:摘要: 不孕症是妇科临床上的常见疾病,是指性生活正常、未避孕但 1年内仍未妊娠的患者。输卵管堵塞是引发不孕症的一个主要因素,约占不孕症的 25%~ 50%,治愈难度大。在制定治疗方案前,需要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输卵管异常,这对不孕症病因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X线碘油输卵管造影和腹腔镜检查是临床上较为常用且可靠的方法,可用于输卵管通畅性的检查。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造影的图像质量越来越高,且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也越来越高,经阴道四维超声造影在输卵管通畅性的检查中应用逐渐广泛。为进一步探究经阴道四维超声造影在不孕症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本次研究将 90例输卵管性不孕症女性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经阴道四维超声造影 不孕症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应用在急性大咯血的护理干预配合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急性大咯血患者110例,均采取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介入栓塞治疗,A组采取常规护理,B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高于A组的78.1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3.64%,胸背痛发生率5.45%,吞咽困难发生率1.82%,尿潴留发生率3.64%;A组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18.18%,胸背痛发生率25.45%,吞咽困难发生率12.73%,尿潴留发生率21.8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应用在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患者中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介入 栓塞治疗 急性大咯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动脉 CT血管成像触发点位置以及不同图像处理技术效果。方法:纳入时间为 2017年 12月至 2018年 12月,纳入 44例来我院就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行 CTPA检查后分为 A组和 B组, A组其触发点感兴趣区在肺动脉干上,阈值为 80HU,其对比剂总量在 50~60mL之间, B组其触发点感兴趣区在主动脉窗水平的上腔静脉中,阈值为 80HU,其对比剂总量在 35~45mL之间。其他参数相同。对以上方法的 CTPA图像进行分析,对其肺动脉右下肺静脉、干静脉 CT值和 6级肺动脉显示率进行测量。结果: 44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其中 B组有 1例患者因严重右心功能不良导致肺动脉图像质量较差,其他图像均比较满意,肺动脉干 CT值和 6级肺动脉显示率经对比无明显差异性显著,统计学不存在意义( p> 0.05); B组患者的右下肺静脉 CT值相比于 A组较低,组间差异明显( p< 0.05);经相关处理后,不用情况采取不同处理技术的优势不同。结论:在上腔静脉上选择出发点,行 CTPA检查,将对比剂的使用量予以减少,将图像的质量予以提高,并使用各种处理技术,使其病变更好的显示,并将诊断的准确性予以提升。

  • 标签: 肺动脉 CT 血管成像触发点位置 不同图像处理技术
  • 作者: 周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医院普外科  新疆塔城  834600)  【摘  要】目的:分析急性胆囊炎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最佳手术时机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近期内收治的131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按照手术实施的时间将入选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71例患者为72小时内实施急诊手术患者,B组60例患者为72小时后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比较A、B两组的各项数据、术后并发症率以及中转开腹率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中转开腹率分别为4.23%、4.23%,B组患者的并发症率与中转开腹率分别为10.00%、11.67%,两组患者对比,A组明显低于B组(P<0.05);在各项临床数据方面比较,A组患者同样明显优于B组患者(P<0.05)。结论:及早的给予急性胆囊炎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以降低并发症、中转开腹的发生以及缩短手术、住院的时间,这对于取得良好的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肺动脉 CT血管成像触发点位置及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的选择。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3月 ~2018年 11月期间收治的疑似肺栓塞患者 68例进行研究分析, 68例患者均采取 CT血管成像检查。将 68例患者分为 1组和 2组。 1组患者触发点感兴趣区( ROI)处于肺动脉干,对比剂使用总量为 50ml,阈值为 80HU, 2组患者的触发点感兴趣区在主动脉窗水平的上腔静脉中,对比剂总量为 30ml,阈值设置为 90HU。两组患者药物注射完成后都追加 20ml的生理盐水,对比不同处理方式两组患者的肺动脉栓塞发生率。结果: 68例患者中,有 31例患者确诊为肺栓塞,一共有 608个栓子。 VRT在左右肺动脉的检测率为 100%。其余部位的栓子检测率较低。 1组患者 6例肺动脉显示率与 2组患者对比无差异, P〉 0.05表示统计学无意义。 1组患者的右下肺动脉 CT值明显高于 2组,两组患者对比具有差异则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疑似肺栓塞患者实施肺动脉 CT血管成像检查,不同的触发点感兴趣区处于上腔静脉能够提高图像的质量,降低对比剂的使用量, MPR对比 MIP、 VRT在肺动脉栓子的检测率非常高,采用不同图像处理技术能够提高对病变的显示效果,提高诊断率。

  • 标签: 肺动脉 CT血管成像 触发点位置 检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