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外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脑外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全面护理。结果两组死亡率和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脑外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其全面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死亡率,提高其满意度。

  • 标签: 脑外伤 手术 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146-0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牙齿外伤是仅次于龋病造成儿童恒牙永久性缺损和缺失的第二大疾患。7~15岁是恒牙外伤的高发年龄,此时其牙齿还处于生长发育中,外伤后的治疗和预后评估远比成人复杂。

  • 标签: 牙齿外伤 年轻恒牙 牙髓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中重度颅脑外伤后发生外伤性脑梗死( PTCI)时的预警因素,为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316例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基础疾病、入院时血压、颅脑损伤部位、拉斯哥评分( GCS)与入院 6小时内的 D-二聚体检查等相关因素。结果 316例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出现 PTCI 36例,发生率 11.4%( 36/316)。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为患者的年龄、既往基础疾病与颅脑损伤的部位与程度均为外伤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早期 D-二聚体异常能提示发生脑梗死可能。结论 年龄大、基础疾病多、脑挫裂伤或颅脑损伤严重有脑疝者均是外伤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D-二聚体升高对外伤性脑梗死发生更有早期预警作用。

  • 标签: 颅脑外伤 外伤性脑梗塞 预警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面部外伤的急诊整形外科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98例面部外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行普通急诊清创缝合术,观察组进行急诊正性外科缝合术。对治疗干预后2组患者相关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及瘢痕美观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7.96%高于对照组83.67%,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面部外伤患者来说,使用急诊整形外科治疗进行干预,可降低患者疼痛感,提高瘢痕美观程度与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面部外伤 急诊正性 美观VACS评分 疼痛评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牙外伤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地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有效地预防方法和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纳入的分析对象均选取于我院收治的牙外伤儿童共计80例,研究开始时间为2019年12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12月,收集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统计导致牙外伤发生的原因,根据牙外伤的情况,将牙外伤的类型进行4种,分别是牙齿震荡、牙齿折断、牙齿移位、复合外伤,并进行详细地分析。结果:所有的牙外伤患儿中,男女性的比例为(56例:27例),有164颗外伤牙齿,恒牙、乳牙分别有120颗、44颗,外伤均为前牙。3岁至4岁在乳牙列期牙齿受伤人数最多,占比13.75%,9岁至10岁在混合牙列期牙齿受伤人数最多,占比31.25%。结论:性别、年龄、部位是牙齿外伤的分布特征,牙根的发育状况与外伤类型有着直接的联系。为了避免儿童出现牙齿外伤的情况,监护人应该加强监护意识,同时需要通过健康宣教的方法提高牙齿保护的意识。

  • 标签: 儿童 牙外伤 影响因素 分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