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比两种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PPV)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我院2016年 3月至 2018年 1月间接受的 62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PPV)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31例,观察组 Epley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组采用 Semont翻滚手法复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复发率、复发次数。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复发率及复发次数≥ 3次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Epley法 Semont法 复位 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骨科手法复位麻醉中的运用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骨科手法复位治疗的患者76例,按照麻醉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选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选择丙泊酚进行麻醉,对比患者的麻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率、血压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骨科手法复位麻醉中发挥着良好的效用,在达到麻醉效果的同时能够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降低麻醉不良反应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丙泊酚 瑞芬太尼 骨科手法复位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中术后阶段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病例数为106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格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模式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2.45%,对照组中患者护理有效率为79.2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425,P<0.05)。结论临床上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中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良好,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早期康复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治疗踝关节骨折的过程中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4月我院接收踝关节骨折患者95例,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48例,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参照组47例,使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出现并发症几率。结果试验组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参照组,且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效果明显,并发症少,因此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切开复位内固定 踝关节骨折 治疗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32例后踝骨折的患者,患者使用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研究治疗的效果和优良率以及负重视觉模拟评分。结果32例后踝骨折的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患者骨折均在术后的六个月内愈合,平均的愈合时间为(4.12±1.25)个月,所有的患者未出现固定松动以及断裂情况。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评分,平均分为84.69分,优良率为93.75%。患者可视化视觉模拟评分为(1.98±1.25)分。结论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显著。

  • 标签: 后外侧入路 切开复位 后踝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对腰间盘突出患者进行按摩加牵引点压复位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室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腰间盘突出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按摩加牵引点压复位法治疗,常规组实施常规牵引按摩方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实施常规牵引按摩方式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间盘突出患者实施的按摩加牵引点压复位法治疗,效果确切,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按摩 牵引 点压复位法 腰间盘突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90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给予观察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II度骨折治疗优良率为92.9%,与观察组的93.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III度和IV度骨折治疗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III和IV度骨折患者切开内固定法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可根据患者骨折程度选择手术方案。

  • 标签: 切开内固定复位 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 骨折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四肢骨折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治疗的效果。方法:在 2016年 3月至 2017年 8月,选取我院四肢骨折患者 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32例,观察组 31例,对照组给予小夹板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治疗,观察患者优良率及临床症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优良率高,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短, P< 0.05。结论:给予四肢骨折患者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优良率,值得借鉴。

  • 标签: 四肢骨折 手法复位 小夹板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甲磺酸倍他司汀与手法复位治疗耳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4年9月~2018年2月本院接收的耳石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各组均为44例,前者提供手法复位与甲磺酸倍他司汀,后者提供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总疗效为97.5%,高于参照组的80%,总复发率低于参照组,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将手法复位以及甲磺酸倍他司汀结合运用到耳石症患者中效果显著,能控制复发率,建议推广。

  • 标签: 耳石症 甲磺酸倍他司汀 手法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对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5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组均分患者25例;参照组采取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的方法,实验组采取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价值。结果参照组的VAS评分高于实验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的平均愈合时间长于实验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参照组的优良率低于实验组,(P<0.05)。讨论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法可有效改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加强临床应用。

  • 标签: 手法复位 夹板外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腕关节功能
  • 简介: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与闭合复位内固定(CRIF)治疗移位型儿童股骨颈骨折疗效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维普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本专业相关杂志。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7年8月,收集ORIF与CRIF治疗移位型儿童股骨颈骨折的文献,严格评价文献质量及提取相关资料。运用Revman5.0软件统计并分析数据,评估其相对危险度(RR)和95%可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10篇ORIF与CRIF治疗移位型儿童股骨颈骨折疗效比较的文献,共309例患儿,其中163例患儿行ORIF术,146例行CRIF术。ORIF组术后骨折解剖复位率[RR=0.33,95%CI(O.22,0.49),P〈0.05]和关节功能Ratliff评定优良率[RR=0.73,95%CI(O.62,0.85),P〈0.05]均高于CR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IF组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RR=1.93,95%ci(1.13,3.31),P〈0.05]、髋内翻发生率[RR=2.38,95%CI(1.07,5.27),P〈0.05]以及骨折不愈合率[RR=2.72,95%CI(1.05,7.04),P〈0.05]均低于CR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CRIF比较,ORIF治疗移位型儿童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较好,并发症较少,术后关节功能优良率较高,故ORIF治疗移位型儿童股骨颈骨折是值得推荐的方法。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 儿童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手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老年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手术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34例,常规组对患者采用日常护理,实验组在日常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采用舒适护理后,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手术患者采用舒适护理能有效改善护患关系,纾解其自身不良情绪,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老年股骨颈骨折 闭合复位手术 舒适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腰椎滑脱患者术后复位程度对脊柱矢状面形态的影响及疗效。方法抽选我院5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对照组部分复位观察组完全复位。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ODI与VAS评分相比较,差距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ODI与VAS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实施对比,差距明显P<0.05)。结论腰椎滑脱症术后完全复位患者的矢状面形态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整体治疗效果优于部分复位

  • 标签: 术后复位程度 腰椎滑脱患者 脊柱矢状面形态 影响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应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对预后康复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30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者作为对照组,30例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者作为研究组,统计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康复时间,并评估1年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①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②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研究组术后1年腕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并发症少,风险低,且有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缩短康复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尺桡骨干双骨折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Gotfried法手法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新鲜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可以减少人工关节置换,保护和恢复正常人体关节结构及功能。方法采用Gotfried法骨折手法闭合复位;第一步将患侧下肢外展,外展双向对抗牵引,解除嵌插。第二步在实施第一步中双向牵引的同时,内收、内旋下肢,通常内收40-50°或更大,将骨折复位。第三步在内收、内旋下肢的同时,逐渐放松牵引,重建支撑。第四步经皮3枚空心钉内固定;愈合率94.3%;避免了人工关节置换术。结论Gotfried复位法简便可行,具有可操作性。保护了股骨头、颈和恢复了人体正常关节结构和功能,避免了人工关节置换术。

  • 标签: 股骨颈 骨折 头下型 不稳定 Gotfried法 复位 空心钉 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中钉棒系统内固定、腰椎后路复位的采用意义。方法纳入44例2017.01-2018.04期间,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对其行钉棒系统内固定、腰椎后路复位干预。结果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畸形Cobbs角上,与术前展开比对,改善显著(P>0.05);但是在伤椎椎体后缘高度指标上,与术前展开比对,改善不显著(P<0.05)。结论将腰椎后路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于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可有效的促进其生理弯曲和椎体高度的恢复,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腰椎爆裂性骨折 腰椎后路复位 钉棒系统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行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的高龄患者对其负性情绪、疼痛程度及满意度的影响,并面向大众推广。方法随机选取从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我院收录治疗的80例行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人性化护理模式。两组患者于术后第4d接受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39/40),高于对照组的85.0%(3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引入人性化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并能提升患者的整体满意度,取得较为可观的临床成效。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闭合复位动力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常规组(n=30),常规组接受动力髋螺钉治疗,实验组接受闭合复位动力髋锁定钢板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6.7%,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0.0%(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应用动力髋锁定钢板治疗效果显著,其具有创伤小、固定牢固、恢复快等优势,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闭合复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动力髋锁定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的疗效。方法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诊断明确患者78例,随机分为手法复位组39例和联合治疗组39例;手法复位组,联合治疗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晚10mg,连服用1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78例患者经过1次手法复位治疗,治愈56例,其中手法组28例,联合治疗组28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手法复位组治愈30例,有效3例,无效6例;联合治疗组治愈37例,有效2例,无效0例;联合治疗组有效率100%,明显高于手法复位组的84.6%(2=4.514,P=0.034)。结论手法复位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BPPV,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眩晕 手法复位 盐酸氟桂利嗪